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护理观察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PCI联用替罗非班静脉泵入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6月住院的45例患者,在PCI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72h观察周围血管、全身出血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结果 4例穿刺点出血、2例牙龈出血、1例在停药后死亡,其余未再有出血现象发生,证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的抗凝治疗效果可靠。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巡视和病情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急诊PCI时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前向血流TIMI分级情况及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8例患者,按在急诊室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常规用药组(未用替罗非班,n=23)及替罗非班组(应用替罗非班,n=35).观察前向血流TIMI分级情况及服药前和服药后3 d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的影响. 结果 替罗非班组微血管灌注改善,PCI术后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减少,明显提高TIMI血流分级,而且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3,CD62p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急诊PCI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分级,对血小板活化功能抑制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护理措施,减少对PCI术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方法 对29例PCI术后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14例患者出现轻度出血,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 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出血征象,减少出血的危险因素,是使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盐酸替罗非班为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拈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静脉注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国外研究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安全有效。临床上多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  相似文献   

5.
卫红梅 《华夏医学》2015,28(2):80-83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12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在冠脉造影后拟行PCI术时,在导丝/球囊通过病变处后,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持续24~36h;对照组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造影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即刻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提高PCI治疗效果,期间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佩瑜 《广州医药》2007,38(1):76-77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腔闭塞,引起心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坏死.该病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确切有效的方法,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与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运用.方法 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48例行抽签分组,对照组行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行替罗非班与替格瑞洛治疗.评估患者术后即时冠状动脉血流、血小板凝集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IMI分级、CTFC和术后血小板凝集率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患者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后压迫止血的减压时间和如何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干预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600例经桡动脉行PCI治疗的患者,其中317例患者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替罗非班是否使用和止血减压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93例),替罗非班使用A组(137例)、B组(180例)共三组,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 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明显增加桡动脉穿刺点渗血,局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调整减压时间能显著降低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陈晓明 《中外医疗》2013,(29):126-127
目的 探讨分析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STEMI并进行急诊PCI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65例,试验组患者于第一次球囊扩张前向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ug/kg,对照组患者在PCI同一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校正TIMI帧数等再灌注指标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22±4)等再灌注指标也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31±6),(P<0.05),PCI术后1周、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54±6.3、58±8.2)明显高于对照组(33±4.2、35±2.0),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2±3.1、44±4.3)、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5±7.6、30±2.3)明显低于对照组(55±2.5、59±5.3; 42±5.4、41±3.2),其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4%、6.15%、4.62%)相较于对照组(27.69%、36.92%、33.85%)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采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有效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明显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4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PCI后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予PCI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术后1周心功能指标、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对比2组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心脏不良事件,均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心功能指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转往有条件医院行PCI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从2013年1月—2014年9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行PCI治疗的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确定转院行PCI治疗前在我院应用替罗非班)34例、对照组(转运到花都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造影的冠脉血流情况与术后的冠脉血流情况、PCI时心电图抬高的ST回落情况与心肌标志物峰值前移情况、住院期间与随访30天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GC)的发生情况(支架内血栓与二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再梗塞率、心绞痛、死亡率)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首次造影的冠脉血流优于对照组;术后的冠脉血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CI时心电图ST回落≥1/2的情况与TNI、CK-MB峰值前移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梗转院PCI患者,转院前应用替罗非班比转院后应用获益更大,安全性尚可。这类病人,在确定转院之时即时应用替罗非班是合理时机。  相似文献   

12.
王彩虹  袁兰所  张慧晶  郑群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09-1210,1212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行急诊PCI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比较2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评估TIMI血流分级。同时观察术后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活化凝血时间(ACT)有无升高、血小板计数有无下降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不增加患者主要出血风险,但有增加微小出血的风险。结论:替罗非班在AMI急诊PCI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长垣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ACS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手术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后即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术后应用替罗非班6 h、24 h及48 h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96%,出血发生率13.73%;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3.73%,出血发生率3.92%,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行PCI术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付强  呼东波  刘桂兰  李拥军 《西部医学》2012,24(11):2134-213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围PCI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加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AMI患者围PCI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劲松  速晓华  李刚  朱峻  唐兵 《四川医学》2012,33(2):223-22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替罗非班预防冠脉无复流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急诊PCI患者90例,根据PCI术前及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50例(无复流3例,血流正常47例),对照组40例(无复流12例,血流正常28例),记录两组基础临床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无复流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提高手术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出血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ACS患者行PCI术后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内生肌酐清除率与出血并发症发生有关。结论老年、内生肌酐清除率是盐酸替罗非班出血并发症增加的危险因素,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刚 《海南医学》2009,20(2):29-3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PCI)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人选标准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42)和对照组(B=40)。试验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可快速、完全地阻断血小板聚集,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替罗非班治疗PCI后急性血栓形成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常是AMI急性介入治疗过程中较棘手的问题,微小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从而影响介入治疗的疗效。近2年我院行急诊PCI术中发生该并发症3例,经静脉替罗非班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做如下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治疗心绞痛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持续胸痛,经硝酸脂类药物及治疗无效,予以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35例患者,以0.1μg/(kg·min)[8 ml/h]持续应用12~24 h,用药前心理护理、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电监测和护理。而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疼痛都缓解,心律失常、死亡、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搭桥均减少,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减少、血小板计数无减少。应用期间加强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有利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减少出血并发症等及进一步行PCI。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全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ACS患者PCI术前可促进其疾病康复,而完善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途径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
流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01~ 2015-12 入我院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 病人48 例。其中男29 例,女19 例。
分为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组( A 组) ,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组( B 组) ,比较两组PCI 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 血流
分级、术后2h 心电图ST 段回落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内应用有较
高的TIMI 血流分级分布( TIMI3 级96.2%、7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22) ; 术后2h ST 段完全回落率
( 84.6%) 较对照组( 59.1%)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47,<0.05) 。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3.8%) 明
显少于静脉组(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22,<0.05) 。结论: PCI 术中经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较静脉
内应用可更好地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现象的发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
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