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童人群中的ADR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932例中药注射剂致儿童不良反应病例,从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严重程度、发生时间及ADR的主要表现、转归等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致儿童ADR占中药注射剂ADR总体的23.7%;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儿童ADR以对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占42.38%,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占31.99%,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占8.88%;清热类的中药注射剂引起儿童ADR例次数最多,占88.84%,其中又以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ADR病例数最多,占29.51%。结论:对儿童患者要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ADR发生时间、涉及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106例中药注射剂致ADR报告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48.11%和51.89%;年龄60岁患者发生ADR最多,占57.55%;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最多,占58.7%;涉及4个类别19种中药注射剂,以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居多(占66.98%),又以红花注射液所致ADR例数最多,有27例;ADR累及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占43.67%),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106例ADR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全部好转或痊愈,未出现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结论:重视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根据中医辨证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用药监护,是减少ADR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47例中药注射剂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涉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例ADR中≥60岁老年人占34.04%;不良反应涉及中药注射剂5类,14个品种,其中活血类发生率最高,占55.32%;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为14.89%;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最多见,占57.45%。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个体化给药,重视中药注射剂ADR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46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引起严重ADR的前两类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的病例多于单一用药;小于12岁患者居多,占总数的54%。结论重视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以下简称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以促进ADR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46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引起严重ADR的前两类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受累最为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的主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的病例多于单一用药;小于12岁患者居多,占总数的54%。结论重视儿童用药安全性监控,加强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致ADR的原因及预防策略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医生的用药安全.方法:将患者的年龄,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等导入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结果:引起ADR发生的年龄以31~50岁居多,占50.43%;用药后30min之内生ADR 61例,占53.43%.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常见药物以双黄连注射液居多,共39例,占33.91%.死亡1例,占0.87%.结论:积极防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分析,为老年人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DR报告表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观察导致ADR的药物、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结果:ADR事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占首位(48.74%),其次是中药注射剂(8.48%);合并用药引起高于单一用药;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7.23%。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强调合理用药,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武汉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评价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武汉市2012年16个区自愿上报的8 65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8 650例报告中,41~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大,占31.82%;引起ADR的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给药,占73.61%;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占53.77%,其次是中成药,占9.85%;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5.73%.新的、严重的ADR报告887例,占10.25%.结论:应加强对生产和经营企业的ADR上报和监测工作;重视抗感染药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加强对头孢菌素类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和ADR的跟踪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2995例中的401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97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86.6%,2007年106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5.5%;2008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76.76%;2009年99例中药制剂ADR中,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63.64%。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结论:理性看待中药不良反应,讲究中医辨证论治,加强对其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乐俊  王萌  朱彦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0):3889-3898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针对于此,该文对近5年100余篇文章进行综述,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中关于不良反应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从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中,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以原料因素、制剂因素、调剂使用过程因素为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 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药品西妥昔单抗的ADR报告,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485例ADR报告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56∶1。ADR主要涉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及血液系统等。深静脉血栓占比1.03%,高于说明书中偶见ADR频率。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2 h内发生,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ADR占比43.51%,患者的性别、年龄与AD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报告人员缺乏对新的ADR判断,死亡病例记录不详实,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相关。结论 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严重ADR占比较高,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深静脉血栓发生频率高于说明书中描述的频率。由于缺乏详实的病例信息,无法明确西妥昔单抗与死亡病例的因果关系,需关注发生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的患者,需加强上报人员药物警戒相关培训,提高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旨在获得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DML)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及其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DML真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前瞻性单队列研究,历时4年在25家医院(包括中医院和西医院)观察使用该药的住院患者。通过采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病例的一般信息,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合并疾病之间以及合并用药之间的相关性,用交叉列联方法、卡方检验初步筛选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再用Group LASSAO方法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一共观察到30 233例患者,发生54例ADE,其中30例ADR。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99%[95%CI(0.06%,0.13%)]。ADR发生为"一般"的27例,"严重"的1例(过敏性休克),"新发"2例。ADR在用药30 min以内发生较多,共计16例。ADR多表现为心悸11例次,呕吐7例次,寒战、皮肤瘙痒、皮疹均为6例次。碟脉灵苦碟子注射液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属罕见不良反应,其安全性较好。该研究仍可能低估ADR的真实发生率,且未获取ADR患者血样,需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3年中榄香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64.9%和35.1%,老年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ADR大多发生在首次用药及用药30min内,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为主,其次是呼吸(21.7%)、心血管系统(18.8%).发生ADR患者的原患疾病主要为癌症,不良反应的治疗和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榄香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喜炎平注射液致27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喜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7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 min内.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肠痉挛.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黎元元  雷蕾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4):4757-4761
分析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征和发生率。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住院及门诊31 724例患者进行监测,对出现ADR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结果31 724例患者中发生ADR 15例,占0.06%,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头痛、面红、腹痛等,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6个系统,15 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1例有大黄黄芩过敏史;患者出现ADR距用药时间最短为5 min,大多数为用药0.5 h内;ADR患者均停药处理,其中2例使用异丙嗪,转归为痊愈及好转;有2例用药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结果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ADR发生率属罕见,以中老年人为主,多在用药0.5 h 内发生,临床应注意监测中老年人群用药及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了解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和上市后的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期刊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文献,并提取资料,按不同类别分别计算疏血通注射液ADR发生数,根据有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可获得的用药人数与ADR病例数估算ADR发生率。结果:共纳入88篇涉及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65篇,个案报告20篇,不良反应监测或分析报告3篇;共计报告不良反应174例;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属器;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以皮疹(44.3%)以及消化系统反应(23.0%)为主;65篇有对照组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多个研究疏血通ADR的发生率差别大,有必要进行严格设计的前瞻性ADR监测重新评估疏血通的ADR发生率、分析不同研究间异质性的可能原因;文献中安全性的信息缺失严重,报告质量不高,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加强主动、规范、系统的不良反应报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6-01-07上报的90份不良反应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4%是由药师报告的;78%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5%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的反应。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9.
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舒血宁注射液自1995年上市以来,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药品的安全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舒血宁注射液ADR个案报道,分别对文献中的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病、剂量、疗程、溶媒、ADR发生时间等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旨在研究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舒血宁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ADR最早发生于输液1 min后,最晚发生于连续输液第11天,从ADR发生时间具体分布来看,70%个案的ADR发生在1 h之内,显示其ADR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舒血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超说明书用药致ADR/ADE的比例不高,尚未发现ADR的发生程度与过敏史、合并用药有关联,其ADR的发生不完全是药品的问题,溶媒可能是一个重要的 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