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查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将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分为A、B、C、D四个部位,以血清ALT、AST为指标,观察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对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考察A、B、C、D各部位的保肝效应,最后对分析所得的最佳配伍进行效用再验证。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均能明显降低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P〈0.05或P〈0.01);正交试验表明,C和D对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作用(P〈0.05或接近0.05),其最佳部位配伍为C+D;重复验证实验表明,C+D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P〈0.05),其效应与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相当。结论部位C、D是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黄芩水提液净化除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壳聚糖对黄芩水提液的最佳纯化工艺,从而优化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得重(得重= 粗品黄芩苷重量×黄芩苷浓度)为衡量指标,运用正交实验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HPLC测定其含量对工艺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壳聚糖对黄芩水提液絮凝的最佳工艺条件:体系pH5,搅拌时间10 min,体系温度40℃,絮凝剂浓度0.5%.结论 壳聚糖对黄芩水提液具有较强的絮凝作用,该方法简单可行,可提高黄芩药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查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将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分为A、B、C、D 4个部位,以血清ALT、AST为指标,观察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对CCL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正交试验考察A、B、C、D各部位的保肝效应,最后对分析所得的最佳配伍进行效用再验证。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及其分离部位合并液均能明显降低急性CCL4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P<0.05或P<0.01);正交试验表明,C和D对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作用(P<0.05或接近0.05),其最佳部位配伍为C+D;重复验证实验表明,C+D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与AST(P<0.05),其效应与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相当。结论:部位C、D是柴胡-黄芩药对保肝作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
过山龙促进胃肠动力作用及有效部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杨军 《中药材》1998,21(7):363-365
通过过山龙各类提取物的筛选实验,发现其水提物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并对抗阿托品所致胃肠平滑肌松弛状态;有效提高正常小鼠肠道排泄机能,改善肠道津亏燥结型便秘动物的便秘症状。在体胃平滑肌、回肠平滑肌及结肠平滑肌运动机能实验表明,过山龙水提液对各段平滑肌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水提液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生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的水提取液体外对羟自由基(·OH)和氧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当归水提液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OH)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氧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 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在受试浓度范围内对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当归及其不同部位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升高,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生当归>当归身≈当归头>当归尾,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依次为当归身≈生当归>当归头>当归尾.结论 当归不同部位水提液体外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不同药用部位在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上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法、壳聚糖澄清法和乙醇沉淀法在固天泉胶囊水提液中除杂结果。方法:比较大孔吸附树脂法、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法所得到的浸膏得率及浸膏中人参皂苷Rg1,Re的定性分析以及Rg1、阿魏酸含量测定考察。结果:乙醇沉淀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7.2%,壳聚糖澄清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12.8%,大孔吸附树脂法所得的浸膏得率为3.1%,3种方法均能够较好地使水提液澄明,且后两者还能够在降低浸膏得率、保留有效成分、保证制剂稳定性方面优于前者,并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结论:壳聚糖澄清试剂法较适合于固天泉胶囊水提液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查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保肝作用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和乙醇沉淀法,将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的有效部位C、D进一步分为Ⅰ、Ⅱ、Ⅲ、Ⅳ4个部位,以血清ALT、AST为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考察各部位对大鼠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分析确定最佳配伍并对其进行效用验证。结果:正交分析表明,部位Ⅰ和Ⅲ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和AST,其中部位Ⅰ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部位最佳配伍为Ⅰ+Ⅲ;重复验证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Ⅰ+Ⅲ组大鼠血清ALT与AST均显著降低(P〈0.05),其效应强度与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相当。结论:部位Ⅰ、Ⅲ是柴胡.黄芩药对水提液中保肝作用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4种不同基原郁金饮片水提液的石油醚提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找出其共有成分及差异成分。方法:采用GC-MS对4种不同来源郁金饮片提取部位进行测定,载气为氦气,程序升温(从40℃开始,以4℃·min-1升到160℃,保持10 min;以2℃·min-1升到230℃,保持5 min),电离方式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结果:从4种不同基原郁金饮片水提液的石油醚提取部位各分析出了50种成分,其中这4种饮片的共有成分有3种(香草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3种饮片的共有成分达9种,2种饮片共有成分达25种;4种饮片共有、交互存在的成分达37种,占检出成分总数的74%。结论:4种不同来源郁金饮片水提液的石油醚提取部位中存在共有和差异性成分,四者的共有及交互存在的成分应是其在临床作为同一药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冬虫夏草水提液和醇提液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0批冬虫夏草和2批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的水提液和醇提液进行分析;并对所获得的色谱数据进行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冬虫夏草水提液和醇提液指纹图谱,水提液指纹图谱确定了7个共有峰,醇提液指纹图谱确定了8个共有峰;冬虫夏草水提液和醇提液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均显示20批冬虫夏草样本的相似度系数大于0.9,2批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的相似度系数小于0.9;冬虫夏草水提液和醇提液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20批冬虫夏草与2批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分别聚为不同类。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以对冬虫夏草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柴芩清肝方有效部位群提取物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柴芩清肝方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白芍、甘草和柴胡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结果:定性鉴别特征斑点明显,专属性强;总皂苷在0.06~0.24m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92%,RSD值为0.37%(n=5),总黄酮在0.032~0.064m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值为0.18%(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柴芩清肝方有效部位群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清利通淋汤解热抗炎作用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清利通淋汤折解热、抗炎作用。 方法: 采用干酵母致热法观察清利通淋汤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影响,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清利通淋汤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 结果: 清利通淋汤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 结论: 清利通淋汤有明显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且以大剂量组为著。  相似文献   

12.
道地与非道地黄芩的药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道地与非道地黄芩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为对道地药材的药性特征认识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致小鼠发热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评价不同产地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10个产地的道地与非道地黄芩对酵母致热模型体温均有抑制作用,道地黄芩对体温的抑制率在61% ~53%,非道地黄芩在53% ~43%,其中6个道地产区黄芩对体温的抑制率均优于4个非道地产区.10个产地的道地与非道地黄芩均有抑制鼠耳肿胀作用,道地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在73% ~ 54%,非道地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在53%~ 34%,其中6个道地产区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均优于4个非道地产区.道地性排序分析表明,古代道地与现代道地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均优于非道地黄芩,现代道地黄芩解热、抗炎作用强于古代道地黄芩.结论:不同产地黄芩均有解热、抗炎的作用,但作用强度不同,道地产区黄芩优于非道地产区黄芩,表明黄芩具有一定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筛选白虎承气汤解热作用的有效部位群.方法:筛选健康大鼠104只,随机分为13组,即A,B1,B2,C1,C2,D1,D2,E1,E2,F1,F2,G1,G2组,每组8只,其中A组为正常对照组.B1,C1,D1,E1,F1,G1组分别ip脂多糖(LPS)(20 μg· kg-1),诱发动物发热,造模后2h,ig给予,C1,D1,E1,F1,G1组大鼠分别用白虎承气汤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按20 mL·kg ig(折合生药为18.6 g·kg-1),B1组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并于ip LPS后2,3,4,6,8h时测量体温.B2,C2,D2,E2,F2,G2组分别sc 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1),诱发动物发热,造模后3h,ig给予C2,D2,E2,F2,G2组大鼠分别用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按20 mL·kg-1灌胃(折合生药为18.4 g·kg-1),B2组ig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并于注射酵母菌混悬液后3,4,5,7,9h时测量体温.并通过上述方法对5个不同提取部位进行药效学筛选.结果:白虎承气汤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对发热大鼠具有显著解热效果(P<0.05),并能持续5h,而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对此作用不显著.结论:初步排除挥发油部位、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并初步确定白虎承气汤解热作用的有效部位群为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黄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 方法: CCK-8法测定大黄、黄芩、黄柏及三黄方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2(PGE2)、肿瘤坏死因子-1α(TNF-1α)的含量。 结果: 三黄方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IL-1β,PGE2,TNF-1α的量,且三黄方的作用均强于各药单独使用。 结论: 三黄方及方中大黄、黄芩、黄柏在浓度范围100~1.562 5 mg·L-1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三黄方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IL-1β,PGE-2,TNF-1α释放发挥其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九头狮子草水提液,石油醚部位及水部位解热作用的差异,初步探讨石油醚部位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经筛选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石油醚组、水部位组和水提组(不同极性部分的剂量设定以水提物的大鼠剂量为基础,结合各个部位得膏率,按相同生药量8 g.kg-1换算成各极性部位剂量),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发热模型,于模型制备后5 h,分别ip石油醚部位(0.4 g.kg-1)、水部位(1.4 g.kg-1)、水提液(8 g.kg-1)后分别于各个时间点监测直肠温度,比较三者作用的差异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下丘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九头狮子草水提液,石油醚部位及水部位均能降低发热模型大鼠体温,三者对体温指数(TRI9)的影响分别为:(10.24±0.83),(10.08±0.47),(8.23±0.64)cm2,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放射免疫结果显示,石油醚组血清IL-6含量,下丘脑cAMP,PGE2含量低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九头狮子草水提液,石油醚部位及水部位均具有解热作用,石油醚部位及水部位解热作用强于九头狮子草水提液;石油醚部位的解热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L-6的生成进而阻断PGE2,cAMP等中枢发热介质,或直接对抗IL-6的作用而发挥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栀子豉汤的水提工艺。方法:以栀子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栀子豉汤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是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论:该优选的提取工艺效率高、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绞股蓝与黄芩在防治糖尿病心脏病方面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考察绞股蓝提取物(GP),黄芩提取物(SBG),以及绞股蓝提取物与黄芩提取物的混合物(GPSBG)各0.5,5,50 mg.L-1对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以及系膜细胞的直接作用;采用高脂大鼠加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25 mg.kg-1诱导糖尿病心脏病大鼠模型,将造型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GP 300 mg.kg-1,SBG 300 mg.kg-1,GPSBG 600 mg.kg-1以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测定各心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并取血测定血脂。结果:SBG 5 mg.L-1可对抗高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生长(P<0.05)、增加一氧化氮(NO)生成(P<0.05),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0.001);GPSBG 5 mg.L-1可对抗高糖抑制ECV-304生长(P<0.05)、增加一氧化氮(NO)生成(P<0.001)、降低谷胱甘肽(GSH)水平(P<0.001)的作用,抑制系膜细胞增殖(P<0.001);GP 5 mg.L-1可对抗H2O2抑制心肌细胞生长(P<0.05)、增加NO生成(P<0.05)、降低GSH水平(P<0.05)的作用;SBG 0.5 mg.L-1可以减少H2O2环境下心肌细胞的NO生成(P<0.05),提高GSH(P<0.05)水平;GPSBG5 mg.L-1均可对抗H2O2抑制心肌细胞生长(P<0.05)、增加NO生成(P<0.05)、降低GSH水平(P<0.001)的作用;GP 300mg.kg-1,SBG 300 mg.kg-1可抑制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脏指数的增加(P<0.05),GPSBG 600 mg.kg-1则可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以及心脏指数(P<0.05或P<0.001),GP 300 mg.kg-1可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大鼠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收缩及舒张时间变化率等指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P<0.05);SBG 300 mg.kg-1可显著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压(P<0.05);GPSBG 600 mg.kg-1可显著增加Ⅱ型糖尿病大鼠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收缩及舒张时间变化率,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P<0.01或P<0.001)。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显示:GP,SBG在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这可能与黄芩、绞股蓝均有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TG,TC水平的趋势,并能在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系膜细胞以及醛糖还原酶等方面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配伍剂量变化对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配伍对其解热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混料均匀设计,以麻黄(X1)、苦杏仁(X2)、炙甘草(X3)和石膏(X4)4个组分设计4因素12水平的麻杏石甘汤配比实验。将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5组,分别为麻杏石甘汤配比N1~N12组、临床常用方组、模型组、空白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对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结果:各配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血浆PGE2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麻杏石甘汤干预后,TRI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TRI的因素为石膏>麻黄>苦杏仁与炙甘草的交互作用。麻黄与体温反应指数为负相关。结论:4因素12水平的混料均匀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疗热,方中石膏为君药,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  相似文献   

19.
血三七水煎剂抗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三七水煎剂的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观察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剂量分别为生药0.4,0.2,0.1 g·kg-1)血三七水煎剂,7 d后对其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溶液诱导小鼠形成血栓,分别ig给予0.5 g·kg-1血栓心脉宁片(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的血三七水煎剂(剂量分别0.6, 0.4,0.2 g·kg-1),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给药后对小鼠偏瘫和死亡率的影响;制备大鼠血瘀证模型,ig给予血三七水煎剂,连续15 d后取血,测定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含量及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 血三七水煎剂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凝血时间分别为(164±23),(143±20),(112±21)s,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血三七水煎剂高、中、低剂量组血栓模型小鼠死亡数分别1,2,2只,偏瘫数分别为2,2,3只,与模型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血三七水煎剂可促使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t-PA含量均减少,PAI含量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 结论: 血三七水煎剂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血小板功能和聚集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与甘草配伍前后,附子化学组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确定附子配伍甘草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测定不同时间附子单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中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确定最佳煎煮条件;考察最佳煎煮工艺所得汤液的大鼠心脏毒性。结果:附子-甘草配伍的最佳煎煮条件为大火煮沸后小火微沸保持30 min;在煎煮0~90 min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的乌头总碱及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30 min时达两者综合的峰值;煎煮30 min的单附煎液和附子-甘草合煎液均表现出一定的大鼠毒性,但合煎液心脏毒性较小。结论:优选的配伍煎煮工艺可为中药复方及临床应用中附子的"减毒存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