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芍药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及赤芍的有效成分赤芍总苷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其可能机制包括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异常、修复受损神经元、抑制单胺氧化酶表达、增强神经保护作用等多个方面。白芍-柴胡、赤芍-淫羊藿、赤芍-石菖蒲等药对配伍方法能够促进芍药的抗抑郁作用,但针对芍药其他组成成分和赤白芍作用差别的研究尚匮乏。因此,芍药作为临床常用抗抑郁治疗药物,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查阅,对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归纳。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举阳气、疏肝解郁等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化合物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肝损伤、抗肿瘤、抗抑郁等作用。总结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常星  王露  程江雪  张小飞  郭东艳  方方  李瑾 《中草药》2023,54(8):2509-2515
目的 研究逍遥软胶囊中柴胡-白芍药对不同配伍比例HPLC指纹图谱与抗抑郁作用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柴胡与白芍配伍发挥疏肝解郁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小鼠模型,以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为指标评价柴胡-白芍药对疏肝解郁的作用,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联分析,快速筛选出其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阳性药以及不同配伍比例柴胡-白芍药对均明显地缩短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以柴胡-白芍(2∶1)的抗抑郁效果最为显著。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发现,柴胡-白芍药对14个共有峰中7个特征峰与其抗抑郁作用显著相关且贡献较大。结论 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柴胡配伍白芍发挥疏肝解郁的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为包括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柴胡皂苷a等在内的7个化合物,为其质量标志物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复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作了大量关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柴胡疏肝散抗抑郁研究的文献,对其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进行总结,表明柴胡疏肝散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保护海马神经元、调整HPA轴功能等。本文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新药研发及提高抑郁症的诊疗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Arrowsmith工具探讨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耀  许腾  周玉枝  高晓霞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14):3484-3492
采用文献关联检索工具Arrowsmith从理论层面探讨逍遥散及其单味药抗抑郁的现代药理机制。利用Arrowsmith进行关联文献的检索和发现,从逍遥散单味药、整体复方及共有关联词对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借助Cytoscape绘图软件对逍遥散组成药材与抗抑郁作用机制进行关联性分析。逍遥散中不同的单味药可能通过调节TLR4、TRPV1、Caspase-3、PPARG、COX-2、NRF2、PI3K、ERK1、MAPK、p38 MAPK等靶点,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关键通路影响焦虑、束缚应激、脾虚、学习记忆等发挥抗抑郁作用。逍遥散抗抑郁的关键作用部位在海马区。逍遥散抗抑郁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通过Arrowsmith工具检索分析为深入阐释逍遥散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鄢贵  龚普阳  张复中  谭庆刍  宋启瑞  沈刚 《中草药》2024,55(11):3805-3815
目的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白芍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分别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中收集白芍研究文献,导入NoteExpress中删除重复文献、不合格文献并统一关键词,再利用Excel、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分别对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国家、文献被引频次、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4 046篇,其中中文文献3 334篇,英文文献712篇。白芍研究相关的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英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76篇)和扬州大学(73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分别为魏伟(24篇)、Tao Jun(66篇)。开展白芍研究的国家主要以中国为主,刊载量最多的中英文期刊分别是《中草药》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被引频次前10的中英文文献主要为白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向,包括抗炎、抗氧化、抗抑郁、镇痛等方面。结论 白芍研究热点集中在数据挖掘、组方规律以及白芍及其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方面,尤其在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抑郁、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的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可能是未来主要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种常见精神系统疾病,除常见的化学药物治疗外,传统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应用一直受到关注。逍遥散作为经典的疏肝解郁名方,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良好抗抑郁作用。本文查阅近10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对不同抑郁样动物模型表现出良好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与干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等有关。查阅近5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及其衍生方单用、逍遥散与西药联用或与其他疗法联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首次从拆方研究和组分研究2个角度对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发现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薄荷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药物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理论层面探讨柴胡治疗抑郁症可能的现代医学机制。方法利用文献关联检索工具Arrowsmith进行关联文献的检索和发现,并对结果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柴胡治疗抑郁症效果可能与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关,起作用区域可能在大脑海马CA1区。结论通过Arrowsmtth检索,可以为柴胡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研究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柴胡白芍水煎剂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柴胡白芍水煎剂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大鼠慢性应激模型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应激模型组DA、NE、5-HT浓度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应激模型组比较,柴胡白芍水煎剂中、低剂量组能明显升高DA、NE浓度(P<0.05或P<0.01),柴胡白芍水煎剂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升高5-HT浓度(P<0.05或P<0.01).结论:柴胡白芍水煎剂能明显提高慢性应激抑郁大鼠DA、NE、5-HT的浓度,推测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与神经递质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白芍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共煎芍药总苷及苯甲酸的煎出量,以探讨传统药对白芍配伍柴胡对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单味白芍、白芍与柴胡配伍(1∶2,1∶1,2∶1),水煎提取,分别直接分离和水解后再分离测定游离苯甲酸及芍药总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白芍配伍柴胡,游离苯甲酸煎出量均比白芍单煎明显降低,芍药总苷煎出量与白芍单煎比变化不大。[结论]白芍配伍柴胡合煎与白芍单煎相比,可显著降低有害成分苯甲酸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2.
柴胡和白芍是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内科疾病时常用的两位中药,二药前者功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后者长于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两药配伍使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作《伤寒论》中"四逆散"一方,方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又以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二药配伍以其调肝作用之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经前期综合征(PMS)的严重类型,肝气郁证是其主要证型之一,该证以情绪低落,抑郁悲伤为主要特点,患者多在黄体月经周期过程中出现,月经后几天消失或减轻,该病发病率在当前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呈持续上升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PMDD发病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等微观机制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证目前也已有较多研究。以柴胡配伍白芍为主要组分的方剂在治疗PMDD肝气郁证方面疗效显著,但缺少相关综述。本文以柴胡、白芍和PMDD肝气郁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并从历史沿革、药理作用机制分析以及临床应用等角度对柴胡配伍白芍治疗PMDD肝气郁证进行综述,以期在充分体现两药配伍精髓的同时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及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3.
核心药组是方剂中的精髓,主导着方剂的作用趋势,也隐藏着重要的配伍规律。从功效上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发挥疏肝解郁功效的重要药对。从方剂组成来看,柴胡-芍药是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药组,构成了柴胡疏肝散的基本骨架,不可随意拆卸。该文主要从肝的治则治法、名医药论、柴胡疏肝散类方、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统计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柴胡-芍药在柴胡疏肝散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其疏肝养肝的合理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 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 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 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 NOS、GluR1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含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15.
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赤芍和白芍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药理活性比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赤芍与白芍的提取物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明显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而均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结论:白芍总提物对抑制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均有很好的效果,而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赤芍总提物的作用明显优于白芍总提物。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市场抽验的不同程度硫熏白芍及课题组自制的不同硫熏时间白芍为样本,通过比较白芍的硫熏程度与其性状,芍药苷、芍药苷亚硫酸酯的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的变化,评价硫磺熏蒸对白芍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评价了硫熏白芍的性状,测定了其芍药苷含量,用LC-MS分析了芍药苷转化产物,建立基于HPLC的白芍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以相似度评价了质量差异。结果显示硫磺熏蒸使白芍颜色变白,特有气味消失,产生刺鼻酸气,并对芍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随硫熏程度加剧,芍药苷含量明显下降,部分转化为芍药苷亚硫酸酯,而且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指纹图谱也有明显变化。说明硫熏对白芍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应严格限定白芍的硫熏工艺。由实验可见,可以通过测定芍药苷亚硫酸酯的含量来控制白芍的硫熏程度。  相似文献   

17.
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赤芍和白芍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及内源性代谢物分析,探讨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异同.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动物模型,观察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比较赤芍和白芍给药后大鼠血清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识物.结果:赤芍和白芍提取物在0.5~1h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2~3h仅赤芍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前列腺素F2a,前列腺素E3,白细胞三烯A,前列腺素E2;谷胱甘肽等内源性生物标识物对于表征赤芍、白芍的抗炎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发现赤芍和白芍均可影响机体内前列腺素F2a和前列腺素E3的水平,但赤芍和白芍给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发挥抗炎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结论: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结果与传统药理试验结果有相关性,为进一步深人探讨赤芍和白芍的作用机制异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芍的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芍中的农药残留,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10批白芍样品中BHC、PCNB和DDT的残留量。结果:10批白芍样品中BHC、PCNB和DDT残留量均未检出。结论:气相色谱法测定白芍中的农药残留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用于全面控制白芍的质量,为白芍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胡、白芍药配伍的古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胡、白芍药配伍的古今研究应用作一论述。柴胡与白芍药古代配伍的功效主要有四方面,包括疏表达邪、疏肝养肝、疏调气血、升阳散火等,而现代柴胡、白芍药配伍的复方大多具有抗肝损伤、防止脂肪变及纤维增生、降低转氨酶及利胆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肝炎、脂肪肝以及胆石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