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阿卡波糖(拜糖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达标情况。方法:将确诊2型糖尿病需胰岛素治疗患者60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并根据餐后血糖灵活加用阿卡渡糖(拜糖苹)。对照组给予短效型正规胰岛素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中效胰岛素,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达标无差异。结论: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与阿卡波糖(拜糖苹)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试验组选用24例2型塘尿病患者,对照组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前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10.0%,平均空腹血糖为11.2mmol/1,餐后血糖平均为14.7mmol/l。试验组用诺和锐30早、晚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最大剂量为早22U、晚17u,平均诺和锐30用量为早16U、晚13U。对照组用诺和灵30R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最大剂量为早20U、晚17U,平均诺和灵30R用量为早15U、晚12U。  相似文献   

3.
夏红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8):38-38,92
目的:评价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诺和灵30R及普通胰岛素治疗,观察其血糖谱变化。结果:诺和灵30R在控制血糖方面,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下降两组差异明显(P〈0.05),而三餐后血糖下降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诺和灵30R在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方面效能优于普通胰岛素。  相似文献   

4.
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糖调节受损患者59例。分为埘照组31例及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28例。实测经络针灸治疗组包括足三里(ST36)组、足三里(ST36)+手三里(L110)组、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3个亚组,运用实测经络针灸治疗1月后,比较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0min、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Is指数(Matsudaindex)、B细胞功能指数(△130//kG30IR、MBCI、I相Stumvollindex)。结果: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前OGTT60min血糖(11.02±0.83)mmol/L,120rain血糖(9.06±0.85)mmol/L,平均血糖(8.10±0.62)mmol/L,AUCg(26.28±1.89)mmol·L·h。经过1月的实测经络针灸治疗干预后发现,足三里+三阴交组治疗后OGTT60min血糖(9.77±1.01)mmol/L,120min血糖(6.98±1.85)mmol/L,平均血糖(7.32±0.94)mmol/L,AUCg(22.92±3.32)mmol·L-1·h-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差异。足三里+三阴交针灸组治疗后与其它三组治疗后相比,其OGTT30min、60rain或120min的血糖及平均血糖,AUCg均有明显下降(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测经络针灸疗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的患者,选择足j里+三阴交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餐后高血糖有明显改善,对于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预防严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给予甘精胰岛索每天一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调整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0~9.0mmol/L.治疗三个月,结果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品下降(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初发2犁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较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日3次诺和锐30组(120例),该组三餐前诺和锐30皮下注射;诺和灵组(112例),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分钟诺和灵R,睡前诺和灵N.结果:两种控制血糖无差异,但诺和锐组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漂移,明显减少恶性低血糖事件发生,更有效降低HbAlC,更有效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结论:日3次注射诺和锐与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相比同样有效控制血糖,但诺和锐更安全,更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诺和锐30R在治疗初诊且空腹BS〉11.1mmol/L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空腹BS〉11.1mmol/L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R组和诺和灵30R组,观察两组的降糖效果,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及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的FBS,2hP.BS:HbAlc明显下降(p〈0.01).②诺和锐组降低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更明显(p〈0.05).且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诺和锐30R能更好的降低初型2型糖尿病的Bs水平,减少低B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失效后改用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为餐前立刻注射,诺和灵30R组为餐前15-30 min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波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较好降低血糖水平,诺和锐30组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剂量及血糖的波动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P<0.05,<0.01)结论: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血糖波动性小.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罗格列酮(RSG)联合胰岛素治疗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99年WHO标准确诊单用胰岛素治疗无效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均使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每日2次治疗,每日胰岛素剂量≥30 IU时空腹血糖(FPG)≥9 mmol/L,餐后2 h血糖(PPG)≥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Ic)≥8.0%。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2岁,病程0~10a。有明显的肝、肾功能不全者除外。1·2方法40例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在使用诺和灵30R原剂量效果不佳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短期应用微量注射泵和胰岛素笔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微量注射泵组的病人持续静脉注射诺和灵R,胰岛素笔组用胰岛素笔于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和睡前注射诺和灵N治疗,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泵组较笔组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降糖效果优于胰岛素笔,前者比后者能更快速、安全降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刘某某,女,70岁。于2003年4月因口干、多饮、消瘦半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空腹血糖1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mmol/L;尿糖++,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65mg/24小时,肾功能正常。诊为2型糖尿病并肾病,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较好,治疗3个月后患者不愿用胰岛素治疗,换用二甲双胍和达美康口服,数年来空腹血糖控制在6.2~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8.4—9mmoL/L,血压、血脂、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万苏林30R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万苏林30R一日二次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对照组应用诺和灵30R一日二次,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结果:两组7个时点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机制,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初始剂量为瑞格列奈0.5mg/次,三餐前5~10min口服,治疗后如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BG)〉10.0mmol/L,则将剂量调整为瑞格列奈1mg/次,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16mg/d,在此期间如有低血糖反应或FBG〈3.9mmol/L,则将用药减量。结果经瑞格列奈治疗,FBG、2hP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体质量指数减少。结论瑞格列奈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起效迅速,代谢快,服药方式灵活,不良反应少,适合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4.
66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用胰岛素泵输注入胰岛索;治疗组均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同时口服二甲双胍(格华止),每日1000—2000mg。所有患者观察开始时和结束时均测定FPG、2hP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晚餐后2h血糖分别为:对照组7.62±2.11mmol/L,11.85±1.37mmol/L,9.71±1.33mmol/L和11.3±2.82mmoL/L;治疗组4.57±1.28mmol/L,7.73±2.37mmol/L,6.75±2.61mmol/L和8.23±1.25mmol/L。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24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者少(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4h高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是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8岁,主因乏力浮肿3个月加重2周,于1997年1月1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入院查体:T36.1C,P68次/min,R18次/min,BP16.6/10.6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阴囊水肿20cm×20cm,双下肢高度浮肿。血糖9.4mmol/L,尿素氮17.5mmol/L,尿酸514.60mmol/L,血β2-mG5.18m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7.9g/24小时尿常规:尿蛋白()~(),尿糖()。诊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①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病人的生活安全由护士和家属协助,同时做好精神护理,避免情绪波动,鼓励病人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观察组)与诺和灵30R(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与凌晨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餐后2 h血糖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胰岛素用量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诺和锐30能够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诺和灵30R,且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预混双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4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为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组为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FBG、2hFP、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组2hFP、HbAlc均低于诺和灵30R组(P〈O.0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诺和锐30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控制餐后血糖更具优势,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动态血糖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收集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并检测踝肱指数(ABI)、尿白蛋白肌酐比(AC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CGMSSoftware3.0对CGMS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依据ABI值分为低ABI组和ABI正常组;依据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IAU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组);依据MAGE分为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MAGE高是导致患者ABI降低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低ABI组MAGE(4.95±0.23)mmol/L,显著高于ABI正常组(3.05±0.14)mmol/L(P〈0.01)。年龄大、病程长、血压高、HbAlC及MAGE升高是导致患者发生尿白蛋白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MAAU组MAGE(5.61±1.13)mmol/L,MIAU组MAGE(4.81±0.69)mmol/L,均显著高于NAU组(2.80±0.87)mmol/L(P〈0.01)。MAGE升高组的低ABI、MAAU及MIAU发生率均高于MAGE正常组(分别为61.9%VS29.3%,35.7%VS7.3%,33.3%VS14.6%,P〈0.01)。年龄大、病程长、HbAlC高是导致MAGE升高的危险因素,高ISI是保护因素,其中ISI的影响因素最大。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是影响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从1998年2川~2005年3川近8年中,糖尿痫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但仍有尿糖和(或)尿酬体的病例41例,其中血糖理想达标(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血糖小于8mmol/L)25例,血糖一般达标(空腹血糨小于7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1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诺和灵30R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血糖控制效果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68例GDM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各34例。两组均给予使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消化道感染、阴道感染、皮肤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GDM孕妇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有效降低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