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不同节段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根据其病变节段分别施以扩胸牵引法(上段胸椎)、俯卧按推法(中段胸椎)、侧卧斜扳法(下段胸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上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6.00%,中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2.86%,下段胸椎者总有效率为96.30%。结论:分节段采用不同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傅鸿亮  张雷 《光明中医》2012,27(11):2265-2266
目的探讨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胸椎复位的治疗方法,对68例病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经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彻底治愈。结论改良胸椎复位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岭  陈勇 《北京中医药》2008,27(8):637-638
目的 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观察适当复位手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胸椎发病节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矫正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 依病变部位的不同,选用合理的复位手法,恰当应用,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雪岭  陈勇 《北京中医》2008,(8):637-638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症状,发病机理,观察适当复位手法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胸椎发病节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矫正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总有效率达97%。结论依病变部位的不同,选用合理的复位手法,恰当应用,可迅速解除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症状和体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肋横突关节3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可使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进而导致神经、血管等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本病属中医"错骨缝"范畴,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除常见脊背疼痛外,还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肋间神经痛和胸腹腔脏器的相关症状(如肝区疼痛、胸痛、胸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物力学测试技术的发展,生物力学参数在中医推拿手法的量化检测和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胸椎掌按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脊柱推拿手法,但与颈椎和腰椎手法相比,目前针对胸椎掌按法的生物力学参数研究较少。本文从胸椎掌按法不同施力阶段的生物力学参数,胸椎掌按法成功的标志及其与手法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施力方向、按法形式、施力部位和应用位置对胸椎掌按法发力的影响,床垫硬度和患者呼吸状态对胸椎掌按法反作用力的影响,胸椎掌按法生物力学参数对推拿后生理学指标的影响5个方面,对胸椎掌按法生物力学参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手法的量化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理筋整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临床结果。方法:胸椎小关节紊乱50例患者,运用理筋整骨手法对比常规推拿放松手法和掌按法治疗。结果:50例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为治愈35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本院采用的理筋整骨手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更精准的纠正不同方向、不同形式的胸椎小关节错位,满足患者的就医要求。  相似文献   

8.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神经、血管等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相似文献   

9.
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相关病症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进而导致胸椎小关节后仰或仰旋移位而紊乱[1].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神经、血管等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到伤害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称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胸椎小关节紊乱的常见症状是脊背疼痛[2,3].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文献和书籍对大鼠"肺俞"穴的取穴方法有着不同的叙述,而取穴是否准确是决定针刺疗效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几种取穴方法的对比发现,第2胸椎棘突最高点作为标志,向下顺摸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7mm的取穴方法与解剖学研究的"肺俞"定位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调查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统计其并发胃肠症状的机率,并对其中属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患者,采取松筋正骨与脊背熨疗,观察临床疗效和胃肠电图变化。结果:在调查的120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有48例并发程度不同的胃肠症状,胃肠症状的发生率为40%。36例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治疗后29例的胃肠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80.5%;36例胃或肠电图治疗前后的振幅和频率均有明显改变(P<0.01或P<0.05)。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原因之一,手法整复错动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可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是治疗某些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小砖教授认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病位在胸背,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证属气血阴阳亏虚,局部经脉筋膜失于濡养,实证乃痰浊、湿邪、瘀血、气滞等为患,而致胸背部气血受阻,血行不畅,痰瘀为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陈小砖教授诊断上强调"三步定位"诊断法及胸椎棘突触诊的重要性,治疗上强调手法为先、上下同治、筋骨并重、针药结合,并擅于从痰瘀论治。陈教授临床不拘一格,圆机活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选择针刺、刺血、中药内服、药膏外敷、拔罐等法。陈教授总结探索出精确的零角度胸椎微调法用于胸椎小关节的复位,定位准确,疗效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手法治疗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4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对于颈椎病伴胸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颈椎病常规手法结合膝顶臂提法和颈椎、胸椎常规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次后及15次后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疗效、疼痛及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次后,治疗组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对照组疼痛改善效果明显;15次后,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颈椎病伴随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颈椎病常规手法结合膝顶臂提法疗效优于颈胸椎常规操作手法,在短期内前者改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疗效明显,后者对于改善颈背部疼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小关节错缝,包括胸椎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失衡.胸椎周围软组织比较薄弱,发生小关节紊乱并不少见,胸椎小关节紊乱后复位也较困难.笔者运用推拿复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33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错位建立兔胃脘痛模型。方法:将12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错位组动物采用自制器械进行固定,造成相应的小关节错位;对照组动物仅方式内固定器械,但并不造成小关节错位,比较2组动物饲养3个月后胸椎CT三维重建以及胃窦部组织HE染色。结果:从CT三维重建来看,错位组动物其胸椎多个偏离正中线,同时脊柱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侧弯;取胃窦部组织进行HE染色,错位组可见有细胞变性、溃疡形成。结论:采用手术切开人工错位内固定能够成功造出胸椎小关节错位模型,同时胸椎小关节错位将引起胃脘痛。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以及形成溃疡。  相似文献   

16.
胸椎后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胸椎后关节指的是胸椎关节突关节,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胸椎后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小,但在用力不当时,或在不当的体位时咳嗽、打喷嚏等,都可以引发胸椎后关节紊乱,从而产生临床症状.本病临床较为常见,男女均可发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笔者根据胸椎后关节紊乱的特点,比较和参考了国内外的各种整复方法,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创出抬肩顶推法.  相似文献   

17.
胸椎小关节即胸椎关节突关节,胸椎小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乃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虽胸椎间关节面呈额状位,但由于日常生活工作因素,胸椎小关节紊乱症并不少见,治疗之法也不少,如传统的胸椎对抗复位法。近年来,笔者以膝顶提扳法配合水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17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7年。  相似文献   

18.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胸椎后关节即关节突关节,由于胸椎后关节面近冠状位,两侧有肋骨支撑,胸椎的稳定性相对于颈椎和腰椎要强,发生后关节错缝的机会相对于颈椎和腰椎要少.……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背部疼痛,除了背部肌肉损伤之外,附着在胸椎的棘上韧带和胸椎间关节突都可由于遭受外力而扭伤,产生各种不同的病理反应,出现背痛等症状,临床上称为胸椎小关节紊乱。胸椎小关节紊乱的疼痛、压痛一般多在背中线的一侧,急性发作时,上背部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咳嗽、胸廓运动可使疼痛加重。偶尔有些病员的疼痛,可从肋间放射到胸部,有的病人有时还能触摸到偏歪或后突的棘突。X片常无明显异常,根据症状,可作出明确诊断。一般资料自2004年1月~2005年5月,我科采用双拇指叩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52例,其中男56例,女9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不同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男13例,女11例;胸椎后凸Cobb角为19°~95°,平均34.00°±17.97°.CT或MRI显示均有明显的骨质破坏和不同程度脓肿形成。观察的指标包括手术情况、并发症、神经功能的恢复、后凸Cobb角的矫正及植骨融合率。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29±6.2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229.16±37.37)min,平均失血量(435.41±127.24)mL.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20.83°±13.34°,与术后比较丢失3.08°±1.29°.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内红细胞沉降率(ESR)恢复至正常水平。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率满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的优势,用于临床治疗胸椎结核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