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11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以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ESBLs、AmpC酶产酶情况与变化。结果临床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严重,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1.8%和71.4%,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9.8%。结论邢台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主要是产AmpC酶,且呈多重耐药性,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高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及其耐药谱。方法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按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按表型筛选法检测高产AmpC酶。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内科、神经外科,以痰或咽拭子、创面或伤口分泌物、尿3类标本多见,检测到15株(16.1%)产高产AmpC酶菌株,10株(10.8%)产ESBLs菌株,产酶株均呈多重耐药,对第3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及氨曲南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产高产AmpC酶、产ESBLs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应加强对产酶株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鲍曼不动杆菌染色体DNA的ampC基因进行扩增。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病房最多,其次是呼吸内科。分离标本痰最多,其次是血液和尿液。239株鲍曼不动杆菌有16产株ESBLs;有44株细菌在AmpC酶三维试验中呈阳性;细菌DNA的PCR扩增,有65株菌为阳性,产酶菌对头孢菌素类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不动杆菌产AmpC酶检出率高于ESBLs,产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其感染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高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产ESBLs和高产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铜陵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270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 2002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27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产ESBLs或(和)高产AmpC酶68株,检出率25.2%,其中单产ESBLs 49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1.6%和31.0%:单产AmpC酶3株,均为阴沟肠杆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16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8株.产酶株对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ESBLs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性好.结论ESBLs和高产AmpC酶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两类酶,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亚胺培南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和评价VITEK2高级专家系统(AES)判定鲍曼不动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可靠性。方法首先收集2009年1~8月经VITEK2的AES判定为产AmpC酶鲍曼不动杆菌,用AmpC纸片法进行确证试验,最后用聚合酶链反应验证阳性株是否存在AmpC基因。结果 15株AES判断为产AmpC酶的菌株,经AmpC纸片法确证试验为阳性,其中12株阳性产酶株可以检测到AmpC基因。132株AES判断为不产AmpC酶的菌株中,经AmpC纸片法验证均为阴性。结论 VITEK2AES可以很好地预测鲍曼不动杆菌产AmpC酶情况,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这一相关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4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AmpC酶和AmpC耐药基因,并探讨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超声破碎法提取45株细菌的β-内酰胺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提取45株细菌的总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结构基因和ACT-1、CMY-G1、CMY-G2、DHA、FOX耐药基因,最低抑菌浓度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三维试验和PCR检测AmpC基因同时阳性的有11株,确认产AmpC酶菌株为11株。三维试验方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比较对AmpC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CT-1的检出率为4.4%,未检出FOX、DHA、CMY-G1、CMY-G2。产AmpC酶菌株的药物敏感度最高是丁胺卡那霉素(90.9%),其次是亚胺培南(54.5%),产AmpC酶菌株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他啶达到100.0%,产AmpC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AmpC酶菌株。结论三维试验方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对AmpC酶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仍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产AmpC酶菌株耐药情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慎重用药。  相似文献   

7.
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梅  郄会卿  杜士卜 《临床荟萃》2007,22(20):1460-1462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AmpC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及产酶株的耐药性。方法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β-内酰胺酶;用K-B纸片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6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三维试验阳性菌株29株;17株(7.2%)单产AmpC酶,8株(3.4%)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株(0.8%)同时产AmpC酶和ESBLs,2株(0.8%)为非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共检出产AmpC酶菌株19株,检出率为8.1%;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除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外,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本院革兰阴性杆菌AmpC酶的检出率为8.1%;产酶菌呈多重耐药特性,治疗产酶菌感染首选第四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2012~2014年分离的8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耐药酶检测结果及药敏实验检测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74.2%),主要来源于呼吸科病房(38.2%)。产酶菌株58株,占鲍曼不动杆菌的65.17%,不产酶菌株占34.83%,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7株,占产酶菌株的46.55%,产头孢菌素酶24株,占41.37%,产金属酶4株,占6.89%,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3株,占5.17%。产酶菌株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不产酶菌株对三代头孢类药物较敏感。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琼脂稀释法对6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检测,对其中2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机制研究。酶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碳青霉烯酶VIM、IMP、OXA-23和OXA-24,SDS-PAGE方法研究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亚胺培南耐药25株,占41%;2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中,ESBLs和AmpC酶阳性株分别为10株(50%)和20株(100%),PCR扩增VIM、IMP和OXA-24均阴性;OXA-23基因扩增显示19株(95%)阳性,PCR产物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为OXA-23;与敏感株相比,部分菌株存在22、29、33kD的外膜蛋白缺失;利血平不能降低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结论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产AmpC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谱,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从该院ICU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118株,分析其感染分布情况,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方法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初筛和确认,以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耐药谱的分析。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主要来自痰液[71.19%(84/118)]、咽拭子[12.71%(15/118)]和尿液[10.17%(12/118)]等。分离临床标本来源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占57.63%(68/118),消化系统疾病占16.95%(20/118),血液系统疾病占11.86%(14/118)。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47.46%(56/118),以痰液为主[73.21%(41/56)],而且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 ICU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及时监控产ESBLs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刘立新  章华萍 《疾病监测》2013,28(10):857-860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产-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型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ESBLs和药敏试验K-B纸片法按CLSI推荐的方法;产AmpC酶菌株筛选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产AmpC酶菌株确证试验采用三维试验;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PCR测序等实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型。 结果 97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和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31.96%和13.40%,其中,单产AmpC酶、同产AmpC酶+ESBLs及单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22%、6.19%和25.77%;13株产AmpC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型均为DHA-1;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同产AmpC酶+ESBLs菌株耐药现象更为严重。 结论 ICU患者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和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AmpC酶基因型均为DHA-1型,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呈耐药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的分布及分离率。方法准确鉴定菌株,采用底物为头孢噻肟的三维试验,测定菌株中ESBLs及AmpC酶。结果临床分离17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产ESBLs 49株,阳性率28.0%,包括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AmpC酶22株,阳性率12.6%,包括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其中阴沟肠杆菌产ESBLs及AmpC酶分离率均居首位(分别为55.6%、33.3%)。3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结论我院产ESBLs菌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产AmpC酶以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s)菌株在医院有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常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 采用国产天地人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痰及支气管分泌物最多,占77.50%;对所检测的20种抗生素耐药率大部分在5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均为37.50%;检测出产ESBLs鲍曼不动杆菌31株,占全部菌株的38.75%;ESBL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ESBLs阳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更为严重,这可能与本地区大量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关.通过药敏试验及ESBLs检测可防止院内感染的区域性流行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阴沟肠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分析细菌产酶与药物耐药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非重复阴沟肠杆菌共174株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多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 174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92株(52.87%),其中高诱导型25株,部分去阻遏型33株,完全去阻遏型22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 54株(31.03%);单产ESBLs 1株(0.57%);AmpC酶和ESBLs均不产有27株(15.52%);阴沟肠杆菌产酶株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的耐药率(P0.0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的耐药率高于单产AmpC酶株的耐药率(P0.05);产AmpC酶和ESBLs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高于92.0%,对氨曲南耐药率高达88.9%,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4.8%),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阴沟肠杆菌以产AmpC酶为主,单产ESBLs菌株少,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单环类、青霉素类具有高度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依然是治疗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结果:在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101株、212株和2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5%、32.6%、4.0%,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最高,为54.5%,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为56.7%.产酶菌株对前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高度耐药,其耐药率均高于80%,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仍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和20%左右,另外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亦有一定的敏感性.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比非产酶菌株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及时、准确的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AmpC酶和ESBLs的流行分布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鉴定及药敏使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使用表型确证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ESBLs。结果 76株阴沟肠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为15株(19.74%),产ESBLs菌株为24株(31.58%),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为11株(14.47%)。43株奇异变形杆菌中,产AmpC酶菌株为7株(16.28%),产ESBLs菌株为18株(41.86%),同时产两种酶的菌株为6株(13.95%)。对其药敏结果分析显示产AmpC酶和ESBLs的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产AmpC酶和ESBLs是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这两种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k)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其β-内酰胺酶(BLA)耐药基因类型.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BLA基因型.结果 29株(82.9%)ESBLs阳性,其中14株(40.0%)合并产AmpC酶.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多粘菌素E敏感,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在40.0~100.0%之间.35株TEM型扩增全部阳性,任选2株测序结果均为TEM-1型.有15株菌株扩增到SHV型BLA基因,经测序13株为SHV-12型ESBLs,另2株(HZ01株和HZ29株)为2种新发现的SHV型BLA,分别被命名为SHV-48和SHV-56.结论临床分离的引起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产ESBLs比例很高,多重耐药状况极其严重,至少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基因型分别为TEM-1、SHV-12、SHV-48和SHV-56.  相似文献   

18.
席云  肖刚  吴坚  林美玲  文博 《新医学》2005,36(9):528-529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产酶表型及耐药情况.方法: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及双纸片协同法从267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头孢西丁初筛试验筛选头孢菌素酶(AmpC酶),再用头孢西丁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认AmpC酶.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及结论:ESBLs的检出率为51.7%(138/26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分别为38株和26株;AmpC酶的检出率为14.6%(39/267);18株同时检出AmpC酶和ESBLs,检出率为6.7%.除亚胺培南-西拉司丁外,大部分的产酶菌株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酶株.须针对菌株产酶类型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及其耐药分析。方法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结果 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132株,其中产AmpC酶42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31.82%(42/132),非ICU科室感染鲍氏不动杆菌155株,产AmpC酶20株,产AmpC酶阳性率为12.90%(20/155)。结论 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分离率高,耐药率也高,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广州地区鲍曼不动杆菌AmpC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茵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临床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茵对12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唧C结构基因,并对扩增出的AmpC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1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57株(27%)经PcR扩增和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其携带有β-内酰胺酶AmpC基因,产酶茵对头孢茵素类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高度耐药,但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产AmpC酶是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茵素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