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初筛实验结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过筛试验指的是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凝血酶时间 (TT) ,它是临床工作中诊断机体止血过程凝血系统病理变化的重要指标 ,尤其在患者手术前更为重要。但测定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从而令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怀疑。这里仅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过筛试验影响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体检正常人 (30例 )为正常组 ,而肝病、DIC等等患者 (15例 )为异常组。但不包括大剂量使用肝素的患者 ,此类患者难以判断凝固终点1 2 标本采集 静脉采血 1 8ml后放进装有0 2ml,10 9mmol L枸橼酸钠的抗凝瓶中 ,…  相似文献   

2.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 80例血液标本 ,分两组测定凝血指标 ,分别室温及 4℃放置 2h和 4h后再测定凝血指标 ,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室温及 4℃放置 2h或 4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有差异 ,凝血酶原时间、Ⅴ因子、Ⅷ因子和Ⅸ因子测定结果均缩短 (P <0 0 1)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Ⅶ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延长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40例健康者及70例住院患者外周血标本,3 000r/min分别离心5、10、15min,分离血浆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结果 PT、APTT、Fg和TT检测结果在5、10、15min 3个离心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影响,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有所不同,需建立新的离心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4.
凝血四项对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除了对出血疾病的筛选与诊断外,还用于血栓前状态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等等。  相似文献   

5.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或时间对常规凝血4项检验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选择3种商品化的凝血真空采血管每人随机采集三管标本,及时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和检测。BD组凝血真空采血管检测结果分别与另两组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将BD组血浆分装于冰箱和室温下保存,在2h、4h、8h后上机检测,所得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结果①国产A组的PT、APTT、FIB、TT结果与BD组结果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PT、APTT、FIB结果与BD组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TT结果低于BD组结果P〈0.05。②冰箱保存血浆8h后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血浆4h后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h后PT、AP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冰箱和室温保存后的FIB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P〉0.05)。结论①由于凝血真空采血管厂家不同,质量有差异,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建议根据医院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②凝血标本采集后应控制在2h内完成检测,建议不超过4h,应制定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抽取血液标本量的多少、标本的存放时间及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随机抽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正常且无出血性疾病的标本120例人为因素对血液标本的量、存放时间、溶血与否进行检测。结果当血液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明显延长或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则均明显缩短;当标本放置时间为2 h之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当标本放置大于4 h以上时,TT和APTT的指标水平以及6 h以后PT的指标水平均有明显差异;标本出现溶血时PT、Fib明显降低(P0.05),TT、APTT显著降低(P0.01)。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规范操作流程,可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临床检验中凝血真空采血管以及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常规凝血4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名健康者作为对象,对其实施常规凝血4项检测,分析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不同标本温度及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在采血管比较上,国产A管检测结果与美国进口BD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国产B管TT结果明显低于BD管,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上,在冰箱保存8h后的TT、APTT结果均明显高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结果比较上,冰箱和室温保存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真空采血管的质量、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均会对凝血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运送、放置时间这些人为因素对凝血4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住院患者4 826例标本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检测;对其中56例即采血即送检的合格标本作立即测定,室温放置2、4h后再测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 826例标本中有279例有误差,误差率为5.8%,其中采血比例不当占95.7%,标本与抗凝剂酶混匀不匀12例,占4.3%,标本放置2、4h后测定结果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PT、TT、APT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采集不当与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离心全血所得的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结果差异性,确定最适合实际工作的离心时间。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每例两管)分为A组和B组,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10 min和5 min,用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凝常规检测,并且应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各项测定结果在离心5和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血小板计数A组(离心10 min)和B组(离心5 min)的测定结果范围分别为(1~8)×109/L和(3~10)×109/L,均达到了乏血小板血浆的标准[<(10~20)×109/L][1]。结论凝血常规标本可以3000 r/min离心5 min后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0.
姚家勇  刘培明 《临床医学》2003,23(12):59-60
目的 :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 14份 ,离心分离血浆 ,即刻上机检测 ,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 ,分别于 4h、6h、8h重复检测 ,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标本放置 4h ,PT缩短 ( P <0 0 0 1) ,APTT无差异 ( 0 10 >P >0 0 5 ) ;放置 6h ,PT无差异 ( 0 2 0 >P >0 10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 ;放置 8h ,PT延长 ( 0 0 0 5 >P >0 0 0 2 ) ,APTT明显延长 (P <0 0 0 1)。结论 :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 ,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 4h ,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加温加速实验法估算两种剂型(冻干和溶液)的人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人血SOD)在温室下的贮存期。冻干人血SOD保存90%活力的时间达3年之久,而溶液人血SOD仅为20多小时。经多批样品验证,方法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保存温度和延长保存时间后,对全血有效成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本中心从体检合格的l0例健康献血者采集的全血10袋200 mL作为研究对象.将每袋全血平均分成2份,分别于22℃保存8h和24 h,分别纳入对照组(n=10)和研究组(n=10).两组全血均分离血浆冰冻保存,并分离红细胞(RBC)悬液于4℃保存,检测冰冻血浆凝血因子含量和保存期内RBC悬液相关质量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分离的冰冻血浆较对照组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显著降低(t=6.459,P<0.05);RBC悬液保存至第1和7天时,三磷酸腺苷(ATP)和pH值显著下降(P<0.05),第14天起K+浓度显著升高(P<0.05),游离血红蛋白(FHb)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血室温放置24 h不宜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RBC质量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应适当缩其短保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本院检验科参与河南省临床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项目(2007- 2010年)的检测结果,总结临床凝血试验操作经验,探讨不断提高凝血试验检测水平的方法.方法 本院检验科3个实验室按照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要求,对其4年间发放的60份临床凝血质控样品进行检测.对相关参控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院凝血试验室间质量评价参控项目总正确率为95.8%.单项检测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正确率最低(91.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正确率次之(95%),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98.3%)、纤维蛋白原(FIB)(98.3%)检测正确率最高.结论 为保证临床凝血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程做好各项质量控制,如定期校准仪器,优选试剂,不断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等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手握试管法与常规法测定凝血时间的差异,随机选择40例门诊体检者和63例住院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水浴箱试管法和手握试管法,并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凝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手握试管法可替代水浴箱试管法进行凝血时间测定,此法易于操作,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5.
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石冬敏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29-330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为合理安排采血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血液标本 30例测定凝血四项 ,室温放置 2h和 4h后再分别测定凝血四项 ,与即刻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即刻测定结果与室温放置 2h和4h后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标本久置 ,致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缩短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结果延长 ;凝血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末梢全血标本的检测时间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Sysmex XS-1000i血液分析仪对末梢全血标本分别于采血后0,5 min及10 min连续检测,观察血液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采血后10 min与0 min时相比较,仅RBC,HGB和BASO%三个项目结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采血后5 min与0 min及与10 min时检测结果相比较,较多参数结果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末梢全血采集后放置时间过短将影响血液分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在采血后至少10 min以后检测,方能较好地反映结果的真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腋温测试法对幼儿体温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腋温是临床护理中最常见的操作技术之一。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测腋温 ,但由于护士工作忙 ,有时体温计放置部位不正确或在测温过程中体温计位置偏移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此 ,就腋下温度计的放置方法不同对体温数值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测试对象 :随机抽测我院儿科门诊 1998年 4月— 2 0 0 0年2月 5 0例门诊就诊幼儿 ,上肢活动自如 ,腋窝无伤口 ,门诊室温2 1℃~ 31℃。1.2 材料 :采用校对后体温计 ,误差在 0 .1℃以下 ,为上海医用仪表厂生产CR水银体温计 (口表 )。1.3 方法 :同一患儿按两种方…  相似文献   

18.
动脉血气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确定标本送检的最佳时间,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方法对40例患的桡动脉血样分别于采样后5,10,20,30,40,50,60,70,80和90min测量其结果,并与即刻测定值相比较。结果抽取血标本后于30min内必须送检并检测。结论血气分析是判断危重患病情的重要检测指标,采集和送检标本都有严格的要求,准确采集、及时送检,血气分析的结果才能对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