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流能量图angio(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乳腺癌腋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术前观察74例乳腺癌的血流信号及血流能量图特征;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癌巢内MVD值,比较PDI与MVD两种方法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3个有腋淋巴结转移(LN+)组肿块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血流主要分布在肿块周边多呈"爪"分布,血流信号较无腋淋巴结转移(LN-)组31个肿块明显丰富(P〈0.05)。LN+组MVD值〉LN-组(P〈0.05)。癌巢内MVD值随Adler血流分级的增高和肿块体积的增大而测值增高(P〈0.05),且随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PDI及MVD值与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结合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22例宫颈癌组织血流信号定量测定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血管内皮标志物F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检测宫颈癌术前活检组织和术后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盆腔淋巴结转移组LN(+)组CDFI检测RI值明显低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L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LN(+)组MVD较L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术前活检组织MVD与术后肿瘤内MVD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反映血管生成活性的RI值与MV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负相关)(r=-0.78,P<0.01)。结论: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血管生成活跃者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CDFI对宫颈癌活体肿瘤内血流检测和术前宫颈活检组织内MVD相结合,为临床判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彻底清扫淋巴结提供一较为简便和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MMP-9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原发性乳腺癌组织标本 ,采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合免疫组织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 -9的阳性表达率为 42 %;MVD均值为 2 5 .3± 9.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无远处转移组及 5年生存组的MMP -9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远处转移及死亡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MVD值增大提示乳腺癌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差 ;MMP -9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 ,MMP -9高表达组MVD值大于MMP -9低表达组 (P <0 .0 5 )。结论 MMP -9表达水平及MVD与乳腺癌生长、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 ,此结果为临床建立新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癌肿及其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探讨癌肿及腋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检出的145例乳腺癌患者及其278枚腋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的方法,分别检验乳腺癌癌肿内血流特征及癌肿最大直径、腋淋巴结血流特征、径线比及最大皮质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依据单因素分析,乳腺癌癌肿血流≥Ⅱ级者、癌肿直径较长者,对应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周边型或混合型血流分布、径线比较小、皮质厚度较厚的腋淋巴结,其病理学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乳腺癌癌肿直径、淋巴结径线比和皮质最大厚度与病理学腋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腋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是判定腋淋巴结转移的较佳指标.结论:依据乳腺癌癌肿及腋淋巴结超声影像学特征评价腋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mRNA(VEGF-C mR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和VEGF-C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9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VEGF-C mRNA的表达;CD105(细胞膜糖蛋白)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并观察MVD.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IDC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VEGF-CmRNA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P<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MVD明显高于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P<0.001;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MVD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高MVD组)较VEGF-C mRNA表达阴性组(低MVD组)5年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 mR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MVD密切相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及观察MVD可能预测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Liu ZZ  Zhang HW  Wei B  Cui SD 《癌症》2004,23(11):1342-1345
背景与目的:乙酰肝素酶是一类裂解硫酸乙酰肝素的糖苷内切酶,通过降解肿瘤细胞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速肿瘤扩散和转移。本研究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应用乙酰肝素酶抗体及CD34单克隆抗体检测12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进行相关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Kaplan-Meier及log-rank检验。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阳性率为65%,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织中MVD值为53.84±13.4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3.32±8.55)(P<0.01)。②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率、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③乙酰肝素酶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乙酰肝素酶高表达组MVD值大于低表达组(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5)。结论:乙酰肝素酶与乳腺癌血管形成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肿瘤内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以及微血管密度 (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4 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 VEGF和 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阳性者 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 ,VEGF表达和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VEGF和 MVD表达的增高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和 VEGF均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176例乳腺癌数字化摄影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特点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6患者的病灶特点,与临床资料、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对照。结果:以单纯钙化为表现的乳腺癌多为年轻患者,50岁以下占84.4%;以钙化合并肿块者多为老年患者。导管内癌和导管内癌早期浸润的乳腺癌X线表现多为单纯钙化。以钙化合并毛刺样肿块为表现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腋淋巴结转移率;以单纯蠕虫样钙化、单纯毛刺样肿块及单纯非蠕虫样钙化为表现者,腋淋巴结转移率亦较高。单纯蠕虫样钙化伴腋淋巴结转移4~9枚占75.0%(6/8);钙化合并毛刺样肿块者,腋淋巴结转移4~9枚占27.8%(10/36),10枚以上占16.7%(6/36)。结论:单纯钙化多见于年轻患者,多为早期乳腺癌。蠕虫样钙化、毛刺样肿块与腋淋巴结转移阳性关系密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泌乳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RL-R对估计乳腺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PRL-R含量及血清PRL水平,分析PRL-R阳性率(RT≥20fmol/mg·蛋白为阳性)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系列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结果:92例乳腺癌中,PRL-R阳性率为50%,其与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均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1~3个者较无转移者PRL-R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均P<0.05)。PRL-R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癌肿病理类型及血清PRL含量未见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PRL-R阳性与人体乳腺癌不良预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VEGF、VEGF-C、Flt-4蛋白表达水平、MVD、Flt-4阳性脉管数及LVD六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VEGF、VEGF-C、Flt-4、MVD、LVD及Flt-4阳性脉管数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表达水平与MVD有显著相关性(P<0.01);VEGF-C表达水平与Flt-4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二者均与Flt-4阳性脉管数及LVD有显著相关性(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蛋白表达水平、Flt-4阳性脉管数及LVD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腋淋巴结阴性的血行转移患者中,VEGF及MVD的表达显著高于腋淋巴结阳性的血行转移患者(P<0.05),而VEGF-C、Flt-4及LVD的表达却显著低于后者(P<0.05)。MVD及VEGF-C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血行转移危险密切相关。结论VEGF促进微血管生成;VEGF-C、Flt-4促进淋巴管生成,且二者有显著相关性(P<0.01);VEGF-C、Flt-4及LVD与淋巴结转移状况密切相关;VEGF及MVD与腋淋巴结阴性患者血行转移相关;MVD及VEGF-C可能是乳腺癌患者发生血行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长因子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C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内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对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内MVD以及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和MVD明显增高;VEGF—C阳性组和高MV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C与MVD呈正相关。结论: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可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VEGF—C阳性、MVD增高可作为食管鳞癌淋巴转移增加以及预后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原发癌和配对淋巴结转移癌以及116例乳腺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分析MMP-2和FN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30例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低于原发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晚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MMP-2和FNmRNA表达量低于肿瘤直径小、临床分期早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乳腺癌。MMP-2和FN mRNA表达量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无关。结论随着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增加,MMP-2和FN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不同胃黏膜组织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ase APE)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已构建好的包含208例胃癌患者胃癌、正常胃黏膜和转移淋巴结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组织APE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细胞核、细胞质APE表达水平与临床各病理因素之间没有明确相关性;胃癌组织中胞核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10)、TNM分期(P=0.000)有明显相关,浸润深度越深、出现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越晚,则胞核表达越弱,胞核表达还显示出与性别有一定相关性,男性表达水平较女性高(P=0.048),胞质表达水平则与性别无明确相关性,只显示与淋巴结转移(P=0.017)和TNM分期(P=0.019)有关,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较晚的患者胞质表达水平较弱.结论:随着胃癌的进展,肿瘤分期越晚、浸润深度越深和出现淋巴结转移,则胃癌组织中胞质和胞核的APE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KAI1/CD8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9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KAI1 mRNA和CD82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69例原发性乳腺癌中,癌旁组织中KAI1基因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KAI1基因在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CD82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以及PR表达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ER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KAI1/CD8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及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CD44v6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u RF  Zhang J  Huang JY 《癌症》2002,21(1):71-74
背景与目的:CD44是粘附分子家族的成员,与肿瘤的形成及转移相关,尤其是变异型亚型CD44v6更是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及化疗对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和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细胞(t=4.71,P<0.05)和阳性淋巴结(t=5.11,P<0.05)的CD44v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乳腺癌细胞CD44v6的表达强阳性,且阳性率100%,而良性乳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化疗后癌细胞CD44v6的表达仍是100%,血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意义,只有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4.13,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化疗后癌组织中淋巴细胞CD44v6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原发癌和配对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分析MMP-2和FN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结果:30例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低于原发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MP-2和FN mRNA表达量呈线性分布,但线性回归和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FN mRNA表达量在转移癌较原发癌下调.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中p16/MTS1基因失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MTS1基因失活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分析48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存在状态。结果:25例p16蛋白表达阳性(52.1%),其中14例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缺失。有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P16蛋白表达阴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16基因缺失率亦如此。肺鳞癌中p16蛋白表达阴性率显著高于腺癌。结论:p16基因存在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EGFR和C—erbB-2基因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乳腺癌86例,乳腺腺瘤3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HER。和C—erbB-2/HER:阳性率,分析它们的相关性。结果: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度正相关(r=0、73)。它们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P〈0.001)。在乳腺癌中EGFR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56.98%(49/86)和70.93%(61/86),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浸润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非浸润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结论:EGFR和C—erbB-2在乳腺癌发生中有协同作用,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1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2例有随访结果的胃癌组织进行p16蛋白检测。结果:有洒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率18.9%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8.0%(P<0.05);p16蛋白阳性组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31.6%(6/19)显著高于p16蛋白阴性组9.3%(4/43)(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状况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及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