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良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提高血小板制备质量。方法在白膜法的基础上,延长血小板解聚时间,汇集多人份白膜层,第2次离心时采用二元无聚梯度离心原理,收集血小板。结果7份按本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10U/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白细胞、红细胞混入量、容量分别为(2.90±0.32)×10^11、(66±4)%、(4.2±1.9)×10^8/袋、(7.2±2.3)×10^9/袋、250~300ml。结论本法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回收率较高,质量指标全部超过全血和成分血国家质量标准,适宜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尺寸白膜袋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2021年5—12月在赣州市中心血站献血量为400 mL的42名献血者血液,保存待用。分别采用2种尺寸的白膜袋制备浓缩血小板:A组(小白膜袋)21袋,白膜成分袋尺寸为97 mm×120 mm,容量约为110 mL;B组(大白膜袋)21袋,白膜成分袋尺寸为112 mm×138 mm,容量约为250 mL。比较2组浓缩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选择浓缩血小板质量最优组的白膜袋,通过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影响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因素。结果 A组浓缩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分别为(9.43±1.56)×1010个、(0.65±0.02)×109个,B组浓缩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分别为(5.26±2.02)×1010个、(1.33±0.44)×109个。与B组相比,A组红细胞混入量更少,血小板计数更高(P<0.001)。采用小白膜袋(A组)制备浓缩血小板,转速、离心时间、浓缩血小板放置时间均是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两种不同采血联袋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进行评价,为高质量制备血小板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白膜法分别对原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和调整优化后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所采集的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全血采集量为400 mL,共60袋。分两组,A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原袋)30袋,白膜成分袋尺寸为15×12 cm; B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调整袋)30袋,白膜成分袋尺寸为11×9 cm。结果比较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指标,2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3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2.62±0.57)×10~9/mL、(4.41±0.31)×10~(10)/mL、(55.03±0.06)%,B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1.37±0.35)×10~9/mL、(6.21±0.63)×10~(10)/mL、(79.23±0.09)%。结论优化尺寸为11×9 cm的白膜成分袋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更优,更好地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自动和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 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冈素.方法 将200例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朱服用过阿斯旺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 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人量为(2.50±0.293)×109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8)×109/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人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半自动血细胞分离机,用顶底袋保留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与传统的手工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方法 采集(ACD抗凝全血400 ml为1个制备单位)10个制备单位用顶底袋收集血液、半自动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实验组,10个制备单位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实验组全血中血小板总数为(7.62&#177;1.45)&#215;1010/单位,对照组为(7.78士1.72)&#215;1010/单位,两组收集的白膜均为(55&#177;3)克、加入血浆(60~65)克,总体积约120 ml.实验组白膜中血小板数占全血血小板数(93&#177;1)%,对照组为(72&#177;1)%,白膜血浆混悬液经过轻离心后,红细胞沉淀、血小板悬浮在上层血浆中,每单位得到浓缩血小板(55.6&#177;2.5) ml,试验组血小板,回收率为(72&#177;1)%,对照组血小板回收率为(56土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顶底袋保留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回收率优于传统手工白膜回浆法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两种白膜分离方法,以及制备汇集血小板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分别用手工法和全血分离机自动分离法,从全血中收集白膜制备汇集血小板。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产量和残余RBC计数,用Nageotte法对残余WBC手工计数。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膜中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汇集血小板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手工法损失红细胞较多,两种方法分离白膜的效果无差异,但制备汇集血小板的效果以自动法高于手工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改良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方法,降低红细胞混入量,保证浓缩血小板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方法采用改良PRP方法,增加预离心和后处理,使用折断式压延袋,制备低红细胞混入量的浓缩血小板。结果采用改良法由400 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每袋血小板总数达(4.58±0.42)×10^10/袋,红细胞总数为(1.56±0.37)×10^9/袋,红细胞混入量与传统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改良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具有较高血小板含量,同时红细胞的混入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两种离心方法制备手工血小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两种离心方法(富浆法和白膜法)对制备手工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两种方法各取100袋400 ml的6 h之内采集的新鲜全血,富浆法是先以1630×g/min,温度22℃,离心7 min,分离出富小板血浆后,再以2 800×g/min,离心12 min,制备成血小板。白膜法是先以2800×g/min,温度22℃,离心12 min,分离出白膜层和血浆,然后再以700×g/min,离心7 min制备成血小板。结果:富浆法制备的血小板含量高。而白膜法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含量相对较低。结论:两种离心方法制备手工血小板相比较,富浆法制备的血小板符合国家标准,但制备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混入过多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进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并用血小板专用滤白滤器对混合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后,评估两个厂家制备的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从400mL新鲜全血中分离白膜,在(22±2)℃保存约16h,6袋相同血型白膜汇集并分离出混合血小板,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厂家的血小板滤器过滤,检测过滤前后样品中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H值、低渗休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过滤前两组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均符合国标要求,血小板计数、pH值、白细胞计数、CD62P阳性率、最大聚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过滤后产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H值、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6.53±0.60)vs(7.00±0.06)、(5.5±3.8)%vs(77.4±14.7)%、(86.8±4.3)%vs(90.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残余白细胞计数、CD62p阳性表达率和PCR分别为(3.00±4.00)×106/袋vs(2.00±3.00)×106/袋、(2.40±0.90)%vs(2.00±0.80)%、(7.30±5.90)%vs(5.6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该制备方法经两组厂家血小板滤器过滤后,制备的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均能满足现行国标要求,但实验组滤器对血小板pH和聚集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冽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50±0.293)×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10^10/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入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