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8例高级别胶质瘤及正规及时溶栓治疗的28例急性期脑梗死的常规磁共振表现和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对照分析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急性期脑梗死灶中心部分及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 18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11例病灶内合并有出血、坏死和囊变,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高信号,囊变坏死区呈明显低信号,肿瘤实质部分平均ADC值为(0.92±0.12)×10-3mm2/s,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平均ADC值为(0.79±0.09)×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69±0.10)×10-3mm2/s,高级别胶质瘤实性部分与急性期脑梗死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表现及ADC值对高级别胶质瘤与急性期脑梗死磁共振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扫描在原发性小脑淋巴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淋巴瘤患者,行常规MR、DWI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各病例的平扫、DWI及增强扫描特征,并定量测定肿瘤实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同时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下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4例,髓母细胞瘤8例,脑膜瘤10例进行DWI及增强扫描对比分析。结果 5例淋巴瘤,单发3例,多发2例,共计病灶数8个,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其中1例2个病灶表现为T_2WI低信号;DWI上2个病灶呈低信号,1个病灶为等信号,余病灶呈高信号表现,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1个病灶强化欠均质,余强化均匀,DWI与增强对照,测得肿瘤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66±0.10)×10-3mm2/s,其中有3个病灶累及邻近脑膜,致脑膜增厚、强化;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明显强化,DWI上呈低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1.93±0.13)×10-3mm2/s;髓母细胞瘤呈中-明显强化,DWI上呈高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0.71±0.11)×10~(-3)mm~2/s;脑膜瘤呈中-明显强化,6例出现脑膜尾征,DWI上5例为等信号,3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稍高信号,实质区的平均ADC值为(1.07±0.22)×10-3mm~2/s。淋巴瘤的ADC值最低,其次是髓母;强化程度上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最高,其次是淋巴瘤。结论应用DWI结合增强扫描对幕下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伸指数模型与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磁共振多b值图像.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b=0、30、50、100、200、300、500、800、1000、1500、2000、3000、3500 s/mm2)扫描,经后处理获得肿瘤实体部分的DDC、α及ADC值.结果:40例胶质瘤中包括WHO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23例.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DDC、α及ADC值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1.04±0.23)×10-3mm2/s,(0.91±0.05)及(0.93±0.10)×10 3 mm2/s;高级别:(0.73±0.21)×10-3mm2/s,(0.82±0.07)和(0.60±0.13)×10 3 mm2/s,P<0.05].当ADC值取0.755×10-3mm2/s时,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以DDC=0.929×10-3mm2/s为诊断阈值,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和89.3%,取α=0.827为诊断阈值,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64%.肿瘤实体部分的DDC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02,P<0.05).结论:术前磁共振单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DWI能够准确地评估胶质瘤分级.与单指数DWI比较,拉伸指数模型并未表现出更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量化分析肝脓肿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其MR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为肝脓肿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32例肝脓肿患者行MR DWI,分析肝脓肿的DWI特点,计算病灶和肝脏、脾及胰腺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发脓肿27例,多发5例,共45个病灶.DWI上典型病灶脓肿壁及分隔表现为稍高于周围肝实质的高信号,脓腔表现为明亮高信号;ADC图上脓肿壁及分隔呈稍高于周围肝实质的高信号,脓腔为低信号;平均ADC值分别为:(1)b=500 s/mm2时,脓肿壁(1.64±0.23)×10-3 mm2/s,分隔(1.61±0.16)×10-3mm2/s,脓腔(0.17±0.08)×10-3mm2/s,脓肿周围肝实质(1.62±0.17)×10-3mm2/s,正常肝实质(1.48±0.27)×10-3mm2/s,脾(0.73±0.27)×10-3mm2/s,胰腺(1.89±0.16)×10-3mm2/s;(2)b=1000 s/mm2时,脓肿壁(0.99±0.11)×10-3mm2/s,分隔(1.00±0.07)×10-3mm2/s,脓腔(0.25±0.07)×10-3mm2/s,脓肿周围肝实质(1.55±0.17)×10-3mm2/s,正常肝实质(1.15±0.13)×10-3mm2/s,脾(0.85±0.13)×10-3mm2/s,胰腺(1.41±0.15)×10-3mm2/s.结论 分析MR DWI特点,综合量化分析病灶的ADC值,能更好地显示肝脓肿的病理学演变特征,在脓肿定位、定性诊断及临床治疗、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MR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PGIL(46个病灶),33例结肠癌(33个病灶),以及40例正常腰大肌的DWI信号以及ADC值,PGIL和结肠癌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本组34例PGIL病灶DWI均呈高信号,平均ADC值约(0.896±0.044)×10-3mm2/s,33例结肠癌病灶平均ADC值为(1.229±0.312)×10-3mm2/s,正常腰大肌平均ADC值为(1.739±0.318)×10-3mm2/s,前两者进行t检验,P值为0.021(0.05)。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DWI信号以及ADC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颅内环形强化病灶性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应用1.5TMR对16例胶质瘤、6例转移瘤、4例脑脓肿进行常规MR及DWI成像和ADC测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4例脑脓肿在DWI上呈高信号,16例胶质瘤和6例转移瘤呈低信号,脓肿腔平均ADC值为0.44×10-3cm2/s,脑肿瘤坏死囊变区平均ADC值为1.82×10-3cm2/s(P<0.01)。结论DWI和ADC值可以用来鉴别脑脓肿及坏死囊变的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恶性淋巴瘤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征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 DWI及ADC值在淋巴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48.7岁.其中10例化疗后进行复查;健康志愿者10名,男5名,女5名,平均年龄48.4岁.在3.0 T MRI上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采用PSS 11.0统计软件,对淋巴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淋巴结的ADC值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DWI与常规T2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753.33±31.28)×10-3 mm2/s,化疗后复查,平均ADC值(1088.32±51.28)×10-3 mm2/s.化疗前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1264.20±71.60)×10-3 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5),治疗后ADC值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P>0.05).结论 3.0 T磁共振DWI及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MR扩散加权成像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脑实质结核病例48例,回顾性分析其DWI表现特点,并测量脑实质结核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脑实质结核的DWI表现复杂,病灶中心约1/2表现为等信号,余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测得在T1增强扫描上呈均匀强化、环形强化伴实性中心及环形强化伴液性中心的病灶中心平均ADC值分别为(0.92±0.14)×10-3mm2/s、(0.99±0.17)×10-3mm2/s和(2.00±0.55)×10-3mm2/s,环形强化病灶的壁平均ADC值为(1.05±0.19)×10-3mm2/s,病灶周围水肿平均ADC值为(1.18±0.24)×10-3mm2/s,均大于正常脑实质ADC值[(0.83±0.09)×10-3mm2/s],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实质结核病灶扩散不受限,DWI检查及ADC值的测量对脑实质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NSL)与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3例CNS淋巴瘤和2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计算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其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之比值(rADC比值),进行统计学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阈值(OT)。结果 CNS淋巴瘤组ADC值:(0.780±0.137)×10-3 m㎡/sec,rADCL比值:1.037±0.325;高级别胶质瘤组ADC值:(1.065±0.198)×10-3 m㎡/sec,rADCG比值:1.388±0.294,统计学差异明显(pADC值=0.031,prADC比值=0.001)。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845×10-3 m㎡/sec(ADC值)、1.120(rADC比值),诊断敏感性85.0%(ADC值)、85.0%(rADC比值),特异性84.6%(ADC值)、86.9%(rADC比值)。结论CNS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除在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坏死程度及瘤周水肿、占位效应等方面存在不同,DWI包括ADC值的测量能有效地鉴别CNSL与高级别胶质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细胞癌在MR DWI上的表现特征.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间,有MR检查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和小肝癌患者资料,共有24例26个FNH病灶和36例39个小肝癌病灶.行b值=500 s/mm2DWI和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DWI的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对病灶的ADC值,病灶对周围肝实质ADC值比进行测量.对两组病灶信号特点分布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病灶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用ROC曲线评价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对两种病灶的鉴别价值.结果 多数(23/26)FNH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多数(25/39)HCC病灶表现为高信号,两者信号特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NH病灶的平均ADC值、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分别为(1.76±0.62)×10-3mm2/s和1.06±0.18,均高于HCC的平均值(1.26±0.46)×10-3mm2/s(P=0.001)和0.79±0.12(P=0.000).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9±0.05和0.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特异度分别为69.23%和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NH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病灶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高于HCC,应用ADC参数分析有助于FNH与HCC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