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2.
患者 女,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3月余,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剑突下隆起,可扪及质中、光滑、直径约6.0 cm大小肿块,轻压痛,活动度小.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4.
5.
6.
病例资料 患者 ,男 ,2 8岁。因肾结石行B超检查时发现右腹部包块。查体 :右上腹略膨隆 ,肋弓下扪及一个 8.0cm×8.0cm包块 ,界清 ,不活动 ,质硬 ,无压痛。既往无肝炎病史 ,曾有口服激素类药物治疗痤疮史。实验室检查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 ,甲胎蛋白 (AFP)阴性。彩超检查 :右上腹可探及 8.9cm× 12 .5cm实质性回声反射 ,边界清楚 ,可见包膜 ,与肝脏界限不清。右肾及下腔静脉受压 ,内彩色血流丰富 ,未探及动脉频谱。诊断 :肝右叶占位性病变 ,性质待定。CT平扫见肝右叶下极向腹腔内突入一肿块 ,密度较均匀 ,CT值 3 …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7岁,汉族,已婚。因上腹部不适,肝大1个月求诊。患者于1991年7月末开始无明显诱因右上腹部轻度胀痛不适,间有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量不多,呕吐后右上腹部不适无缓解。无咳嗽、发热、盗汗等症状,二便如常。病后曾在当地诊治,B超示肝明显肿大,有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疑诊肝癌而来我院求治。既往健康,无肝病史,未去过牧区,近期无服避孕药史,无特殊嗜好。查体:体温36.6℃,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4.5/9.5kPa。一般状况尚好,皮肤无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右 相似文献
8.
甲状旁腺腺瘤的发病率很低,欧美国家采用血钙筛选检查发现其发病率不到1%,国内该病自然发病率不明。既往临床发现的甲状旁腺腺瘤体积较小,本文报道1例巨大甲状旁腺腺瘤。1病例简介患者女,37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不对称,甲状腺左侧叶可扪及一大小约5cm×3cm×3cm的肿物,质韧,边界清楚,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6岁,20a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外踝有一约0.5cm×0.5cm肿物,质硬,无压痛,近2a肿物增长加快,即来我院就诊。查体:右外踝可见一约3cm×3cm×3cm的肿物,质硬,无活动度,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局温不高,右踝关节活动良好。X线摄片检查:右腓骨小头后外可见一约3cm×3cm×3cm的骨样密度影(见图1),其压迫临近之胫骨,底部呈蒂状与骨干相连(见图2)。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讨论骨软骨瘤是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又称外生骨疣。多发生于10岁~20岁,男女发病率相等,病变多见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单发性者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为常见。本例发生在腓骨…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女,60岁。因黄疸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无腹痛、畏寒、发热等症状,25a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余无阳性体征。乙肝两对半(-),TB 72.1 μmol/L,DB 503 μmol/L,ALT 75.5 U/L ,AST 38 U/L,ALP 138 U/L,GGT 171 U/L,CEA 3.41 μg/L,AFP(-),血常规正常。超声波检查:左肝管囊状扩张,其内充满不规则实性组织回声,大小25cm×3.2cm×3.3cm。 相似文献
12.
13.
14.
患者男,27岁.发热、腹胀1周,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人院行上腹部MR检查示:右侧腹腔巨大团块,呈不均匀稍长T1、长T2信号(图1,2),肿块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部分包绕右肾,且肿块内见索条状等T1、等T2信号(图3).术中见右侧腹膜后一实质性类椭圆形包块,约30 cm×25 cm×20 cm大小,侵及右肾及肾上腺,右肾及肾上腺与肿瘤边界不清,关系密切.上至肝脏下缘、内至脊柱前方、下至右髂窝、左至左侧腹膜,质韧,表面光滑,血供丰富,有完整包膜,活动度差.光学显微镜示: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瘤间见淋巴细胞浸润(图4).免疫组化结果:AE1/AE3(-),EMA(-),DOG-1(-),CD117(-),S-100(),ALK(-),CD34(+),Vimentin(+),Desmin(+),SMA(+),CD99(+),BcL-2(-),Ki-67(<1%),P53(-),Calponin(+).诊断结果:(腹膜后)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患者女,58岁.10年前发现右耳下隆起,未予治疗,近来发现面部不对称,有胀痛,肩部偶有抽搐.专科体检示双侧面部不对称,右腮腺区膨隆,右耳后触及肿块,较深,大小不等,轻压痛,质地中等,活动度不佳,表面皮肤无红、热.无明显面瘫症状.咬合关系正常,舌体活动正常.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影像学表现:CT示右侧咽旁一巨大软组织影,大小约5.7 cm×7.1 cm×6.3 cm,其内密度不均,平扫CT值40 HU,增强后60 HU ,病灶以纵向生长为主,上至颅底,下至颞下窝,向左推移鼻咽,向右至下颌骨,右侧翼内板、上颌窦后壁及下颌骨升支骨质受压变薄,病灶生长至颅底,颅底骨质受压变薄,未见增厚及骨质破坏征象,增强后未见"脑膜尾征",颈静脉孔大小正常,未见破坏(图1~3).MRI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有包膜,呈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包膜强化(图4~6).病灶与右侧腮腺分界清楚,腮腺受压外移,鼻咽部内移但黏膜未见破坏,双侧颈动脉鞘亦未见肿大淋巴结(图7).影像诊断:右侧咽旁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55岁.体检时发现腹腔占位,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CT扫描(图1~4)示:肝尾状叶见团状低密度影,大小约10.0 cm×5.9 cm×7.4 cm,CT值约-65 HU,其内见不规则絮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20 HU,病灶与肝左叶界限不清,增强后其内絮状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强化.超声检查示:肝内可见1个稍强回声团,主要位于肝左叶,约124 mm×64 m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轻度衰减,CDFI显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