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婷婷  花威 《陕西肿瘤医学》2011,(10):2055-2057
目的:研究直肠癌不同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8例直肠癌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2种计划中靶区、危机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与3DCRT相比,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均更接近1,Dmean也更接近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 DCRT相比,IMRT中小肠的D30%、Dmean、Dmax,膀胱的D30%、D50%、Dmean更低;IMRT中小肠的D50%,股骨头的D5%、Dmean比3DCRT高,但仍远低于剂量限值。结论:IMRT技术对直肠癌进行治疗时,靶区适合度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更好,危及器官受量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不同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86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3DCRT相比,IMRT靶区覆盖率V95%更高,Dmean也更接近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34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进行调强适形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IMRT在靶区适合度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方面均优于3DCRT,IMRT减少了脊髓最大所受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受照剂量V5 IMRT高于3DCRT(P<0.05),但是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IMRT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优于3DCRT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椎体转移癌中,比较碳离子放射治疗(carbon ion radiotherapy,CIRT)与光子的三维适形(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优势。[方法]10例胸椎转移癌患者分别设计出CIRT、3DCRT、IMRT、VMAT 4种计划。靶区勾画原则遵循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第50、62、83号报告的建议。光子治疗计划是在Eclipse计划系统上设计的,碳离子计划是由ciPlan计划系统完成的,均为二维适形碳离子计划。两种设计的优化约束条件基本相同,要求处方剂量覆盖9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体积。采用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评价靶区剂量分布和适形性;采用梯度指数(gradient index,GI)和5 Gy等剂量线包绕体积与靶区体积比值(V5/VPTV)评估靶外剂量跌落;采用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5 Gy等剂量线包绕体积(V5)等参数评价危及器官。[结果]CIRT、3DCRT、IMRT和VMAT计划均满足临床剂量处方要求,4组计划的处方剂量覆盖率分别是CIRT为95.30%±0.57%,3DCRT、IMRT、VMAT均为95%。4组计划的HI,3DCRT和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组计划中的CI,3DCRT、CIRT组分别与VMAT、IMRT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IRT计划GI和V5/VPTV明显低于任何一种光子放疗计划(P<0.001)。肝脏、小肠、心脏、胃的受照剂量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脊髓剂量跟随靶区最大剂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CIRT不仅减少肺的平均照射剂量,而且明显减少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结论]与光子的3DCRT、IMRT、VMAT计划相比,CIRT在治疗胸椎转移癌时减少双肺的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对靶区的处方剂量覆盖率及剂量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左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放疗方式(3DCRT,IMRT,VMA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20例早期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所有靶区及危及器官均由同一高级放疗医师勾画,包括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危及器官(OAR),并由同一高级放疗物理师分别设计3DCRT、IMRT、VMAT 三种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比较三种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及适形度指数(CI),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最小剂量(Dmin);肺、心脏的V5,V10,V20,V30,V40,Dmax,Dmean及Dmin等。结果:3DCRT、IMRT、VMAT三种放疗计划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 0.75±0.08、0.84±0.04和0.89±0.04(P<0.05),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 0.11±0.12、0.11±0.08 和0.10±0.09。VMAT与IMRT计划降低了危及器官高剂量区体积,但相应增加了低剂量区体积,尤其VMAT计划的心脏、患侧肺V5、V10明显增加(P<0.05)。结论:IMRT计划不仅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而且降低了心脏和肺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及平均剂量。因此,IMRT计划更适用于左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6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3DCRT和IMRT计划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MRT计划PTV的均匀性(1.09±0.02)和适形度(0.81±0.08)均优于3DCRT计划(1.17±0.01,0.6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与3DCRT相比,在50Gy的高剂量区,膀胱的V50下降了10%,小肠的V50下降了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股骨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IMRT技术较3DCRT技术有剂量学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计划的剂量学特点,及其术前放疗较佳的放疗技术.方法:对27例拟行术前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3D-CRT和IMRT 2套治疗计划设计,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和双侧股骨头等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5F-IMRT计划中适形指数(CI)为(0.805±0.050),大于3D-CRT(0.698±0.060),P<0.001;2种计划的GTV均匀指数(HI)值均非常接近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F-IMRT计划中HICTV和HIPTV值均分别小于3D-CRT计划,P<0.05.5F-IMRT计划中小肠D5、Dmin和Dmax与3D-CRT相应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mean低于3D-CRT,P<0.05;5F-IMRT计划中小肠V30高于3D-CRT,而V50则前者低于后者,差距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1.类似的结果也见于膀胱.5F-IMRT计划中左、右股骨头Dmin和Dmax均低于3D-CRT,V40也明显小于3D-CRT,P<0.05.结论:直肠癌术前放疗5F-IMRT计划剂量分布适形性及均匀性明显优于3D-CRT,且能更好地保护直肠周边邻近的正常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ECLIPSE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喉癌适形放疗(3DCRT)和逆向调强适形放疗(IMRT)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估不同照射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6例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喉癌患者,用ECLIPSE对每例患者分别作出3DCRT和IMRT计划。根据靶区V95%、D5%、D95%、靶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和正常组织受量D50、D33、D5、Dmax和Dmean来比较这两种计划剂量学的差异。结果 两种不同计划中的靶区分布中,GTV和GTVnd差别不大,但对于亚临床区CTV和某些正常组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局部晚期喉癌原发灶及阳性淋巴结,3DCRT和IMRT计划均有较好覆盖。但在亚临床病灶方面,IMRT比3DCRT包含靶区更好一些,且IMRT减少了腮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赵玲  卜明伟  杨筑春 《中国肿瘤》2016,25(7):575-578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动态容积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应用Pinnacle 9.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10例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行IMRT和VMAT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以及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等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10例患者的靶区中位体积为2321.25cm3(2021.19cm3~2741.65cm3).IMRT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计划设计要求.VMAT与IMRT计划靶区的Dmax、Dmin、Dmean、V95%、V100%和V105%均无统计学差异,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522,P=0.452).VMAT计划对小肠的保护较好,VMAT计划中小肠受量的Dmax、Dmean、V40及V50较IMRT计划均有明显下降(P=0.014,0.044,0.018和0.043).两组计划中膀胱及双侧股骨头受量的指标Dmax、Dmean、V50均未见统计学差异.VMAT计划的平均加速器跳数(MU)为507.220,IMRT计划为528.060(P=0.003).IMRT计划平均治疗时间390s,VMAT计划为157s (P<0.001).[结论]VMAT计划具有降低总MU,缩短治疗时间及减少小肠受照射剂量的优势,但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V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IMRT)在直肠癌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8例直肠癌患者利用瓦里安计划系统(Eclipse 8.6)分别进行VMAT和dIMRT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与dIMRT相比,VMAT靶区适合度指数(CI)、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均更接近1,Dmin为(43.403±0.486)Gy,更接近处方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MAT计划中小肠的D30%、D50%和Dmean分别为(25.918±1.216)、(22.340士3.784)和(23.547±2.863) Gy,低于dIMRT计划的(28.073±3.114)、(24.172±2.540)和(25.257±1.374) Gy,P值分别为0.00、0.01和0.00;膀胱的D30%为(35.380±2.734) Gy,较dIMRT的(30.123±2.209) Gy偏高,P=0.00,但仍远低于剂量限值;股骨头的D5%和Dmean分别为(31.344±3.556)和(20.179±3.017) Gy,显著高于dIMRT计划的(26.731±2.828)和(17.459±3.279) Gy,P值均为0.00.VMAT总MU减少52.7%,治疗时间仅为dIMRT的1/4.结论:VMAT计划可以达到或优于d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能更好地降低部分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并且具有较少总MU、总治疗时间的优势,减少了治疗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及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逆向算法实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逆向调强算法实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对5例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分别做三维适形及1个子野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对适形角、加速器跳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个子野的调强放疗计划优于射野方向相同的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结论应用逆向调强算法技术,可以实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胸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旋转调强放疗(IMAT)3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差异。方法 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5例,以Varian Eclipse 8.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DCRT、IMRT、IMAT 3种放疗计划,其中3DCRT采用5~8个共面射野,IMRT采用7个共面射野,IMAT采用2个弧度。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IMRT、IMRT的靶区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95 % 计划靶体积(PTV)体积剂量均优于3DCRT,全肺V5、V20、V35、心脏V30受照剂量低于3DCRT(t=2.531,P<0.05),而在全肺V10、V15、V25、V30、全肺平均、心脏平均、脊髓Dmax剂量之间三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05)。结论 IMAT与IM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靶区体积剂量覆盖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相似,二者均优于3DCRT。IMAT的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均少于IMRT。  相似文献   

13.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价。观察有无放射性肠淡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CT1次,二年生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分析3种不同放疗技术治疗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例患者设计3种治疗计划,即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CRT要求参考点达到处方剂量54Gy,对3D-CRT和IMRT要求95%的等剂量线(54Gy)包括整个计划靶体积(PTV)。根据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3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OARs)受量的差异。结果 3D-CRT及IMR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均较CRT计划好,同时减少了脑干、腮腺的受照射剂量;3D-CRT及IMRT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高于CRT。结论 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3D-CRT及IMRT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度,在保护脑干、腮腺方面较CRT具有明显优势,其中IMRT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的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辉  李晔雄 《癌症进展》2005,3(5):449-460,493
适形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照射剂量,改善前列腺癌的无生化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调强适形技术可使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三维形状的适合度大大提高,显著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射体积,在照射剂量提高的同时并未增加直肠和膀胱的毒性反应.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治疗体位宜选择仰卧位.临床靶区需要包括整个前列腺.对于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靶区还需要包括精囊和盆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三维适形放疗(3 DCRT)和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行IMRT放射治疗的11例肺癌纵隔转移患者,利用其CT模拟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计划和3DCRT计划,结合等剂量曲线以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IMRT计划和3 DCRT计划进行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对各关键器官受量进行比较。处方剂量66Gy/33次,治疗时间6周;要求95%靶区体积达到95%以上的处方剂量。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IMRT靶区的适形度优于3DCRT(P〈0.05),IMRT靶区内超过处方剂量110%体积相比3DCRT放疗靶区内超过处方剂量110%体积减小;在对肺组织的保护上,IMRT肺V20、V30、V40数值均明显小于3 DCRT(P〈0.05)。结论对临床靶区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的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IMRT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目的介绍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RT)。方法sIMRT技术是指单射野的子野数目平均≤5个、了野面积≥10cm^2、子野照射机器跳数≥10MU的调强放疗技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计划设计和治疗实施环节与IMRT相同,但考虑到其子野面积和子野机器跳数已接近三维适形技术(3DCRT)的相应值,其计划验证环节可与3DCRT相同。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用1例直肠癌病例做了演示。结果对于直肠癌,sIMRT计划在靶区均匀性及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均显著优于3DCRT计划,但稍逊于IMRT计划。sIMRT计划的治疗实施时间与3DCRT计划相当,大约是IMRT计划的一半。临床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胸腹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和前列腺癌。结论sIMRT适用于3DCRT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且〉25个子野的IMRT又不能进一步显著改善计划质量的情况,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