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70例共72个病灶的资料,包括醛固酮腺瘤23个、皮质醇腺瘤18个、嗜铬细胞瘤17个及转移瘤14个.结果 醛固酮腺瘤平扫CT均值≤20 HU,21个呈轻度均匀强化.皮质醇腺瘤平扫CT均值≤25 HU,12个呈中度均匀强化;15个嗜铬细胞瘤呈重度不均强化;12个转移瘤呈中度不均强化.动脉期强化率:醛固酮腺瘤>嗜铬细胞瘤>皮质醇腺瘤>转移瘤;静脉期强化率:醛固酮腺瘤>皮质醇腺瘤>转移瘤,嗜铬细胞瘤>转移瘤;相对造影剂清除率:醛固酮腺瘤>皮质醇腺瘤>嗜铬细胞瘤>转移瘤.结论 肾上腺4种常见肿瘤的MSCT平扫、增强密度特征及其强化率、清除率存在差异,可作为这些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60例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18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患者24例,转移瘤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患者10例,共64个病灶。采用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其病灶行平扫及随后30 s、70 s、3 min动态增强扫描,并将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肾上腺节细胞瘤形态上大多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模糊,密度均匀,有明显的桃尖征,病变部位多以右侧为主,可又钙化的情况出现;②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同一扫描或时间点的CT平均值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扫时表现出密度高于无功能腺瘤,而低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而在增强扫描各时间点其密度则表现出明显低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其他各类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相比,其MSCT表现在其病变形态、边界清晰度、肿瘤内钙化、发病部位与平扫CT平均值及增强扫描各时间点CT平均值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并对其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MRI诊断(附7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上腺占位病变的CT、MRI诊断价值,提高对肾上腺间质概念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搜集1994年8月~2001年6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占位病变71例,46例行CT平扫,其中31例进行增强扫描;30例行MRI平扫,18例行增强扫描;共有5例行CT、MRI联合检查(平扫+增强). 结果 (1) 皮质占位36例(占50.7%),其中醛固酮腺瘤14例,皮质醇腺瘤11例,无功能腺瘤3例,皮质腺癌2例,皮质增生症6例;有1例伴性变态综合征.(2) 髓质占位29例(40.8%),其中嗜铬细胞瘤16例,成神经细胞瘤3例,节神经细胞瘤2例,转移瘤8例.(3)间质占位6例(8.5%),其中髓样脂肪瘤3例,囊肿2例,纤维脂肪瘤1例. 结论肾上腺占位病变多具有其特定的好发年龄、性别趋向及CT、MRI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占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但部分无功能腺瘤、转移瘤、间质肿瘤的定性诊断仍依赖于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随访证实的56例(58个病灶)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患者均行CT平扫及1 min、5 min增强扫描,对诊断参数进行分析并对照病理组织学表现,对肾上腺肿瘤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腺瘤与非腺瘤在CT平扫及增强后1 min、5 min的CT值、相对廓清率和绝对廓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平扫时CT≤19 HU,延时5 min时CT≤46 HU,绝对廓清率≥63%,相对廓清率≥31%为阈值相结合作为诊断标准时,诊断腺瘤或乏脂性腺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6%或86%.结论 以肿瘤平扫及增强后的CT值与肿瘤的廓清率作为联合标准,对腺瘤(包括乏脂性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CT征象,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99例肾上腺肿瘤中,腺瘤32例,嗜铬细胞瘤41例,髓性脂肪瘤5例,皮质腺癌8例,转移瘤13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的CT表现,探讨MSCT对肾上腺PHE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HEO的临床及CT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组,分别归纳2组肿块的CT表现,并作简要分析。结果:不典型组共7例(41.18%),典型组10例(58.82%)。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下瘤体多较大,呈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其内均可见更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迅速、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典型与不典型肾上腺PHEO的CT表现无差异性;肾上腺PHEO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CT增强扫描术前多可作出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性病变的 CT 表现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31例的肾上腺囊性病变患者,术前均行64层螺旋 CT 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2.5mm,并行0.625mm 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的 CT 表现.结果31例肾上腺囊性病变中,肾上腺上皮性囊肿5例,肾上腺淋巴管囊肿3例,肾上腺血肿4例,肾上腺化脓性炎性假囊肿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囊性变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囊性变1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2例,肾上腺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肾上腺转移瘤囊性变1例(原发肿瘤为肺癌).64层螺旋 CT 上囊性病变的形态、密度、囊壁厚度、有无壁结节、强化特点可以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囊肿、良性和恶性肿瘤囊性变.结论肾上腺囊性病变的64层螺旋 CT 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 T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近几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不典型肾上腺腺瘤11例,均行C 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肾上腺腺瘤中,高强化腺瘤2例,肿块最大径>4cm的大腺瘤8例,双侧腺瘤1例。高强化腺瘤在C T增强表现为快进快退;大腺瘤中囊性密度和强化较低的2例,肿瘤内出血的无功能肾上腺瘤1例,CT增强表现为快进快退伴偏心囊变的5例,双侧高强化的肾上腺腺瘤1例。结论详细分析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CT特征,密切联系临床病史、实验室结果和M RI检查,可提高不典型肾上腺腺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常见肿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临床上常见的肾上腺肿瘤主要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CT是肾上腺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典型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病例,CT诊断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收集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 49例(共 57个瘤灶 ),着重讨论各种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9例中,男 31例,女 18例,年龄 21~77岁,平均 45. 6岁。肿瘤类型及临床表现: (1)皮质腺瘤 20例,全部为良性、单侧瘤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醛固酮腺瘤 9例,皮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及碘含量测定技术在鉴别肾上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肾上腺CT扫描者40例(共40个肾上腺结节),其中24个结节为无功能腺瘤,16个结节为转移瘤,对全部结节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常规平扫CT值、虚拟平扫CT值、碘含量(ICad)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脉期肾上腺腺瘤平均ICad[(24.65±1.06)mg/ml]略高于肾上腺转移瘤[(22.85±9.5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门静脉期肾上腺腺瘤ICad[(13.96±1.11)mg/ml]低于肾上腺转移瘤[(24.70±5.49)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腺瘤与转移瘤的动脉期、门静脉期虚拟平扫平均CT值(Va、Vp)与常规平扫CT值(Vp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瘤的Vpre、Va、Vp均低于转移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8、0.006)。结论双能量CT技术能够通过虚拟平扫技术及碘含量测定技术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以减少受检者经济负担及减轻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