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合酶拮抗剂对豚鼠听觉核团诱发电位及CA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鸿彦 《医学争鸣》1997,18(5):450-453
目的:探讨听觉核团一氧化氮(NO)的可能作用.方法:用核团内微量药物注射及听觉电生理方法,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拮抗剂N-甲基-L-精氨酸(NMLA)对豚鼠核团内听觉诱发电位(AEP)、耳蜗复合动作电位(CAP)的影响.结果:听觉中枢各核团内分别注入NMLA后,核团内听觉诱发电位均明显增大.短声诱发的耳蜗核内AEP(CN-AEP)为(98.69±3.28)μV,下丘内AEP(IC-AEP)为(136.39±3.24)μV,内侧膝状体内AEP(MGB-AEP)为(172.48±3.96)μV,与注射NMLA前相差显著(P<0.05).短纯音诱发的CN-AEP以250Hz~1kHz变化显著(P<0.01),其中500Hz是正常对照的2.01倍(P<0.01),IC-AEP以2~4kHz变化显著(P<0.05),MGB-AEP以4~6kHz变化显著(P<0.05).CAPN1波振幅降低,尤以CN内注射NMLA最为显著(P<0.01).核团内AEP潜伏期缩短.结论:听觉核团内的NO对听觉感受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同步化有调节作用.可能直接或通过上橄榄复合体改变耳蜗神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食物中补充L—Arg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浆cGMP及TXB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与左旋精氨酸混合饲料饲养10周,检测其血浆中cGMP和TXB2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L-Arg明显增高cGMP含量(P〈0.01),降低血浆TXB2含量,(P〈0.05)。表明补充L-Arg使机体NO含量增高,抑制血小板聚集,此作用可能对其抗A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烟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5%、10%和30%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孵育兔ASMC,测定其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及一氧化氮(NO)稳定代谢终产物亚硝酸盐(NO-2)水平。用onewayANOVA检验及直线回归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8hCSE显著增加了ASMC的NO-2释放(10%、30%CSE分别较对照组增加75.7%和115.3%,P<0.01);降低了细胞存活率,增加了细胞MDA含量和LDH漏出(P均<0.01),毒性损伤指标与NO-2的释放高度相关(r分别为-0.721、0.706和0.773,P均<0.01)。结论吸烟可能对ASMC具有直接损伤作用,CSE可能通过NO介导气道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L-Arg)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作用,将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rg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按分组分别口服L-Arg和安慰剂3.0g/日共4~6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X线胸片征象及血气变化。结果表明:L-Arg组心电图指标PⅡ、RV1+SV5、电轴、V1R/S、V5R/S和aVRR/S均明显改善(P<0.05),肺动脉凸度也明显改善(P<0.05),且PaO2、SaO2明显升高(P<0.05),PaCO2降低(P<0.05),而右下肺动脉宽度、右下肺动脉宽度/气管横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安慰组心电图指标、X线征象及血气均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口服L-Arg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指标、肺动脉凸度及血气,提示L-Arg可望成为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治疗慢性肾衰(CRF)贫血中导致高血压的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对r-HuEPO治疗中出现高血压CRF血液透析贫血患者15例及对照组15例,CRF贫血动物模型,以及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34例患者,应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免法观察用药或透析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NO2/NO3)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 ①CRF贫血患者及贫血鼠用r-HuEPO治疗16周后,红细胞压积(Hct)升高,血压升高,ET-1升高(P<0.01),血浆NO2/NO3下降(P<0.01),而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②在用药16周后,RT- PCR测得实验组大鼠肾皮质及髓质iNOSmRNA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③透析低血压患者透析后NO2/NO3含量增高,ET-1含量减少(P<0.05)。结论:研究表明r-HuEPO导致高血压与iNOSmRNA减少、合成NO减少和ET-1增加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NO与O-·2共同或分别作用对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离体兔肺动脉环分为NO组,O-·2组,NO+O-·2组和溶剂对照(NS)组。用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肺动脉对乙酰胆碱(ACh)、Ca2+载体A23187和苯肾上腺素(PE)的反应性变化。结果: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gtension/mgdw)和舒张反应百分率(%),在O-·2组明显降低(P<0.01,与NS组比较);在NO+O-·2组显著高于O-·2组(P<0.05),但与NS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在NO组肺动脉的舒张反应接近NS组,与O-·2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A23187的舒张反应(用占预收缩的百分比表示),在NS、NO+O-·2和O-·2组分别为73.67%,64.86%和59.26%。各组肺动脉对PE的收缩反应大致相同。L-精氨酸预孵育后,对PE的收缩反应在NO+O-·2组收缩降低,为预孵育前收缩的53.89%;而在O-·2组无明显变化。结论:O-·2损害了肺动脉的内皮依赖和受体依赖性舒张反应;NO同时生成时可部分逆转O-·2的损伤作用;O-·2似通过清除内源性NO或直接累及ecNOS,而发挥其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各脑区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W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各脑区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通过组化方法、荧光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观察脑缺血5min、10min、15min、30min和60min,以及脑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变化;同时观察了L-NNA对脑缺血10min、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生成量的影响。每组大鼠8~10只。结果(1)大鼠四个脑区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含量,在缺血5~15min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在缺血30~60min开始下降。(2)在缺血10min、30min再灌注15min,它们的含量可明显增加,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L-NNA可使脑缺血10min和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旋精氨酸可部分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血浆及尿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变及其与肾功能、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及比色法测定血浆及尿中ET- 1、NO含量及其与血清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衰组血浆及尿ET显著高于健康人(P< 0.01),其中CRⅠ期血、尿NO 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 0.05)而CRF期尿NO 低于健康人(P< 0.05),血浆及尿ET 与SCr及MAP均显著正相关(P< 0.05)、NO与SCr及MAP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慢性肾衰时体内ET增高、NO 合成减少,且与肾功能及血压密切相关,说明ET及NO 在慢性肾衰的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使用离体主动脉环,研究一氧化氮(NO)在四氯化碳(CCl4)致肝硬变大鼠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低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肝硬变大鼠主动脉环对PE反应性较正常明显减低(最大收缩反应分别为280.0±50.0mg和338.3±35.4mg,P<0.05),主动脉环去内皮或使用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可使肝硬变主动脉环的收缩反应与正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肝硬变时血管内皮合成NO增加,参与了血管对PE低敏感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分别在糖尿病形成后7天、14天观察肾脏情况以及血浆和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3的水平变化与L-精氨酸(L-Arg)的关系。结果:在不同时期肾重与体重之比明显增加(P<0.05),且在病变第7天即出现大量蛋白尿,在第14天增加更明显(P<0.0001);肌酐清除率(Ccr)在不同时期也明显增高(P<0.05);血浆及组织匀浆中的NO-3随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L-Arg灌注后的NO-3升高显著(P<0.05),提示糖尿病早期即有肾脏病变,而Ccr的升高则间接表明了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据此可以认为NO及L-Arg可能是影响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的重要的介导性介质。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一氧化氮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镀铜镉还原-Criess法检测肺癌患者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RT-PCR检测AM iNOS mRNA表达。结果显示,肺癌组BALF及AM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AM iNOS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和91%(P〉0.05),但表达强度肺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经GM-CSF刺激后,AM iNOS表达强度及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均显  相似文献   

13.
用镀铜镉还原-Griess法检测肺癌患者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RT-PCR检测AMiNOSmRNA表达。结果显示,肺癌组BALF及AM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AMiNOS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和91%(P>0.05),但表达强度肺癌组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经GM-CSF刺激后,AMiNOS表达强度及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均显著提高。提示肺癌局部AM抗肿瘤功能可能存在某些缺陷;GM-CSF可刺激AM使其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对大鼠胃扩张引起胃酸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动酸滴定法测定胃酸排出量,观察不同程度胃扩张对胃酸分泌的影响,探讨NO在胃内不同程度扩张引起胃酸分泌中的作用。结果 胃内灌注压力提高引起胃酸排出量增加,分别比基础值增加337%和91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预先静脉注射NO合酶抑制剂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可使胃扩张引起胃酸分泌作用明显减弱;预先静脉注射NO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可以完全翻转NO合酶抑制剂L-NAME对胃扩张引起的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结论 胃内不同程度扩张刺激引起胃酸排出量增加,NO参与胃扩张引起的胃酸分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O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对局部脑血流量和脑水肿的影响,为临床改进脑缺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拴线法大鼠MCA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外源性NO前体(L-arg)和NOS抑制剂(L-NAME)。将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在r-CBF组和脑水肿两大组中分别设有:缺血再灌注盐水组,再灌注L-arg组,再灌注L-NAME组。结果:与盐水组比较,L-arg组r-CBF明显升高(P<0.05),脑水肿显著减轻(P<0.05);L-NAME组r-CBF明显降低(P<0.05),脑水肿显著加重(P<0.05)。结论:NO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NO与O2^-共同或分别作用对兔肺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离体兔肺动脉循环分为NO组,NO2-组,NO+O2组和溶剂对照(NS)组。用离全血管环技术观察肺动脉对乙酰胆碱(ACh)、Ca^2+载体A23187和苯肾上腺素PE)的反应性变化。结果: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gtension/mg dw)和舒张反应百分率(%)、在O2组明显降低(P〈0.01,与NS组比较);在NO  相似文献   

17.
烧伤大鼠胃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烧伤后大鼠胃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与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别检测了胃组织中NO含量及原生型NOS(c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活性,并分析了NO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两型NOS之间的关系。结果 烧伤后胃组织中iNOS活性大幅上升,与NO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而cNOS活性呈下降趋势,与NO相关不显著(r=-0.53,P〉0.05)。结论 烧伤后胃组织中NO的变化受iNOS活性影响,iNOS活性上升,cNOS活性下降可能与烧伤后胃肠道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开胸麻醉犬心脏上,观察冠脉内灌注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L-NMMA)5mg/kg,前后冠脉血流动力学、冠脉血流储备(以阻断冠脉15s再灌注所致的反应性充血血流峰值表示)以及冠脉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硷(Ach)反应的变化,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冠脉前降支(LAD)伴行静脉血中的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证明,L-NMMA灌注后心率下降,基础冠脉血流量(CBF)下降(χ±s,从27±6ml/min下降至20±8ml/min,P<0.05),冠脉储备下降(χ±s,从91±19ml/min下降至50±10ml/min,P<0.01),平均主动脉压升高,ET-1含量明显升高(χ±s,从6.5±1.0ng/L升至15.5±3.0ng/L,P<0.01),Ach引起的CBF增加减弱(P<0.01).实验结果提示,生理条件下犬冠脉一氧化氮(NO)形成对CBF,冠脉储备有重要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冠脉ET-1释放.  相似文献   

19.
L—Arg—NO途径对铝抑制大鼠海马CA3区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在70只乌拉坦麻醉的SD大鼠上进行,在海马CA3区记录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S)探讨了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途径对铝抑制PS波幅的作用。结果:(1)0.5mol/LAlCl3注入CA3区后,PS幅度较注药前显著减小(P〈0.05)。(2)CA3区内注入0.1和0.3mol/L硝基左旋精氨酸(NLA)能分别加强0.25和0.5mol/LAlCl3的抑制效应,(3)CA3区注入0.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 E C)在原发性高血压( E H)发病中的作用,以及 L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 L Arg N O)与高血压早期 E C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比较11 例正常血压健康者和14例 E H 患者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并观察比较静脉注射 L Arg(300 m g/kg)对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E H 组血浆环磷酸鸟苷(c G M P)及亚硝酸盐( N O2- )水平低于正常组( P< 0.05);两组的血浆内皮素( E 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注射 L Arg 后,两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及血浆c G M P水平提高,肾图高峰时间提前。两组的血浆 N O2- 、 E T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在注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 E H 早期即存在 E C功能的改变,且可能以 E C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害为主; L Arg N O途径的异常可能是 E C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的重要环节;体内 L Arg 缺乏并非 E H L Arg N O途径异常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