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平疣汤:薏苡仁30~60g,金银花15~30g,连翘9~15g,竹叶12g,泽兰9~18g,败酱草30g,大青叶15g,红花6~15g,当归12g,徐长卿18~30g,蝉蜕15~30g,防风12g,生甘草9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3d,最长者服至9d。另取少许药汁擦洗患处,每日2次。  相似文献   

2.
中重度痤疮     
<正>方药:茵陈15g,栀子9g,连翘15g,蒲公英30g,皂角刺1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0g,丹参30g,女贞子12g,早莲草30g,太子参30g,薏苡仁3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加减:瘙痒甚者加白鲜皮15g、地肤子15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9g;皮疹结节较重者加浙贝母12g、乳香9g、没药9g;油脂多者加生山楂15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300ml,分早晚2次饭后服,连用4周(若在少于4周的时间里上述症  相似文献   

3.
仙鹤草验方     
正血热咯血鲜仙鹤草30g,鲜旱莲草12g,侧柏叶9g。水煎服。咳唾脓血仙鹤草、苇茎各30g,鱼腥草、茜草各15g,薏苡仁、冬瓜仁各12g,桃仁9g。水煎服。湿热便血仙鹤草、地榆各15g,黄芩、山栀、槐花各9g,黄连3g。水煎2次,分服。泻痢下血仙鹤草30g。水煎,加红糖30g调服。崩漏下血仙鹤草30g,蒲黄(炒)9g。水煎服。气虚衄血仙鹤草、黄芪、土党参各30g,龙眼肉、大枣各15g。水煎服。疔疮肿痛仙鹤草适量,水煎,熬膏,涂疮肿处,每天1次。乳痈初肿仙鹤草30g,酒、水各半煎服。口腔溃疡仙鹤草根(干)30g,水煎15min,漱口内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近几年来笔者用清血夺命汤治疗本病 31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1例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性 17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3~ 5 6岁 ;病程 1个月~ 12年。皮损面积 <30 %者 3例 ,30 %~ 6 0 %者 12例 ,>6 0 %者 16例。大部分患者曾反复接受过多种疗法治疗。治疗方法清血夺命汤方药 :生地 30 g、玄参 15 g、丹皮 9g、赤芍15 g、当归 15 g、蝉蜕 15 g、白鲜皮 15 g、土茯苓 30 g、金银花 15~ 30 g、紫草 9g、地骨皮 9g、首乌 12 g、苦参 9g。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服 ,连服 15剂为 1个疗程。偏湿热…  相似文献   

5.
1.处方:苦参30g,金银花15g,秦艽15g,枳壳9g,甘草9g,蛇床子15g。用法:水煎,浸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约30min。注:内服去蛇床子加黄芩9g。本方对湿疹、皮炎、荨麻疹、牛皮癣、霉菌性阴道炎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宗奇 《中医正骨》2003,15(11):49-49
自 2 0 0 1年以来 ,作者应用自拟葛仙活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 6 5例 ,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5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39例 ,女 2 6例。年龄最小 39岁 ,最大 72岁 ,平均 4 6 .9± 7.1岁。病程最短 2周 ,最长 8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 5例 ,冠心病 6例。2 治疗方法  葛仙活血通络汤为自拟方 ,药用葛根 30g、威灵仙 15~ 30 g、当归 9~ 15g、川芎 9~ 15 g、赤芍 15~ 30 g、红花 12~ 15 g、桂枝 6~ 15 g、全虫 6~ 9g、乌梢蛇 15~ 30 g、地龙 15~ 18g、制乳香 6~9g、制没药 6~ 9…  相似文献   

7.
1制备及质量标准 1.1处方组成。醋鳖甲15g,炒白术15g,车前草15g,桂枝9g,二丑12g,生水蛭20g,炮山甲15g,鸡内金20g,炙黄芪30g,虎杖15g,郁金15g,枸杞子15g,炒丹参30g,苦参15g,生牡蛎30g,生地15g,茯苓15g,炒枳壳15g。  相似文献   

8.
(1)桃仁、大黄9~15g,丹皮、赤芍、川糖子各12g,穿山甲9~12g,丹参15-30g。将上述中药分别清洗干净,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置于火上.先用武火煮沸,改为刚文火煎15分钟,去渣取汁,服之。每H服用1剂。伴休克者,加入人参9-30g,黄芪30g或附子9~12g;病情稳定,囊肿或血肿吸收慢者,可加三棱、莪术、土鳖虫、鳖甲各9~12g;并发妇科炎症或血肿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连翘15g;阴道持续流血不止者,可加益母草30g。  相似文献   

9.
<正>何某,女,68岁。初诊日期:2018年11月1日。患者于2018年8月确诊为弥漫性脑胶质瘤(WHOⅣ级,IDH1野生型),行放疗加替莫唑胺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遂求治于徐教授。刻诊:患者轮椅推入,嗜睡,短期记忆力减退;口干口苦,头痛,畏寒怕冷;胃纳差,便秘,夜寐欠安;舌红、苔少,脉滑。辨证:瘀毒阻滞络脉,阴阳两亏;治法:益气化瘀通络,滋阴温阳,软坚散结;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50 g,当归9 g,地龙9 g,川芎15 g,桃仁12 g,石见穿30 g,天葵子30 g,北沙参30 g,淫羊藿15 g,川牛膝12 g,泽泻30 g,天麻9 g,钩藤18 g,瓜蒌仁30 g,鸡内金12 g,瘪桃干15 g,山茱萸15 g。复诊:患者服药1个月后,步入病房;口干口苦、时有烘热、头痛、畏寒均有缓解,记忆力改善;纳食增加,夜寐汗出,二便调;舌、脉同前。前方改生黄芪60 g、当归12 g、瘪桃干30 g、川牛膝30 g,加蛇六谷30 g、生地黄30 g、天冬15 g、麦冬15 g、知母15 g、黄柏9 g、牡丹皮15 g、地骨皮9 g。  相似文献   

10.
临床集锦     
<正> 死精1号治疗死精过多笔者用山东中医学院李广文副教授的死精1号方为主,治疗死精过多所致不育症28例,取得满意疗效。基本方:丹参30g,川续断30g,金银花30g,生地15g,蒲公英15g,当归12g,知母9g,黄柏9g,赤白芍各9g,生甘草6g。阴茎  相似文献   

11.
解郁明目方     
<正>组成:柴胡9g,黄芩9g,葛根30g,丹参30g,三七粉6g(冲),白芍30g,薄荷6g(后下),防风6g,草决明15g,茺蔚子9g,浙贝母9g,密蒙花15g。功用:疏肝解郁,化瘀散结,祛风明目。主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属肝气郁结,瘀结络脉,风邪袭目,体质属少阳气郁,厥阴肝旺者。  相似文献   

12.
药物组成及加减:雷公藤9g 坤草30g 丹参30g 红花9g。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尿化验阴性后改为丸、散剂,维持用药3个月至半年。若肺肾气虚型加党参15g 黄芪30g 生山药30g 山萸肉18g 菟丝子12g;脾肾阳虚型加熟附子9g 茯苓18g 白术12g 白芍18g;肝肾阴虚型加女贞子18g 山萸肉15g 旱莲草30g 枸杞子18g;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温泡浴治疗慢性荨麻疹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15岁~50岁,平均32.5岁;病程2个月~10 a,平均3 a。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5岁~50岁,平均32.5岁;病程3个月~8 a,平均3 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荆芥9 g,防风9 g,野菊花9 g,当归9 g,赤芍6 g,地肤子9 g,白藓皮9 g,苦参9 g,僵蚕9 g,干蟾皮9 g,茯苓12 g,生米仁30 g,鹿含草30 g,蛇舌草30 g,冬桑叶15 g,珍珠母30 g,合欢皮12 g,生甘草6 g。水煎,1 d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三草汤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运用复方三草汤(白术9g,泽泻9g,云苓皮24g,桂枝4.5g,鱼腥草30g,鹿衔草30g,益母草30g,车前子15g,党参24g,附子9g)治疗慢性肾炎38例,完全缓解15例,有效率为86.8%。提示:本方温阳利水,健脾补肾,主治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15.
《光明中医》2012,(4):746-746
[方名]邓氏冠心胶囊[组成]党参15g,五爪龙15~30g,白术9g,法半夏9g,云苓12g,橘红5g,竹茹9g,枳壳9g,甘草5g,三七5g,川芎9g。[功能]益气健脾,  相似文献   

16.
分清利浊汤     
组成:大小蓟(各)30g,瞿麦15g,石韦30g,六一散(布包)15g,苹薜15g,荠菜花30g,凤尾草30g,炮山甲9g,桃仁12g,贯众30g。热重于湿,加川黄柏、炒山栀各12g;湿重于热,加苡仁、赤茯苓各15g;白浊有凝块,加牛膝15g、向日葵根30g;赤浊有凝块,加制军炭6g、三七粉(吞服)6g。  相似文献   

17.
冬季靓汤     
参芪当归鸡蛋汤 原料:鸡蛋2个,当归9g,黄芪30g,党参15g,白芍9g,仙鹤草30g,侧柏炭12g,食盐、味精各少许。  相似文献   

18.
验方集锦     
<正>癫痫方药:胆南星9g,制半夏12g,白茯苓12g,橘皮9g,炙甘草9g,苦杏仁9g,天麻9g,嫩钩藤18g,紫丹参30g,川芎15g,僵蚕9g,地龙9g,全蝎3~6g,石菖蒲9g,广郁金9g,远志18g,白芍30g。  相似文献   

19.
张元兴     
方名:温中定眩汤
  组成:干姜9g,白术20g,茯苓30g,党参15g,炙甘草9g,桂枝10g,法半夏15g,陈皮10g,泽泻15g,天麻10g,砂仁(后下)6g,泽兰10g。  相似文献   

20.
阴囊癣为一种常见的癣症,以湿热型多见。重者瘙痒、起泡、流黄水。笔者现将几年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处方(1):鲜龙葵全草30g、地骨皮15g、羌活9g、石菖蒲9g、白癣皮12g、龙胆草10g、地肤子10g、蛇床子12g、陈艾叶15g、川黄柏18g、枯黄芩15g。内服七剂。处方(2):鲜龙葵全草50g、地骨皮30g、防风15g、白芷15g、地肤子25g、蒲公英30g、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