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咯血、衄血(鼻衄、齿衄、耳衄、舌衄、肌衄)、吐血、便血、尿血等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出现在现代医学的多个系统的疾病中。对出血证的认识与治疗,经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医疗经验,笔者通过部分血证医案的阅读及整理,列举数例,来讨论血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2.
韩振杰 《光明中医》2012,27(12):2569-2570
中医的血证范围很广,凡血液不循常道而行,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等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但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命名不同,临床上常见的有衄血、咳血、吐血、尿血、肌衄、崩漏、便血等,与现代医学鼻出血、肺出血、胃出血、肠  相似文献   

3.
血证是指以出血症状为主的疾病,包括吐血、便血、咳血、尿血、衄血、紫癜等.在治疗血证过程中,笔者偶有所得,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失血,即出血,又称血证、血溢。除外伤因素引起出血外,多由六淫、疫疠等损及脏腑,损伤血络所致;亦可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包括眼、耳、鼻、舌、二阴及肌肤出血。《血证论·吐血》篇云:“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二者互为影响,和则俱和,病则俱病。故失血治疗以“调气和血”为总则,以止血、消瘀、宁血、补虚为要法。临床分鼻衄、眼衄、齿衄、舌衄、肌衄、咳血、吐血、便血、溺血,  相似文献   

5.
血证一隅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症,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损伤出血等,中医治疗血证经验丰富,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证,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损伤出血等。中医治疗血证经验丰富。关老除了遵守古代医家的经验外,也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相似文献   

7.
周朝进 《中医杂志》1990,31(7):17-19
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并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鼻衄、肌衄等不同。颜德馨老师积五十年经验,对诊治血证多具创见,临证屡获卓效。他指出,中医素有“血无止法”之戒,不可见血止血,必先推究其出血之因,然后审因施治,方能中的。倘病因不除,血焉得宁。  相似文献   

8.
<正> 出血证属中医急症的范畴,临床可见呕血、吐血、咳血、鼻衄、齿衄、肌衄、便血、尿血、崩漏诸种。尽管伤及的脉络不同和病机各异,但均是血液不循常道,离经妄行的病理表现。方药中老师辨治出血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卓著,现介绍于次。  相似文献   

9.
血证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形成的出血疾患。内科常见的有咳血、吐血、便血、尿血、衄血等几种血证。 [病因病机] 血证的病因病机概括起来约有5点。1.感受外邪:以感受热邪者最多,如风、热、燥外邪犯肺,或湿热之邪侵及肠道,或热犯下焦,均可损伤脉络而引起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2.酒食不节:  相似文献   

10.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离经妄行,溢出体外的病证。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命以不同的名称,如衄血,吐血,呕血,咳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之因虽多,但不外气火淤三者,气火盛则迫血妄行,气火衰则血失统摄,淤血阻滞则血不归经。其中尤以火热所致者最多,《血证论》说:“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济生方·吐衄》亦说:“失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盖血得热则淖溢,血气俱热,血随气上,乃吐衄也。”至于因外伤所致出血则另当别论。出血的治疗,诸家各有特点,刘河间从火,朱丹溪从痰,张锡纯  相似文献   

11.
内科血证治疗规律的探讨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内科血证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理论探讨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外,而表现有出血证候者称为血证。在内科范围内,常见的有咳(咯)血、吐血、衄血(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紫癜)等。出...  相似文献   

12.
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外,而表现有出血证候者称为血证。在内科范围内,常见的有咳(咯)血、吐血、衄血(鼻、齿)、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紫癜)等。出血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常见于造血系统的出血性疾病,以及某些系统疾病的出血症状。血证可表现有不同部位的出血,常因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从病因病理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而言,有一定的共性。临床上如能抓住血证的基本规律,就能执简驭繁地掌握多种出血的证治。现就内科范围中论治血证基本规律介绍如下:1病因病理在生理状态下,血为水谷之精气,它生化于脾(脾统血),藏受于肝(肝藏血),总统于心…  相似文献   

13.
邢秀吉  高德忻 《中医杂志》2005,46(2):154-154
竹皮大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我们在临床用于治疗内伤杂病,病机属血虚有热,烦乱呕逆者每获良效,其中用于治疗血证的有鼻衄、肌衄、齿衄、咯血、吐血、尿血、崩漏等.  相似文献   

14.
<正> 血证是泛指脉络受损,血不循经而外溢所出现的种种出血证候。《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阳络是指上行的脉络;阴络是指下行的脉络。上行的脉络受伤,可出现吐血、咳血、衄血之类的血证;下行的脉络受伤,可出现便血、尿血、崩漏之类的血证。引起血证的原因很多,凡六淫外感,七情内伤,饮食房室,外伤闪挫,都能损伤脉络,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在病理方面,多为火盛与气虚两途。因血属阴类,得热则  相似文献   

15.
大补阴丸在血证中的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兵 《中医药导报》2003,9(12):29-29
采用朱丹溪补阴之代表方大补阴丸治疗咳血、尿血、肌衄等血证 ,取得了良好疗效。认为细审病因病机 ,对症下药 ,才能喜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大补阴丸在血证中的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2):29-29,38
采用朱丹溪补阴之代表方大补阴丸治疗咳血、尿血、肌衄等血证,取得了良好疗效。认为细审病因病机,对症下药,才能喜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血证是指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于肌肤的疾患。包括衄血、咳血、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及妇女崩漏等,是临床最常见的病证。为此,将各地来稿中  相似文献   

18.
苎麻根的配伍运用贾美华江苏靖江市中医院(靖江214500)苎麻根,为天青地白草的根,性味甘凉无毒,内含咖啡鞣酸,具有凉血止血功效,广泛运用于咳血、吐血、尿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血证。笔者学习诸家本草后,在临床上扩大其运用范围,兹介...  相似文献   

19.
浅议血证     
一、血证的定义关于“血”字,最早记载于甲骨文,其字形有二种。随着历史的变革,“血”字依次演变为小篆、隶书,直至今天所通用的“血”字,即血液之血。关于血证的定义,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天津市中医医院编著《中医内科》认为:“血证,是不同部位出血的总称。如鼻出血、牙出血、咳血、吐血、尿血、便血、皮下出血、妇女崩漏等症。”江苏新医学院编《中医内科学》认为:“血证  相似文献   

20.
血证临床常见有吐血、便血、尿血、咳血、紫斑及衄血等。止血的方法颇多,辨证主要分虚实两途,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多见。笔者师从浙江省名中医牟重临主任临证,牟师认为许多血证反复不愈,常与瘀血内阻有关,须配用活血化瘀以止血,验之于临床,获得一定效果,兹总结如下。1吐血吐血大都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常伴黑便,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晚期肝硬化及肿瘤患者。本病治疗,一般先辨寒热虚实,属实热者,用清胃降火以止血;属虚寒者,用补脾益气以统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