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尤靖安联合红外线凝结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宫颈中、重度糜烂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尤靖安联合红外线凝结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红外线凝结治疗。结果治疗组4周治愈率59.61%;8周96.15%。对照组4周治愈率10%;8周治愈率90%。结论尤靖安联合红外线凝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疗程短,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民航总医院就诊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情况及分型特点。为北京地区预防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于民航总医院妇产科就诊并行高危型HPV检测的女性23296例,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7.21%。其中单一HPV感染率13.00%,多重HPV感染率4.21%。HPV亚型感染率的前四位依次为HPV52型(感染率3.68%)、HPV16(感染率3.07%)、HPV58(感染率为3.04%)、HPV51(感染率1.89%)。HPV的感染率呈现反抛物线分布,在<20岁的女性中HPV的感染率最高,后逐渐下降,到30~45岁的感染率到达最低点,后逐渐升高,到>60岁到达第二高峰。结论1.本研究HPV感染率总体处于中等感染水平。2.<20岁人群是HPV感染的高危人群,建议在性生活前注射HPV疫苗,可以最有效的阻断HPV感染。3.应重视45岁后患者的HPV感染,尤其是持续性HPV感染,应积极行阴道镜检查,早期发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变。 相似文献
3.
刘楠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8):39-39,43
目的 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外周血IL-18的水平变化,分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细胞因子中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IL-18表达水平。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患者IL—18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宫颈癌患者IL-18表达降低,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荧光法进行高危型HPV检测,2014年1月1日~2015年7月23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对8892例就诊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8771例)进行了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高危型HPV阳性1470例,阳性率为16.53%,其中男性60例,阳性率为49.59%(60/121),女性1410例,阳性率为16.08%(1410/8771)。高危型HPV检测感染年龄分布情况:10~20岁占2.11%;21~30岁占16.94%;31~40岁占31.02%;41~50岁占33.54%;51~60岁占7.90%;61~70岁占2.59%;71~80岁占0.68%;年龄不详者78例,占5.31%。结论定期HPV DNA检测,尤其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非常重要,可以预测发生宫颈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我们对对照组采用三氯醋酸进行治疗,而对于观察组则在使用三氯醋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栓进行治疗,进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1%。结论使用三氯醋酸联合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疗效显著,且运用此种方法治疗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无需麻醉,并且无创伤及出血症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及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20年5月期间,接受宫颈癌筛查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及TCT...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针对宫颈癌前病变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procedure,LEEP)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13例宫颈癌前病变合并HPV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采用LEEP治疗,观察组采用LEEP+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30d后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测定HPV病毒载量;应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测定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V病毒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前变合并HPV病毒患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LEEP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降低HPV病毒载量,提升自身免疫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发病50万例.现已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1],超过15个HPV基因型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以HPV16型最为常见.除宫颈癌外,高危型HPV感染还与人体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有关,如喉癌、鼻腔和上颌窦癌和鼻咽癌等[2].因此,研制针对高危型HPV的疫苗是现阶段预防和治疗上述癌症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女性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选择于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妇产科就诊行阴道镜并取活检的患者,按照宫颈活体病理结果分为无宫颈病变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对其宫颈细胞学、HPV感染和病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收集2634例患者,无病变组752例,LSIL组1348例,HSIL组497例,宫颈癌组37例。宫颈病变患者共1882例,占71.5%。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的高发年龄为30-44岁。HSIL组、LSIL组和宫颈癌组最常见的感染型别均为HPV16型,LSIL组第二三位感染型别依次为HPV 52、HPV58,HSIL组第二三位感染型别依次为HPV 58、HPV52。第四位均为HPV18型;在宫颈癌组中HPV18感染居第二位,HPV52、HPV58、HPV33、HPV68并列位于第四位。结论符合入组条件者发生宫颈病变几率高,应及早行阴道镜检查,重视30-44岁女性的筛查。TCT的阳性结果比阴性结果更有意义,建议TCT与HPV联合筛查减少漏诊率(尤其是30-44岁女性)。除HPV16、18外,建议HPV52、58的感染及时转诊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HPV33和HPV52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316例于我院进行病理组织活检联合HPVDNA检测的病例,对其进行HPVDNA提取、PCR扩增、导流杂交,其中对194例HPV33和HPV52亚型阳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4例HPV33和HPV52阳性患者中,宫颈良性病变2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为114例和宫颈恶性肿瘤为55例,利用统计学χ~2检验发现在HPV33和HPV52阳性患者中,CIN和宫颈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p<0.05)。结论 HPV33和HPV52阳性患者患宫颈病变的几率增大,高危型HPV33和HPV52是引起宫颈恶性病变的致病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曾经多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宫颈癌如今正悄悄地向年轻女性逼近。而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高发病,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研究表明,人乳头状病毒(HPV)已被认为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以HPV-16与宫颈癌的发病关系最密切。而根据医学家的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4.
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在HPV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每年浸润性宫颈癌新发病例50万例。HPV与宫颈癌关系密切,研究发现99%以上的宫颈癌有HPV感染,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世界上发现的HPV已有110余种亚型,其中20余种与宫颈癌相关,但研究表明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的是HPV16和HPV18型.而对其他亚型的分析研究甚少。本文应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4419例临床妇女标本进行了HPV基因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HPV感染类型及其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对318名妇科维吾尔族就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HPV-DNA检测阳性者占21.70%(69/318)。低危型感染12例(20.69%),以HPV 6和HPV 1l为主;高危型感染46例(79.31%),以HPV 16、HPV58和HPV68感染为主。多重感染11例,感染率为3.46%。从年龄分布来看,≤25岁的患者占31.48%,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50~55岁年龄段的患者占25.71%。结论 HPV分布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加强对新疆各年龄人群,多种型别HPV的筛查,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了解HPV感染的转归,并为新疆地区宫颈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芜湖市妇女HPV多重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妇科门诊4991例就诊者进行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并对其进行HPV亚型多重感染率及年龄分步的分析。结果4991例妇科门诊就诊者,共检出多重感染患者199例,多重感染阳性率3.99%,其中高危混合型、高低危混合型和低危混合型占多重感染的比例分别为60.8%、34.17%,5.03%,其中双重阳性感染者最多,为152例,占多重阳性感染者的比例为76.38%。在各个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女性多重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6.8%,各年龄组HPV多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6,P<0.05)。结论芜湖地区女性HPV多重感染阳性率低,其中以高危混合型为主,对妇科门诊就诊者HPV检测,并进行多重感染的分析,对宫颈癌早期发现、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中HPV16变异的CTSE与HPV16物理状态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感染与其密切相关。该病毒的长控制区(1ong control region,LCR)内有细胞型特异性增强子(cell-type-specific enhancer,CTSE),是LCR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诱导启动子P97的活性,从而调控转化基因E6/E7转录的水平。本研究旨在检测HPV16 CTSE变异株在宿主细胞内的物理状态和CTSE变异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深入揭示HPV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HPV16L1(曲02)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学活性。方法 构建表达载体pEASTBACTHb-L1(m202),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表达HPV16L1(m202)蛋白,SDS-PAGE,western-blot鉴定其表达,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的产物经鼻腔免疫Balb/c小鼠,竞争抑制ELISA分析免疫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 SDS-PAGE,western-blot结果证明HPV16L1(m202)蛋白的表达,纯化复性后产率约为17%,免疫血清具有竞争抑制HPV中和单抗与HPV16L1(m202)相结合的能力,结论 昆虫细胞表达的HPV16L1(m202)蛋白具有作为预防疫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型别分布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30例行阴道镜活检并经病理诊断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Ⅲ级118例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maous cell carcinoma,SCC) 12例,采用HR-HPV分型核酸测定试剂盒对患者的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感染HR-HPV型别。结果130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R-HPV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HR-HPV中HPV 16、58、52感染率较高,单一型HPV 16阳性检出率SCC组明显高于CIN组(P 0. 05)。HR-HPV感染各年龄段中,46~55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以单一型HR-HPV感染为主,单一型HPV 16感染与子宫颈SCC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需将46~55岁的患者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门诊病人中HPV感染89例,通过电子阴道镜宫颈四象限活检;对照组无HPV感染171例,同样做活检进行病理诊断。结果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组HPV感染率为23.81%,C IN1组HPV感染率45.00%,C IN2组HPV感染率78.95%,C IN3组HPV感染率87.50%,宫颈癌组HPV感染率为100%。结论随癌前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感染率增加,HPV与宫颈癌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