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四川奥斯迪康骨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0例,随机分为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ODI功能指数评分及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结果治疗前两组VAS、ODI功能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功能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影像学指标(椎体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见效快,效果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疼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8个椎体,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28个椎体采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对照组患者有30个椎体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脊柱外科常用的微创技术,在恢复椎体高度及缓解脊柱疼痛感上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在C臂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研究组(n=23),对照组采取常规使用钙剂及维生素D3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使用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术前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测骨密度(BMD);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分析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安返病房,随访时间为13~21个月,平均16.7月。相比椎体成形术前,研究组患者术后3、6、12月较对照组BMD及OPG均有一定程度增高(0.05);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月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后续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0.05)。相比椎体成形术前,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优于术前椎体高度(0.05);且治疗3月后,研究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较优于对照组(0.05);相比对照组,研究组Cobb角明显减小(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酸钠治疗老年骨折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较为显著,术后持续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能一定程度增加椎骨骨密度,抑制骨保护素的降低进而防止骨破坏,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及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发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单侧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观察组给予双侧注入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骨折患者手术时间较观察组短,住院时间较观察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水泥渗漏,椎管狭窄、肺栓塞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失访,术前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与单侧注入骨水泥相比,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可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单侧组24例,双侧组16例,记录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变化、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40例患者均未发现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单侧穿刺能明显减少手术和放射暴露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手术入路有经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存在各自优缺点。目的:探讨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83例,分别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入路组208例)或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入路组175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目测类比评分并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填充量、X射线照射次数、椎体后凸Cobb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25-98个月(平均43.3个月)的随访。(1)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射线曝光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 <0.05)。(2)单侧及双侧入路组组内目测类比评分、ODI功能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渭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6.43岁。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结果两组组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组8.23分±0.65分vs 2.45分±0.34分,对照组8.21分±0.57分vs 2.42分±0.4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06、53.44,P=0.00、0.000.05)。两组间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总满意度(观察组92.86%,对照组95.24%)及骨水泥注入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临床效果显著,骨折复位良好,相较PKP更节约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黄操  马佳  门治冬  孟娇  朱世杰 《医学信息》2019,(16):187-189
目的 观察细节护理在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巴塞尔(BI)日常生活功能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4.12±0.87)分,高于观察组的(2.08±0.9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均升高,ODI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配合细节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有效促进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推荐理想的治疗方式。方法 174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收集患者信息和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治疗组患者年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微创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1);保守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伤椎再压缩率无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比较相邻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首推微创椎体成形术,效果显著且不会增加伤椎再压缩率和相邻椎体压缩率。  相似文献   

10.
谭兆惠 《医学信息》2019,(24):111-11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治疗的58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受伤椎体增加高度)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管侵占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受伤椎体增加高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椎管侵占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良好,在纠正椎体畸形,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椎体成形注射骨水泥可在复位骨折的同时,达到矫正后凸畸形、增强椎体强度、消除椎体病变的效果。 目的:分析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疗法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变椎体T6-L4,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58-80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2组,研究组进行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对照组进行卧床休息、定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的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和椎体高度。 结果与结论:两组治疗前的椎体高度、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为(1.653±0.168) c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0.200) cm(P < 0.05);研究组随访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对照组治疗后,2例发生压疮,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肺炎,2例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研究组4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再骨折,研究组有4例发生再骨折,两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椎体注射骨水泥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镇痛,短期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较好恢复脊椎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矢状位参数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民航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单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均行X线、MRI/骨扫描检查,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测量脊柱Cobb角以及C7铅垂线与骨折椎体的距离(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C7 plumb line and the fracture vertebra,DSVA).两组患者均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单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和术后VA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和术后VA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术后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脊柱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和多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的D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矢状位参数Cobb角和DSVA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治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取得最佳临床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OVCF患者共2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112例采用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椎体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水泥弥散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结合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械治疗OVCF患者与高粘度骨水泥PKP治疗效果相似,但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减轻疼痛,提高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椎小关节:是真正的滑膜关节,具有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腔和关节囊,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变动体位时损伤的小关节进一步受力卡压神经,疼痛通过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界处绕行的脊神经后内侧支传递引起爆发痛。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1994年Reiley等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础上,设计了通过球囊扩张来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技术,即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做为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在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方面,可以更快地恢复身体动能及缓解疼痛,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受到临床上广泛的认可,但因存在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等并发症促使临床医生寻求新的治疗方案。 目的:对比研究椎小关节注射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对轻度椎体脆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纳入轻度椎体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小关节注射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2组患者在给予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分别行小关节注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第1,3,6,12个月时的数据,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镇痛效果;采用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腰椎骨密度评估脊柱稳定性;比较再骨折发生率。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1),在12个月时椎体骨密度显著升高(P < 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均优于治疗前(P < 0.01);②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和1个月时,小关节注射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DI评分显著高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P < 0.05),而在第3,6,12个月时2组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 > 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度均优于小关节注射组(P < 0.01);③再骨折发生率2组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④结果说明,经过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小关节注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都能为轻度椎体脆性骨折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后者在快速镇痛和恢复脊柱稳定性方面有一定优势。 ORCID: 0000-0001-6535-7359(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局部后凸畸形,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目的:评价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患者55例。术中先采用经皮椎弓根钉脊柱外固定器撑开闭合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然后再经皮穿刺行伤椎椎体成形治疗。测量治疗前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角度及椎管内狭窄占位率。同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患者腰背痛基本缓解,治疗后1-3 d可下床活动。55例共5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经脊柱外固定器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及椎管内狭窄占位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的微创修复方法,骨水泥渗漏率低,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由于椎体内骨基质钙盐沉积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椎体硬度和强度下降,脆性增加,增加应力或出现损伤可导致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通过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和提供坚强固定,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部分恢复椎体高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椎体强度与硬度,提高术中灌注骨水泥的安全性,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术式。 背景:经查询,目前尚无关于海口市或海南省老年女性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因素的报道。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塌陷(骨折)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9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年龄61-84岁,均进行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指标、骨科指标,以及术后3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分析患者病历资料与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研究经海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准号:20180917。 结果与结论:①19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53例(68个椎体),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7.60%;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绝经年龄、糖尿病、骨密度T值、强化椎体个数、骨水泥外渗、骨水泥用量、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可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P < 0.05),吸烟、饮酒、初潮年龄、孕产、产次、高血压、糖皮质激素史、椎体压缩程度、手术入路、骨水泥分布不会影响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P > 0.05);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骨密度T值<-4.5、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个数是影响邻近骨折的危险因素(P < 0.05),绝经年龄≥47岁、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是邻近椎体骨折的保护性因素(P <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接受骨水泥注射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除年龄、骨密度T值、骨水泥外渗、强化椎体个数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外,绝经年龄过早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ORCID: 0000-0002-8050-5724(吴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常见严重并发症,而临床上常用的传统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极易致严重的并发症。近几年实行并推广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疼痛缓解等显著特点[1]。2010年2月至2011年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术后椎体的应变及应力变化。回顾性研究接受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5例,分析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所有阶段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有限元分析表明,单侧入路模型最大应变、应力分别是双侧入路模型的1.18倍、1.15倍;临床研究发现,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0.001)。两组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所有阶段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生物力学效果与双侧入路接近;利用穿刺针定位单侧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与双侧入路PVP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柱及中柱高度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根据Nakai标准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手术后椎体前柱及中柱高度均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42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按Nakai标准评价:优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35%(14/17).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气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9例14个椎体.结果:9例患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5.,其中8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另1例因终板部分破裂骨水泥入椎间隙,疼痛减轻.随访3~13个月,患者症状缓解,未见复发,椎体高度未见丢失.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