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嗜银蛋白在矽肺纤维化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SiO2刺激THP1细胞(具有肺泡巨噬细胞特性的人血单核细胞株)上清液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CHL)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AgNORs)形成及其增殖的关系。方法通过5个系列浓度(0、50、100、200和500μg/ml)的SiO2刺激THP1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CHL细胞,采用综合改良AgNORs染色技术,观察其AgNORs形成并计数;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HL细胞的增殖。结果随SiO2浓度增大,CHL细胞AgNORs颗粒均数、颗粒分散度以及MTT分析A570nm值均相应增大,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并和SiO2尘的肺泡巨噬细胞(PAM)的细胞毒性指数呈高度负相关(r=-0.968,P<0.01)。结论SiO2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液可以引起肺成纤维细胞AgNORs含量的改变,并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SiO2尘PAM细胞毒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氯化镉对中国地鼠肺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染色体畸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中国地鼠肺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MTT还原量减少,甲生成量与氯化镉浓度、染毒时间之间存在依赖关系,24和48小时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分别为5.7×10^-5和1.66×10^-6mol/L。我们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化镉引起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畸变类型主要包括染色体断裂、易位、多倍体等。畸  相似文献   

3.
SARS病毒分离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浙江省首发的3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样本中分离SAPS病毒,并进行病毒核酸、免疫学检测和形态学观察。方法 采集3例SARS患者发病期的含漱液,接种Veto、Veto-E6、RD、Hep-2、MK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和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抗原阳性的培养物作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从3例患者的2份含漱液中分离到2株SAPS病毒,并发现Vero和RD两种细胞对SARS病毒敏感。在接种病毒后的3天左右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两株病毒已在Vero和RD细胞上传代5代;在电镜下观察到SAPS病毒颗粒。结论 分离的2株病毒确定为SARS冠状病毒。并能在Veto细胞上稳定传代;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SAPS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4.
应用稳定表达CYP2B6的转基因细胞系CHL-2B6对一组前致突变物/致癌物进行双核微核试验,同时以母细胞系CHL为对照,结果表明:5种前致突变物NNK、DEN、NM、MBI和CP均能诱导CHL-2B6细胞的徽核率显著增加,其中NNK、CP和AFB1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在最高受试浓度微核率约增加3~8倍。显示转基因细胞系CHL-2B6在化学致癌物的遗传毒理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JM细胞分泌液(JMCS)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1型(AdV1),麻疹病毒(MLV)和小儿麻痹病毒1型(P1V)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病毒接种的同时或吸附后加入JMCS能明显地抑制HSV1、Adv1,CMV的增殖且抑制作用随JMCS浓度的提高而增强,对病毒的抑制滴度分别为100TCID50  相似文献   

6.
选用常规培养至22代人胚肺成纤维细胞(WI38)进行试验,分别将200个WI38细胞/瓶的密度接种于30培养瓶内,设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和染毒组。WI38细胞与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母药作用1 h后,对照组WI38细胞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4 d可见细胞集落的形成;阴性对照组、对照组、染毒组的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1.25%、5.15%、0.5%,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母药对WI38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矽宁对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张俊英董树卫程玉海矽宁(盐酸替络欧)是我所合成的治疗矽肺新药,对实验性矽肺具有明显的疗效,目前该药正在临床试用中[1]。为提供临床安全用药,我们进行了矽宁对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株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经人二倍体KMB17细胞低温传代前后对动物的病理损伤,分析毒力变化情况。方法将HRSVA2株病毒接种到人二倍体KMB17细胞进行低温培养传代,接种原代病毒(5.37LgCCID50/ml)至乳鼠脑内,14d处死解剖,取脑、心、肺作病理切片检查;选择原代、第6代、第11代低温传代病毒接种豚鼠鼻腔,于第7d、第14d分2批分别处死,取心、肝、脾、肺、肾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并取肺组织分离病毒、进行感染性滴度测定、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经脑内接种的乳鼠均未死亡,且乳鼠的脑、肺HE染色切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著差异。豚鼠经鼻腔接种,接种原代病毒组第14d处死时体重明显较对照组轻,6代组和11代组与对照组接近;3组病毒均引发豚鼠间质性肺炎;3组豚鼠肺组织分离的病毒滴度差异不大,平均为4.0Lg。结论乳鼠脑内接种HRSV不能导致死亡,脑组织不是HRSV的病变靶器官;HRSV经鼻腔接种豚鼠能引起强烈的肺部感染,豚鼠可作为HRSV毒力评价的动物模型;HRSV在KMB17细胞上经低温传11代,接种豚鼠仍能引起间质性肺炎,未出现明显的减毒株特征,还需要进一步减毒。  相似文献   

9.
木尘诱发体外培养CHL细胞微核效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CHL细胞微核试验方法,对成都市木材综合加工厂混合木尘进行了诱变性研究。分别选用木尘悬液及木尘有机提取液作为受试物。实验发现,两种受试物在-S9或+S9实验条件下均能诱发CHL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且有较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混合木尘具诱变性。  相似文献   

10.
视黄酸类物质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CDKs激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蛋白H1激酶活性分析技术,检测视黄酶和芳维甲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CDKs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处理3~4天的细胞大部分已向粒系分化,CDK2和CDK4激酶活性显著降低。推测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活性下降可能与视黄酸类物质诱导HL60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荧光增白剂致中华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荧光增白剂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中定性的化学毒物,本研究探讨荧光增白剂染毒对体外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的影响,为荧光增白剂遗传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荧光增白剂28处理中国仓鼠肺细胞,通过体外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实验检测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程度。[结果]在有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各剂量染毒组结构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未显示荧光增白剂28造成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叶绿酸对反式-7,8-二羟-9,10-环氧苯并芘(反式-BPDE)诱发的SV40 large T抗原永生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反式- BPDE诱导的细胞转化整个过程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50和100 μmol/L的叶绿酸,应用刀豆凝集素(ConA)凝集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进行细胞恶性度鉴定.结果细胞培养至25代,发现叶绿酸和反式-BPDE共处理组细胞与反式-BPDE单独处理组细胞相比,前者ConA凝集时间延长;叶绿酸和反式-BPDE共处理组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分别为7.4‰、11.4‰和14.4‰,明显低于反式-BPDE单独处理组(19.6‰),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各处理组细胞均能在裸鼠体内成瘤,叶绿酸和BPDE共处理组在裸鼠体内生长的肿瘤体积分别为(0.43±0.13) cm3、(0.22±0.04) cm3、(0.10±0.06) cm3,明显小于BPDE单独处理组的(1.71±0.37)cm3,并有剂量依赖关系,肿瘤组织经病理学证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体外试验显示叶绿酸具有一定的抗细胞恶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口腔卫生用品中甲硝唑的致突变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验证加入口腔卫生品中的硝唑的遗传毒性。采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和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试验对甲硝唑进行了检测。「结果」甲硝唑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的断裂、缺失和易位等结构异常,畸变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各剂量组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中高高剂量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且存在较为明显的量-反应关系。「结论」甲硝唑经肠胃吸收后,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鼠,并造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剂量甲基叔丁基醚(MTBE)诱导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周期改变及其对凋亡的适应性反应。方法实验设6个剂量组,每组3个平行样,分别用剂量为0、0.10、0.50、2.50、10.00 g/L的MTBE预处理CHL 6 h,并以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为正常对照,用35.00 g/L的MTBE冲击染毒18 h,收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碘丙锭(PI)单染术检测各剂量组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周期。结果 MTBE剂量高于30.00 g/L时,CHL的存活率明显下降,选取35.00 g/L的MTBE作为后续冲击染毒剂量。以0.50~10.00 g/L的MTBE预处理CHL 6 h后,可降低随后35.00g/L的MTBE导致的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并使G2期阻滞减轻,细胞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结论 MTBE在0.50~10.00g/L可以诱导CHL对35.00 g/L剂量MTBE引起的凋亡产生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来检测纳米银敷料引起遗传毒性的可能性,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资料与提示。方法:根据《GB/T16886.3-2008/ISO 1099-3:2014》中推荐的方法选用中国仓鼠肺细胞(CHL)进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AT),在代谢活化系统(+S9)与非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检测纳米银敷料浸提液在+S9/6h、-S9/6h、-S9/24h三种处理条件下诱发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纳米银敷料各处理组的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与CHL接触24h后,细胞出现了明显形态改变。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纳米银敷料浸提液对CHL细胞的染色体无明显损伤作用,在24h接触组中出现了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甲醛的毒物兴奋效应及其所致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甲醛是否存在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以及在低剂量兴奋效应带(hormetic zone)下计量的损害特征。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nese hamster lung fibroblast,CHL)为实验受体,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甲醛对CHL增殖率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蛋白印迹杂交观察在hormetic zone下剂量的损害效应。结果甲醛处理24h后CHL的增殖率表现出hormesis,hormetic zone的剂量范围为0.391~3.125mg/L,其中3.125mg/L的细胞增殖率为空白对照组的105.98%,甲醛存在Hormeis的证据为低—中级;甲醛在0.196~12.500mg/L的剂量范围内处理CHL24h,7个剂量组的细胞核尾长、尾长/头长、尾DNA%、0live尾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1.563mg/L剂量组DNA损伤尤其明显。甲醛处理CHL6h后,0.781、25和100mg/L的PARP-1蛋白条带显色变弱,相对分子质量为116×103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蛋白表达量减少,而3.125mg/L的蛋白条带显色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甲醛对CHL增殖率存在hormesis,在hormetic zone下的剂量引起DNA损伤和PARP-1蛋白表达减少,对这种效应的利弊应审慎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医用胶原膜用于医学领域的遗传毒性。方法:在代谢活化和非代谢活化测试系统下对胶原膜浸提液进行中国仓鼠肺(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胶原膜浸提液终浓度在31.25~250μl/ml时,观察24h和48h收集的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5%)。直接诱变剂丝裂霉素C(0.20μg/ml),在非代谢活化时染色体畸变率为31%~40%,间接诱变剂环磷酰胺(60μg/ml)在S9代谢活化时染色体畸变率为37%~46%,均使染色体畸变率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医用胶原膜浸提液未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体外哺乳动物的细胞遗传毒性。方法采用80、40、20、10、5 mg/L5个剂量组的槲皮素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处理体外培养的中国地鼠肺成纤维细胞(CHL)3 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恢复生长21 h后收获细胞制片,观察槲皮素对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的影响。采用200、100、50、25和12.5 mg/L 5个剂量组的槲皮素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处理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3 h后,经过7 d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突变基因表达和7 d突变基因选择后计数集落形成率并计突变频率,观察槲皮素对哺乳动物HGPRT基因位点的影响。结果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槲皮素在浓度〉10 mg/L均能够诱导CHL细胞染色体断裂和交换等,染色体细胞畸变率显著增加(P〈0.01);而在有或无代谢活化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槲皮素各剂量组均未发生基因突变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体外试验条件下,槲皮素对哺乳动物细胞显示出明显致突变性,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硅致肺成纤维细胞连接蛋白Cx43定位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SiO2刺激肺泡巨噬细胞(PAM)培养基上清液对肺成纤维细胞连接蛋白Cx43定位的影响,以深入探索SiO2抑制肺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作用水平。方法:用0-500μg/ml SiO2刺激PAM和佛波酯(TPA)诱导分化的THP-1(TPA-primed THP-1,pTHP-1)细胞(具有PAM特性的人血单核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对培养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GHL)作用24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进行连接蛋白Cx43定位的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线相邻细胞连接处有明亮的斑片状标记,聚集分布连接成线;SiO2刺激PAM和pTHP-1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的CHL细胞连接处标亡斑点逐渐减少,Cx43蛋白标记斑点出现在胞浆内,呈无特异性定位状态;随着SiO2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x43蛋白标记斑点向细胞核聚集。结论:SiO2刺激PAM和pTHP-1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改变肺成纤维细胞Cx43蛋白的定位。推测SiO2抑制成纤维细胞GJIC功能可能与细胞连接蛋白Cx43的内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