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组(n=32)与NPH组(n=33).来得时组每日一次亚莫利及晚餐前皮下注射一次来得时,NPH组每日一次亚莫利及晚餐前皮下注射一次NPH.16周后监测FBG,HbAlc,症状性低血糖,体重增加情况,黎明现象等.结果治疗前平均基线HbAlc水平在两组相似,治疗后HbAlc水平来得时组低于NPH组;FBG变化在来得时组也显著大于NPH组;HbAlc达标率来得时组为54%,NPH组为42%;终末治疗剂量均值为平均甘精胰岛素的剂量比NPH大;NPH组出现夜间症状性低血糖高于来得时组;黎明现象来得时组低于NPH组;体重增加显著低于NPH组.结论来得时同NPH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平稳的降低患者的血糖,使HbA1c<7%,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增加及可能的黎明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8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3:1随即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60例)和NPH组(r/=20例)。分别采用每餐前日服那格列奈片120mg,每晚10点注射来得时或中效NPH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以两组FBG均达到〈6.0mmol/L为治疗目标,共12周。结果:来得时组HbAlc指标好于NPH组(P〈O.05)。晚餐后及睡前血糖水平低于NPH组(P〈0.01;P〈0.05)。低血糖事件少于NPH组(P〈0.007)。结论:来得时联合那格列奈,血糖达标率高于低血糖发生率少于NPH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PH)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未达标的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来得时治疗组(n=21)和NPH治疗组(n=20),分别于每日睡前增加1次来得时、NPH皮下注射。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和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 c、FBG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得时优于NPH,能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4.
[英]/Pieber T R…//Diabetes Care.-2000,23.- 157-162.   HOE 901是通过基因工程由大肠埃希氏杆菌K12生产的一种新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目前常用的中效胰岛素NPH相比,其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均明显延长,作用高峰不明显,更适于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依据锌含量的不同,分为HOE 901[30](30mg/L)和HOE 901[80](80mg/L)两种剂型,二者均为澄清液体。为进一步比较HOE 901的两种剂型与NPH胰岛素在治疗1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二期临床实验。   对象与方法 受试者为333名胰岛素治疗1a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肝肾功能受损和有低血糖昏迷史者除外。随机分为3组:HOE 901[30]、HOE 901[80]和NPH组。其中,HOE 901[30]和HOE 901[80]之间是双盲比较,而NPH胰岛素是悬浊液,患者可以区分出,故HOE 901和NPH的比较是开放性的。所有患者除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外,HOE 901组于睡前(21:00~23:00)加注一次HOE 901,NPH组于睡前加注一次或睡前与晨起加注两次NPH胰岛素。前三周调整剂量,使血糖控制在4~7mmol/L之间,而不出现夜间低血糖,第四周维持此剂量。治疗前后测空腹血浆血糖(FPG)、HbA1c和果糖胺,并于治疗后监测胰岛素抗体和大肠杆菌抗体滴度,同时在治疗中,患者用血糖仪自行监测空腹毛细血管血糖(FBG),并记录低血糖的发生。   结果 四周后,HOE 901[30]和HOE 901[80]组的FPG、FBG、HbA1c和果糖胺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NPH组仅果糖胺轻度下降(P=0.0352),其余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5);整个HOE 901组与NPH组相比,FPG下降1.88mmol/L(P=0.0005),FBG下降0.80mmol/L(P=0.0020),HbA1c下降0.14%(P=0.030),果糖胺差异不显著(P=0.34)。在总的低血糖发生率上,HOE 901组与NPH组无明显差别;而就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来说,在整个治疗阶段,HOE 901组明显低于NPH组(P=0.0037),但只与NPH一天一次组差别明显(36%比66%),而与NPH一天两次组差别不明显(36%比44%),并且在维持阶段,只有HOE 901[80]组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小于NPH组(P=0.0218)。其他副作用(如注射局部反应等)在HOE 901组和NPH组表现相似。此外,各组血清胰岛素抗体和大肠杆菌抗体滴度均未见升高。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用HOE 901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治疗四周,空腹血糖和HbA1c较应用NPH胰岛素明显下降,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减少。提示HOE 901比NPH胰岛素治疗效果好,且安全可靠,更适于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而HOE 901的两种剂型之间无明显差别。 (王海燕 李长贵摘 董砚虎校)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地特胰岛素(Det)或中效胰岛素(NPH)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Det组和NPH组。在16周治疗期调整胰岛素剂量至FPG≤6.0mmol/L。记录治疗前后FPG、HbA,c、低血糖事件及体重。结果治疗16周,两组FPG及HbA-c均较基线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t组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NPH组,且低血糖风险减少42%。结论相比NPH,Det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能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及减少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6.
70例口服降糖药(OAD)但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HbA1c〉7.5%),随机分为Glargine治疗组(n=35)和NPH组(n=35),分别采用每晚10点注射Glargine和NPH加口服格华止500mg,tid治疗。根据空腹血糖(FBG)调整用量,以达到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12周,结果:平均FBG和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Glargine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NPH组(P〈0.05)。结论:每日注射1次长、中效胰岛素联合格华止的方案可使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血糖获得理想控制,Glargine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72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约为诺和灵30R组的50%;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采用早、晚餐前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治疗时,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少;两种治疗之间的总体血糖控制水平相似。  相似文献   

8.
68例FPG≥13mmol/L的新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Glarlgine组,n=35和NPH组,n=33,两组均采用1天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结果2周后,①两组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降低,但(P〉0.05);②血糖控制相近的情况下,Glarlgine组Glarlgine用量NPH组诺和灵N剂量×140%,但每日胰岛素(Ins)总量显著减少(P〈0.05);③与NPH组相比,Glarlgine组日问血糖波动更小(P〈0.05),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治疗相同的患者,Glarlgine用量一诺和灵N剂量x140%,且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期8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6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以诺和灵30R治疗的A组、以诺和锐30治疗的B组和以诺和锐30治疗的C组,A组和B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C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及睡前三次皮下注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7个时点血糖、HbA2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B组和C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于A组(P〈0.05);C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两组HbA2c指标、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对餐后血糖控制更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减少;睡前加用诺和锐30可较好控制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糖监测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9例口服药联合治疗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IG)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睡前皮下注射,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血糖和HbAl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IG组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2组HbAlc无明显差异(P〉0.05),IG组治疗后餐后2hC肽水平提高(P〈0.05)。CGMS显示IG组24h血糖曲线平缓,血糖达标时间延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P〈0.01).血糖波动幅度小。结论IG作为老年T2DM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率高,胰岛素剂量控制更方便、安全,优于NPH。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开放、NPH重组人胰岛素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组(n=35)和NPH重组人胰岛索组(n=35),观察二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索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NPH重组人胰岛素组少的多(甘精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3例,发生率8.6%;NPH重组人胰岛素组发生低血糖11例.发生率31.4%,X^2=5.72,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的应用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依从性提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40例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组(n=20)与门冬胰岛素30组(n=20)。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早餐前谷赖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组停用甘精胰岛素,改为门冬胰岛素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两组均联合或减少原口服药方案。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12周,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血糖、体重增加情况等。结果:治疗前平均基线血糖、HbA_(1c)、BMI、病程等水平在两组相似。治疗后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组FBG水平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门冬胰岛素30组PBG水平低于甘精胰岛素联合谷赖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HbA_(1c)水平在两组无明显差异(P=0.34)。甘精胰岛素组联合谷赖胰岛素组症状性低血糖(血糖≤3.9mmol/L,且有低血糖症状[1])显著低于门冬胰岛素3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早餐前谷赖胰岛素皮下注射及口服降糖药与门冬胰岛素30一天早晚两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相比,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以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前者可以更加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症状性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3.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对血精控制较差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睡前皮下注射NPH组,两组三餐前均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NPH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短效胰岛素治疗,降精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将口服降血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诺和锐30注射液,取全日胰岛素总量50%分别于早、晚餐前10min内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取全日胰岛素总量的2/3和1/3分别于早、晚餐前15—30min腹壁皮下注射,观察降糖疗效。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和早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HbA1c水平、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诺和锐30控制老年T2DM餐后血糖较诺和灵30R更为满意,低血糖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15.
60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30)采用每晚8点注射来得时,当某餐餐后血糖控制不良时,即加用诺和锐。强化治疗组(n=30)采用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每晚10点注射诺和灵N。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2BG均较前明显下降,P2BG及血糖达标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FBG低于强化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强化治疗组,每日注射4次胰岛素患者明显少于强化组,且患者坚持用药时间明显长于强化治疗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餐时超短效胰岛素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选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n=34);对照组,(甘舒霖30R胰岛素)(n=34)。分别采用每晚9点注射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三餐中嚼服)和甘舒霖30R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观察3个月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但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少于预混N(P〈0.05),且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比较甘舒霖30R治疗T2DM均可有效降低血糖,对体重增加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加用地特胰岛素(Det)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睡前加用Det和NPH,治疗16周.结果 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基线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4%,较NPH组的9.5%更低,Det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NPH组(P<0.01).结论 对于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Det与加用NPH相比,有效性相似,但体重增加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及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适量胰岛素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该组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月间接诊的经适量胰岛素治疗无效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在适量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患者则在适量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进行治疗。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BMI、FBG、2hPG、HbAlc、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MI、FBG、2hPG、HbAlc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BG、2hPG、HbAlc均明显低于对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2hPG、HbAlc、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其中治疗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低血糖,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与适量胰岛素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用药剂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和双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皮下注射应用于初诊T2DM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后的疗效。方法60例初诊T2DM患者应用CSII治疗后,随机分为以诺和锐30治疗的BIAsp30组和以来得时治疗的Lantus组。比较两组7个时点血糖、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与BIAsp30组相比,Lantus组20周后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低(P均〈0.05);两组FPG、HbA1c及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CSII治疗所用Ins剂量相同且血糖达标后,采用来得时睡前1次注射,比早、晚餐前诺和锐30皮下注射治疗者全天血糖控制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索联合瑞格列耐组28例,诺和锐30组28例,治疗12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FBG、2hPG、HbA,C、Homa-13(2小时)和Homa—IR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的血糖波动、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用地特胰岛素联合诺和龙治疗,血糖波动、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