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评价超速CT(UFCT)和常规的动态CT(DCT)在儿童急性腹部钝伤检查中的作用,作者复习了84例儿童的腹部CT扫描结果(UFCT54例,DCT30例)。UFCT扫描时间0.4sec/层,检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2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HCH)不同方式动态CT扫描(DCT)的增强特点,提出了DCT诊断HCH的可定性时间,就其QA、Qc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四维CT(4D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靶区位移幅度、靶区体积大小及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拟行SBRT的周围型肺部肿瘤患者,CT模拟定位时依次完成腹部加压3DCT、腹部加压4DCT(4DCTcom)、自由呼吸4DCT(4DCTfree)扫描,并于照射前行腹部加压锥形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基于主动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3DCT)扫描与基于自由呼吸3DCT及四维CT(4DCT)扫描所构建周围型肺癌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中心点位置、体积大小及匹配指数(MI)的差异.方法 1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序贯完成自由呼吸胸部3DCT和4DCT扫描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和平静呼气末3DCT扫描.4DCT 10个时相GTV融合得到IGTV10,0%和50%时相的GTV融合得到IGTV2,基于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构建IGTVMIP,自由呼吸3DCT图像GTV外扩基于4DCT测得的运动范围得到IGTV3D,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屏气3DCT图像GTV融合得到IGTVABC.结果 上叶组IGTVABC与IGTV10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7,P <0.05),与IGTVMIP中心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5),与IGTV2、IGTV3D中心位置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 ~2.767,P<0.05);下叶组IGTVABC与IGTV10、IGTVMIP、IGTV3D中心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0~4.543,P <0.05).上叶组及下叶组IGTV10、IGTV3D与IGTVABC的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0~-2.023,P<0.05),IGTVABC与其他IGTV的匹配指数上叶组大于下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9~-2.119,P<0.05).结论 IGTVABC与基于4DCT扫描图像所构建的各种IGTV和基于自由呼吸3DCT扫描图像所构建的IGTV均不完全重合,这种空间错位与肿瘤部位相关,肺中下叶肿瘤较肺上叶肿瘤显著.IGTVABC体积大于IGTV2,但小于基于4DCT图像所构建的其他各种IGTV及基于自由呼吸3DCT图像所构建的IGTV.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计算机图形学及影像技术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不断完善。三维CT图象重建——俗称3DCT,是指将一系列连续的CT扫描所采集的数据信息,经过专门编制的3D软件及计算机的处理,重建为立体图像的再现过程。该重建技术1977年由Herman和Liu首先提出对一系列CT扫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 (SSD)及容积重建技术 (VRT)显示髋臼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SIEMENSPLUS4螺旋CT机对 3 0例髋臼损伤患者进行扫描 ,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 ,并与X线平片、二维CT(2DCT)、MPR比较。结果  3 0例髋臼骨折 ,2DCT、MPR、VRT检查共发现了 169处骨折 ,X线发现 13 3处骨折 ,检出率是 78.7%。SSD发现 15 8处 ,检出率 93 .5 %。根据 2DCT扫描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SSD、VRT检出骨折创伤量与X线、2DCT、MPR三者无显著性差异。3 0例髋臼骨折根据 2DCT按AO分类法分类 ,并经MPR、3DCT重建证实其分类 ,其中 2 2例经手术确诊 ,X线误诊 7例。 3DCT获得了髋臼骨折最直观、全面的图像。 12例进行了术后的 3DCT重建 ,VRT立体显示手术后骨盆及内固定物的形态、结构 ,SSD重建有时不能分辨内固定物和骨盆的形态、结构。结论 螺旋CTSSD及VR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有效手段 ,3DCT在骨盆及髋臼骨折分型中有重要的作用 ,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诊断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6例髋臼骨折进行标准的X线平片、横断CT和三维CT(3DCT)研究。标准X线平片包括:骨盆前后位,患侧髓的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CT扫描用4mm层厚、低毫安连续扫描。用表面成象技术对整个骨盆行3D重建,也对受累侧骨盆重建以能提供较大的细节和观察髂骨内侧面。3DCT投影方向选择Z轴45°,X轴分别为30°、45°和60°。作者见到16例髋臼骨折均经X线平片确诊,并按Judet分类方法分类。横断CT发现了平片未发现的一个关节内骨碎片、一个撞击髋臼顶的骨碎片,横断CT常能发现平片未能发现的继发骨折线和其它小的骨折线,此外还发现两个盆腔血肿。横断CT和3DCT均未改变平片的诊断和分类。  相似文献   

8.
动态CT诊断肾脏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应用动态CT(DCT)扫描技术,评价其对肾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并探讨肾肿瘤的DCT特征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33例B超或体检中怀疑为肾脏占位的患者(计35个病灶)运用DCT扫描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其结果与手术病理、脱落细胞学、影像综合诊断、临床随访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1)手术病理证实17例,穿刺活检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2例,超声、血管造影、MRI等综合诊断及临床随访14例。(2)DCT对肾脏占位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95.24%;准性为94.29%,阳性预测值为92.86%,阴性预测值为95.24%,约登指数为0.881,与病理对照Kappa值为0.88。(3)不同的肾脏肿瘤DCT的表现特征如CT值、强化模式、钙化、肿瘤血管等各不相同,结论 DCT扫描对肾脏肿块诊断准确性高。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价值,但对表现特殊的肾脏肿块的定性诊断。良性肿瘤合并出血及恶性肿瘤Ⅰ、Ⅱ期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析了4例急性颈椎损伤的三维CT(3DCT)检查,阐述了轴位CT获取的信息经数字积分法构成之立体影象明显优于思维整合法和多层CT成象(MPCT)。该检查的扫描方式和时间与常法相同,但机架不活动。扫描收集信息输入独立的控制台进一步处理。由计算机程序处理产生立体的浮雕图象,并围绕轴心以各种投射角度显示,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牙科dental CT(DCT)成像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5例患者颌骨行1mm层厚轴位DCT扫描,观察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全景片和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DCT正确指导了16例牙种植;对12例肿瘤和囊肿的病变范围显示准确;正确指导16例埋伏阻生牙的手术方式;显示1例口腔瘘管。结论 DCT可以为牙种植、肿瘤与囊肿、埋伏阻生牙、炎症的诊断提供足够有效的信息,并为其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谦  冉文 《兵团医学》2015,44(2):29-30
螺旋CT与普通CT比较,其优点是扫描速度快,容积数据采集量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简称“3DCT”)成像,可更加直观,精确的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在骨关节及骨外伤中应用强势.独特.它可详细了解人体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根据需要,对病变部分进行任意厚度薄层重建,使病变显示更清晰,这是传统CT难以做到的[1].因此螺旋CT三维重建已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收集了经临床证实的510例经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维CT成像在小儿寰枢椎旋转性移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三维CT成像 ( 3DCT)对小儿寰枢椎旋转性移位 (atlanto axialrotatorydisplacement,AARD)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和比较 6例小儿AARD在普通CT扫描 ( 2DCT)和 3DCT中的影像表现。结果  ( 1) 2DCT和 3DCT测量 6例患儿寰齿前间距和齿状突侧距的结果基本相同 ;( 2 ) 3DCT显示 6例患儿侧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和旋转 ,2DCT不能显示侧块有无移位和旋转 ;( 3) 6例中 ,2DCT显示 1例同时有寰椎 (C1)和枢椎 (C2 )的异常旋转 (分别为 8°和 35°) ,3例有C2 异常旋转 ( 7°~ 30° ,平均 18.7°) ,2例未发现寰枢椎的旋转异常。 3DCT显示 2例同时有C1和C2 旋转异常 (分别为 11°、30°和 11°、40°) ,4例有C2 旋转异常 ( 9°~ 34° ,平均 16 .5°)。相同病例 ,2DCT对C1和C2 旋转程度的测量低于 3DCT所测得的结果 ;( 4 ) 3DCT发现 1例齿状突发育不良 ,表现为齿状突短平和齿突尖消失 ,2DCT不能观察齿状突的发育状况。结论  3DCT对AARD的诊断作用明显优于 2DCT。 3DCT不仅能准确地、直观地评估齿状突和侧块的移位程度、方向以及寰枢椎的旋转程度 ,而且能发现伴发的寰枢椎尤其是齿状突发育畸形 ,对全面明确AARD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二维及三维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二维(2D)及三维(3D)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4例周围型肺癌行螺旋CT扫描(层厚1~3mm)且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遮盖表面显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2DCT能较好显示周围型肺癌内部结构,边缘毛刺及分叶,病灶与肺内血管、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但只能以横断面显示,范围较局限。SSD显示肿块整体形态、分叶,肿块侵犯胸膜及与支气管关系方面优于2DCT,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边缘毛刺差。MPR可以从多个方面显示肿块与胸膜、纵隔结构的关系,准确显示纵隔及肺门肿大淋巴结位置。结论以2D螺旋CT为基础,结合SSD及MPR3DCT图像是诊断和评价周围型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SSD及MPR3DCT图像直观,对其分期、术前评估及指导支纤镜活检和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附5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53例病人行螺旋CT薄层扫描,重叠重建(层厚3~5 m m ,间隔1~2.5 m m ),然后通过软件功能行三维重建(three- dim ensionalreconstruction,3D)。通过旋转三维图像从最佳角度来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周围结构关系。结果:外伤31 例,肿瘤6例,感染5 例,骨关节退行性变5例,先天畸形4 例,胆囊息肉1例,正常结肠1例。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3DCT)可作为横轴图像和二维重建图像的重要补充,它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对于骨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前制定治疗计划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选择8例肝叶切除和移植病人,就 CT 和MRI 发现肝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作前瞻性研究。检查方法包括三代 CT 的常规 CT、延迟 CT(DCT)、动脉法门脉造影 CT(CTAP)和0.5T 的超导型MRI。常规 CT 进行静脉团注法增强(注射76%泛影葡胺50ml),DCT 系团注法或 CTAP 后4~6小间进行,CTAP 系将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后以0.5ml/秒速度注入90~100ml 60%泛影葡胺,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及容积重建技术(VRT)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 Plus4螺旋CT机对23例骨盆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在Siemens工作站进行MPR、SSD及VRT重建观察损伤细节,并与二维CT(2DCT)比较。结果 MPR、SSD及VRT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术前骨盆骨折的细节。VRT重建可立体直观显示技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结论 螺旋CT MRP、SSD及VRT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对诊断复杂性骨盆骨折应作为首选。VRT对术后固定针的位置及复位效果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胃镜(CTVG)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方法:23例胃癌患者(21例进展期胃癌、2例早期胃癌)均经胃镜病理证实,21例手术证实(2例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而未能手术)。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胃扫描,扫描条件:1.25mm/1.375:1/0.8s,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跟踪形式,扫描总时间6—8Sec。对23例胃癌2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并与胃镜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排CT的SSD和CTVG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SSD和CTVG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11%(21/23),95.65%(22/23);16排CT薄层快速扫描特性克服了胃CT的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胃癌的准确术前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并将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发挥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结合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量化分析左心室肌CT影像组学特征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心电门控4DCT进行心脏功能动态评估提供可行方法。方法 将14例患者的4DCT强化扫描图像以心动周期5%为间隔,重建0%~95% 20个时相的图像。分别在单个时相勾画左心室肌(LVM),并在左心室心腔造影剂充盈完好区域勾画直径为13 mm的球体[心腔感兴趣区(ROI)]。利用3DSlicer软件对所有勾画的92个特征进行提取,分析CT值在心腔ROI和LVM上的分布情况,基于心腔ROI进行初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稳定特征,再利用稳定特征对LVM进一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有差异特征,然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量化分析特征在心跳周期中随心跳的变化情况。结果 心跳周期中心腔ROI的平均CT值变化率小于LVM,变化率分别为9.23%、17.88%。有36个稳定特征在心腔RO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个稳定特征中,对LVM分析得到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F=1.641~6.206,P<0.05),且平均变化率达到98.63%,其中Firstorder矩阵:中值(-103.96%)、均值(123.67%);GLDM矩阵:灰度非均匀性(99.81%)等变化率达到了99%以上,且不同心动周期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921~-3.173,P<0.05)。结论 通过结合影像组学技术和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可以放大心动周期中CT图像的微观变化,可为左心室肌功能的变化评估提供一个新方法,Firstorder矩阵的均值等特征更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鼻区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由于其成像方式的缺陷 ,X线平片常难以显示一侧鼻区或深部骨折 ;二维 (two dimensional,2D)CT图象缺乏空间整体观。用 2DCT结合三维 (three dimensional,3D)CT重建诊断鼻区骨折则能弥补上述缺陷。但至今尚未见这方面应用的专题报道。我院自 2 0 0 0 0 3~ 2 0 0 2 0 3采用该方法检查鼻区外伤 99例 ,发现鼻区骨折 69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检查方法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技术要点。1 材料和方法1.1 本组共…  相似文献   

20.
三维CT重建是指经计算机程序处理将系列连续CT断层扫描所收集的数据信息重建为立体图像。1980年Herman首先将三维CT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更新和三维成像算法的不断改进,3D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