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尼莫地平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96只DHCA模型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DHCA)和尼莫地平组(DHCA+尼莫地平),每组48只,采用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根据时相再分为缺血后再灌注0h(T1)、2h(T2)、6h(T3)、12h(T4)、24h(T5)和48h(T6)共6个亚组,每组8只;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S100β含量及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在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48h开始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脑含水量从T2~T5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两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4h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尼莫地平能明显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缺血大鼠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方法在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的脑保护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白乳猪幼猪(农科院提供)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单纯DHCA组;B组:DHCA+逆行性脑灌注(RCP);C组: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SACP);D组:DHCA+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SACP)。对照分析四组组间分别于CPB前(T1)、DHCA后30min(T2)、60min(T3)、90min(T4)和复温再灌注30min(T5)氧摄取率的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观察和测定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可显著减少幼猪DHCA后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T2、T3和T4 3个时间窗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可见明显神经细胞凋亡改变,B组仅见中等程度神经细胞凋亡改变,C组和D两组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改变,A组与B组,C组和D组、B组与C组和D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和D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P与RCP脑保护作用均优于DHCA,U—SACP与B—SACP脑保护作用好于RCP,但是两者差距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及小婴儿主动脉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区域性脑灌注(RBP)对血清S100B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评价两种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主动脉缩窄(CoA)或主动脉弓离断(IA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6~197 d,平均(79±60)d,体重2.3~5.6kg,平均(3.8±0.9)kg,随机分为DHCA组(15例)和RBP组(9例)。麻醉后经颈内静脉逆行穿刺保留置管,分别于麻醉诱导后、DHCA/RBP前、DHCA/RBP结束时、体外循环(CPB)结束时、术后3h、术后12h、术后24h由颈内静脉插管留取血标本测定血清S100B蛋白与NSE含量。 结果 所有患儿均于术后24h内清醒,未出现近期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儿S100B蛋白与NSE均在CPB开始后持续升高,CPB结束时达峰,随后迅速下降,各时间点两组患儿S100B蛋白与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时限内,DHCA不会引起新生儿及小婴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与RBP具有相似的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心脏外科手术;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即刻血糖监测,观察需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ardiac arrest,DHCA)下行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需在DHCA下行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实验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观察血糖变化,不控制血糖。【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鼻咽温、肛温以及各种麻醉药的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CPB开始后血糖有上升趋势,至DHCA前为(8±1.4)mmol/L,但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至DHCA后15min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基础值(P〈0.01)。(3)实验组术中血糖波动较小,在DHCA前、胸骨合拢时及入ICU后2h这3个时间点血糖水平低于基础值(P〈0.05)。【结论】(1)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中,血糖水平会明显上升,并维持高水平一直到术后。(2)应用本文的血糖控制方案,可以使DHCA相关的高血糖基本得到控制,且不引起术后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脑保护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DHCA组、缺血后处理组。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制作DHCA大鼠脑保护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而不电凝及夹闭血管。DHCA组:造模成功后,阻断45 min,开放后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后处理组:建立DHCA模型,在开放时反复进行3个循环的开放15s/阻断15s,然后全面开放。再灌注24h,在各组中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各组中余下的4只大鼠,制作脑组织病理切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脑海马组织常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DHCA组、缺血后处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炎性因子TNF-α、IL-1、IL-6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而缺血后处理组与DHCA组相比,炎性因子TNF-α、IL-1、IL-6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其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缺血后处理组海马组织破坏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DHCA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减少了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对DHCA大鼠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关于法定计量单位使用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体外循环方法对肺功能的影响,采用幼猪模拟临床复制出DHCA和DHLF模型,于转流前,转流结束和停体外循环后1h等3个时点测定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率,肺血管阻力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滞留率等指标值,结果表明DHLF后,肺顺应性和动-肺泡氧分压比率的下降程度,肺血管阻力指数和中性粒细胞滞留率的增加程度均明显高于DHCA,两组气道阻力无差别,结果提示,DHLF较之DHCA对肺的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深低温停循环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深低温停循环对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 3 0只 ,随机分为 3组 :深低温对照 (DHC)组、常温对照 (NTC)组和深低温停循环组 (DHCA)组 ,采用大鼠深低温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后再灌注模型 ,在2 1℃时将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60min ,再灌注 2 4h后取大脑皮层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改变 ,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TC组有 5只死亡。DHC组、NTC组和DHCA组的大脑皮层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2 .2 0± 0 .43 ) %、( 19.2 3± 1.0 1) %和 ( 4 .72± 1.0 2 )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能增强大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降低和抑制缺血诱发的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浅低温(MH)、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DHCA+SCP)三种转流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婴JL#b周血CD34+/c-kit+干细胞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33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分为:10例MH组,10例DHCA组和13例DHCA+SCP组。分别于转流前(,ID)、转流结束后12-24h(T1)、转流结束后4-5d(r12)测定外周动脉血中CD34+/c-kit+干细胞含量变化。结果TO:MH组、DHCA组和DHCA+SCP组患者外周血CD34+/c-kit+干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T1:DHCA组CD34+/c-kit+干细胞含量显著高于MH组和DHCA+SCP组(P〈0.01);T2:DHCA组CD34+/c-kit+干细胞含量也显著高于MH组以及DHCA+SCP组(P〈0.01)。结论DHCA方法与MH和DHCA+SCP方法相比会导致外周血CD34+/c-kit+干细胞表达的升高,可能存在不同程度骨髓向外周血动员修复,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 mRNA(Caspase-3 mR-NA)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表达,探讨DHCA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深低温停循环后脑损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资料。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0只,建立DHCA模型,分别于体外循环0 min、停循环0 min、停循环30 min、停循环60 min、复温再灌注45 min取脑皮质迅速冻存,待全部动物实验结束后统一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循环后特别是降温后Caspase-3 mRNA的拷贝数先下降,DHCA 0 min达最低值,随着DHCA过程的延长,Caspase-3 mRNA的表达逐渐增强,复温再灌注45 min达最大值,不同时间点Caspase-3 mRNA的拷贝浓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2.71,P<0.001)。复温再灌注45 min后Caspase-3 mRNA的拷贝数均显著高于此前各时间点(P<0.01)。结论DHCA中随着缺氧的加重可诱导Caspase-3 mRNA的表达,随着DHCA时间的延长,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复灌后表达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缓激肽β2受体拮抗剂HOE-140在兔体外循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兔随机分成深低温停循环下选择性逆行脑灌注组(DHCA+SCP,对照组,n=15)和深低温停循环下选择性逆行脑灌注+HOE-140组(DHCA+SCP+HOE-140,实验组,n=15),复温后开颅取脑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干湿重比(WD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SOD活性明显增强,MDA和WDR均明显下降(P<0.05); TNF-α和IL-1β均明显下降(P<0.05);6-keto-PGF1α/TXB2比值明显升高.结论: HOE-140在深低温停循环下选择性逆行脑灌注中能明显升高6-keto-PGF1α/TXB2比值,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SCP)含丙酮酸钠(Pyr)的血液能否有效缓解氧化应激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取45只新西兰兔,18只作为供血兔,27只用于建立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9)、ASCP组(n=9)和Pyr组(n=9)。Sham组麻醉后开胸,建立体外循环但不转机;Pyr组在DHCA中ASCP含Pyr溶液(154 mmol/L)与血液的混合液;ASCP组则为氯化钠溶液(154 mmol/L)与血液混合液。在麻醉后(T1)、降温至28℃(T2)、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3)、停机后10 min(T4)及停机后120 min(T5)五个时点采集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动脉血气和采集颈静脉球部血液。停机后安乐死动物并进行脑组织取材。检测样本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S100B蛋白含量。结果 ASCP组MDA含量高于Sham组和Pyr组(P0.05)。ASCP组SOD活性低于Sham组和Pyr组(P0.05),与Pyr组在T3、T4和T5三个时点血浆S100B蛋白较组内T1时点高(P0.05),ASCP组T3、T4和T5时点血浆S100B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同时点的Sham组和Pyr组(P0.05)。结论 DHCA期间ASCP含外源性Pyr的血液可通过缓解氧化应激发挥较为完善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瘫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探讨GM1促进脑瘫神经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出生10周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0只,脑瘫模型140只,再分为模型组7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GM1组70只,腹腔注射GM1。分别在术后0~24 h的7个时间点利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区Nestin、NGF表达情况,并在实验前和后1~4 d观察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1)大鼠大脑皮质区Nestin表达GM1组0~24 h、模型组0~12 h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GM1组16~24 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2)GM1组大鼠大脑皮质区NGF表达0~24 h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和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NGF表达仅0、4、8 h高于假手术组(P〈0.05)。(3)GM1组术后第1、2天体质量缓慢增加,至第3、4天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接近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体质量增加不明显。结论预防性使用GM1是通过增强大脑皮质的Nestin和NGF表达并延长表达时间来发挥其对实验性脑瘫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最佳给药时间窗。方法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GF侧脑室注射法。蒙古种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h、24h、12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min再灌注72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P〈0.05);其中以NGF预处理48h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最低。结论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而以NGF预处理48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缺血再灌注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HIR组,n=8)。假手术组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经右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成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Longa的线栓法。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从右股动脉放血,同时从股静脉补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20min内完成,稀释目标Hct值为30%。于缺血前30min(To)、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h(T2)、再灌注6h(T3)、再灌注24h(T4)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颈静脉血清IL-1、IL-6、TNF-α、S100-β含量。结果①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TNF-α、IL-1、IL-6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并且IR组比HIR组更高②与T0时比较,三组T1~T4时TNF-α、IL-1、IL-6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③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S100-β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1),且IR组比HIR组更高(P0.05)。结论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血清TNF-a、IL-1、IL-6、S100-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L、M组和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在缺血前分别泵入生理盐水、舒芬太尼0.5、1.5μg.kg-1和4.5μg.kg-1,持续泵注5min,暂停5min,重复3次(容积1mL/5min,预处理时间30min)。采用四动脉阻断法(pulsinelli-4vo法)致全脑缺血,15min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24h后取血并断头取脑,测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和血清S100β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比较,舒芬太尼预处理三个剂量组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舒芬太尼预处理三个剂量组间比较,与M组比较,L组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H组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H组与L组比较,脑组织总钙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1.5μg.kg-1组作用较显著,其机制与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NGF预处理48 h、 24 h、12 h组(C、D、E),B、C、D、E各组分别行脑缺血20 min再灌注72 h后处死取标本,TUNEL法观察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NGF预处理各组沙土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P<0.05),以NGF预处理48 h组脑保护效果最好.结论: NGF预处理能明显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以NGF预处理48 h脑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时NOS活力、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Rice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每组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组)、脑缺氧缺血组(HI组)、姜黄素组(CU组)、溶剂对照组(SC组);生化方法检测脑组织NOS(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大脑海马CA1区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的表达;电镜观察大脑海马形态学结构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大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数量,NOS酶活力含量明显减低,并且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大脑缺氧缺血损伤的发生,姜黄素可能通过减低NOS酶活力、下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