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海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处。其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前后有筋,穴居当中。一般采取坐位,盘腿两脚心相对取穴,亦可仰卧位取穴。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原穴,又为八脉交汇穴之一。通阴跷,乃阴跷脉脉气所发之处。针刺照海穴,有调理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气血的作用。功效:滋阴降火,利咽明目,熄风止痉,开窍宁神,调理下焦,通利二便。主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耳鸣,  相似文献   

2.
照海穴之记载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1]".又名阴跷穴、漏阴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和阴跷脉交会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临床应用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穴的重要性.本文综述古今资料,略谈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以期促进照海穴乃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照海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登部  侯凤琴 《中国针灸》1998,18(5):287-288
照海穴又称阴跷、漏阴,为足少阴肾经穴,位于内踝下缘凹陷中。据文献记载,其主治有目痛引眦、视如见星、少腹偏痛、咽喉干痛、偏枯、癫痫、癃闭、便秘、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阴痒、胎衣不下、失眠等病症,应用极广。笔者多年来宗前人之旨,以独取照海、或加配穴,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1 穴性探讨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云:“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  相似文献   

4.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古代文献中关于照海穴的主治病证记载颇多,但文献记载之间有所差异,且因该穴现今在临床中仍有较高的使用率,故在对与照海穴主治病证相关的古代文献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临床研究,对照海穴的主治病证进行了整理归纳,并用经络理论对其取效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李忠仁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治疗各种眼科疾病,疗效颇丰[1-6]。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聆听教诲,发现李教授治疗眼部干、痒、胀、酸痛,眼睑开合失常以及眼球活动障碍等眼病时,尤其重视照海穴的选用,现提炼如下,以飨读者。1照海与眼之联系照海,又名阴跷、漏阴,属足少阴肾经,为八脉交会穴,与阴跷脉相通,始见于《针灸甲乙经》。《孔穴命名的浅说》言:"照海,照为光明所及,其穴治  相似文献   

6.
阳跷、阴跷脉是奇经八脉中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的经脉。申脉、照海穴作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与阳跷、阴跷脉相通,是调节阳跷、阴跷脉的特定穴位,也是重要穴组。《针灸大成》是明代以前针灸理论集大成者,此文以《针灸大成》中有关申脉、照海穴的记载为基础,重点探讨和分析了申脉、照海穴在治疗五官科疾病、癫痫、头脑相关神志病、妇科疾病、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中的应用,并就其刺灸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可以为针灸临床中相关疾病的选穴及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皆从其说。  相似文献   

8.
黄红 《陕西中医》2001,22(3):178-178
申脉、照海穴首载于《甲乙经》,分别是阳跷脉及阴跷脉的起始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文献中虽有两穴左右主客相配的记载,但同侧相配运用未见经传。笔者据《奇经八脉考》中“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理论,结合阴阳学说中疾病皆因于阴阳失衡的观点,将二穴作为调整阴阳的对穴主治常见的腰腿痛,疗效明显,兹报道于下。 1.针刺法 二穴与皮肤呈30度夹角向上斜刺0.5~1.0寸以得气为度。 2.常用配穴 气血亏虚者配足三里,三阴交;湿邪下注者配阴陵泉、公孙;肝肾亏虚者配太溪、阴谷;腰痛若伴大腿部足阳明经放…  相似文献   

9.
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经穴 ,属八脉交会穴 ,通阴跷脉。其穴位于内踝正下缘之凹陷中 ,主治足少阴经及阴跷脉所循行部位的病证 ;与肾膀胱相络属 ,有固肾益气 ,助膀胱气化的功能 ,其支脉 ,从肺出 ,络心 ,注胸中 ,能壮水制火 ,交通心肾 ;此穴通阴跷脉 ,主持阴气 ,对分布于肢体内外侧的经脉有着统率和协调作用。本人在临证时 ,以照海为主穴 ,治疗有关疾病 ,收效显著 ,举案例如下 :  案 1 李×× ,女 ,33岁 ,1 998年 2月 1 2日初诊。  失眠半载 ,近日尤苦 ,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缘由半年前入睡时意外受惊所致 ,伴头晕、耳鸣、口干、心烦、大便干…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照海穴的记载,对该穴的腧穴定位、刺灸方法、针灸处方进行探讨,发现其作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临床适应证繁多,主要可概括为4个方面:内科疾病、五官科疾病、肢体经络疾病、妇科疾病。照海穴既可单穴使用,也可与其他穴位相配,可针可灸,可补可泻,临床上应根据病情选择,方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相似文献   

11.
论卫气的循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种 ,其功能一是卫护肌表 ,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营养脏腑、肌肉、皮毛 ;三是控制调节腠理的开合 ,排泄汗液及维持体温的恒定。笔者根据《灵枢·卫气行》、《灵枢·脉度》、《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将卫气的循行路线论述如下。1 卫气的白昼循行黎明之时 ,卫气浮出于目 ,上行于头 ,沿颈部下行足太阳膀胱经 ,循背部向下到足小趾之端的至阴穴 ,再入足心 ,出内踝入足少阴肾经 ,自足少阴肾经照海穴入阴跷脉。从阴跷脉返回到目内眦。另外 ,卫气白昼循行还有五条侧支循行。一是卫气从目外眦别出 ,向下沿足少阳胆经到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穴治疗中风后遗症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针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足临泣穴,结合阴跷脉之照海穴,对照组选用常规穴位进行针刺,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以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以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ADL)为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足内翻、恢复下肢功能活动及生活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少阳结合阴跷脉腧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较常规针刺方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阴跷穴内炼浅述云南省屏边县中医院赵建昆阴跷穴,又名阴跷脉,为内丹家所说的八脉之一。此穴是任督二脉的总枢纽,位于尾间之前,磅肤之后,个历之下,灵龟之上,配复卦,即今之会阴穴位置,被认为是人身生气之所。阴跷在内炼中十分重要,北宋道士张伯端《八脉经》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针灸大成》中关于照海的相关记载,探讨其临床应用特点。照海为肾经腧穴,通阴跷脉,为"阴中阳穴",具肾气归聚似海的特性。有清热利湿、疏通肢体气血、滋阴益肾、固肾束带、利咽明目等作用,可治脾胃、肢体经络、妇科、五官、津液等病症,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5.
<正>申脉乃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照海乃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交会穴。阴阳跷脉均足于跟中,分别行于下肢的阴侧和阳侧,向上交会于眼部。跷脉的功能主要为"司目之开阖"和主肢体运动。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照海与申脉相配治疗多寐和肢体运动障碍病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多寐  相似文献   

16.
阴跷脉考辨     
有关跷脉的理论最早散栽于《黄帝内经》,《难经》有相对详细的论述,后世医籍基本都依从上述医经之论。直至北宋张紫阳《八脉经》有关奇经八脉的论述与前人有所不同,并着重强调了阴跷一脉的特殊性,而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一书中的跷脉理论已臻完善。1、循行分布。阴跷脉是足少阴肾经之别出,起于然骨之后方,上内踝前方,沿下肢内侧上行到阴部,经腹部、  相似文献   

17.
卓娅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1):33-34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三条经的交会穴。“脾主中 ,肾肝主下 ,中下焦一穴可以尽之。”故该穴是统治脾肝肾三阳经所主病证。在临床上应用甚广。1 配合谷治滞产经闭  合谷为手阳明大肠之原穴 ,大肠为肺之腑 ,主气 ,其性下行 ,补合谷能补气以导胎下行 ,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 ,主阴血 ,泻三阴交可行血活血 ,补合谷泻三阴交有补气活血功效 ,故能催生 ,又可治经闭不行 ,其机理亦为此二穴能调气行血 ,祛瘀通经。2 配关元治泌尿生殖系疾病  关元为肝脾肾足三阴与任脉之会 ,又为小肠之募穴 ,任脉起于胞宫 ,主一身之阴 ,凡…  相似文献   

18.
肓俞穴为足少阴肾经腧穴,其性能和主治范围广泛,穴位配伍灵活多变,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利尿通淋、化湿利浊、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滋肾水、补阴精、调理冲脉之气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全身上下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9.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及输穴,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其功效及主治病症可概括为:回阳救逆、益肾填精, 可治疗肾阴、肾阳虚弱, 导致的腰痛、手足逆冷、默默嗜卧等肢体经络疾病;行气止痛、化痰宽胸, 可治疗痛症及呕吐、呃逆属痰阻气滞的脾胃病;滋肾阴、益精血, 可治疗便秘消渴、嗌干、热病汗不出等气血津液疾病;利水消肿、宣肺利咽, 可治疗津液代谢异常的肺肾疾病;泄热解毒、活血调经可治疗热毒旺盛、血脉瘀滞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太溪穴阴刺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溪穴阴刺法临床应用武汉市第二医院(430014)胡子江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为滋阴益肾的要穴。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情的特点,只要配穴恰当,手法适宜,其疗效甚为满意。1太溪穴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曰:“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