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期中的价值.方法7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NSCLC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两诊断组盲法阅片,所得分期结果与病理检查和(或)随访结果比较、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总体分期准确性上,18F-FDG PET/CT优于CT、18F-FDGPET(P均<0.001)及视觉融合分期(P=0.001).25例患者获得T亚分期证实,在T亚分期准确性上,18F-FDG PET/CT优于CT、18F-FDG PET及视觉融合分期(P=0.002、0.001、0.008).29例患者获得N亚分期证实,在N亚分期准确性上,18F-FDG PET/CT优于CT(P=0.001),与18F-FDG PET及视觉融合分期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125、0.219),但18F-FDG PET/CT与18F-FDGPET和视觉融合相比分别在5例及4例患者中准确定位.在M亚分期上,18F-FDG PET/CT较CT、18F-FDGPET探测到更多远处转移灶,且为后两者无法定位的患者准确定位.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NSCLC总体分期及T、N、M亚分期的准确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FDG PE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确定纵隔淋巴结转移与否对肿瘤的临床分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对全身情况较好,未发现远处脏器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可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对只有肺门淋巴结转移(N1)或有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2)者,可在外科手术治疗后给予放疗或化疗;对有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N3)的患者,除少数可行手术治疗外,大部分不主张手术治疗,而行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体内病变的组织器官出现结构变化之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可从分子水平检测和识别所发生的代谢改变.现将FDG PET显像在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检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是确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18F-FDG PET/CT作为一种同时包含功能代谢与解剖形态信息的高端影像学诊断方法,在NSCLC淋巴结分期(N分期)中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大量研究已基本证实哪些是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笔者主要就近年为提高NSCLC淋巴结分期准确性而探索出的新参数、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18F-FDG显像对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和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107例淋巴瘤或淋巴瘤疑似患者行18F-FDG PET或PET/CT显像,其中16例多次行PET或PET/CT显像.所有患者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淋巴瘤31例,PET显像阳性30例(96.8%),7例淋巴结转移癌及活动性淋巴结结核PET显像均为阳性,淋巴瘤与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及活动性淋巴结结核难以鉴别.37%(10/27例)初诊淋巴瘤PET显像多发现恶性病灶而提高临床分期.16例淋巴瘤行多次PET显像,发现8例治疗后病灶消失,2例缓解,1例肿瘤复发,5例无瘤生存,皆与临床相符.53例淋巴瘤治疗后行PET显像,其中8例临床确认有肿瘤复发或明显残余,PET显像均为阳性;45例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患者中,PET显像阳性者18例,3例肿瘤处于活跃状态,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处于抑制状态,PET显像后改变了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检测淋巴瘤的体内分布及分期灵敏、准确、全面,但难以与活动性淋巴结结核、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相鉴别.18F-FDG PE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淋巴瘤复发及残余病灶,对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18F—FDG PET/CT和CT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分期(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资料(术前同期行增强C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中清扫各站淋巴结),根据其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合影像学诊断,比较CT和PET/CT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及确定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CT和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63.6%,64.6%,64.3%,47.7%,77.8%与87.9%,87.7%,87.8%,78.4%,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PET/CT诊断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54.4%和7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临床价值高于CT,能够更准确地确定N分期,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脱氧-3′-18F-FLT与18F-FDG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探讨肿瘤FLT和FDG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8~84岁.术前2周内行18F-FLT和18F-FDG PET/CT检查,术后行病理和转移淋巴结的免疫组织化学Cyclin D1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18F-FLT和18F-FDG PET/CT显像对NSCLC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 12.0软件,计数资料行,检验,组间SUV.差异行方差分析,SUV.与Cyclin D1的表达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FLT和FDG PET/CT对NSCLC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4.2%(23/31)和93.5% (29/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 =0.038).FLT PET/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39/60)、98% (291/296)、93%(330/356)和85%(39/46),FDG PET/CT则分别为85%(51/60)、84%(249/296)、84%(300/356)和52%(51/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0、32.89、12.40、14.32和2.98,P均<0.05).对于N分期,FLT PET/CT能使77.4%(24/31)的NSCLC患者分期正确,6.5%(2/31)的患者分期过高(假阳性),16.1%(5/31)的患者分期过低(假阴性);而FDG PET/CT相应数据则分别为77.4%(24/31)、16.1%(5/31)和6.5%(2/31).原发灶18F-FLT SUVmax与肿瘤组织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0.644,P<0.01),FDG SUVmax则无相关性(r=0.293,P>0.05).临床分期越晚,FLT SUVmax越高(F=12.2,P<0.05),但FDG SUVmax则无此趋势(F=3.1,P>0.05);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6、0.8和1.1,P均>0.05).结论 与FDG PET/CT相比,FLT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过低的患者多,而分期过高的患者少;对区域淋巴结诊断灵敏度降低,但有更高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肿瘤FLT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hPET/CT(^18F-FDG h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例NSCLC患者于放疗前行^18F-FDG hPET/CT显像检查,进行FDG分期,并将FDG分期和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F-FDG hPET/CT显像使27例NSCLC患者分期改变,其中分期升级20例,分期降级7例。14例分期升级者^18F-FDG hPET/CT显像检查发现了远处转移灶,其治疗方案由根治性治疗改为姑息性治疗。FDG显像较CT多发现了47个转移淋巴结,并对其进行了放疗;多发现了26个远处转移灶,并对其进行了姑息性放疗。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改变了37.5%(27/72)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了其治疗策略及放疗计划,使得治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T)综合分析法联合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75例行PET/CT检查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病灶标准化最大摄取值(SUV_(max))和淋巴结SUV_(max)、淋巴结短径、纵隔血池CT密度值等情况,并计算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的比值。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ET/CT综合分析法联合密度比对诊断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75例患者中,共检出淋巴结377枚,其中良性淋巴结321枚,纵隔淋巴结转移56枚。相比良性淋巴结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结短径、病灶SUV~(max)、淋巴结SUV_(max)均明显升高,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明显下降(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PET/CT综合分析法联合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对诊断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2.86%、85.98%、87.00%,明显高于二者单一诊断的效能。结论 PET/CT综合分析法联合淋巴结与纵隔血池密度比对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按前瞻性设计研究方案,纳入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62例,其中男48例,女14例,中位年龄43岁.患者放疗前1周内行CT或MRI检查并进行AJCC分期,然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后再次分期.以治疗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标准,评价2种检查方法进行N分期的准确性.分析PET/CT N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影响,并计算Kappa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2例患者中,N0 9例,N1 16例,N2 24例,N3 13例.18F-FDG PET/CT N分期准确性为96.8%(60/62),与实际N分期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955;CT或MRI N分期准确性为72.7%(45/62),Kappa值为0.607.30.6%(19/62)患者PET/CT与CT或MRI N分期不一致,随访证实PET/CT正确改变了27.4%(17/62)患者的N分期;其中l例从N0提高至N2,由根治性放疗改为放化疗综合治疗,另16例改变了转移淋巴结GTV的勾画和照射剂量.PET/CT咽后淋巴结检出率为54.8%(34/62),其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 (20/25)、94.4%(17/18)和86.0%(37/43).比较43例同时有MRI和PET/CT检查结果的患者资料,两者对咽后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为60.5%(26/43)和55.8% (2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05).结论 18F-FDGPET/CT较常规CT或MRI对鼻咽癌N分期的准确性高,且能较好地显示咽后淋巴结,在定性较小淋巴结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黑色素瘤诊断、临床分期及监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黑色素瘤患者61例,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所有PET、CT及PET/CT融合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肿瘤病灶根据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诊断.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对黑色素瘤病灶检出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40/44)、88.2%(15/17)和90.2%(55/61).其中12例治疗前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的灵敏度为83.3%(10/12).在黑色素瘤病灶局部切除、尚未进行其他治疗的9例患者中,5例残余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检出3例;4例远处转移灶患者全被检出,提高了临床分期,改变了治疗方案.首先发现转移性黑色素瘤病灶并且手术切除后,寻找原发灶的7例患者中,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2例,4例其他转移灶全被检出.黑色素瘤患者根治术后监测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33例,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9/19)、85.7%(12/14)和93.9%(31/33).与同期临床其他影像学检查比较,18F-FDG PET/CT显像发现更多,33例患者中,16例(48.5%)病灶提高临床分期;7例(21.2%)排除可疑病灶,降低临床分期;10例(30.3%)检出病灶与临床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残余病灶、复发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临床分期的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PET/CT对合并肺不张NSCLC治疗方案制定和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对拟行根治性3D-CRT的36例伴有不同程度肺不张的NSCLC患者行PET/CT扫描,观察PET/CT对其临床分期的影响,及由此带来的治疗方案的改变;再以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PET/CT使18例(50.0%,18/36)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11例(30.6%,11/36)因PET/CT发现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升为Ⅳ期,从而更改了治疗方案,其中3例由根治性放疗改为姑息性放疗,7例由放疗改为化疗,1例转为最佳支持治疗.25例行根治性3D-CRT的患者中,21例放疗靶区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其中靶区增大7例,减小12例,靶区位置移动2例;3例患者在3D-CRT的基础上增加锁骨上区常规放疗.3例姑息性放疗患者中,2例靶区减小,1例靶区增大.结论 PET/CT通过提高合并肺不张的NSCLC临床分期的准确性,辅助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有效检测出区域转移灶和转移淋巴结,降低靶区遗漏的可能;较CT更准确区分肿瘤与不张肺组织,提高了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在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前列腺癌复发患者96例(PSA:2.5-56.0 mg/L)。所有患者均在2周内行~(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以活检、18F-FDG PET/CT、增强CT、MRI、临床随访等综合评价为诊断标准,比较两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96例患者中,~(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共发现57个阳性病灶,其中,46个病灶经后续确诊为转移瘤。~(11)C-CHO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显像诊断转移灶灵敏度分别为93.3%、69.6%,特异度分别为90.9%、36.4%。~(11)C-CHO PET/CT显像发现骨外转移26处:局部复发10处、膈下淋巴结4处、膈上淋巴结2处、局部复发合并膈下淋巴结5处、膈上合并膈下淋巴结4处以及膈上淋巴结合并肺转移1处。结论在诊断前列腺癌复发患者骨转移方面,~(11)C-CHO PET/CT显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传统全身骨显像,并且~(11)C-CHO PET/CT显像能够发现局部复发、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18F-脱氧胸苷(FLT)PET/CT对未经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诊断的价值,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双显像剂PET/CT检查及淋巴结分期诊断,术后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18F-FLT和18F-FDG PET/CT对胸段食管癌淋巴结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患者均行食管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N0期7例,N1期15例,M1a期6例(其中1例为N0M1a,另外5例为N1M1a),全组均无M1b期.共检出424枚淋巴结,其中47枚为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诊断呈假阳性的淋巴结14枚,而18F-FLT诊断呈假阳性的淋巴结为3枚;18F-FDG假阴性的淋巴结8枚,18F-FLT假阴性的淋巴结12枚.18F-FLT 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47%(35/47)、99.20%(374/377)、96.46%(409/424)、96.89%(374/386)和92.11%(35/38),18F-FDG分别为82.98%(39/47)、96.29%(363/377)、94.81%(402/424)、97.84%(363/371)和73.58%(39/53);两者比较的x2值分别为0.572,6.018,1.017,0.348,3.852,P值分别>0.05,<0.05、>0.05、>0.05和>0.05.结论 18F-FLT对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与18F-FDG显像接近,特异性高于18F-FDG,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行56次^18F-FDG PET检查.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标准摄取值,SUV)方法.结果 ①5例治疗前患者,PET显像使3例改变了分期;3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显像发现6例头颈部有残存或复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肺部转移,3例骨转移.②22例PET显像阳性患者中,2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2例假阳性;17例PET显像为阴性的患者均得到随访证实.PET显像用于头颈部肿瘤病情监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4.9%.③21例患者有近期CT或MRI检查结果,其中6例PET显像发现了CT或MRI未发现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6例患者CT或MRI提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但PET显像结果阴性,并经随访证实.④9例患者多次进行PET检查随访,其中5例病灶消失,3例病情进展,1例无变化.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较准确地发现头颈部肿瘤的残存、转移和复发病灶,并为肿瘤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但应与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15.
FDGPE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和早期的诊断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材料和方法我们把98例临床拟诊NSCLC患者及22例肺癌术后患者肺部CT扫描、全身FDGPET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PET对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判断远处转移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及PET在NSCLC诊断中的某些特殊情况的优越性.结果FDGPET对NSCLC总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6.9%和86.6%,CT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4.6%和80%.其中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中,23例恶性病变出现局部FDG浓聚(SUV=4.7±2.2),明显高于良性病变(SUV=1.2±1.2),其中7例可观察到一侧纵隔的转移,15例患者尚可见肺门病灶伴胸内转移,PET所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在判断22例术后患者NSCLC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2.3%及88.9%,均高于同期的CT.此外,对于有其他检查有困难的患者(如大量胸水等),PET是寻找肿瘤病灶的最佳检测手段.结论FDGPET在对NSCLC的诊断优于解剖显像,通过PET全身显像,可以及早发现早期转移灶,避免对已属晚期的患者盲目进行手术治疗.在肺癌术后随访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CT及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术前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N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连续随机选择经食管镜或胃镜证实、拟行手术治疗、能够耐受手术的47例食管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CT及18F-FDG 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CT及18F-FDG PET/CT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1例存在淋巴结转移,共切除并分离淋巴结387枚(209组),其中65枚(46组)发现转移.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8%、92.8%、86.3%、60.3%和90.9%;18F-FDG PET/CT分别为89.2%、93.8%、93.0%、74.4%和97.7%.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18F-FDG PET/CT确定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4.5%和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 14.899±3.770),而无淋巴结转移者为(9.427±2.854).结论 18F-FDGPET/CT术前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确定N分期优于CT;食管癌原发灶SUV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在宫颈癌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8例患者行腹部或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其中初诊者30例(宫颈良性病变1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癌治疗后58例.病灶根据病理检查、多种影像诊断技术及临床随访确诊,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3年.结果 30例初诊者中,PET/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7/19,10/11和27/30(90.0%).58例治疗后患者中,11例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PET/CT诊断肿瘤复发、残余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11,47/47(100.0%)和57/58(98.3%).41例有肿瘤转移,PET/CT诊断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7%,88.9%和90.9%;转移灶以盆腹腔淋巴结为主,39.0%有盆腔淋巴结转移,27.3%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ET/CT发现26.8%病灶直径<1.0cm.28.6%(22/77)的患者PET/CT发现腹腔外远处转移灶.18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16例PET/CT发现为肿瘤侵犯压迫所致.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远处转移灶和小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可使临床分期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显像中原发病灶的各项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及N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18 F-FDG PET/CT检查后行肺癌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资料,与病理对照,统计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N分期与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之间是否有差异及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方法评价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对肺癌患者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判断的价值。结果93例患者中N0 48例,N1 15例,N2 30例。Mann-Whitney U非参检验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在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均有相关性(P均0.05)。非参数假设检验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显示:除MTV外,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肺癌原发灶SUVmax、SUVmean、TLG、T分期与N分期均有相关性(P均0.05),MTV与N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SUVmax、SUVmean、MTV、TLG、T分期诊断是否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695、0.640、0.728、0.626(P均0.05)。TLG在这些参数中曲线下面积最大,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以TLG13.765(g)作为诊断界值,诊断的敏感性83.7%,特异性45.5%,阳性预测值65.1%,阴性预测值71.4%,准确性67.7%。结论 SUVmax、SUVmean、MTV、TLG和病灶T分期与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及N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TLG诊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效能较高,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腹腔淋巴结及脏器是腹部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对其进行准确评估是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前提.18 F-FDG PET/CT显像以葡萄糖代谢差异作为诊断依据,通过图像融合技术精确定位,能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1-3].本研究通过52例肿瘤患者术前18 F-FDGPET/CT及增强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评价18F-FDG PET/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PET/CT显像在宫颈癌原发灶诊断及盆腔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在手术前PET/CT显像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良性患者经病理及组织学证实,将PE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有28例为宫颈癌,PET/CT显像真阳性24例,真阴性28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2例,与病理结果对比,PET/CT诊断宫颈癌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9%、85.7%、90%、92.3%、84.3%.28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共取出盆腔大小不同淋巴结162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5枚,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PET/CT诊断真阳性29枚,假阳性10枚,其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82.9%、92.1%;74.4%、95.1%.结论:PET/CT显像对诊断宫颈癌原发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