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碧  颜欢欢  雷丽娜 《西南军医》2011,13(3):538-538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但部分息肉易发生癌变,应积极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高频电切、激光、微波治疗等.我科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有257例该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在内镜下发现消化道息肉共 79例 98枚。将直径 <3 0cm的息肉均采用高频电切 +电凝摘除法或单纯高频电凝摘除法 (以下简称电切组 ) ,将≥ 3 0cm的息肉均采用尼龙圈套扎 +高频电切除法 (以下简称套扎组 ) ,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电切组 5 5例 70枚 ,套扎组 2 4例 2 8枚。两组性别、年龄、息肉部位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电切组有蒂息肉 2 8枚 ,亚蒂息肉 11枚 ;套扎组有蒂息肉 2 0枚 ,亚蒂息肉 8枚。所有病例均在术前经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无癌变。1 2 方法 消化内镜 :…  相似文献   

3.
严洁  邱成丽  施春连 《西南军医》2009,11(3):586-587
上消化道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反酸等,息肉易出血,发生癌变,应尽早治疗,随着内镜下介入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消化道息肉的手术治疗逐渐为内镜下治疗所取代,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激光、微波、高频电切治疗等,但存在探头粘连、易出血、对组织烧灼深度不易掌握等问题。氩气刀是一种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利用特殊装置通过氩气的离子化将能量导向靶组织表面,产生高温凝固起到止血和治疗作用,氩气刀治疗消化道息肉创伤小,时间短,痛苦小,费用低,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肠道息肉有癌变及出血、梗阻等风险,及早检出并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10月-2010年8月,我们共检出结肠息肉186例(314枚),根据息肉的部位、大小等情况采用不同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消化道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射频等,但对于直径≥3锄的粗蒂或宽基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尼龙圈对消化道巨大息肉实施套扎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息肉与癌的密切关系正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一般认为息肉的癌变率为1~3%。Minq等报告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达40%,甚至有“腺癌——癌顺序”理论。因此及时治疗消化道息肉对防止癌变有一定临床意义,现将我科使用内镜微波凝固治疗息肉28例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息肉是泛指消化道管腔黏膜表面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及射频等,但对于直径〉3cm的粗蒂或广基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我科采用多环结扎器套扎消化道息肉,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息肉属癌前病变,不同类型(病理)的息肉期癌变率在1.6~20%不等[1],为防止息肉的恶变,需行手术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息肉的切除能在内镜下进行,但是内镜治疗息肉能否根治?能否将标本全部回收作全面病理诊断?安全性如何?为此我们自2002年5月~2004年4月对120例上、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作了如下研究。临床资料与结果1一般资料120例息肉患者来自上、下消化道,其中上消化道51例,下消化道69例,男性52例,女性68例,平均年龄46岁(21~78岁),单发息肉99例(82.5%),多发20例(16.7%),息肉病例(10枚以上),息肉直径0.2~3.0cm,大多数息肉为球状,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观察纤维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护理效果,预防息肉可引起出血,甚至 癌变.方法:纤维胃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是通过电视荧屏显示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及活动情况,将连接于高频电发生器的电凝管或氩气刀管,通过电子胃镜活检孔道送达消化道的病变部位,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变性脱落,同时有止血功能,从而达到息肉摘除并止血目的.结果:全部病例无发生穿孔和大出血现象.所有患者单纯息肉均一次性摘除,混和息肉视患者耐受情况一次或二次摘除.结论:纤维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安全、简便、危险低、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本院结肠镜检查诊断大肠息肉后并采用氩气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镜发现大肠息肉363例(其中确诊腺瘤样息肉恶变5例),内镜下息肉切除330例,术后发生局部出血16例,通过内镜下治疗均有效控制。结论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5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电子结肠镜和高频电发生仪进行凝切 ,每次凝切时间 1s~ 3s ;较大息肉分块凝切。凝切务必彻底 ,避免烧伤正常组织及引起出血和肠穿孔。结果 :除 9例 16颗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已恶变而行手术治疗外 ,余经肠镜复查显示息肉完全消失 ,无出血、穿孔等并发证发生。结论 :此技术创伤小 ,时间短 ,痛苦小 ,费用低 ,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消化道大息肉后,应用钛夹防止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02例消化道息肉(直径≥1.0 cm的粗蒂或体积较大息肉)患者行电子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术,术中应用(43例)或不用(59例)钛夹,分别统计术后并发出血情况。结果:应用钛夹组出现出血并发症者共2例(4.7%);未用钛夹组中出血18例(30.5%),其中14例经保守疗法治愈,1例经剖腹作结肠区段切除后治愈,另3例再次行内镜下止血治愈。结论:大息肉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常规应用钛夹预防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高频电治疗胃肠道息肉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显仓 《人民军医》2003,46(9):529-530
消化道息肉治疗方法较多 ,如微波、激光、冷冻及高频电切除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不足[1] 。我们近来采用高频电治疗胃肠道息肉 15 0例、2 30枚息肉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胃肠道息肉 15 0例 ,男 98例 ,女5 2例 ;年龄 18~ 78岁 ,平均 5 8 6岁。上腹部不适、纳差 6 2例 ,占 4 1 3%。便血及黏液血便 32例 ,占2 1 3%。腹泻 2 1例 ,占 14%。腹胀、腹痛 35例 ,占2 3 4 %。胃镜检查 6 2例 ,息肉 83枚 ,其中单发 4 9例 ,占 79%,多发 13例 ,占 2 1%。息肉大小和分布见表 1。大肠镜检查 88例 ,息肉 147枚。单发 4 9例 ,占…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息肉26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息肉是常见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 ,因为胃息肉表面可恶变 ,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所以临床上常采用活检钳夹取[1 ] ,高频电凝电切等手术切除息肉。充分的术前准备 ,严密的医护配合 ,熟练的业务技术及术后护理 ,是内镜下息肉摘除成功的关键 ,我科自 1 985 - 0 3收治此类患者2 65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 985 - 0 3~ 1 999- 1 1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息肉 2 65例 ,男性 1 96例 ,女性 69例 ,年龄 1 2~ 75岁 ,其中单发息肉 2 0 4例 ,多发息肉 61例 ,带蒂息肉 1 9例 ,无蒂息肉 1 4 6例 ,息肉直径小于 0 .6…  相似文献   

15.
大肠息肉679例临床特征及内镜、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3 680例肠镜检查者中,发现大肠息肉679例,其中男468例,女211例,检出率18.45%; 好发年龄以30~69岁为主,占80.41%;炎性、增生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幼年性息肉分别占33.87%、32.11%、31.37%、1.77%、0.59%;息肉部位分别为直肠34.18%、乙状结肠23.12% 、降结肠14.96%、横结肠12.13%、升结肠11.49%、盲肠4.11%.679例大肠息肉患者中有30例发生癌变,癌变率为4.42%.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分别为5.88%、4.21 %、23.08%.息肉直径≤1.0 cm,无癌变发生;1.1~1.9 cm息肉,癌变率4.24%;≥2.0 c m息肉,癌变率21.37%.结论 30~69岁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大于50 岁为危险因素,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大肠息肉;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常见;左半结肠、直径≥2.0 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 ;发现大肠息肉应尽可能切除,并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5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效果。方法用射频治疗仪,内镜下对500例610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予以射频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无穿孔及电凝电切术后综合症。结论射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效果肯定,不开刀、无痛苦、费用低、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肠镜、共聚焦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E治疗。结果9例直肠息肉早期癌变全部完整挖除,所有挖除病变术后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60ml,发生ESE穿孔3例,均经金属夹夹闭修补成功。结论ESE是治疗直肠息肉早期癌变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息肉伴皮肤粘膜色素沉着1例报告李修金盖绿华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1990年4月收治1例胃肠道息肉伴皮肤粘膜色素沉着病人。本病主要为口唇或口颊粘膜不规则形黑色斑点、胃肠道息肉、黑便、血便、肠梗阻等表现。经内镜息肉电切治疗,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是应用电热法将息肉凝固、止血并切除.因其安全有效,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胃镜室自1982年9月~1993年6月应用本法摘除大肠息肉87例201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下.一、资料和方法1.治疗对象:本组共87例,男67例,女20例,年龄11~74岁,平均48岁.87例患者息肉201颗,其中直肠息肉74颗,乙状结肠息肉67  相似文献   

20.
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内镜微波治疗法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使接触组织发生凝固、变性、坏死.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仪器设备价廉,颇为实用.因此,值得推广.我院胃镜室自1991年开始应用经内镜微波凝固疗法治疗消化道息肉及食管吻合口狭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治疗对象:本组共16例,男1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