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0~1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30所医院的342名工作人员进行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结果 自进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后,有288名(84.2%)工作人员发生过锐器伤,274名(72.2%)在调查前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其中93名(27.2%)的锐器伤是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引起的.是注册护士、发生锐器伤后上报、认为锐器伤可避免、职业安全知识渠道丰富、医院提供防护检查措施为锐器伤发生的保护因素,环境嘈杂程度、经常接触锐器为锐器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与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应加强个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防范意识,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情况现状、影响因素,为降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锐器伤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南省31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50例工作人员为对象,就1年内锐器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因素调查表和锐器伤经历问卷,采用例数或率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锐器伤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1年内发生锐器伤的概率为88.29%,锐器伤发生的时间特征是上午10时和下午15时为最高频率点;锐器伤的部位98.98%为手部,身体其他部位受伤仅为1.02%;清洗阶段发生锐器伤的频率最高,其次是清点和回收阶段;发生锐器伤时有13.8%的工作人员不戴手套,有21.36%的工作人员有时戴有时不戴手套,说明有近1/3的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戴手套的防护性。不同的雇佣形式、是否有护士资格证、物品处置是否合理、与锐器接触频率大小、环境的嘈杂程度、发生锐器伤后是否上报、认为锐器伤可避免等因素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主要与相关培训不到位、工作人员危险防范意识差引起,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248名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采用问卷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发生锐器伤情况,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工作环境因素等,对比发生锐器伤组和未发生锐器伤组工作人员的差异情况,将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可能导致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248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中189名工作人员发生过锐器伤,占76.21%;59名工作人员未发生锐器伤,占23.79%。对比发生锐器伤和未发生锐器伤工作人员资料发现,两组一般资料中文化程度、职称、雇佣形式、工种、有无护士证以及是否认为锐器伤可避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环境因素中在环境嘈杂程度、是否上报、锐器接触频率、是否知晓锐器危害以及职业安全知识来源渠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计算发现,一般资料中文化程度低、职称低、实习生、职工、无护士证以及认为锐器伤不可避免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环境因素中环境嘈杂、发生锐器伤不上报、锐器接触频繁、不知晓锐器危害以及职业安全知识来源渠道少均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工作人员的自身情况和工作环境有关。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增强防范意识,可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2~3月对20所三级甲等医院318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观察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工作环境因素及个人因素对锐器伤发生的影响情况,以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18名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1年内锐器伤发生率为84.59%;单因素分析发现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与物品处置的合理性、锐器接触频率、医院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员工是否定期体检、环境嘈杂程度、是否注册护士、是否上报、职业安全知识渠道数量及工作人员主观认为锐器伤是否可避免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防护措施、注册护士、积极上报及工作人员主观认为锐器伤可避免为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保护性因素,经常接触锐器与嘈杂的工作环境为锐器伤的危险性性因素。结论:集中供应模式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其与工作环境及个人均有关,应加强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个人相关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尽量避免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迎春  周丽华 《护理与康复》2009,8(12):1001-1002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提出减少锐器伤的防护措施。方法对两所医院2005~2007年度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同顾调查。结果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65.53%,其中手术室护士发生率82.22%、手术医生发生率60.00%、麻醉师发生率70.00%。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危险。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标准预防理念,规范操作行为,加强监控管理,是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袁秀萍  李红玲 《现代护理》2005,11(23):1979-1980
目的探讨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与防范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92名临床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有关污染锐器处理情况、锐器伤发生率、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锐器伤意外后的处理及心理反应。结果83.3%的护士在2004年7月~2005年7月发生过锐器伤,与锐器伤有关的操作主要有套针帽,分离针头、处理针头等。护士在发生针刺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消毒和挤压伤口,50.6%的护士在发生锐器伤后感到害怕。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医院管理部门应从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改善医疗操作环境,建立完善的锐器伤报告反馈系统,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士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本院内科片、供应室、门诊注射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害后填写的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4名护士有189人发生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84.4%。其中发生针刺伤644次,年人均2.8次,安瓿玻璃伤672次,年人均3次,其他锐器伤10次。结论:护士面临医疗锐伤危险,主要对护士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其操作行为,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收集箱,可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选定主题,对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进行现状调查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改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的发生率由改善前的82.14%降至改善后的21.43%,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消毒供应中心锐器伤的发生率,保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为护士工作中预防锐器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词查方法对15基层医院的113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词查。结果: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9%,发生密度为0.88次/人.月导致锐器伤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错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环境因素,护理用具的运用的滞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结论:加强护士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提供安全性护理用具,建立安全注射防护管理制度与流程;重视工程干预等措施可减少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医疗锐器伤情况调查和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霞  吴永兰 《护理研究》2006,20(5):1347-1349
医疗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害。一旦被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受伤者将会面临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的危险。医院内发生的医疗锐器伤是导致医务工作者获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常见的职业危害,而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护士是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群体,占医疗锐器伤总数的42%-70%,护士被锐器伤害的发生率为国外52.0%,国内63.4%-64.5%。工作在一线的手术室护士接触各类病人及医疗锐器的机会较多,为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并采取可行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保证其职业安全,对我市5家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11.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的52名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人员在回收清洗过程中穿戴防护用品情况、锐器损伤情况和损伤后处理、以及护理人员对供应室压力源的心理反应。结果护理人员在回收清洗过程中穿戴全套防护用品的意识差,锐器损伤率96.2%,刺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为7.7%,向上级报告的仅占5.8%。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障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医院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500名在岗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6.20%的护士发生过针刺伤,64.40%的针刺伤是由注射针头的相关操作引起,47.56%的护士知道伤后正确的处理流程。结论:护士锐器伤普遍存在,注射针头是造成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械,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1719-1720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以寻求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上报的手术室护士锐器伤148例(82名护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主要类型为手术缝针刺伤,占30.4%,损伤程度以轻度最多,占80.4%,主要原因为工作忙乱,占54.7%.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江干区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情况,为制定预防锐器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干区所属部分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此次共调查临床护士363名,其中有280名护士自参加工作以来至少发生过一次锐器伤,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7.13%。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是治疗室和输液室。护士在实习期锐器伤年发生率61.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是医疗锐器伤主要群体,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预防锐器伤知识教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种类等,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的15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100%,以缝针刺伤最常见,多发生在手术配合时,疲劳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结论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以及护理人员锐器伤的防护、教育、依从性的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根据锐器伤的发生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22所医院的129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自身防护的依从性较差:11.93%的护理人员对防护知识一无所知,接触患者前后经常洗手的比例为33.23%。有潜在血液接触中经常戴手套占23.01%,976例锐器伤中上报的比例为23.16%。结论 只有强化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护理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  相似文献   

17.
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幕 露的危险,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注射、输 液,是医院内职业攀露的高危群体。为了解护理人 员的职业安全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有效地减少或避 免临床护理人员被锐器刺伤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 染,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本研究根  相似文献   

18.
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分布差异的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9  
目的:了解医院间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宏观上针对单位制定预防锐器伤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对13所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使用后针头处理方法等13项院间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床护比、年人均手术量、静脉导管使用量、套管针使用量、真空采血针头的使用量与医院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相关,前3项为锐器伤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后两项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配备足够的护理编制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安全产品的使用可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上海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6月7日—20日,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对上海市46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护士、工人、消毒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情况、培训情况。 结果 来自46所医院的588名工作人员(护士、工人、消毒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发生过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207名,发生率为35.20%。其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为26.36%,其次为耳鸣/听力下降和肌肉/软组织损伤/扭伤,分别为22.28%和20.07%。90.82%的职业暴露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刻;职业暴露发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应激状态下超负荷的工作、违反操作规程、职业防护不当等。接受职业安全相关防护知识培训的工作人员共548名(93.20%)。 结论 上海市46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高,管理人员应弹性排班、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职业防护措施,并加强培训,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医疗锐器伤发生时段、发生率、损伤原因及护防方法。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8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疗锐器伤127名,占总调查人数70.56%。锐器伤发生时间:10:00~12:00为64人次,占50.39%;8:00~10:00为20人次,占1575%;14:30~16:30为16人次,占1260%。护龄≤5年组护理人员与〉10年组人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与主管护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护理工作相对集中的上、下午高峰时段,且常见于操作中、后时段。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锐器伤高发时段的管理,以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