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就诊的 HBeAg 阴性的 CHB 患者103例,给予 PEG -IFNα-2a 135μg 治疗,平均疗程为13个月,治疗后随访48周,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每3个月检查肝功能、HBV DNA 定量。组间频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采用二分类多元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取得联合应答者84例,联合应答率为81.6%。随访过程中复发33例,复发率为39.3%,治疗后随访1年持续应答患者49例,持续应答率47.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抗-HBe 阳性是唯一的与持续应答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OR =3.69,P =0.013),HBV DNA 定量、HBV 基因型、前 C /BCP 区变异、肝脏病理等其他治疗前基线特征与持续应答无相关性。结论PEG -IFNα-2a 治疗 HBeAg 阴性 CHB 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抗-HBe 阳性患者的持续应答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α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肝组织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阴性CHB患者76例,给予IFN-α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24个月.联合应答定义为血清ALT复常,且HBV DNA<3 loglo拷贝/mL.所有资料均行意向性分析(ITT).结果 脱落6例.疗程中位数为8.5(2~24)个月,终点疗程中位数为6.0(2~19)个月,终点疗程第75百分位数为10.0个月.治疗末时联合应答率为46.1%(35/76),随访12个月时为43.3%(33/76),随访24个月时为40.8%(31/76).随访12个月时复发率为20.0%(7/35),随访24个月时为25.7%(9/35).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肝组织炎性活动度较高者较易应答(偏回归系数=0.834,P=0.023,OR=2.303,95%可信区间为:1.120,4.735),而性别、年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ALT、AST、HBV DNA载量等为非疗效影响因素.结论 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有一定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 9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25例初治HBeAg阴性CHB患者接受Peg-IFN α-2a(135μg/周或180μg/周)联合ADV (10 mg/d)治疗.96周治疗结束时,如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则停药随访,否则停用Peg-IFN α-2a,继续ADV维持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至120周.基线和治疗过程中每12周检测HBV DNA和HBsAg水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s exact test检验. 结果 Peg-IFNα-2a联合ADV治疗48周时,100% (25/25)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 500拷贝/ml),且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可检测水平;治疗48周时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12% (3/25),96周上升至28% (7/25).随访至120周,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 (8/25).延长治疗至96周未见新的不良反应发生,其安全性同48周.结论 Peg-IFNα-2a联合ADV并延长疗程可显著提高HBeAg阴性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尤其可以提高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24周,根据RGT策略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比较其疗效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87例初治选用足量Peg-IFN-α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4周时根据应答情况接受不同序贯单药或联合治疗,分别为a:有早期应答者继续Peg-IFN-α治疗至48周(n=20);而对于无早期应答者采用3种治疗方案,即b:继续单药Peg-IFN-α治疗至48周(n=17);c:Peg-IFN-α单药延长治疗至96周(n=25);d:在Peg-IFN-α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并延长治疗至96周(n=25)。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疗效及应答的预测因素。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较b组,d组较c组HBsAg、HBV DNA下降均有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194、0.041以及0.0008、0.0035)。96周治疗患者(无论单药还是联合)在治疗结束时达到HBsAg≤1000 IU/mL且HBeAg(-)的患者均较b组增加(P=0.0384);治疗结束时d组较c组HBeAg下降增加,对HBeAg消失及血清学转换有一定的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治疗结束后d组较c组DNA转阴率、以及获得HBsAg下降≥2lg IU/mL且HBV DNA转阴的患者都明显增加(P分别为0.0228和0.0237)。结论对于无早期应答患者,延长干扰素疗程并同时加用核苷类药物可以提高HBsAg及HBV DNA载量下降的幅度。基线HBsAg≥1500IU/mL的患者,仍可选择联合核苷类药物并延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肝脏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方法 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均行肝穿刺术,皮下注射Peg-IFN 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结合肝脏病理学特征及性别、年龄、ALT、HBeAg半定量、HBV DNA定量等基线指标分析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用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 结果 80例患者治疗48周时血清学转换率为30.00% (24/80),其中22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G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9.09%;38例为G2,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1.58%;19例为G3,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7.3%;1例为G4,HBeAg成功转换.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升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逐步升高(x2=8.435,P=0.015);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相关性(x2=5.917,P=0.116).性别、年龄、ALT、HBV DNA等基线指标在HBeAg 血清学转换组与未转换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与HBeAg半定量为疗效影响因素.结论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高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建议对需要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先行肝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4周HBeAg下降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的预测作用及与肝组织HBV cccDNA的关系,探讨临床实用的疗效预测指标. 方法 9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时,按HBeAg下降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下降>2 log10 S/CO为A组,下降1~2 log10 S/CO为B组,下降<1 log10 S/CO为C组,C组患者随机分至C1组和C2组,A、B、Cl组继续单药治疗,C2组加用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治疗48周时进行疗效评估;每组取1/3的患者行肝穿刺检测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分析HBeAg早期下降与48周疗效及肝组织HBV cccDNA的关系.A、B、C1组间多重比较采用Nemenyi法,C1、C2 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HBeAg/抗-HBe转换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值(中位数):A组为5.81og10拷贝/ml,B组为3.8 log10拷贝/ml,C1组为2.8 log10拷贝/ml,C2组为5.7 1og10拷贝/ml,A 组下降幅度高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9.06和23.45,P值均<0.05),C2组下降幅度高于C1 组(U=44.0,P<0.01).血清HBeAg定量较基线下降值(中位数):A组为2.7 log10 S/CO,B组为1.9 log10 S/CO,C1组为0.9 log10 S/CO,C2组为1.6 log10 S/CO,A组下降值大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10.58和43.32,P值均<0.05),B组下降值大于C1组(x2=10.82,P<0.05),C2组下降值也大于C1组(U=109.0,P<0.01).(2)治疗48周时,A、B、C1、C2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87.5%、34.5%、17.4%、85.0%,A组高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15.203和23.186,P值均<0.01),C2组高于C1组(x 2=19.570,P<0.01);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5.0%、24.1%、13.0%、25.0%,A组高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13.632和18.240,P值均<0.01).(3)48周时,A组肝组织HBV ccccDNA低于B组和C1组(x2值分别为6.78和11.63,P值均<0.05),B组和C1组及C1和C2组肝组织HBV ccc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时,HBeAg定量下降>2log10 S/CO,提示48周可达到较佳疗效;24周HBeAg下降<2 log10 S/CO提示48周疗效不佳,加用拉米夫定可提高疗效.24周HBeAg下降程度有可能成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加味真武汤联合干扰素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49例。对照组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两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病毒学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和随访期间,治疗组在肝功能恢复以及病毒转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真武汤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纯应用干扰素可明显提高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及持续应答率,并能减少反弹和复发,具有较理想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最关键的策略是抗病毒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a作为一线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应答指导治疗(responsed guided therapy,RGT)是抗HBV药物临床应用的重要策略。因此,在《聚乙二醇干扰素应用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专家建议》)中,专家们对如何应用RGT策略来提高疗效做了详细论述。本文将以《专家建议》为基础,针对RGT策略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做一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从建库至2006年4月所收录的比较IFN-α与非抗病毒药物(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治疗HBeAg阳性CHB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Jadad量表及随机分配方案隐藏方法评估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采用X2检验鉴定研究间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或固定效应模型合并研究.采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探讨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HBsAg和HBeAg阳性的CHB患儿360例.荟萃(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IFN-α组HBe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22.1%比6.7%,OR 3.56,95%CI(1.74,7.28),P=0.0005],HBV 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33.7%比12.6%,OR 3.50,95%CI(2.03,6.06),P<0.01],HBs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6.5%比0.5%,OR 7.10,95%CI(1.52,33.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17.3%比2.9%,OR 5.62,95%CI(1.65,19.18),P=0.0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HBsAg血清转换与对照组相比[2.0%比0,OR 3.55,95%CI(0.35,35.93),P=0.28],ALT复常率与对照组相比[24.2%比16.2%,OR 1.72,95%CI(0.84,3.52),P=0.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eAg阳性的CHB患儿经IFN-α治疗可达到HBeAg转阴、HBV DNA转阴、HBsAg转阴及HBeAg血清学转换的效应,但未能实现HBsAg血清学转换及ALT复常.受原研究质量和不同研究干预措施差异的影响,IFN-α的治疗效应还需要严格设计的、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慢性HBV感染的两种临床表现类型.相对于HBeAg阴性CHB,HBeAg阳性CHB患者具有相对年轻、病程短、炎症活动明显(转氨酶水平高)、病毒复制活跃等特点,所以对HBeAg阳性CHB患者不仅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而且如获得免疫控制则具有明确的临床治疗终点,远期预后会明显改善,因此更能体现治疗价值.故本文仅针对HBeAg阳性CHB患者,探讨如何提高持久免疫控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 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 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 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 ; 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 ~ 8.696)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 1.000)和年龄(OR=0.902,95% CI为0.839 ~ 0.970)无关.结论 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病毒学应答后,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的疗效和预测因素。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ETV治疗6个月以上获得病毒学应答者84例,分成继续ETV单药治疗组45例和ETV基础上加用Peg-IFNα联合治疗组39例,分别继续治疗24~48周。检测基线和治疗期间血清HBV DNA载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指标。以HBsAg下降幅度和HBsAg≤150 IU/mL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同时分析基线HBsAg水平对Peg-IFN疗效的影响。组间差异采用Fisher检验。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患者HBsA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ETV单药组(单药组为0.24 lg IU/mL,联合治疗组为0.61 lg IU/mL,P=0.0007),且HBsAg≤150 IU/mL患者的比例也明显多于单药组(单药组为11.1%,联合治疗组为30.8%,P=0.0315)。两组的HBeAg清除和HBeAg血清学转换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在加用Peg-IFN治疗结束时HBsAg≤150 IU/mL、HBeAg清除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基线HBsAg1500 IU/mL的患者(HBsAg≤150 IU/mL:66.7%比14.8%,P=0.0024;HBeAg清除:58.3%比22.2%,P=0.0272)。结论联合Peg-INFα对已经获得病毒学应答的ETV经治患者可以获得更高的HBsAg下降以及HBsAg≤150 IU/mL的概率,基线HBsAg≤1500 IU/mL患者加用Peg-IFN能够获得更好的免疫控制。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应答受宿主遗传背景、免疫状态、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概述了宿主白细胞介素(IL)28B基因多态性、基线干扰素诱导蛋白10、IL-17A、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病毒载量及基因型、治疗12和24周HBs Ag、HBe Ag血清水平变化为实现HBs Ag、HBe Ag消失及血清学转换、持久病毒学应答的重要预测因素。对近年来关于CHB患者PEG-IFNα治疗应答相关因素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PEG-IFN 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42例)予普通干扰素500 M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阴转率达到30%,明显高于对照组,x^2=4.162,P〈0.05,HBeAg定量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定量对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t值分别为2.689、4.080,P〈0.01,而对照组治疗12周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29、1.009,P〉0.05;治疗24周时,治疗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190,P〈0.05,HBeAg定量和HBV DNA定量的对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15、2.122,P〈0.05;治疗48周时,治疗组除上述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外,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5.771、5、617、5、308,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治疗组HBeAg的阴转率、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对数值、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及完全应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x^2=11.943、t=3、439、f=6、111、x^2=9.930、x^2=9、522、x^2=7.920,P值均〈0.01,而且保持持续应答,而对照组的应答率则有所下降;治疗组9例患者于治疗前后做2次肝活组织检查,治疗前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核心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8、89%和66、67%,治疗结束时分别为22.22%和33、3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较治疗前明显减少,x^2=8、001,P〈0、01;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胶原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3例出现HBsAg阴转,阴转率为10%,其中2例出现在治疗后32周,1例出现在治疗结束后24周,对照组无一例阴转。PEG-IFNα-2a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结论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地抑制其病毒复制,且能持续应答,治疗48周内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TLD)与干扰素(IFN)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就诊的84例CHB患者,将其分为TLD组和IFNα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治疗12、24、48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HBe Ag定量情况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2、24、48周时IFNα组和TLD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43%vs 33.33%、35.71%vs 50.00%、66.67%vs 76.19%,P值均0.05);治疗12、24周时两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2%vs 7.14%、23.81%vs 14.29%,P值均0.05);治疗48周时,两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86%vs 21.43%,χ2=4.42,P=0.04);治疗12、24、48周时TLD组HBV DNA阴转率高于IFN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90%vs 30.95%、26.19%vs 54.76%、52.38%vs 76.19%,χ2值分别为4.53、7.16、5.19,P值分别为0.02、0.01、0.03);IFNα组患者治疗48周时,HBe Ag定量低于T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0±96.2)COI vs(356.3±104.5)COI,t=2.45,P=0.02];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TLD治疗HBe Ag阳性CHB具有强效抗病毒作用,其治疗12、24、48周时HBV DNA阴转率高于IFNα组,但治疗48周时TLD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低于IFNα组。治疗期间两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多,干扰素仍是目前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但短疗程疗效欠佳,应答率较低.我们对35例干扰素治疗有效者进行延长疗程治疗,观察其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进一步观察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γ-干扰素诱导单核因子(Mig)及调节激活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变化特点及其对PEG-IFN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53例,其中46例完成48周治疗后继续随访24周,根据有无出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A组(出现SVR,n=17)和B组(未出现SVR,n=29)。测定患者基线,治疗12、24、48周及治疗后24周外周静脉血清IP-10、Mig、RANTES、HBV DNA、HBs Ag及ALT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患者基线血清IP-10、Mig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HBs Ag水平A组则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6、2.963、2.401,P值均0.05)。患者基线IP-10、Mig与ALT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70、0.317,P值均0.05)。与基线比较,治疗12、24周时的血清HBV DNA、HBs Ag、ALT和Mig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时t值分别为2.126、2.217、2.376、2.776,24周时t值分别为2.635、2.453、2.627、2.803,P值均0.05)。4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时2组患者的IP-10、Mi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内,与基线比较,12、24周时的Mi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61、3.105,P值均0.01);B组内,与基线相比,24周时血清Mig水平显著降低(t=2.632,P0.01)。基线血清IP-10、Mig和HBs Ag水平对SVR均有预测价值(P值均0.05)。46例患者中基线Mig80 pg/ml的20例患者中获得SVR 12例(60.0%),基线Mig80 pg/ml的26例患者中仅有5例(19.2%)实现SV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P0.01);46例患者中基线IP-10120 pg/ml的25例患者中获得SVR有12例(48.0%),基线IP-10120pg/ml的21例患者中5例(23.8%)实现SVR,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5)。结论基线血清IP-10、Mig水平对经PEG-IFNα治疗的HBe Ag阳性CHB患者获得SV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Mig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HBV感染后,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病毒,机体免疫耐受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CHB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治疗CHB的一线药物,具有提高功能性治愈率、可安全停药、实现持续的非治疗性免疫反应、降低肝癌发生率及避免耐药的发生等优势,可延缓CHB患者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IFN的作用机制、优势、治疗模式、治疗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高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中国医疗系统的角度,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短期和长期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建立包含10个健康状态的Markov模型,估计不同方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效果和费用,并进行增量分析。结果与非抗病毒治疗比较,最具成本效果的短期治疗方案是拉米夫定治疗1年;拉米夫定治疗必要时换用阿德福韦,或阿德福韦治疗必要时换用拉米夫定作为挽救治疗5年,可更持续地延缓疾病进展。与拉米夫定治疗1年比较,最具成本效果的长期治疗方案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阿德福韦+拉米夫定作为挽救治疗5年,每单位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的增量费用分别为16465元和17884元,分别比国际阈值的中国估值低70.6%和68.1%。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肝短期治疗方案中,拉米夫定比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非抗病毒治疗更具成本效果;长期治疗方案中,拉米夫定加阿德福韦或阿德福韦加拉米夫定挽救治疗均具有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