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肝硬化(L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7例正常人和33例LC患者的血清sICAM-1。结果显示,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C),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C〉ChildB〉ChildA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LC患者血清sICAM-1与总胆红素(TB)及谷丙转氨酶(ALT)均呈明显正相关。提示LC患者血清sICAM-1升高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可反映LC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生长素(GH)、雌二醇(E2)和睾酮(T)等6种性激素。结果患者性激素代谢均发生了明显的紊乱;性激素代谢紊乱男性更为突出。其中血清T、E_2浓度的降低、E_2/T比值升高。PRL浓度的升高可作为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Child-Pugh改良计分法在对判定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得到了肯定,但尚未见SAAG与肝功能分级关系的研究,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非手术组(34例)和手术组(24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探讨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和2周时,ALT和AST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1周和2周时,ALT、AST降低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1,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并发症,且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均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损害,且手术治疗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肝脏是脂质和脂蛋白代谢的中心 ,肝硬化程度与血脂、脂蛋白水平变化密切 ,为进一步探讨血脂、脂蛋白水平与肝功能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 16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 ,并分析血脂、脂蛋白水平与肝功能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在我院传染科住院的乙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166例 ,其中男 97例 ,女 69例 ,年龄为 3 4~ 69岁 ,平均 (4 9.7± 9.6)岁。按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议修订标准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B超或CT、胃镜检查确诊 ,部分患者经病理确诊。肝功能评估依据Chi…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血钠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低血钠组(58例)与正常血钠组(57例)两组,对两组进行血浆肾毒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及肾功能损害的对比研究。结果低血钠组PRA(3.02±0.51)ng.ml-1.小时-1、AⅡ(232.38±47.17)pg/ml、ALD(751.98±87.23)pg/ml,显著高于正常血钠组:PRA(1.41±0.22)ng.ml-1.小时-1、AⅡ(117.77±27.25)pg/ml、ALD(290.26±29.52)pg/ml,t=15.92~37.88,P〈0.01,低血钠组58例中有肾功能损害(尿素氮、肌酐升高)10例(17.24%),正常血钠组57例中肾功能损害0例,x2=10.77,P〈0.01。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低血钠时,使PRA、AⅡ、ALD升高,易诱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掌、蜘蛛痣和乳房发育三联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成年男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和T水平,分析E2、T和E2/T比值与三联征发生的关系。结果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Child B和C级患者分别为10.0±8.0和7.5±9.8nmol/L,与正常对照组(26.8±6.3nmol/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Child A、B、C级分别为4.5±2.8,11.0±8.8,16.7±11.2,与正常对照组(2.3±3.5)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2水平在有无“三联征”发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水平在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7.3±6.0nmol,L和17.0±9.2nmol/L,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3.7±2.4nmol/L和15.6±8.8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2/T比值在肝掌(+)组和(-)组分别为13.9±10.5和5.5±3.6,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14.7±9.8和4.8±3.5,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19.9±9.7和5.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的紊乱程度与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三联征”的发生与血清E2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E2/T比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肝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肝硬化进展的相关性,为肝硬化临床无创性诊断筛选出较敏感、特异的诊断标志物.方法:2008-01/2009-04上海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9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组9例,肝硬化代偿期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31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例.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E2、T水平;Real-time 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AR mRNA表达水平,观察以上各检测指标与肝硬化进展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患者E2水平,ER、AR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评分与患者E2水平均存在正相关(r=0.914,P<0.01),与T水平存在负相关(r=-0.833,P<0.01),与ER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r=0.896,P<0.01),与AR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r=0.905,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性激素及其受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病情发展,肝功能损伤越严重,这些指标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104例肝硬化患者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按照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11.586、5.309,P0.001);肝功能B级患者的FT3较A级下降(P=0.003),肝功能C级患者的FT3较A级明显下降(P0.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FT3负相关(r=-0.370,P0.001)。[结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FT3、FT4呈下降趋势,血清FT3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FT3水平变化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35例肝硬化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2例(A组),B级13例(B组),C级10例(C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直径(Vd)、左房直径(LAs)、右室直径(RVd)、E/A比值、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主动脉瓣环直径(AAO)等指标。结果肝硬化组LAs大于对照组(P=0.000),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A组与C组比较,A组LAs小于C组(P=0.039),B组与C组比较,B组LAs小于C组(P=0.008)。肝硬化组AAO大于对照组(P=0.000);IVS肝硬化组大于对照组(P=0.026);E/A值肝硬化组小于对照组(P=0.002)。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心功能不全,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并与肝功能具有一定关系,提示肝硬化心肌病的存在。当肝硬化患者行心脏二维多普勒超声出现LAs增大、E/A〈1时需注意肝硬化心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钠水平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调查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钠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分别比较伴有血钠低于135 mmol/L(低钠血症)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例以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别存在1种、2种及以上并发症时伴低钠血症的患者比例。结果 580例肝硬化患者包括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5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24例;伴低钠血症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例分别为2.34%和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4,P=0.000)。3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伴有1、2、3种并发症的病例分别为298、24、2例;在伴有1种、2种及以上并发症的患者中,伴低钠血症的患者比例分别是14.09%、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1,P=0.000)。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更为常见,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症数量越多,其病情越重,低钠血症越常见。低钠血症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判断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时,应充分考虑低钠血症的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外科治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外科治疗的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术后3d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术前1d与术后1,3,5d检测肝功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难治性腹水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是19.1%,12.8%和14.9%;治疗组的发生率分别是6.0%,4.0%和6.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且与肝功能Child分级有关(P<0.05).对照组术后肝功能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石病合并肝硬化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能保护患者肝功能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测定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炎后肝硬化14例,隔夜空腹,服用13C-美沙西丁75 mg后,通过13C红外线能谱分析仪检测10个时间段呼出碳13的含量,得出Mvmax40(40分钟前13C代谢速率峰值与正常值的比值)、CUM 40(40分钟13CO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的比值)及CUM 120(120分钟13CO2累积呼出丰度与正常值的比值),并同步采用免疫放射法定量测定血清IGF-1、IGFBP-3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Mvmax 40、CUM 40、CUM 120值,在Child A、B、C各组间,除A组与B组的CUM 120值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1,IGFBP-3值在Child A、B、C组间除Child A组与B组间外,差异有显著性(P<0.05).13C Mvmax 40、CUM40、CUM 120及IGF-1、IGFBP-3值与Child pugh积分呈明显负相关(r-0.881,-0.878,-0.833,-0.700,-0.815),13C Mvmax 40、CUM 40、CUM 120值与IGF-1、IGFBP-3值呈明显正相关.结论13C美沙西丁肝功能呼气试验能对即时的肝细胞贮备功能及代偿功能进行量化评估,结合IGF-1、IGFBP-3检测,是对临床传统方法肝功能判断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硬化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探讨NT-proBNP水平在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0例(A组),B级15例(B组),C级15例(C组),患者用心脏超声评估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肝硬化组与对照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肝硬化组NT-proBNP水平为(240.15±80.87)pg/ml,较对照组的(55.86±20.13)pg/ml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组间NT-proBNP水平比较:A组和B组分别为(189.20±20.25) pg/ml、(202.34±31.20) pg/ml,与C组的(300.13±34.96) pg/ml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A、B、C组间,左室直径、右室直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主动脉瓣环直径、左室射血分数、E峰、A峰、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各组间LAs比较:A组和B组分别为(29.83±3.76) mm、(31.78±4.05) mm,均低于C组的(35.08±3.68) 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T-proBNP与LAs呈正相关(r=0.535,P<0.05),与LVPW亦呈正相关(r=0.312,P<0.05),而与LVd、IVS、EF和E/A无相关性.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可反映肝硬化患者潜在的心功能不全,且可反映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1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肝硬化患者心脏相关参数,探讨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与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8 年 4 月~2019 年 4月我院诊治的124 例肝硬化患者(41例MELD 评分≤9 分为轻度)、35例为10≤MELD 评分≤19 分为中度和22例MELD≥20 分为重度)和60例健康人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s)、左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d)、右房收缩末期内径(RAs)、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模式下检测二尖瓣环 Ea/Aa 比值,估算肝硬化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对照组和肝硬化组 LAs 分别为(36.3±3.1)和(37.8±4.3),LVd 分别为(47.8±2.8)和(49.4±4.6),Ea/Aa 比值分别为(1.1±0.3)和(1.0±0.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肝硬化患者LAs 分别为(36.1±4.2)、(38.2±4.1)和(40.1±3.7),LVd 分别为(47.4±4.5)、(50.3±4.4)和(51.4±3.8),PASP 分别为(31.2±4.6)、(33.4±4.5)和(35.1±5.4),差异显著(P<0.05);在124 例肝硬化患者中, 9 例(7.3%)PASP>40mmHg,被判定为肺动脉高压(PAH)。结论 随着肝病向终末期进展,肝硬化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减退。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和估算肺动脉压方面具有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强的有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