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卒中OCSP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社区卒中调查研究的分型能准确预测缺血性卒中病灶的部位和大小,可用于评估预后,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处理,该分型亚型的病因,病理生理均有差异,深入研究其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变化并开展动物实验对阐明缺血性卒中的机制和临床处理的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卒中改良的TOAST分型与OCSP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与OCSP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006-08-01-2007-08-01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7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2007年改良的TOAST分型及OCSP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关系.结果 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在改良的TOAST各亚型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的病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腔隙性梗死的病因中小血管病变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部分前循环梗死的病因中心源性栓塞显著高于其他病因(P<0.01).结论 OCSP分型能部分的提示病因,其中完全前循环梗死在排除心源性栓塞后可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可提示小血管病变.部分前循环梗死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及心源性栓塞的危险较高.后循环梗死病因多种多样,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卒中改良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该缺血性卒中改良分型(简称K-TOAST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以及各卒中亚型的比例,并与传统TOAST分型进行比较。方法 408例患者接受了前瞻性的全面脑血管检查,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独立进行了K-TOAST和TOAST分型,比较这两种分型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及各亚型的构成比。结果 K-TOAST分型里比例最高的亚型是动脉粥样硬化型,其后是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传统TOAST分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新分型系统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3(P〈0.01)。结论 K-TOAST分型可减少原因不明型卒中患者数量,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为预防青年缺血性卒中提供参考.方法 青年(18~45岁)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15例,其中男176例(81.86%)、女39例(18.14%).回顾性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房颤等可致心源性卒中的心脏疾病)、睡眠呼吸暂停、高尿酸血症病史,血液指标(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比较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述各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头颅血管CTA和(或)MRA或DSA、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因分型(TOAST分型),比较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分型比例.结果 男女性青年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所占百分比比较,P均<0.05;糖尿病、心脏病、家族史所占百分比比较,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为男女青年患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TOAST病因分型中,男性、女性青年缺血性卒中均以SAA、LAA多见,两组比较,P>0.05.两组SOE比较,P<0.05,均以烟雾病多见.结论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青年缺血性卒中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方面的暴露高于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男、女青年缺血性卒中均以SAA、LAA多见,女性SOE型患者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反应蛋白(CliP)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其主要通过凝血纤溶、炎症和补体系统等发挥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CRP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性相关,并且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循环中有高水平的表达。它的水平增高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危险信号,也预示着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不良。降低ClIP水平有望可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偏头痛和血性卒中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但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在争论中。文章就近年来此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偏头痛诱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的分型及各亚型与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发病到入院〈2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32例。根据OCSP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及后循环梗死(POCI)4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情况。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各卒中亚型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932例中,LACI组为463例(49.7%)、PACI组为326例(35.0%)、POCI组为78例(8.4%)、TACI组为65例(7.0%)。②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出血、吸烟史在各亚型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CI组中,男性比例最高(75.6%);TACI组中,回族(21.5%)、缺血性卒中(36.9%)、心房颤动(20.0%)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1.5%)的比例最高(21.5%);LACI组中,饮酒者比例最高(50.3%)。③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缺血性卒中、TIA、脑出血、心房颤动史对POCI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对各型卒中发生的相对危险性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饮酒史和TIA史增加了LACI的风险(OR=1.488,95%CI:1.148~1.928;OR=1.686,95%C1:1.155—2.462);缺血性卒中史增加了PACI和TACI的风险(OR=1.466,95%CI:1.058~2.032;OR=2.472,95%CI:1.453—4.205);脑出血史和心房颤动增加了TACI(OR=2.570,95%CI:1.036—6.379);OR:4.266,95%CI:2.174—8.368)的风险。结论OCSP各亚型中,LACI亚型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的危险因素可能增加OCSP不同亚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医院脑血管科,温州325000目的:评价Adams等的TOAST分型法和SangWonHan等的新分型法的一致性,并研究用这两种分型法在中国卒中人群中诊断的各亚型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3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由一名神经科医生分别采用两种分型法在出院时进行病因分型,用χ2检验比较两种分型的各亚型比例的差异;同时,随机选取20例患者由两位神经科医生独立进行两种方法分型,采用Kappa分析评价研究者间的一致性。结果:(1)用TOAST分型法,两名医生对20例患者的病因分型有17例一致,K=0.78;采用SangWonHan新分型有18例一致,K=0.93。(2)TOAST分型的构成比:不明原因39.0%、小动脉闭塞29.6%、大动脉粥样硬化21.3%、心源性栓塞8.9%、其他明确病因1.3%;SangWonHan新分型的构成比: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44.6%、不明原因25.1%、小动脉闭塞23.3%、心源性栓塞5.8%、其他明确病因型1.3%。结论:这两种分型法的研究者间的一致性都较高;与TOAST分型相比,SangWonHan新分型法,一致性更高,不明原因型的比例更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多种血液病包括血细胞疾病、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障碍等,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在病因暂不明的青年卒中病人中更为常见。文章对一些血液病伴发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的综述在一定程度上为卒中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是流行病学调查、危险因素筛查、个体化治疗方案和预后措施制定的基础。TOAST、CCS和ASCO是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学分型方法。文章从诊断标准和临床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的亚型构成特点及其与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连续登记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8例,比较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特点。结果 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19例(32.34%),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各114例(30.98%),心源性19例(5.16%),其他2例(0.54%);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在OCSP亚型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表现为以腔隙综合征为主的多种临床表型。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型和不明原因型是TOAST分型中的主要类型。OCSP分型不能提示病因。  相似文献   

14.
多种血液病包括血细胞疾病、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障碍等,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在病因暂不明的青年卒中病人中更为常见。文章对一些血液病伴发的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的综述在一定程度上为卒中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症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些问题,特别强调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颅内压增高的处理,溶栓治疗及一般处理程序,如血压控制与代谢监测,对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脑梗塞外科处理的指征,并对其他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登记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TOAST标准进行分型,分为5组(亚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VA组)、其他原因卒中组(SOE组)和不明原因卒中组(SUE组).检测各亚型的Fib水平,并分析LAA组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构成中,最多为LAA组(42.2%),其次分别为SVA组(23.3%),CE组(18.8%)和SUE组(14.3%).与对照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i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中,LAA组的Fib水平最高,与其他亚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LAA组为研究对象,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 血浆Fib的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血浆Fib的水平,可以为急性脑卒中各亚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60%~80%.及早治疗而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研究生物体受到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广泛,其中以心源性栓塞和头颈部动脉夹层分离最为常见。近年来,由于年轻人中的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率增高以及控制不力,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比例有所上升。然而,即使经过详细全面的检查,仍有1/3左右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20.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回顾了有关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心源性栓塞,偏头痛,血液学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妊娠,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等,均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