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甲氨喋呤(MTX) 75mg肌注,一次性,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和宫外孕二号方加味; A1组32例:同A组西药用法; B组30例:MTX25mg肌注,连续3日,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和宫外孕二号方加味; B1组27例,同B组西药用法; C组20例,应用阴道超声引导下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MTX50mg,口服米非司酮和宫外孕二号方加味; C1组共21例,同C组西药用法,对比各组疗效。结果 (1)六组治疗有效率比较:A组有效率为93.33%,A1组有效率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有效率为83.33%,B1组有效率为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有效率为100.00%,C1组有效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降至正常时间,AA1,BB1,CC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药联合MTX、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良好,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和促进血β-HCG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种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99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3例。A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B组给予MTX肌内注射,C组给予米非司酮加中药。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加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1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14 0例患者分为2组,A组予甲氨喋呤(MTX) 2 0mg静注或肌注,B组予MTX 5 0mg/m2 单次注射配合中药异位妊娠方联合治疗,并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B组治愈率88% ,明显高于A组(6 0 % )。结论 MTX单次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妊娠方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进行异位妊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及 MTX 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异位妊娠方联合米非司酮及 MTX 保守治疗.结果2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β-HCG 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异位妊娠方联合米非司酮及 MTX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比单纯采用西药米非司酮+MTX 疗效更好,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不同给药方式及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寻找最佳保守治疗方案。方法将自愿接受保守治疗并符合保守治疗要求的19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52例,单次肌肉注射MTX 50 mg/m2,联合亚叶酸钙针隔日肌注解毒(比例1∶10);A0组48例,在A组方案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B组47例,采用MTX 20 mg(0.4 mg/(kg.d))加入20 mL生理盐水每日静脉推注,连用5 d,第5天给予亚叶酸钙针肌注解毒(用量同上);B0组49例,在B组方案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结果 A组成功率62%,A0组成功率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成功率81%,B0组成功率9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成功率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间不良反应采用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使用MTX 5 d静推方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疗效好,且加用米非司酮可增加疗效而不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TX肌注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9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MTX)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前后β-hCG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杀胚成功率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持续时间、异常回声消失时间、血β-hCG达标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水平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肌注联合中药口服有助于提高杀胚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β-hCG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氨喋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异位妊娠80例,随即分组为A组25例,采用MTX 0.5 mg(kg.d)-1,肌肉注射,连用5 d;B组28例,MTX单次肌肉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12 h-1,连服3 d;C组27例,MTX单次肌肉注射并口服中药,5 d为1个疗程。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及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治愈率B组82.1%,C组81.2%,A组76.0%,B、C两组较A组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时间,减少住院日(P<0.01),B、C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C组副反应明显比B组少(P<0.05)。结论MTX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吴嫣  顾青  刘继红  赵艳 《陕西中医》2019,(7):835-838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八段锦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湿热瘀结型患者9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腹腔镜术后90例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组:A组(紫花盆炎汤保留灌肠)、B组(紫花盆炎汤保留灌肠八段锦)、C组(空白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连续观察6月,每3个月记录三组患者盆腔炎证候积分,记录妊娠率(宫内妊娠、异位妊娠)。结果:A组、B组、C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0%、86.67%、43.33%;妊娠率分别是46.67%、60.00%、2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A组、B组总治疗有效率及妊娠率明显高于C组,且B组更高于A组,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3个月后,B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A组与C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A组与B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三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八段锦功法锻炼治疗宫腹腔镜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湿热瘀结型患者,可显著提高妊娠率,改善不适症状,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治疗异位妊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方法将70例患者分甲氨蝶呤(MTX)单次肌肉注射(A组)及MTX单次肌肉注射配合中药联合治疗(B组)进行比较。结果B组较A组能明显缩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P<0.01)。结论MTX单次肌肉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210例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70例,术后6 h起服用中药组方,连用5 d;B组70例,采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C组70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B组各有2例发生PEP,发生率为1.43%,C组11例发生PEP,发生率为8.57%,A组和B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后72 h血β-HC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组(P0.05)。A组和B组手术后血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比C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最早排气时间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术中应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和术后口服中药组方两种方法均能降低PEP的发生率,而且术后应用中药治疗的胃肠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将6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6例予米非司酮50 mg,2次/d口服,连用3 d,同时予MTX 20 mg肌注,连用5 d;B组30例单用MTX20 mg肌注,连用5 d。观察2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5周,A组成功34例(94%),B组成功24例(80%),2组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纯MTX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不同频率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Ⅲ-Ⅴ期患者,探讨较佳的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模式。方法:将69例CKDⅢ-Ⅴ期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A组(每日1次),B组(隔日1次)与C组(每周2次),最终符合病例63例,3组患者均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4周,观察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Scr、UA、Ccr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结肠透析优于C组;3组患者治疗后BUN、SCys C,较同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B较同组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K+、Na+、C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可不同程度的延缓慢性脏病Ⅲ-Ⅴ期的进程,每天1次与隔日1次的治疗频率效果优于每周2次的治疗频率。结合患者依从性及经济可行性,隔日1次中药结肠透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兼外治对中老年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以120例中老年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个组,分别给予西医抗菌治疗、抗菌治疗+口服中药治疗以及抗菌治疗+口服中药+外治,观察3组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以及1年随访期内复发情况。结果:3组症状缓解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症状消失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明显短于A组(P>0.05)。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3组间差异明显(P<0.05),B组优于A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疗效评价显示,C组较B组治愈率高而无效率低,B组治愈率高于A组,3组间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相当,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从患者治疗开始,随访1年,3组平均复发次数差异明显(P<0.01),C组复发率最低,明显优于B组,而B组优于A组(P<0.01)。结论:对于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在西医抗菌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症状消失时间和尿常规恢复正常的时间短,复发率低;在中西药的基础上再配合外洗和艾灸,则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利于提高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马晓昌  陶丽丽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48-950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清眩调压汤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收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单用培哚普利组(A组)和培哚普利+清眩调压汤组(B组)各32例.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等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血脂、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ngⅡ)水平的改变.结果 A组、B组显效率分别为53.1%、75.0%,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HR)、收缩期血压(SBP)、舒张压(DBP)、周围脉博(PP)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1),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5.6%、96.8%,显效率分别为46.9%、5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下降幅度方面,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在降低LDL-C方面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Hs-CRP、AngⅡ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浆HC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甲氨堞呤(MTX)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倒异位妊娠患者,治疗组98例,采用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甲氨蝶呤50mg单次肌注;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甲氨蝶呤50mg肌注,每3天1次,连用2次.结果:两组保守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0%与90.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HCG转阴、盆腔包块消失的时间上均明显较对照组为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外孕2号方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尤其在盆腔包块的消散方面有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8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甲氨喋呤(MTX)单次注射,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异位妊娠方。结果:治疗组与时照组治愈率、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缩小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再次宫内受孕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MTX单次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安全、价廉、疗效好,并获得满意的远期生殖状态。  相似文献   

17.
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玲  叶恒君 《新中医》2005,37(7):19-20
目的:观察介入术后配合米非司酮加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分为3组。A组20例单纯行介入治疗;B组32例行介入加服米非司酮治疗;C组32例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加味膈下逐瘀汤(由赤芍、当归、川芎、延胡索、五灵脂、桃仁、红花、牡丹皮、乌药、香附、枳壳、砂仁、甘草等组成)治疗。主要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妊娠率。结果:A、B、C组治愈率分别为30.0%、62.5%、84.4%,复发率分别为45.0%、18.8%、3.1%,妊娠率分别为25.0%、43.0%、50.0%。治愈率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发率C、B组与A组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妊娠率3组比较,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与B组、B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配合米非司酮加中药等综合疗法治疗复发性子官内膜异位囊肿,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配合针刺治疗肾气虚证小卵泡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滋肾育胎丸加针刺治疗组(A组)30例,滋肾育胎丸对照组(B组)27例,和枸橼酸氯米芬对照组(C组)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检测3组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等激素水平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情况,并对3组排卵率、妊娠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排卵率为53.3%(16/30),B组为33.3%(9/27),C组为66.7%(20/30),A组排卵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率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FS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LH、E_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FSH、LH、E_2改善水平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A组优于B组及C组(P0.05),C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疗效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配合针刺治疗对小卵泡排卵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成熟卵泡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2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将 2 30例患者随机分成 3组 ,A组单用氨甲蝶呤 (MTX) ,B组单用中药 ,C组联用MTX和中药。结果 C组较A组及B组能明显缩短血 β -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 ,减少住院日 ,提高治疗成功率 (P <0 .0 1)。结论 MTX与中药联用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成功率高 ,副作用小 ,简便、价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氨甲喋呤(MTX)与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57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MTX联合中药组(Ⅰ组)28例,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组(Ⅱ组)29例,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成功率Ⅰ纽78.6%,Ⅱ组86.2%,差异元显著性(P>0.05);血HCG>3000mIU/ml时,Ⅱ组成功率(84.6%)显著高于工组(20%)(P<0.05).血HCG降至正常平均时间Ⅰ组为(25.6±1.3)天,Ⅱ组为(19.16±2.1)天,Ⅱ组显著短于Ⅰ组(P<0.05);月经复潮时间Ⅰ组(33.6±5.7)天,Ⅱ组(36.4±3.8)天,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MTX与MTX配伍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相似,在HCG水平高时,后者成功率高,且后者HCG下降快,疗程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