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卵丘细胞核移植到体内成熟卵浆构成的重构卵的发育。【方法】昆明小鼠超排后获取体内成熟卵母细胞及卵丘细胞。成熟卵子去核后用将卵丘细胞核与精子直接注入,观察其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卵子去核存活率为75.9%(362/477),注核存活率为39.8%(143/359),D1存活率为38.4%(138/359)。39.9%(57/143)重构卵子成功排出一个极体并形成两原核,其卵裂率为80.7%(46/57)。大部分重构胚发育到2-3细胞停滞,其中2个分裂至4细胞,无囊胚形成。【结论】将小鼠卵丘细胞核、精子同时移植到小鼠的体内成熟卵浆中,可以诱导极体排出,形成2原核 1极体的重构胚胎。重构胚胎大部分发育到2-3细胞即发生停滞,最多到达4细胞期,发育潜能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鼠电激活孤雌胚胎的早期体内、外发育能力.方法 利用不同电脉冲参数和激活液对小鼠卵母细胞进行活化,观察激活后的小鼠孤雌胚体外发育状况和移植后的发育能力.结果 非电解质激活液优于电解质液,脉冲强度、脉冲宽度和脉冲次数3个参数各自处于某一范围内时,他们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降低其中1个参数可通过升高另外2个参数得到补偿,经筛选较适宜的电脉冲参数为:1.0 kV/cm、40μs、2p,或者1.5kV/cm、30/μs、2p,分别为74.65%和71.19%,体外囊胚发育率分别为43.40%和47.62%.电激活孤雌胚体外发育时序比正常胚胎慢,但囊胚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它们经胚胎移植后,其中的一部分能够着床,但着床率仅为3.6%,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7%,P<0.01).结论 电刺激能够较好地模拟正常受精过程激活小鼠卵母细胞,但激活后的多数小鼠孤雌胚胎着床能力较低,不能够顺利着床.  相似文献   

3.
小鼠体外受精及其胚胎体外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品系小鼠体外受精情况以及不同培养液对C57BL/6J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实验,进一步完善小鼠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体系.方法 对C57BL/6J、DBA/2、FVB/NJ、BALB/c、KM、ICR及BARR Ⅱ小鼠进行超排和体外受精,并对C57BL/6J小鼠体外受精后的2-细胞胚胎用HTF、CZB、KSOM、M16、HECM五种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到囊胚,计算4-细胞~囊胚的发育率.结果 各品系小鼠平均排卵数为13.0~38.7个(P<0.01),体外受精率为70.2%~92.8%(P<0.05).不同培养液至4-细胞的发育率为60.3%~95.8%,其中KSOM的4-细胞发育率为95.8%,最适合2-细胞向4-细胞的发育.8-细胞发育率为52.8%~91.1%,桑椹胚发育率为40.6%~87.5%,囊胚发育率为5.1%~75.4%,各阶段胚胎发育率均差异显著.其中适合于金黄仓鼠桑椹胚、囊胚发育的HECM-2并不支持C57BL/6J囊胚的发育,其囊胚发育率只有5.1%,CZB最适合其囊胚的发育.结论 遗传背景是影响小鼠超排及体外受精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葡萄糖的存在不利于克服2-细胞发育阻断,胚胎在8-细胞期以前,主要能源物质不是葡萄糖,直到桑椹胚后期,葡萄糖才是主要的能量物质.磷酸盐可引起胚胎发育阻断.氨基酸和EDTA有利于克服胚胎发育阻滞.  相似文献   

4.
苯对小鼠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苯对小鼠胚胎体内发育的毒性。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性成熟的昆明种小鼠,雌雄合笼产生孕鼠,孕鼠被随机分成5组(溶剂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苯染毒组和环磷酰胺染毒组),每组8只,分别在小鼠妊娠第6-15天用25(低剂量)、100(中剂量)、400 mg/kg.d(高剂量)的苯进行灌胃染毒,每天一次,同时设植物油溶剂对照和环磷酰胺(10 mg/kg体重)阳性对照。观察孕鼠的体重增长情况;于妊娠第18天处死孕鼠取出胚胎,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死胎和吸收胎鼠数及畸形发生情况。结果与植物油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苯染毒可降低孕鼠体重的增长率(P〈0.05),高剂量苯染毒孕鼠能使胚胎吸收和死亡发生率增加(P〈0.05),并可抑制胎盘和胎仔生长发育,中、高剂量苯染毒导致胎鼠畸形发生率增加(P〈0.05),但对孕鼠和胎仔的毒作用影响均弱于环磷酰胺的毒性作用(P〈0.05)。结论苯在体内对小鼠胚胎具有发育毒作用和致畸形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鼠胚玻璃化冷冻的存活率以及发育为囊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方式得到小鼠的2、4、8细胞期胚胎,对其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观察胚胎的存活与囊胚形成,以未冷冻的胚胎作为对照组。结果:由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获得的2细胞期胚胎在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7%、72.06%,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33%、67.62%;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89.71%,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1.33%、83.82%;8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3.33%、94.12%,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2%、94.12%。和对照组相比,2细胞和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细胞期的胚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方式对处于同一时期的胚胎在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玻璃化冷冻可以作为小鼠胚胎保存的有效方法,相对2、4细胞期胚胎,冷冻效果最好的是8细胞期胚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操作台温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超促排卵技术获得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后受精,继续培养胚胎至囊胚期。观察在不同的操作台温度下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及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两原核形成率(2PN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9.82%和41.66%,显著低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的2PN率96.25%(P<0.05)和囊胚形成率57.50%(P<0.05)。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时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会降低小鼠卵母细胞2PN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提高异常受精率。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外源性NO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内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方法受试雌性小鼠超排卵期间分别腹腔注射NO供体硝普钠(SNP)1.0、5.0和10.0 mg/kg,对照组雌性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hCG 15 h后处死小鼠,收集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观察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受精率、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 5.0 mg/kg SNP组M Ⅰ期卵母细胞和M Ⅱ期卵母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和1.0 mg/kg SNP组升高(P<0.05,P<0.01),而受精率降低(P<0.01),10.0 mg/kg SNP组小鼠在注射药物20 min后全部死亡;5.0 mg/kg SNP组2-细胞胚胎以后各阶段胚胎的卵裂率低于对照组和1.0 mg/kg SNP组(P<0.01),并被阻滞在桑葚胚期;5.0 mg/kg SNP组形态异常胚胎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和1.0 mg/kg SNP组(P<0.01).结论 较高浓度NO抑制卵母细胞体内成熟、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并影响胚胎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性成熟小鼠生殖泡期(GV)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同时比较体外成熟(IVM)和体内成熟组卵子的受精、胚胎发育情况,机械法分离性成熟小鼠卵巢中的GV期卵母细胞及刺激后的成熟卵母细胞,直接培养于[α-MEM+1 mg/ml Fetuin+10%FCS+1.5 IU/ml rHCG±5 ng/mlrEGF]中,16 h后移入f-HTF+10%FCS体外受精4 h,再在M16+10%FCS中培养72 h。记录其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并与体内成熟的卵子比较。结果:GV期卵母细胞在含HCG培养液中成熟率为89.68%,培养液中添加EGF后,卵子成熟率无显著上升,但受精率、卵裂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体内成熟卵子的受精率可达62.83%,卵裂率60.18%;IVM组受精率仅48.92%,卵裂率36.69%,明显低于前者(P<0.01)。结论:小鼠GV期卵母细胞可体外培养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培养液中添加促性腺激素和EGF都促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但IVM组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卵裂率低于体内成熟组,培养系统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时程、培养基体积以及单胚胎或多胚胎培养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体外受精时间长短的不同,将受精时程分为2组,一组精子和卵子共孵育的时间为2h(A组),另一组精子和卵子共孵育的时间为18h(B组);根据培养基体积及培养胚胎数目的不同,将胚胎培养方式分为6组:100μl培养基+1枚胚胎(组1),100μl培养基+3枚胚胎(组2),50μl培养基+1枚胚胎(组3),50μl培养基+3枚胚胎(组4),20μl培养基+1枚胚胎(组5),20μl培养基+3枚胚胎(组6)。结果 ①A组的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②组6的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组1、组2和组3(P〈0.01),组4的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组1和组2(P〈0.05),组5的囊胚形成率明显高于组1、组2和组3(分别为P〈0.01,P〈0.05)。结论 缩短受精时间、减少培养基体积以及多胚胎群体培养有利于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传统过夜受精对体外受精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5月于本中心接受短时受精及传统过夜受精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患者。短时受精IVF组共131周期,传统过夜受精IVF组共129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短时受精IVF组与传统过夜受精IVF组患者正常受精(2 PN)率(68.44%vs 68.23%)、(0 PN)率(21.57%vs 21.99%)、(1 PN)率(6.01%vs 6.08%)、(多PN)率(3.97%vs 3.70%)、受精率(85.24%vs 85.21%),卵裂率(96.65%vs 97.21%)、临床妊娠率(46.85%vs 44.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短时受精IVF组胚胎利用率(83.45%vs 77.23%)较常规过夜受精IV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卵子利用率,改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胚胎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子孵育时间及培养液成分对小鼠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创建可靠的平台。方法将精子获能时间分为3组,分别为0.5、1和2h,用HTF+10%SSS和HTF+10%FCS两种获能受精液,ICR雄鼠附睾尾的精子与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IVF)。受精卵分别用IVC-ONE+10%SSS、IVC-ONE+10%FCS、HTF+10%FCS和HTF+10%SSS4种培养液对体外受精胚胎进行培养。结果结果获能时间为0.5h时,卵母细胞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获能时间若超过1h,受精率明显下降。胚胎用IVC-ONE+10%FCS培养液进行培养时囊胚率和囊胚孵出率(89%和40%)显著高于IVC-ONE+10%SSS(51%和29%)、HTF+10%FCS(11%和2%)和HTF+10%SSS(11%和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体外受精时,宜选用HTF受精液,并获能0.5h;小鼠体外受精卵进行培养,以含10%FCS的IVC+ONE为胚胎培养液,可获得较高的囊胚率,葡萄糖并不是小鼠胚胎形成囊胚所必需的;在含磷酸盐的培养液中EDTA不能有效克服ICR2-cell的体外发育阻滞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台盼蓝作为活体染色剂,设计PBS与台盼蓝浓度比例分别为6:1、4:1、3:1、2:1、1:1、0:1的染色液染色,以选择适合于鉴定小鼠体外胚胎发育能力的最佳浓度。染色后各组胚胎发育率分别为70.7%,66.5%、77%、60%、45%、30%,表明台盼蓝染色液3:1组的效果最为理想。电镜观察进一步证明用台盼蓝染色液鉴定胚胎发育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o fertilization,IVF-ET)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自英国诞生以来,已有成千上万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这项技术获得了后代,随这项技术的发展,促排卵技术、配子的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不断得到改善,但目前仍有许多夫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受孕,受精失败就是原因之一。有文献指出:夫妇双方在排除男性不育的因素之后,传统IVF-ET的受精失败率仍然在2-3%[1],受精失败的模式包括:卵子完全不受精及卵子的异常受精。临床上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时,可以通过补救ICSI来进行挽救,但卵子异常受精情况的发生目前还无法进行挽救,这导致卵子的利用率低下,增加了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降低异常受精的发生将成为改善IVF-ET总体结局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将体外受精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受精结局的问题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短时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的248个周期,通过一定条件限制将其分为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将248个常规IVF周期中的卵子进行配对资料(同一IVF周期同时进行短时受精和过夜受精者,共20个周期)和非配对资料(1个IVF周期只采用1种方式受精者,过夜受精组177个周期,短时受精组51个周期)研究,比较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的正常受精(2PN)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无论配对还是非配对资料,短时受精组的正常受精(2PN)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与过夜受精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非配对资料中,短时受精组的移植优胚率(77.33±36.69)%明显高于过夜受精组(64.04±41.85)%(P<0.05),而在配对资料中,用于移植的优质胚胎率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时受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受精方式,但不能改善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精卵孵育时间对胚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伟芬  冯贵雪  张波  周红  刘茵 《广西医学》2008,30(9):1333-1334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短时与过夜)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55个体外受精(IVF)周期常规促排卵,获卵649枚.将116枚卵子作为短时受精组,精卵孵育2 h后将卵子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533枚卵子作为常规受精组,精卵孵育18 h;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结果 缩时受精组的受精率为75.0%、卵裂率为97.7%、优质胚胎率为55.3%,常规受精组分别为73.7%、95.9%、4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短时受精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常规受精组.结论 缩短精卵孵育时间不影响受精及卵裂,相反能提高胚胎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相似文献   

16.
马卓娅  汤华 《医学综述》2006,12(2):80-82
RNA干扰(HNAi)由双链RNA(daRNA)介导的、序列特异地引起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是生物体内抵御转座子和病毒感染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也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调节内源基因表达的重要途径。RNAI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剔除的工具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和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现综述RNAi机制、作用特征及RNAi相关技术在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娜  苗聪秀  向秋  杨红梅 《华夏医学》2011,24(3):247-249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体外受精(IVF)周期,常规促排卵获取卵母细胞。根据患者接受体外受精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短时受精组40个周期(实验组),精卵孵育5 h;常规受精组40个周期(对照组),精卵孵育16~18 h;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结果:短时受精组的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波段红外线对小鼠胚胎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波段的红外线对孕鼠照射并与对照组比较的方法,观察了受孕母鼠的体重变化,活胎率,吸收胎率,以及胎鼠的身长、尾长、体重等指标.结果 红外线照射各组孕鼠的体重、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都有增加.中波红外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外线特别是中波红外线能促进胚胎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研究小鼠雄性和雌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发育的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GCs以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在本研究采用C57BL/6J小鼠胚胎为实验材料,通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57BL/6J小鼠胚胎在11至13.5d之间生殖嵴发育的形态学改变,比较雌性和雄性胚胎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与增殖的变化.结果 发现雄性和雌性胚胎中PGCs的数量在13.5d最多,而处于增殖期的PGCs在13d时最多;在13d的雄性胚胎中,PGCs数量上显著高于雌性,并且其中增殖期的PGCs也较雌性的多.结论 在胚胎发育早期(11至13.5d),小鼠PGCs的发育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回顾分析了782个经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位于12点和6点时,卵母细胞膜穿破方式为显微注射针直接进入胸浆内,卵膜穿破,不形成凹痕(A)及显微注射针进入卵母细胞内,回吸少量胞浆,卵膜在细胞中部穿破,形成轻微的凹痕(B)两种类型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卵裂胚胎的发育质量。结果显示:第一极体位于12点和6点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胚胎发育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卵母细胞膜穿破方式为A类型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胚胎发育质量均显著低于B类型组,提示:显微注射受精时的第一极体位置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卵裂的影响不大,但不同卵母细胞膜穿破类型会影响受精和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