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胃镜下行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2例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122例中,对行多次套扎治疗的86例随访观察3年,均未因静脉曲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9例失访;27例未能坚持行多次套扎,6~12个月均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上有较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芬太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在≥70岁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826例采用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且年龄≥7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成2组:A组,70~80岁,61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342例,肠镜检查者276例;13组,〉80岁,208例,其中接受胃镜检查者112例,肠镜检查者96例。另随机抽取同期接受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年龄〈70岁的患者600例(胃镜检查者400例,肠镜检查者200例)作对照。总结分析胃肠镜检查情况,比较相同检查方式下各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接受静脉麻醉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镜检查穿孔及死亡等严重事件,亦无一例因麻醉并发症终止胃肠镜检查,均能达到胃肠镜检查的满意镇静程度。对应检查方式下,随年龄增加异丙酚用量均减小:胃镜检查时,异丙酚平均剂量A组为(54.22±21.36)mg,B组为(40.22±12.46)mg,对照组为(86.44±34.26)mg;肠镜检查时,A组为(82.56±40.64)mg,B组为(45.36±15.44)mg,对照组为(102.23±46.32)mg。相同检查方式下各组心率、血压变化程度不大,组内前后两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SpO2影响较大,A组和B组共18例出现SpO2〈90%,主要为唾液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所致,予面罩呼吸气囊加压吸氧后短期内恢复。结论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条件下,适当剂量麻醉药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是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随着超声内镜检查的开展[1],内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2],我院消化科内镜中心于2007年5月~2011年4月共检出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开展了多种方法进行内镜下治疗,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中食管病变男24例,女27例;胃内病变男30例,女24例.年龄17~81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症状无特异性,胃镜检查均为食管炎症或胃炎伴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临床表现为上述食管及胃病变者,均有上腹部不适,部分患者有上腹部胀痛感,反酸、烧心、嗳气、反流食物.  相似文献   

4.
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了解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无痛胃镜检查是在胃镜检查前先予以芬太尼及丙泊酚静脉麻醉.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并记录无痛胃镜检查前、检查中、苏醒时和休息10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并记录不良反应(呛咳、呃逆、呼吸抑制等).结果: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释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6例小儿均行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5例于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40例胃镜证实为食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在胃窦部取黏膜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深浅不等,底部被覆白苔、黄白苔或血痂。1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黏膜多发的出血、糜烂、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为著。5例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均见于胃窦部,溃疡较表浅,其中1例引起胃腔狭窄。1例食管溃疡并非萎缩性胃炎,食管近贲门附近可见两处浅溃疡,被覆少量白苔。门诊病人以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为多,在胃镜下取异物2例,15例未见异常发现。40例上消化道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18例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论超细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超声内镜的诊断价值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疗效。[方法]选择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患者113例,并行超声胃镜检查进一步确诊,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定期随访追踪术后1、3、6、12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113例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年龄主要分布在40~60岁,贲门隆起7例(6.19%),胃窦14例(12.38%),胃底29例(25.66%),胃体28例(24.77%),食管19例(16.81%),直肠及结肠14例(12.38%),胃角1例(0.88%),十二指肠降部1例(0.88%)。病理结果与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相比较,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诊断隆起病变吻合度有统计学意义(吻合系数κ=0.676,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准确率高,ESD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检查前针对性指导对行胃镜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患者419例,随机分为针对性指导(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进镜顺畅度和恶心、憋气、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进镜顺畅度Ⅰ级率87.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憋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2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3%、59.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4.84%、16.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3.63%、70.0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查前针对性指导能有效减少患者在胃镜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检查效率和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镜检查时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高血压病肥胖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两年来190例高血压病肥胖患者静脉麻醉下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另取同期体重、血压均正常的胃镜检查者200例为对照组,比较在相同检查方式下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的最低值和SpO2最低时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所有检查者均顺利完成检查;高血压病肥胖组SpO2最低值为(91.8±7.8)%,对照组SpO2最低值为(96.7±1.6)%,高血压病肥胖组SpO2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O2最低时两组血压、心率均相应下降,但变化程度不大,组内前后两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病肥胖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丙泊酚联用芬太尼麻醉可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检查前应予充分吸氧,以避免缺氧导致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价值。方法选取因上消化道出血到本院行胃镜检查的90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辅以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检查时间及检查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更好;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操作时间、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90例中主要的出血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3例(47.78%)、消化性溃疡21例(23.33%)、贲门及胃恶性肿瘤15例(16.67%)、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7.78%)、dieulafoy溃疡3例(3.33%)、贲门撕裂伤1例(1.11%)。结论在胃镜检查时辅以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舒适、安全的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发的上消化道病变电子胃镜检查诊断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与30例单纯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两组在食管黏膜、胃底红斑、胃底胃窦红斑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贲门口、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食管糜烂、十二指肠糜烂、复合型溃疡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糜烂、2个部位以上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用于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区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upper-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SMT)中,在食管最常见是平滑肌瘤[1],而胃内则以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居多[2].自内镜超声引入临床,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起源、大小、性质得以术前探查,使内镜下微创切除部分良性病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异丙酚合并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胃肠镜联合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326例采用静脉麻醉下胃肠镜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静脉麻醉下胃镜(胃镜组)或结肠镜检查(结肠镜组)的老年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各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异丙酚平均用量分别为联合检查组(100.4±38.5)mg、胃镜组(130.4±50.5)mg、结肠镜组(170.3±60.3)mg,所有患者均能达到胃肠镜检查的满意镇静程度,无因麻醉并发症终止胃肠镜检查者;心率、血压变化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例(3.1%)、6例(2.3%)和13例(4.0%),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控制适应证、术中严密监测的条件下,应用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对于老年患者胃肠镜联合检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圈套结扎在治疗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应用内镜下皮圈结扎的方法来治疗上消化道的小平滑肌瘤,并评价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通过内镜、内镜超声及内镜超声下穿刺细胞学检查确定了59例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患者,共发现64处平滑肌瘤。在这64处平滑肌瘤中,50处为食管平滑肌瘤,12处为胃平滑肌瘤,2处为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对所有平滑肌瘤进行皮圈套扎治疗,术后2周开始,每周做胃镜检查观察结扎处的变化,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 64处病变中50处食管平滑肌瘤被完全去除,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1周。12处胃平滑肌瘤中9处被完全去除,其余3例由于结扎不彻底,仍有残余瘤组织,平均愈合时间为4.5周。2例十二指病变被完全去除,平均愈合时间4.5周。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结论 内镜下圈套结扎术是治疗上消化道小平滑肌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790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深入评价胃镜检查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疗中的作用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790例患者行内镜检查 (含急诊内镜检查 12 3例 )。结果显示轻度静脉曲张占 2 6 .71% ,中度占2 9.75 % ,重度占 43.5 4%。单独食管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存在共 783例 ,占 99.11% ,单独胃底静脉曲张仅 7例 ,占 0 .89%。对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提示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74% ,胃粘膜病变出血占 12 .2 % ,消化性溃疡出血占 10 .5 7% ,4例未能确定出血病因。认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 ;胃镜检查除了对门脉高压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外 ,还可观察门脉高压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粘膜病变 ;并可及时明确出血原因 ,以及针对原因制定治疗措施 ;必要时还可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评估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早期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内镜EUS检查,并记录患者超声结果,对患者术前超声和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患者病变大小、位置以及对EUS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超声内镜EUS诊断中120例食管早期病变患者中间质细胞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85例,炎性增生8例,食管壁外压迫18例,脂肪瘤3例,息肉3例,血管瘤2例,囊肿1例;超声内镜EUS评估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3%、71.9%、85.9%。[结论]超声内镜EUS检查对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检查能够根据超声图像比较准确地推断其病理性质,从而对病变做出定位诊断,对食管早期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胃镜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诊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对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高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制酸、止血、输血、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恢复后即行胃镜检查,用Forrest分类法作为判断出血依据.结果 358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232例(65.0%),急性胃黏膜病变50例(14.0%),胃癌31例(8.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7例(7.5%),Dieulafoy病7例(1.9%),Mallory-Weiss综合征4例(1.2%),7例未找出明确的出血灶.无一例病情加重或死亡.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急诊胃镜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我院2006年1—12月共收治6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术前资料。[结果]胃镜诊断与腹腔镜术中诊断符合者11例,符合率36.7%;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与术中判断符合者7例,符合率23.3%;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者20例,符合率66.7%;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与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在食管裂孔疝的检出率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及χ2=9.70、P0.05)。[结论]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测定诊断食管裂孔疝较胃镜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UGE)结果的特点.方法 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行UGE的患者共28 694例,老年组2 974例,中青年组25 720例,对两组UGE內镜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憩室、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的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高,分别为6.96%、0.84%、2.82%、1.04%、1.51%、0.37%、0.64%、9.48%、7.06%和3.96%、0.15%、1.21%、0.36%、0.66%、0.10%、0.12%、5.57%、3.05%(P<0.001);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分别为33.39%、2.08% 和44.00%、4.01%(P<0.001);慢性糜烂性胃炎、胃体胃底部息肉、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溃疡的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当分别为37.02%、2.01%、10.32%、0.50% 和35.43%、1.60%、9.30%、0.36%(P>0.05).结论 老年人UGE结果与中青人明显不同,食管病变、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增多.除非有禁忌证,对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尽早做UGE.  相似文献   

20.
20011135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张小勇…刀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一2000,l7(5)一291~292 内镜下发现异常病变91例,经内镜超声检查明确诊断86例(94.5%)。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55例(6 0.4%),其中37例同时进行X线钡餐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45.9%,均低于内镜超声检查。23例在内镜超声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二者诊断符合率为82.6%。内镜超声检查诊断的病种有食管平滑肌瘤、食管静脉瘤、胃平滑肌瘤、胃平滑肌肉瘤、胃脂肪瘤、胃淋巴瘤、胃息肉、胃痛、胃溃疡、胃外压迫、胰尾占位变、慢性胰腺炎等,未见明显异常者28例。表1(杨光和)200111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