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建立彝药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对水指甲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粉末显微鉴别,再以β-谷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不同产地水指甲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并制定其限度。结果:样品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明显,TLC特征斑点清晰,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9.5%、12.9%、2.6%、22.5%。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水指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对藏药亚吉玛(长梗金腰)进行系统研究,建立其药材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药材的粉末特征进行描述;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5-O-去甲基阿朴黄酮和羟基阿亚黄素A为对照品,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参照四部通则方法检测长梗金腰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建立长梗金腰药材的特征图谱,并以chrysosplenoside I(CI)和chrysosplenoside A(CA)为质控指标成分建立长梗金腰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多产地10批次样品的测定结果为水分9.17%~12.52%,总灰分14.11%~16.74%,酸不溶性灰分1.50%~4.72%,醇溶性浸出物32.77%~40.30%,CI质量分数0.30%~0.99%,CA质量分数0.28%~0.88%。结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亚吉玛(长梗金腰)的药材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易于操作,专属性较强,对准确评价药材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9,(1):88-93
目的:建立蒙药圆柏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内蒙古地区的圆柏药材,共9批。观察圆柏样品的性状并对其枝叶横切面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圆柏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圆柏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圆柏样品中槲皮苷和穗花杉双黄酮含量。结果:圆柏小枝呈圆柱形或四菱形,刺叶长短不等,呈深绿色或黄绿色;显微观察发现,鳞叶表皮细胞排列整齐、鳞叶中部有较大空腔、海绵组织细胞较大,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气孔较多,保卫细胞较大;TLC结果显示,在对照品(槲皮苷和芦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9批样品中水分含量为3.2%~5.6%,总灰分含量为3.4%~5.8%,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均不超过0.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8.0%~33.8%,槲皮苷含量为0.11%~0.28%,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为0.15%~0.25%。结论:初步拟定圆柏中水分含量不得超过8.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7.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4.0%、槲皮苷含量不得低于0.11%、穗花杉双黄酮含量不得低于0.15%,制订的标准可用于圆柏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叶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对一叶萩药材进行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并测定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材中一叶萩碱的含量。结果 一叶萩药材的粉末呈灰绿色,气孔、花粉粒、草酸钙簇晶、导管等显微特征明显。TLC鉴别结果显示,16批药材样品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一叶萩碱、芦丁、槲皮素对照品及一叶萩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6批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6%、6.96%、1.17%、28.89%。一叶萩碱进样量在0.052 4~0.524 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3%(n为6或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RSD为1.63%(n=6)。16批药材样品中的一叶萩碱含量为1.003~6.872 mg/g。结论 建立了一叶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初步拟定该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12.0%、9.0%...  相似文献   

5.
太子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训红  韩乐  王丽娟  傅兴圣 《中国药房》2010,(19):1769-1771
目的:制定太子参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茚三酮试剂显色的薄层原位化学反应法鉴别太子参;按《中国药典》规定方法检测太子参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结果:初步建立了太子参环肽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太子参环肽BHPLC测定方法;确定了水分、灰分、浸出物及太子参环肽B的含量限度。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及理化指标可作为太子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藏药迭裂黄堇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2020版《中国药典》附录中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不同产地的8批次迭裂黄堇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对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材中的原阿片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了迭裂黄堇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药材的薄层色谱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的黄绿色斑点。暂定迭裂黄堇药材的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8.0%。原阿片碱质量浓度在16.64~166.40 μg·10~(-3)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7%,RSD为1.21% (n=6)。8批迭裂黄堇药材中原阿片碱的含量为0.023%~0.093%。结论:建立的质量研究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迭裂黄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香附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的方法测定香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的特征性成分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进行定性鉴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的含量。结果:共得到11个不同产地香附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建立了香附药材中香附烯酮、圆柚酮、α-香附酮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文建立了较完善的香附药材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现有标准,可为更好地控制香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找到了苍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暂定苍耳草水分不得过14%,总灰分不得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云南琵琶甲中胆甾醇成分进行鉴别,按《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其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金属、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分别不超过百万分之十、10.0%、4.0%、0.5%,水(冷浸和热浸)浸出物、95%乙醇冷浸浸出物、95%乙醇热浸浸出物、稀乙醇冷浸浸出物、稀乙醇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21.0%、17.0%、20.0%、20.0%、25.0%;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得少于35.00mg.g-1。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云南琵琶甲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升藏药秦艽花的质量标准,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及薄层色谱(TLC)法对16批不同产地、不同基原的秦艽花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相应方法,分别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秦艽花中5种成分(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结果秦艽花药材粉末呈浅棕黄色;粉末显微特征清晰,可见花粉粒、导管、非腺毛、花冠表皮细胞和花萼表皮细胞等。TLC鉴别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图中,与对照品(异荭草苷)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6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5.40%~8.87%、3.76%~6.40%、0.27%~0.58%、26.81%~42.51%。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要求;16批秦艽花样品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13~9.36、1.26~22.39、13.80~74.60、1.24~12.22、2.58~14.96 mg/g。结论本研究在秦艽花已有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显微鉴别、TLC鉴别、含量测定以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等检查项,并初步拟定秦艽花中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6%、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6.0%、龙胆苦苷的含量不得低于13.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