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糖尿病是冠心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脉搭桥(CABG)术后的远期死亡率较未合并糖尿病患者更高[1],糖尿病也是CABG术后移植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 ,也有研究表明死亡率的升高与胰岛素的使用相关[3]。本文旨在研究糖尿病胰岛素使用对复杂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纳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复杂病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这些患者均接受CABG全动脉搭桥手术治疗,55(70.5%)名患者为非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3(29.5%)名患者为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全动脉搭桥方式,采用非体外循环搭桥术式。平均随访时间23个月。 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347),5(6.4%)名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并发症,3(3.8%)名患者监护期间出现脑梗死。19(24.3%)名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冠脉造影,其中2(2.5%)名患者的造影结果提示移植血管的功能病变,两组之间移植血管病变之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使用对多支病变CABG全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早期预后无显著影响,胰岛素的使用对于复杂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关键字】全动脉搭桥术;糖尿病;死亡率;胰岛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方法13例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前降支近端或三支病变的患者,对其静息时、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无aVR、V1导联的ST段抬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胸痛发作时11例出现了aVR、V1导联典型改变,静息时2例aVR、V1导联改变。结论心电图aVR、V1导联ST段抬高,尤其STaVR〉STV1,V4~V6导联ST段下移,合并Ⅱ、Ⅲ、aVF导联或Ⅰ、Ⅱ导联ST段下移与冠脉左主干、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及三支病变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残余SYNTAX积分(rSS)定量评价不完全血运重建,探讨其对多支病变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远期预后评价。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天津胸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病变并行PCI治疗患者653例。根据PCI术前和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根据rSS分为:rSS≤4(207例);48(177例)。随访3~4年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653例患者中失访104例,与rSS≤4组和48组MACCE发生率(x~2=15.347,P<0.05)、心原性死亡率(x~2=7.383,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x~2=6.485,P<0.05)均明显升高,全因死亡率也明显增高(x~2=7.742,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SS>8组患者长期无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rSS≤4和4相似文献   

4.
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形成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冠脉病变侧支循环影响因素。方法:对79例冠脉狭窄≥90%和(或)闭塞病变血管造影进行分析。结果:79例严重冠脉病变有68例见侧支循环,其中右冠病变47例,伴侧支循环44例,占93.61%(44/47),前降支病变51例,伴侧支循环29例,占56.86%(29/51),回旋支病变26例,伴侧支循环20例,占76.92%(20/26),合并糖尿病39例,37例伴侧支循环,非糖尿病40例,31例伴侧支循环(P<0.05),合并高血压组49例,46例伴侧支循环,非高血压组30例,22例伴侧支循环(P<0.01)。结论:严重冠脉慢性病变多数建立侧支循环,以右冠病变显著,糖尿病(或)高血压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冠状动脉(冠脉)3支病变患者接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入选我院2008-01-01-2013-06-30就诊、就诊年龄≥70岁,冠脉造影发现未处理3支病变,并在我院接受PCI治疗患者,记录基线数据,并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组68例与非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组251例,随访时详细记录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探究血运重建程度对患者远期预后影响。结果:平均随访(4.40±1.49)年,两组MACCE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R组29.48%,CR组29.41%,P=0.9910)。CR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低于IR组(5.88%∶17.93%,P=0.0076),多因素分析显示完全血运重建是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HR=0.29,P=0.0204)。结论:老年冠心病3支病变患者PCI行完全血运重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伴随着肥胖与超重的流行,体重问题已经被日益关注。已知的证据表面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是肥胖是否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风险,目前尚无定论。三支病变是严重冠心病人群,冠脉介入治疗是除冠脉搭桥术之外该人群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介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需要进一步去探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三支病变的患者3722例,收集基线资料,并随访7.1年。将入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27.9 kg/m~2)、轻度肥胖组(28-31.9 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相对于正常体重组,体重过轻组的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别(HR:0.59;0.14-2.38)。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轻度肥胖组的全因死亡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90;0.71-1.12)、(HR:0.90;0.66-1.23)。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有减少趋势无统计学意义(HR:0.89;0.63-1.24)。重度肥胖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1.45;0.87-2.44)、(HR:1.25;0.56-2.79)。结论在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人群中,未见到BMI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以"胸痛、胸闷"为主诉在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218例,根据在院期间冠脉造影结果及是否存在心肌酶学变化分为ACS组140例和对照组78例,分析RDW及其他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在ACS患者中的变化;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RDW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2014年1月集中电话随访所有ACS组患者2年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作为预后判断,应用ROC曲线确定RDW对预后判断的界值,以此将ACS组患者分为高RDW水平组及低RDW水平组,分析RDW与ACS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ACS患者中RDW水平明显升高[(12.81±0.55)%:(12.28±0.41)%,P0.001],RDW与Gensini积分密切相关(r=0.463,P0.001);RDW在12.85%检验效能最好(ROC曲线下面积=0.87,P0.001),高RDW组(RDW≥12.85%)和低RDW组(RDW12.85%)相比较,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56.72%∶26.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0.007)、LDL-C(P=0.038)、载脂蛋白B(Apo-B)(P=0.030)、RDW(P=0.010)是ACS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DW与WBC(r=0.230,P0.00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r=0.352,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r=-0.213,P0.001)存在显著相关。结论:RDW在ACS患者中水平升高,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DW是ACS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RDW在ACS患者中的变化和具有预后判断作用,可能与机体炎症反应及心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糖尿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150例糖尿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84例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DES组),66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比较两组住院期和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大多数临床和冠脉病变特征相似,CABG组左主干病变(30%比4%,P=0.001)和三支病变(70%比54%,P=0.045)显著增多,完全血管重建化率更高(82%比67%,P=0.037).住院期CABG组术后病死率显著增高(6.1%比0%,P=0.022),但两组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相似(2.4%比9.1%,P=0.069).在平均(18±8)个月随访期,DES组再次血管重建化率显著增加(13.1%比3.0%,P=0.03),导致总体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21.4%比9.1%,P=0.041),其中相当部分(45%)由于病变进展所致.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应用在糖尿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中安全可行,缩小了再次血管重建化发生率上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脉三支病变是冠心病患者中的特殊人群,病变复杂而且死亡率高。冠脉搭桥是冠脉三支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肥胖和超重是否能增加冠脉搭桥术后三支病变患者的死亡风险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不同的BMI(体重指数)对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行冠脉搭桥术后的预后有何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4~2011年在阜外医院住院的行冠脉搭桥治疗的冠脉三支病变的患者2681例,收集基线资料,平均随访7.1年。将入组的患者依据不同的BMI分为体重过轻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27.9 kg/m2)、轻度肥胖组(28~31.9 kg/m2)重度肥胖组(≥32kg/m2)。比较不同的BMI组别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别。结果体重过轻组相对于体重正常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HR:2.53;1.09~5.88)。相对于正常体重组,超重和轻度肥胖组全因死亡有减少的趋势(HR:0.80;0.61~1.09)、(HR:0.85;0.58~1.23),重度肥胖组全因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HR:1.66;0.87~3.15),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降低(HR:0.57;0.36~0.92),轻度肥胖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0.84;0.46~1.53),重度肥胖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HR:2.17;0.82~5.73)。体重过轻的患者相对于正常体重组心血管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别(HR:0.87;0.12~6.53)。结论在行冠脉搭桥术后的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中,相对于正常体重患者,低体重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超重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COPD患者与非COPD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探索COPD与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肺功能检查的患者资料.根据肺功能将患者分为COPD组和非COPD组.比较2组患者在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的总数量、Gensini's积分的差异.结果 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85例(COPD 31例,非COPD 54例).COPD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数≥2的比例较高(45.2% vs 20.4%,P=0.016),冠脉病变的总数量较多[2(0,3) vs l(0,2),P=0.044],Gensini's积分较高[17(0,38) vs 5(0,12),P =0.025].调整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和其他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COPD仍与冠脉病变血管数≥2有独立相关性(OR =3.17,P=0.044).入组的85例患者中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共56例(COPD 23例,非COPD 33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亚组分析中,与非COPD相比,COPD患者冠脉病变血管数≥2的比例较高(60.9% vs 33.3%,P=0.041),Gensini's积分较高[24(7,52) vs 10(5,25),P=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COPD仍与冠脉病变血管数≥2(OR =4.25,P=0.029)及Gensini's积分有独立相关性(β=110.21,P=0.003).结论 COPD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具有独立相关性,COPD可能是冠脉血管弥漫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脉搭桥术(CABG)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支冠脉病变。但是将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直接进行比较的资料还很少。作者调查了152例接受PTCA和134例接受CABG治疗的多支冠脉病变的病人,以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合并中重度肾小球滤过率(glomer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进行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预后。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注册回顾性研究,入选2003年7月至2005年9月期间收入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多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多支病变患者,选择GFR≤60 mL/(min.1.73 m2)者共584例。根据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各组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随访中的死亡率和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时间为533 d,观察完全与不完全血运重建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以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近期死亡、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死亡、MACCE的发生率、总心性死亡率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预后与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297,95%CI0.478~3.520,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多支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已被医学界公认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肥胖与超重、饮酒同样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新近发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还有: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胰岛素抵抗增强、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病毒及衣原体感染等。冠心病多支病变所涉范围广,病变程度重,合并症多,病情凶险,预后不  相似文献   

14.
溶栓治疗老年人弥漫性严重冠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尿激酶(UK)联合华发林治疗弥漫性严重冠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内科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低分子肝素等效果不佳的弥漫性严重冠脉病变患者,应用UK3.36.7 mkat(1 mkat=6×104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于30 min内输完,每日1次,连续应用710 d,然后口服华法林,观察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心电图ST段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此种治疗方法与治疗前相比较,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减轻,心电图ST段及心功能改善。结论UK溶栓联合华发林抗凝治疗可使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弥漫性严重冠脉病变患者的心绞痛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完全血运重建对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43例,年龄(63.1±8.5)岁。根据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不同分为一次PCI组(n=48)和分次PCI组(n=62),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和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和MACEs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院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PCI组单次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一次PCI组[(180.0±60.0)vs(230.0±70.0)ml,P=0.04],院内MACEs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较一次次PCI组显著降低[1.6%(1/62)vs 10.4%(5/48),P=0.04;4.8%(3/62)vs 18.8%(9/48),P=0.02]。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分次PCI组较一次PCI组MACEs发生率降低[4.9%(3/61》)vs 17.4%(8/46),P=0.03]。结论分次PCI完全血运重建安全有效,可能是高龄NSTE-ACS合并MVD患者优先选用的介入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拟诊冠心病或确诊冠心病的住院患者340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120例)、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66例)和三支病变组(76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以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主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冠脉病变支数为自变量,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SBP、PP、TG、HDL-C、冠脉病变支数与Gensini积分有关(r分别为0.20、0.28、0.15、0.19、0.57、-0.18、0.79,P均<0.05);校正年龄性别后,仅PP与Gensini积分仍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年龄、吸烟史为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Gensini积分)=16.018 +0.603×年龄(岁)+2.078×吸烟史(年)+0.298×PP(mmHg).结论 主动脉PP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多支病变行PCI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病变且行PCI术患者215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高剂量组(试验A组,n=38,术前顿服300 mg,术后每次150 mg,每日1次),替格瑞洛组(试验B组,n=78,术前顿服180 mg,术后每次90 mg,每日2次)和氯吡格雷普通剂量组(对照组,n=99,术前300 mg顿服,术后每次75 mg,每日1次)。术后均对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药物使用情况、CYP2C19 基因多态性及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三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特征、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中CYP2C19基因型为中慢代谢型的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患者随访期间(12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7%比25.3%),且低于试验A组(7.7%比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出血事件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格瑞洛较两种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多支病变行PCI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单纯保守药物方案对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129例,采用配对设计进行分组,其中采用PCI治疗作为A组,采用CABG治疗作为B组,采用单纯保守药物方案治疗作为C组,各43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和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术前SNYTAX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访1年和2年全因死亡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随访2年MACE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随访2年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单纯保守药物方案作为参考,行PCI术病人除左主干病变外其他分层因素随访2年全因死亡风险均较低(P0.01);以单纯保守药物方案作为参考,行CABG术病人除LVEF40%外其他危险分层因素随访2年全因死亡风险均较低(P0.05)。结论相较于PCI术,CABG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可降低病人远期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但可能导致脑卒中发生风险升高;同时接受单纯保守药物治疗的病人临床预后不及PCI治疗和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至2018年于我院适合接受MIDCAB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72例为MIDCAB组,另外同期不宜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择期体外循环CABG的96例多支病变患者为CABG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随访2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MIDCAB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CABG组(83.3%比67.7%,P=0.022);与CABG组比较,MIDCAB组左前降支近端病变(61.5%比34.7%)、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比例(57.3%比34.7%)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其余无显著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全因死亡率以及MACCE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中期疗效无显著差异,推荐对适宜患者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皮冠脉介入对射血分数(EF)降低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心室重构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定量超声心动图(左室容积和双平面EF)评价120例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室逆向重构程度及相关预测因素,并与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相关联。结果120例患者基线EF水平为27.6%,其中68例表现出左心室逆向重构,EF增加13.6%(P=0.029),收缩末期容积(ESV)自(140.8±8.5)ml明显下降至(122.4±7.2)ml(P=0.03);无心室重构患者中EF或ESV无显著变化;逆向心室重构更多见于广泛冠脉血运重建的案例(OR=7.48;95%CI 1.25~42.16),并且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10.3%vs 26.9%,P=0.011),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的改善程度显著增加(P=0.034)。结论对于多支冠脉病变及EF降低的高风险患者,临床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心室逆向重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