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预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意义。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老年医学科216例老年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CHADS2评分(0~6分)及CHA2DS2-VASc评分(0~9分)进行卒中风险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和高危组(2~9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佳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HADS2评分及CHA2DS2一VASc评分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206例(95.3%)患者,其中CHADS2评分0、1、2~6分组各31、83、92例,CHA2DS2-VASc评分0、1、2~9分组各24、78、104例,预后良好89例(43.2%),预后不佳117例(56.8%)。预后良好与预后不佳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史、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3,95%CI:1.07~1.54,P=0.01)、CHADS2评分(OR:1.36,95%CI:1.17~2.36,P=0.00)和CHA2DS2-VASc评分(OR:3.24,95%CI:1.32~6.98.P=0.00)为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年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老年NVAF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老年NVAF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情改善的预测作用,CHA2DS2-VASc评分优于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评估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中阵发房颤68例,持续房颤31例),每例患者均进行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同时记录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将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分为低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低中危组与高危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房颤患者RDW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结果:无论何种分组方式,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中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年龄增加,RDW、血肌酐升高,左房直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房颤患者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是2.184、3.815,均P0.05)。预测CHADS2高分的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95%CI:0.583~0.797,P0.05),预测CHA2DS2-VASc高分的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34~0.836,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DW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而且是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左房血栓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选择该院收治的非瓣膜病AF患者423例,根据其左房是否发生血栓分为左房血栓组和未发生左房血栓组;采用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进行危险分层,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对左房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3例非瓣膜病AF患者进行食道心脏超声检查发现65例(15.36%)发生左房血栓;患者CHADS2评分显著低于CHA2DS2-VASc评分(P0.05);秩和检验显示CHA2DS2-VASc评分系统对患者危险分层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CHADS2评分系统(P0.05);随着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危险的增加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比例逐渐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左房内径≥38 mm及射血分数≤40%是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CHA2DS2-VASc评分是导致非瓣膜病AF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 CHA2DS2-VASc评分能够预测非瓣膜病AF患者左房血栓的发生,其预估价值明显优于CHADS2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HADS2和CHA2DS2-VASc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对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并随访5年观察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法预测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5年内脑梗死风险,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59,95%CI:0.49~0.70)和(0.72,95%CI:0.63~0.80)。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14例患者均未并发脑梗死,中危组33例患者中1例(3.6%)并发脑梗死,高危组167例患者中13例(7.78%)并发脑梗死;三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呈正相关(r=0.851,P=0.007)。CHA2DS2-VASc评分标准中,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可有效评估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和CHA2DS2-VASc评分对其血栓栓塞事件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本院的瓣膜性房颤患者137例,按是否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栓塞组(n=50)与非栓塞组(n=87),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并进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判断CHA2DS2-VASc评分与血栓栓塞是否存在线性趋势,制作ROC曲线,判定曲线下面积和截断点,并计算评价指标。 结果 研究组年龄≥75岁占比、女性患者占比、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患病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血管疾病患病率及CHA2DS2-VA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管疾病(OR: 7.463,95%CI 1.575-35.714,P<0.05)是卒中/TIA/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控制其他变量后,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TIA/血栓栓塞事件显著相关(OR: 2.688,95%CI: 1.776-4.065,P<0.01)及对栓塞事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 0.809-0.928,P<0.01)。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TIA/血栓栓塞间存在线性趋势,卒中/TIA/血栓栓塞发生率随着CHA2DS2-VASc评分升高而升高(P<0.01)。 结论 血管疾病是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与此类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显著相关且对其预测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结合左房内径(LAD)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北京市应急总医院干部医疗科、心内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市朝阳医院综合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首次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患者共1216例进行同群队列研究,分为两组,一组为脑卒中组(366例),另一组为非脑卒中组(850例),收集相关资料,以缺血性脑卒中为终点事件,平均随访时间为(30±6)月,分析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及二者联合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脑卒中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5.23±1.58分)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2.96±1.52)分(P0.01)。脑卒中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42.39±5.79)mm与非脑卒中组(42.12±6.85)mm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评估中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CHA2DS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524、0.856,95%CI分别为0.83~0.88、0.49~0.56、0.83~0.88。CHA2DS2-VASc评分+LAD二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较CHA2DS2-VASc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对我国NVAF患者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良好;LAD对NVAF患者卒中风险预测有诊断价值,但较CHA2DS2-VASc评分相比,诊断价值不高;CHA2DS2-VASc评分联合LAD对预测NVAF患者卒中风险价值较单独应用CHA2DS2-VASc评分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美国卒中学会有关脑梗死一级预防指南中首次推荐了心房颤动血栓危险度评分(CHADS2评分),用于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而自2010年尤其是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发布心房颤动指南更新之后,CHA2DS2-VASc评分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国外研究显示,在CHADS2评分系统中,0~6分的卒中年发病率分别为1.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C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8月住院的206例老年NVAF合并ICS患者,应用CHA2DS2-VASc进行评分,分为低危组(24例,0分)、中危组(78例,1分)和高危组(104例,2~9分)。在发病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预后,根据mRS得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89例,0~2分)和预后不佳组(117例,3~6分)。分析患者3个月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中危和高危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血管疾病史比例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或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佳组年龄[(72.81±7.68)岁比(81.56±8.03)岁]、高血压(58.4%比71.8%)、卒中史比例(9.0%比29.9%)、NIHSS评分[(2.97±1.42)分比(7.67±3.92)分]和CHA2DS2-VASc评分[(1.70±1.63)分比(4.03±2.53)分]显著升高,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危:OR=1.78,95%CI:1.27~2.56,P=0.001)、CHA2DS2-VASc评分(高危:OR=3.24,95%CI:1.32~6.98,P=0.001)和年龄(高危:OR=1.23,95%CI:1.07~1.54,P=0.01)是老年NVAF合并ICS患者3个月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HA2DS2-VASc评分与NVAF合并ICS早期病情改善有关,年龄、NIHSS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是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A2DS2-VASc评分系统提出的初衷为评估心房颤动(房颤)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指导抗凝治疗,并替代原先的CHADS2评分系统[1-2].该评分系统中除"心力衰竭"及"血栓栓塞、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为房颤并发症外,其余兼为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2-3],但CHA2DS2-VASc评分与房颤的进展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CHA2DS2-VASc评分对阵发性房颤转为持续性房颤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CHA2DS2-VASc评分在预防抗凝治疗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脑卒中和(或)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TE)发生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系统性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纳入国外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的相关队列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后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s,RRs)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s),分别比较在抗凝或未抗凝治疗AF患者CHA2DS2-VASc评分≥2(高危组)和CHA2DS2-VASc评分2(低中危组)分层内脑卒中和(或)TE风险发生情况。χ2趋势检验分析各危险组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与评分值的相关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篇文献,5篇以脑卒中为终点事件(RR=5.31,CI:3.69~7.62;P0.01),7篇以TE为终点事件(RR=5.94,CI:5.48~6.43;P0.01)(Pdiff=0.55);其中4篇研究对象接受抗凝基线治疗(RR=5.43,CI:4.92~6.00;P0.01),8篇研究对象未接受抗凝基线治疗(RR=5.92,CI:5.26~6.67;P0.01)(Pdiff=0.57)。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比CHADS2评分要低(0.54%vs 1.40%)(P0.05),且将更多的患者纳入高危组(81.0%vs 46.0%,P0.05)。结论:与CHADS2评分相比,CHA2DS2-VASc评分将更多的AF患者归类于高危组,且高危组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更高,并显示已接受抗凝治疗的AF患者仍然存在脑卒中和(或)TE发生风险,且随风险评分系统分值的增高而显著升高。这提示AF卒中预防性抗凝药物治疗需要正确评估而规范化实施。  相似文献   

11.
梁浩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2,30(12):1058-106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8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NVAF患者207例,根据外周血NLR水平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与临床指标及左心房血栓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左心房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NLR、D-二聚体(D-D)、血清尿酸(SUA)、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房内径(LA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的比值(E/Em)均显著升高,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显著降低(P<0.05)。NLR与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D-D、SUA、BNP、CRP、LAD、E/Em均呈显著正相关,与LAEF呈显著负相关(P<0.000 1)。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NLR、D-D、SUA、BNP、CRP、LAD、E/Em与左心房血栓的发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LAEF与左心房血栓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P=0.000)。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NLR、D-D以及LAD是左心房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LR取最佳截断值1.85,预测NVAF左心房血栓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6(95%CI:0.746~0.865),灵敏度为74.82%(95%CI:0.668~0.818),特异度为67.65%(95%CI:0.552~0.785)。 [结论]NLR水平升高使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作为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对左心房血栓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至2014-12期间收入院的18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n=120例)和单纯房颤组(n=60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左心房内径(LAD)、血脂水平和肾功能等之间的差异。结果: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单纯房颤组患者在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CY、FIB、LAD是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用于卒中危险分层与CHADS2评分比较有差异。结论:影响老年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除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系统外,联合测定HCY、FIB和LAD预测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使筛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工作操作更加方便、客观。CHA2DS2-VASc适宜筛查低危人群,CHADS2适宜筛查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68个病人,术后新发房颤患者97例,回顾病人的围术期及随访资料,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分为术后新发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12.6%。平均年龄70.74±8.21岁和65.90±9.83岁,围术期脑卒中8例和9例,CHADS2评分值分别为3.2±1.26和2.13±0.94,CHA2DS2-VASc评分值分别为4.2±1.50和3.23±1.07,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是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因素,与围术期脑卒中显著相关,P < 0.01。 结论:冠心病外科治疗中应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可预测术后新发房颤及围术期脑卒中,对冠心病术后新发房颤的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卒中风险及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HA2DS2-VASc评分与射频消融术前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 ,LA)/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 ,LAA )发生血栓事件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前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分为LA/LAA血栓形成组(n=21)与血栓未形成组(n=21),对照分析CHA2 DS2-VASc及CHADS2评分对血栓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形成组21例(3.8%)患者血栓均位于LAA ,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高危组(≥2分)间,LA/LAA血栓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3分患者血栓形成明显多于<2分( P<0.01)。血栓形成组CHA2 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左心房内径(LAD )显著高于血栓未形成组外,其余临床因素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CHA2 DS2-VASc评分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81、0.89,P<0.05)。结论无论CHA2 DS2-VASc评分的高低,所有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均需接受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LAD越大、CHA2 DS2-VASc评分越高,LA/LAA血栓事件发生可能性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构成CHADS2(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评分和CHA2DS2.VASc(CHA2DS2血管病,年龄6574岁,性别)评分的单个危险因素,并计算各方案预测血栓栓塞的能力,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心内科的Olesen等利用全国住院数据收集丹麦1997-2006年期间所有未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主要终点指标为卒中和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260例,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55例和非血栓组205例。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和蛋白表达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分析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NLRP3炎性小体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持续性心房颤动、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IL-1β及IL-18水平明显升高,心房颤动病程更长,PBMC中NLRP3、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程、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NLRP3mRNA及caspase-1mRNA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栓组NLRP3 mRNA水平与NLRP3蛋白表达、caspase-1mRNA和蛋白表达、IL-1β、IL-18、持续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程、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r=0.890,r=0.905,r=0.904,r=0.862,r=0.827,r=0.706,r=0.742,r=0.762,r=0.690,P0.01)。ROC曲线显示,NLRP3炎性小体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37~0.944),阈值点为1.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03%和84.51%。结论 PBMC中NLRP3炎性小体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LAA)血栓形成与CHA2DS2-VASc评分各项危险因子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NVAF患者97例,计算CHA2DS2-VASc评分。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左心房计算机断层扫描增强成像判断患者LAA有无血栓形成,据此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CHA2DS2-VASc评分及其各项指标的差别及与LAA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血栓组14例(14.4%),非血栓组83例(85.6%)。两组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分布不相同(z=3.035,P=0.002);血栓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50.0% vs 7.2%;P<0.01);血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非血栓组大7.6岁(65.6岁vs 58.0岁,P<0.05)。该评分的其它各项指标(性别、高血压、糖尿病、中风/TIA/TE、血管疾病)在两组患者中的分布皆无明显差异(皆P>0.05)。线性趋势?2检验提示CHA2DS2-VASc评分总分与LAA血栓形成有显著相关性,随此评分增高,LAA血栓发生率趋高(?2=14.09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CHA2DS2-VASc评分总分外(P=0.004,OR 2.101,95%CI 1.259-3.505),CHD(P=0.045,OR 0.219,95%CI 0.050-0.969)为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HD为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评估CHA2DS2-VASc积分对合并或不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人群缺血性卒中、血栓栓塞和死亡的预测能力。研究者应用丹麦全国登记资料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2000-2012年间诊断心力衰竭而且未接受抗凝治疗的42987例患者(21.9%合并心房颤动),2012年12月31日结束随访。CHA2DS2-VASc积分(10个可能积分点,高分意味着高风险)根据基线合并心房颤动情况进行分层。终点为诊断心力衰竭1年后缺血性卒中、血栓栓塞和死亡的发生率。没有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缺血性卒中、血栓栓塞和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静脉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指数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 CHADS2评分和 CHA2 DS2-VASc 评分,将评分为0分、1分和≥2分者分别归入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脑 CT 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应用肺静脉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下肺静脉的开口面积;运用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房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分析肺静脉开口面积及 LAVI 与血栓栓塞风险计分的相关性,通过 ROC 曲线比较各项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1)CHADS2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别有73例(35.4%)、82例(39.8%)和51例(24.8%),而在 CHA2 DS2-VASc 评分下,各组分别有41例(19.9%)、67例(32.5%)和98例(47.6%)。LAVI、左上肺静脉开口面积、左下肺静脉开口面积、右上肺静脉开口面积、肺静脉开口总面积与 CHADS2评分及 CHA2 DS2-VASc 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2)LAVI、左上肺静脉开口面积、左下肺静脉开口面积及肺静脉开口总面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有诊断价值。结论心脏超声测得的 LAVI、MSCT 测得的肺静脉开口面积与CHADS2评分及 CHA2 DS2-VASc 评分存在相关性。这些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BC卒中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住院患者1年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诊断为NVAF的患者345例,患者均进行ABC卒中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ABC卒中评分中,低危组71例、中危组139例、高危组135例,CHA_2DS_2-VASc评分中,低危组10例、中危组26例、高危组309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患者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发生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2种评分对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 CHA_2DS_2-VASc评分和ABC卒中评分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9%;3.8%vs 11.5%;12.6%vs 13.3%,P0.05)。ABC卒中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95%CI:0.678~0.775)和0.677(95%CI:0.625~0.726),2种评分的AU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09)。结论 2种评分对NVAF住院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BC卒中评分的预测价值不劣于CHA_2DS_2-VASc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