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前降支病变所致AMI患者50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均给予3D-STI检查,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径向应变(GR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GLS、GCS、GAS分别为(-10. 83±2. 43)%、(-10. 89±2. 11)%和(-18. 57±4. 22)%,明显高于对照组(t=13. 01~14. 98,P 0. 01),而GRS和LVEF分别为(27. 75±4. 47)%和(47. 30±2. 66)%,明显低于对照组(t=-13. 49、-12. 79,P 0. 01);观察组PCI术后1个月GLS、GCS和GAS分别为(-12. 55±2. 57)%、(-12. 13±2. 40)%、(-20. 45±4. 84)%较术前有所降低(t=5. 33~6. 53,P 0. 01),而GRS和LVEF分别为(31. 74±6. 11)%、(49. 20±3. 00)%较术前有所升高(t=-6. 55、-3. 45,P 0. 01);观察组PCI手术前后GLS、GCS和GAS变化值与LVEF变化值呈负相关(r=-0. 81、-0. 78和-0. 79,P 0. 01),而GRS变化值与LVEF变化值呈正相关(r=0. 81,P 0. 01)。结论 3D-STI可用于定量分析AMI患者PCI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情况,为疗效评估提供客观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选择44例CSF患者,同期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4例作为对照。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左心室纵向应变(GLS)、左心室径向应变(GRS)、左心室圆周应变(GCS)及左心室面积应变(GAS)。结果两组GAS、GCS和G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组GLS显著减低(-15.9±1.6比-17.8±2.5,t=2.662,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采用GLS截点值为-16.0预测CSF的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71.5%,曲线下面积为0.733(P0.001)。结论 CSF患者的左心室三维纵向收缩功能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室重构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所有病人出院后随访1年,术后6个月采用3D-STE检测病人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心肌峰值应变参数。根据左心室是否出现重构,分为重构组与非重构组,Logistic回归分析左室重构发生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D-STE图像参数在左室重构中的临界值以及诊断效能,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预测效能。结果 PCI术后6个月,34例病人发生左室重构,发生率为34.69%。重构组年龄高于非重构组、肌钙蛋白I(cTnI)低于非重构组(P0.05)。术后6个月重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高于非重构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E/A低于非重构组(P0.05)。两组整体环向峰值应变(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以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cTnI、GLS、GRS、GAS与病人PCI术后6个月左室重构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性分析显示:GLS、GAS、GRS为预测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指标。ROC分析显示:GLS、GAS、GRS的AUC值分别为0.879、0.837、0.813,截点值分别为-12.59、-22.63、33.74。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左室重构病人心室功能发生改变,3D-STE在左室重构预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中GLS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T1 mapping和特征追踪(FT-CMR)技术定量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心肌形变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5例HCM患者(HCM组)和2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1.5-T心脏磁共振检查。CMR T1 mapping扫描采用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MOLLI)序列,扫描范围包括左室基底、中间和心尖段的T1 mapping图。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左室心肌分段方法将左室心肌分为16段,并测量每段心肌的初始T1值、增强后T1值和心肌细胞外容积(ECV)值。将心脏长轴二、三和四腔心和全部短轴位电影图像导入心肌应力分析软件,通过分析得到左室整体纵向(GLS)、周向(GCS)和径向(GRS)心肌收缩应力。比较HCM组和对照组的T1值、ECV值和心肌收缩应变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HCM组左室整体心肌平均初始T1值和EC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始T1值:(1 047.3±43.7) ms∶(1 013.8±26.9) ms,P=0.001;ECV值:(28.2±4.7)%∶(24.0±1.9)%,P0.001]。HCM组左室GLS和GC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S:(-13.6±3.7)%∶(-16.9±1.9)%,P0.001;GCS:(-16.3±4.8)%∶(-19.2±2.7)%,P=0.01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HCM患者性别和GRS与左室心肌ECV均存在独立相关性(性别:标准化β=0.429,P=0.012;GRS:标准化β=-0.471,P=0.007)。与初始T1时间和心肌应力相比,ROC曲线分析示心肌ECV对HCM诊断价值最大(AUC=0.846,P0.001),ECV诊断HCM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0.0%、85.7%、83.3%和82.8%。结论:HCM患者的心肌初始T1值和ECV增高,与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有关。HCM患者与健康对照比较射血分数(EF)正常而GLS和GCS降低,提示心肌应力比EF能更早地反映心功能受损。HCM患者的心肌纤维化与性别和GRS相关。相对于初始T1时间和心肌应力,心肌ECV诊断HCM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心室局部及整体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23例CTO患者,分别于PCI前,术后1天、3个月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时应用2D-STI获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结果: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9.29±12.15)%相比,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60.00±12.35)%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61.37±11.8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GLS(-12.77±1.07)%相比,术后1天GLS(-13.23±1.64)%、术后3个月GLS(-15.67±1.91)%和术后6个月GLS(-16.97±2.07)%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I能有效改善CTO患者左心功能。2D-STI技术可早期、定量地评价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8例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冠心病患者。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将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舒张功能正常组[LVEDP≤15 mm Hg,(1 mm Hg=0.133 k Pa)]31例,舒张功能不全组(LVEDP>15 mm Hg)37例。采集心尖四腔全容积图像,运用4D Auto LVQ软件进行离线分析,得到左心室整体(四项三维应变指标)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径向应变(GRS)。结果: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GLS、GCS、GAS、GRS较舒张功能正常组均明显减低(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四项三维应变指标与LVEDP中度相关:GLS(r=0.585,P<0.001),GCS(r=0.589,P<0.001),GAS(r=0.674,P<0.001)及GRS(r=-0.643,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GLS在-15.5%时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68%;GCS在-17.5%时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和81%,GAS在-29.5%时预测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68%。结论:3D-STE的相关应变参数可用来预测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冠心病患者的LVEDP,并能作为新的超声诊断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四维应变成像 (4D-SI) 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根据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及左心导管检查结果,选取44例患者分为病例组:冠心病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需行PCI术)26例;对照组:冠心病并左室舒张功能正常18例。分别采集对照组及病例组PCI术前、术后3个月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运用 4D-SI 技术测得收缩末期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面积应变(GAS)、圆周应变(GCS)、纵向应变显像舒张指数(LSI-DI)、面积SI-DI (ASI-DI)、 径向SI-DI(RSI-DI)、圆周SI-DI(CSI-DI)。 结果 1.病例组GLS、GCS、GAS、GRS、LSI-DI、CSI-DI、ASI-DI、RSI-DI均小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术后3月各参数均大于病例组术前(P<0.05);2.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SI-DI的曲线下面积(AUC)0.921,截值为50.107%,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2%、81.3%;ASI-DI的AUC 0.887,截值为49.233%,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4%、79.1%。 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4D-SI的相关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及PCI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的常规参数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心肌淀粉样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改变。方法入选2006年9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肌淀粉样变(CA)的患者50例,根据LVEF分为CA(LVEF<50%)组(29例)和CA(LVEF≥50%)组(21例),以健康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病历资料,进行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 CA(LVEF<50%)组较CA(LVEF≥50%)组左心房收缩末内径[(43.72±4.89)mm比(37.43±6.82)mm,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5.10±6.23)mm比(39.33±4.12)mm,P<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42(37~59)ml比17(14~24)ml,P<0.01]和舒张末容积[72(63~106)ml比50(46~62)ml,P<0.01]及脑钠肽水平[664(327~1 338)ng/L比308(179~461)ng/L,P=0.04]明显升高。CA(LVEF<50%)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GLS)、径向峰值应变(GRS)以及圆周峰值应变(GCS)的绝对值小于CA(LVEF≥50%)组及健康对照组[GLS:(-8.46±3.94)比(-13.77±4.05)比(-19.77±2.65);GRS:(15.32±10.00)比(25.18±14.02)比(35.18±12.18);GCS:(-10.18±4.52)比(-18.09±6.56)比(-19.00±3.51);均为P<0.05];CA(LVEF≥50%)组的GLS与GRS绝对值小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5),而GCS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 CA患者可逐渐出现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异常及左心重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表明LVEF正常的部分CA患者已存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左心室有12/17节段的LS,10/17节段的RS、AS,9/17节段的CS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在整体应变值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GLS[(19.59±3.52)比(9.25±2.16)]、GRS[(36.73±4.83)比(25.26±5.19)]、GCS[(22.63±4.38)比(15.15±3.98)]、GAS[(32.87±4.41)比(21.73±3.84)]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节段心肌应变值检测准确,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量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应变情况的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8年5月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CTO并成功施行PCI的患者43例为CTO组(n=43),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30)。CTO组患者分别于PCI前1 d、后1月及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组于体检当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超声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A)比值(E/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采集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动态图像,以及心尖部四腔观、两腔观及三腔观动态图像,应用2D-STI技术分析左心室分层纵向应变参数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参数(GLS、GRS及GCS)。结果术前,CTO组E/e’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PCI前及后1月比较,CTO组术后3个月E/e’值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TO组术前左心室整体应变(GLS、GCS、GRS)均显著降低,PCI后1个月GLS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GLS、GCS及GRS较术前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CTO组术前左心室各层心肌纵向应变均显著降低(P0.05),PCI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左室各层应变参数逐渐增高,PCI后3个月时增高更加显著(P0. 05)。结论 CTO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PCI可明显改善CTO患者心室收缩功能,2D-STI技术能有效评价CTO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心肌梗死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根据心肌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A组28例(心肌梗死面积<12%),B组43例(心肌梗死面积≥12%)。所有患者行超声二维斑点追踪分析,测量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收缩期整体径向应变(GRS)、收缩期整体圆周应变(GCS),对心肌应变与SPECT检测的左心室壁缺血坏死心肌的面积占左心室壁的百分比(Extent)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价3种心肌应变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的价值。结果 B组的GLS、GCS及GRS均低于A组(P<0.05)。GLS、GCS与Extent均相关(r=0.721、r=0.504,P<0.01),GLS、GCS及GR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749、0.678,诊断心肌梗死面积≥12%对应的界值分别为-13.83%、-11.65%、26.64%,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88.9%,63.6%、88.9%,81.8%、55.6%。结论超声二维心肌应变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梗死范围的改变,其中GLS能够较好地评价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维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判断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和圆周峰值应变,并分别取其平均值做为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同时应用Simpson双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获得界值。结果心功能不全患者GLS、GRS和GC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OC评价显示GLS、GCS的曲线偏左上角,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0.939,对应的界值分别为-13.12%、-13.86%,其诊断心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4.4%,93.3%/83.3%,GRS的曲线下面积0.170.5,诊断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意义不显著。结论二维整体收缩期应变可较好地评价左室的收缩功能,其中GLS和GCS具有较高的诊断心功能不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104例,均采取PCI,PCI术后进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左心室发生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指标对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结果在104例患者中,发生左心室重构患者49例(47.12%)。对可能影响患者左心室重构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坏死心肌百分比、左心室整体环周应变(GCS)、整体经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及E/e′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预测价值,心肌坏死百分比、GCS、MWSI、GLS、GRS及E/e′比值对左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93、0.754、0.738、0.702、0.695。结论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可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在应变参数中,GCS是预测患者左心室重构较为理想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冠脉不同程度狭窄心肌整体应变。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诊断疑似为冠心病患者共计63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三支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10例(冠脉无明确狭窄)、轻度狭窄组(狭窄率≤50%)9例、中度狭窄组(50%至少一支冠脉狭窄率≤75%)10例、重度狭窄组(至少一支冠脉狭窄率75%)34例。应用3D-STI获得心肌整体应变参数,包括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GCS)以及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GAS),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心肌整体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重度狭窄组各应变参数较其他各组明显减低,中度狭窄组GLS、GRS、GA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中度狭窄组GAS较轻度狭窄组明显减低,轻度狭窄组GAS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I技术可作为早期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有效检测手段,其中GAS是敏感性及可重复性最高的参数。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心肌各应变参数受损加重,其中GAS受损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E)分析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功能。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63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根据患者Child-Pugh评分将患者分为Child-Pugh A级组、Child-Pugh B级组和Child-Pugh C级组,另选取6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通过收集临床一般资料,获得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房前后径、左房左右径、左房上下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应用3D-STE分析两组患者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结果 63例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级22例,Child-Pugh B级21例,Child-Pugh C级20例。肝硬化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房左右径、左房上下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38.28±3.93)mm、(38.96±4.83)mm、(52.90±6.81)mm和(48.32±5.00)mm,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43±3.22)mm、(33.44±4.26)mm、(45.30±3.68)mm和(44.58±2.81)mm,肝硬化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78±5.69)%vs(70.20±5.64)%,t=-1.62,P=0.111]。肝硬化组患者GCS、GAS、GRS分别为(-15.91±3.33)%、(-29.05±4.84)%和(-45.57±10.2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8.69±2.69)%和(-32.15±4.52)%、(-53.00±11.17)%,肝硬化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以Child-Pugh C级患者减低最为明显(P 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功能下降且随肝功能降低而下降;3D-STE能够为临床评估肝硬化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联合四维斑点跟踪超声心动图(4D-STE)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1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CTA及4D-STE检查。随访1 a统计MACE发生率,并分析发生MACE者与未发生MACE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肌各节段应变[环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面积应变(GAS)]幅度变化情况。 结果随访1 a,MACE发生率为20.39%(21/103);发生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3、4级为主,未发生MACE组以1、2级为主,且发生MACE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级(52.38%)、4级(38.10%)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MACE组(17.07%、2.44%);1级(0.00%)、2级(9.52%)所占比例低于未发生MACE组(30.49%、50.00%)(P<0.05);两组心肌各节段应变(GCS、GRS、GLS、GAS)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CTA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D-STE可定量评估心肌各节段应变幅度,二者联合有助于提高对MACE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分析比较有或无颈动脉斑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确定可能影响这些患者左心室应变值的变量。方法:纳入81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5%)的T2DM患者,其中38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2DM+颈动脉斑块组),43例不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单独T2DM组)。另纳入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分析,比较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和整体径向应变(GRS)。结果:①3组间左心室几何形状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单独T2DM组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更为普遍,左心室肥厚最常见于伴有动脉斑块的T2DM患者;③相较于对照组,单独T2DM组患者GLS和GCS值均明显下降(均P0.05),T2DM+颈动脉斑块组患者GLS、GCS、GAS和GRS值均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单独T2DM组(均P0.05);④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和动脉斑块均与T2DM患者的所有应变值独立相关。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结合可以检测有或无动脉斑块的T2DM患者的亚临床左心室异常,二者结合有助于重新评估T2DM人群的心功能损害程度,为临床更好的管理T2DM人群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老年重度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AS)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LVEF>54%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58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AS组28例和合并高血压组30例,收集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压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径向应变(GRS)及扭转角度(Rot)。结果合并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Rot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S组(P<0.01)。对照组、AS组和合并高血压组室间隔厚度、LVMI、GCS逐渐增高,GLS逐渐减低(P<0.01)。AS组和合并高血压组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RS明显低于对照组[(32.2±12.2)%,(29.2±9.6)%vs (41.7±11.3)%,P<0.01]。结论与LVEF>54%的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比较,合并高血压的老年重度退行性AS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进一步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一种评价心肌早期受损的敏感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结合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老年代谢综合征(MS)合并二尖瓣环钙化(MAC)对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单纯MS患者50例为MS组,老年MS合并MAC患者50例为MS+MAC组,另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左心室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应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获得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心尖长轴切面各室壁的二尖瓣环收缩期最大位移(MAD)、3个切面的二尖瓣环连线中点的收缩期最大位移(MADmid),计算3个切面MADmid占心尖左心室长径的百分比(MADmid%),分析左心室心肌应变值与MADmid、MADmi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S组和MS+MAC组的GLS依次减低;且MS+MAC组减低更为显著[(-18.17±1.22)%vs(-16.04±1.27)%vs(-22.92±2.32)%,P0.05]。3组GRS、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S组、MS+MAC组二尖瓣环收缩期6个位点的MAD,3个切面的MADmid和MADmid%依次减低,MS+MAC组减低更为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收缩期GLS与MADmid和MADmid%呈正相关(r=0.66,r=0.63,P0.05)。结论老年MS合并MAC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心肌GLS功能显著受损,二尖瓣环运动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敏感的评估MS+MAC患者心肌受损程度,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微创刨吸组(接受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和传统治疗组(高位结扎和剥脱术)。评估两组疗效、治疗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并于术后3、6个月时进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和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学(CEAP)分级评估。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微创刨吸组切口个数[(8.6±1.7)个比(4.2±1.1)个]、手术时间[(70.17±15.92)min比(32.45±11.74)min]、术后恢复时间[(6.82±1.51)h比(3.93±1.13)h]明显减少,浅静脉血栓团(18.0%比0)发病率及复发率(12.0%比0)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术后3、6个月时,与传统治疗组比较,微创刨吸组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3个月:(7.23±1.48)分比(4.16±1.35)分],CIVIQ评分明显提高[3个月:(67.23±9.47)分比(81.16±8.38)分],P均=0.001;两组患者的CEAP分级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均=0.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曲张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方法更简单、疗效肯定,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少、恢复快、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