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对其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对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C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有患者60例。在应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前后的变化,检测两组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高(93.33%VS 80.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MDA水平治疗后降低,血清SOD、GSH-px水平治疗后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治疗后更低,血清SOD、GSH-px水平治疗后更高(P<0.05)。结论: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  相似文献   

2.
邓红星 《江西医药》2022,(12):2103-210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增加脑部供血量,减轻神经损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红花组予红花注射液15 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阿替普酶组予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联用组予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比较三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出血转化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1 h,红花组和联用组对TEG指标的影响弱于阿替普酶组(P<0.05)。治疗12、24、36 h,红花组的出血转化率均低于联用组和阿替普酶组(P<0.05)。治疗4、24 h,联用组和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低于红花组,疗效优于红花组(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超早期不干扰阿替普酶的溶栓效果与出血转化率,安全性高,但常规剂量溶栓能力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方穴位贴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活血化瘀方穴位贴敷,均连续治疗7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5%(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中医证候积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84%比5.88%,P> 0.05)。结论 活血化瘀方穴位贴敷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和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32例,根据溶栓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6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63例(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纤溶系统指标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76.81%,差异有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溶系统指标(PT、APTT、D-D)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55.07%,观察组77.78%(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改善纤溶系统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胡西西  高灵通  王小丽 《药品评价》2022,(19):1196-1199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与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连续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静脉溶栓相比,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诸暨市人民医院经CT扫描确诊的因大脑中动脉及分支狭窄或闭塞引发的早期急性脑卒中且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再闭塞的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4)和试验组(n=23),两组患者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0.9 mg/kg),l min内静脉注射总剂量的10%,剩余药液于1 h内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24 h后静脉滴注300 mL 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第3~7天改为静脉滴注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每日1次。试验组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3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2.5 mL/h微泵静推维持48 h,溶栓治疗后的第3~7天阿加曲班注射液改为每日2次微泵静推(每次用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至3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2.5 mL/h微泵静推维持4 h)。两组均在溶栓24 h后头颅CT排除脑出血后常规给予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在治疗后和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加曲班可改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5例,尿激酶组75例。两组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应用NIHS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监控2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阿替普酶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31例,进步18例,总有效率92%;尿激酶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21例,进步17例,总有效率72%,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1周、2周,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周、2周阿替普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阿替普酶组为4%,尿激酶组为17.3%,阿替普酶组明显低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序贯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特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VEGF表达水平、90天mRS评分。结果 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和溶栓3天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序贯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血清VEGF水平第3天、第7天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脑梗死90天的m R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替普酶疗效显著,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ACI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溶栓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及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14 d。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2.46%,明显高于溶栓组的61.40%(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脑中动脉峰流速、平均血流速、血清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溶栓组,联合组脑血管阻力指数、脑动脉氧含量、脑动静脉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均明显低于溶栓组(P <0.05)。联合组和溶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5.26%比8.77%,P> 0.05)。结论 静脉溶栓联合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ACI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状况,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内,观察组颅内出血0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照组颅内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7例。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溶栓后脑大量出血3例、肺内感染与心力衰竭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某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与对照组(阿替普酶治疗)各8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排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上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凝血与纤溶指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冯丽娜  王宏 《天津医药》2019,47(5):521-524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6 年 1 月—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9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分为2组,观察组为发病距离溶 栓时间<3 h的患者45例,对照组为发病距离溶栓时间在3~4.5 h的患者50例。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 恢复、认知功能以及脑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后7 d,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9% vs. 82.0%,P>0.05);2 组患者经阿替普酶治疗后1 d与7 d的NIHSS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后1 d 与 7 d 的 NIHSS 评分[(7.13±2.42)分、(4.85±1.76)分]、MESSS 评分[(8.48±2.72)分、(5.61±2.05)分]均低于对照组 [(8.48±2.86)分、(6.08±2.31)分;(10.08±3.09)分、(7.23±2.81)分](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的MRS评分等级 [预后良好(91.11%)、预后不良(8.89%)、死亡(0)]明显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76.00%)、预后不良(20.00%)、死亡 (4.00%)](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出现脑出血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 脑梗 死患者在发病距离溶栓时间<3 h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降低脑出 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及探讨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35例,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d,共治疗14 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两组分别治疗第7天及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天时,NIHSS评分及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14天时,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天时,MRS评分无论是组间比较还是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但在第14天时,无论组间比较还是组内比较,MRS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进行阿替普酶溶栓后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显著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尤其在脑梗死1周之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彬 《安徽医药》2022,26(8):1627-163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并验证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8例经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建模组),根据治疗后72 h内是否发生END分为恶化组54例和未恶化组154例。根据建模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计算截断点,并应用于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50例病人验证预测效能(验证组)。结果恶化组中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分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恶化组(79.6%比46.8%,P<0.05),治疗后24 h内END发生率最高(17.3%)。单因素分析病人的血糖、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脂蛋白(a)、肌酐水平、责任大血管闭塞占比、入院NIHSS评分、TOAST分型等指标与END发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糖、高BMI、高白细胞计数、高脂蛋白(a)、高肌酐、责任大血管闭塞、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构建联合预测因子L=1×血糖+0.327×BMI +0.742×白细胞计数+0.026×脂蛋白(a)+0.143×肌酐?2.104×责任大血管闭塞+0.225×入院时NIHSS评分,截断点为38.984 6。把联合预测因子应用于50例验证组病人,预测正确率为78.0%,敏感性75.0%,特异性81.6%,AUC=0.921。结论入院NIHSS评分越高溶栓后发生END的风险越大,且24 h以内是高发期。联合预测因子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生END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神经递质水平,采用脑灌注CT检查脑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多巴胺(DA)、5-羟色胺(5-H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值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平均通过时间(MTT)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 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和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和重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符合rt-PA静脉溶栓标准的84例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rt-PA溶栓后24 h NIHSS分值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观察溶栓前随机血糖,入院7 d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等对溶栓疗效的影响。结果 rt-PA溶栓后24 h有效组溶栓前随机血糖、入院7 d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平均值都比无效组低,其中空腹血糖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疗效随HbA1c值升高而逐渐降低。糖尿病组或糖耐量异常组比血糖正常组溶栓疗效降低。溶栓前随机血糖在7~9 mmol·L-1时疗效佳。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HbA1c值越高,rt-PA溶栓后24 h疗效越差,溶栓前控制患者血糖在7~9 mmol·L-1有助于提高rt-PA溶栓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90例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可提升疗效,提高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