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8月),搜集有关SI预测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文章,评估SI与STME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9篇文献,包括STEMI患者22 607例,其中高SI患者6 258例(高SI组),正常SI患者16 349例(正常S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正常SI组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RR:0.48,95%CI:0.44~0.53,P0.01)、死亡(RR:0.27,95%CI:0.23~0.31,P0.01)、心源性休克(RR:0.20,95%CI:0.10~0.41,P0.01)、致命性心律失常(RR:0.49,95%CI:0.42~0.57,P0.01)的风险均显著低于高SI组;正常SI组30 d内出现死亡的风险显著低于高SI组(RR:0.40,95%CI:0.26~0.62,P0.01);正常SI组1年内发生MACE事件(RR:0.35,95%CI:0.23~0.54,P0.01)、死亡(RR:0.27,95%CI:0.11~0.66,P0.01)、心力衰竭(RR:0.26,95%CI:0.14~0.49,P0.01)、心源性休克(RR:0.15,95%CI:0.12~0.18,P0.01)的风险均显著低于高SI组;两组患者30 d及1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I能够有效预测STEMI患者短期、30 d及长期预后,可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算的观察STEMI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索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2018年7月之前发表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3. 0软件合并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Hb A1c水平组在住院期间、出院后短期和长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显著低于高Hb A1c水平组(RR=0. 33,0. 46,0. 54,0. 53,0. 71,0. 3; 95%CI:0. 25~0. 44,0. 33~0. 64,0. 37~0. 78,0. 42~0. 68,0. 50~0. 99,0. 23~0. 63)。结论:PCI治疗后的STEMI患者高Hb A1c水平提示不良预后,需密切监测患者术后Hb A1c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机不同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直接PCI术并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的STEMI患者351例,其中男性260例,女性9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4±10.1)岁。根据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机不同,STEMI患者分为早期组(229例,行直接PCI术前即使用)和晚期组(122例,行直接PCI术后至出院前使用)。提取患者资料,随访1.5年,记录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5年,早期组再住院率、病死率显著低于晚期组,为19.7%vs.29.5%,1.7%vs.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OR=2.361,95%CI:1.132~4.924)、糖尿病(OR=1.897,95%CI:1.243~2.895)、高血压(OR=3.348,95%CI:1.587~7.063)、冠状动脉多支病变(OR=1.873,95%CI:1.024~3.426)、发病到再灌注时间12 h(OR=1.453,95%CI:1.097~1.925)、入院时心率90次/min(OR=1.236,95%CI:1.078~1.417)、Killip≥Ⅱ级(OR=2.818,95%CI:1.204~6.596)是STEMI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行直接PCI术STEMI患者的再住院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入院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76例因STEMI入住宣武医院行PCI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入院随机血糖及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并且入院HbA1c<7%)和血糖控制欠佳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或入院HbA1c≥7%),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结果 176例患者中,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入院血糖、入院HbA1c、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随访24个月,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8.8%比7.8%,P=0.048)、心原性死亡率(18.8%比3.1%,P=0.004)及MACCEs发生率(25.0%比10.9%,P=0.025)明显升高。入院Killip分级≥Ⅱ级(HR=4.302, 95%CI:1.505~12.295,P=0.006)和三酰甘油升高(HR=1.035, 95%CI:1.013~1.057,P=0.002)是24个月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HbA1c升高(HR:1.229, 95%CI:1.003~1.508,P=0.047)、Killip分级≥Ⅱ级(HR=3.505, 95%CI:1.424~8.624,P=0.006)、脑卒中史(HR=3.525, 95%CI:1.361~9.129,P=0.009)及冠心病史(HR=2.886, 95%CI:1.078~7.724,P=0.035)则是24个月内MACC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将有助于降低合并STEMI的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空腹血糖对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非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2月至2015年3月因STEMI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直接PCI的患者,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及入院后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空腹血糖的中位数(5.4 mmol/L)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空腹血糖组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药物和介入治疗情况以及30 d预后情况。结果共入选721例,平均年龄(61.2±12.8)岁,男性601例(83.4%)。空腹血糖5.4 mmol/L组与空腹血糖≤5.4 mmol/L组相比,男性比例更低(79.9%比86.5%,P=0.017),入院心率更快[(82.9±17.2)次/分min比(79.4±16.7)次/min,P=0.00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使用率更高(3.8%比1.3%,P=0.034),30 d全因死亡(3.5%比0.5%,P=0.004)、心源性死亡(2.9%比0.5%,P=0.012)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更高(18.1%比7.4%,P0.001)。经校正基线因素后,空腹血糖5.4 mmol/L是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 6.030,95%CI 1.235~29.447,P=0.026)。此外,年龄(HR 1.059,95%CI 1.002~1.120,P=0.044)、入院心率(HR 1.036,95%CI 1.003~1.070,P=0.034)、罪犯血管为前降支(HR 6.427,95%CI 1.389~29.728,P=0.017)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HR 0.154,95%CI 0.051~0.461,P=0.001)也是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因STEMI行直接PCI的非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升高是3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性评价合并低T3综合征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3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的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分析统计量。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包括心衰患者1832例(低T3综合征组360例,正常甲状腺组1472例)。Meta分析显示:在心衰患者中,低T3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5.0%,95%CI:10.2%~39.7%。与正常甲状腺组相比,低T3综合征是心衰患者全因死亡(RR=1.82,95%CI:1.12~2.97,P=0.02)和心血管死亡(RR=2.13,95%CI:1.43~3.18,P=0.0002)的风险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低T3综合征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因素(RR=3.94,95%CI:1.40~11.04,P=0.009),而对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无影响(RR=1.03,95%CI:0.66~1.61,P=0.89)。结论低T3综合征在心衰患者中较为常见,并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另外,患者的心衰类型可能会影响低T3综合征对其预后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01-01至2014-10-31于我院住院确诊为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 012例患者,于2015-10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全因死亡的MPV最佳界值,将患者分为低MPV组和高MPV组。比较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并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PV对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ROC曲线确定的全因死亡的MPV最佳界值为9.466 fl,低MPV组549例(MPV≤9.466 fl)和高MPV组463例(MPV9.466 fl)。随访时间为34(12~69)个月。与低MPV组比,高MPV组患者PCI后具有更高的全因死亡(P0.001)及心原性死亡发生率(P=0.001)。多因素校正后,COX回归分析仍显示入院高MPV为接受PCI的STEMI患者全因死亡(HR=1.463,P0.001)及心原性死亡(HR=1.458,P0.001)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MPV增高对PCI后STEMI患者的长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直接PCI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年龄≥60岁的诊断为STEMI合并MVD并完成直接PCI的女性患者148例,平均随访4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50例和非MACE组98例。利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红细胞比容明显低于非MACE组[(32.15±15.38)%vs(36.66±13.58)%,P=0.017]。胸痛到直接PCI时间>6h患者较<2h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风险增加3.299倍(95%CI:1.290~8.438,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HR=2.472,95%CI:1.129~5.410,P<0.05);支架置入前行球囊预扩张是患者的保护因素(HR=0.455,95%CI:0.227~0.911,P<0.05)。结论直接PCI术前时间延误及肾功能下降是老年女性STEMI合并MVD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前使用球囊预扩张是其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构建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连续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的STEMI患者共9053例,其中确诊为STEMI后CR患者167例。将167例CR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117例)和验证组(50例),回顾性分析建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后CR的风险因素,基于β值行加权赋分,建立CR风险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模型鉴别效度和校准度,并在验证组中验证该模型。结果建模组中,根据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确定既往脑卒中病史(β=0.601,OR=1.824,95%CI:1.013~3.283,P=0.045)、女性(β=0.648,OR=1.911,95%CI:1.172~3.118,P=0.009)、年龄(61~70岁,β=0.797,OR=2.218,95%CI:1.190~4.136,P=0.012;71~80岁,β=1.162,OR=3.195,95%CI:1.650~6.189,P=0.001;>80岁,β=1.515,OR=4.548,95%CI:1.886~10.969,P=0.001)、此次入院未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β=1.041,OR=2.831,95%CI:1.658~4.833,P<0.001)、入院时Killip分级Ⅲ~Ⅳ级(β=1.252,OR=3.498,95%CI:1.898~6.447,P<0.001)是STEMI后C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危险因素,经权重后,建立了简易CR风险预测评分,其范围为0~9分,AUC(0.771,95%CI:0.723~0.819),Hosmer-Lemeshow检验(P=0.393)。根据评分可将患者划分为低风险组(0~3分)和高风险组(4~9分)两组。在CR患者中,低风险组明显少于高风险组(29.9%vs 7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部验证组中,AUC(0.758,95%CI:0.682~0.835),Hosmer-Lemeshow检验(P=0.669),结果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对CR的预测价值。结论既往脑卒中病史、女性、年龄、此次入院未行直接PCI、入院时Killip分级Ⅲ~Ⅳ级5个因素是STEMI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危险因素,建立了STEMI后CR的风险预测模型,用于识别STEMI后发生CR的高风险患者,为高危患者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30 d)、晚期(30~360 d)及极晚期(360 d以上)大出血的发生率及临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14 990例接受PCI的患者,收集患者术后发生的TIMI大出血及死亡事件。根据出血事件的发生时间出血事件分为:早期、晚期和极晚期。比较不同时期大出血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并与不同时期心肌梗死对死亡的影响相比较。结果:在3年的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19.4个月),早期TIMI大出血36例(0.2%),晚期大出血29例(0.2%),极晚期大出血40例(0.3%)。早期、晚期和极晚期大出血均是死亡的预测因素,其风险比(HR)呈递增趋势(早期:HR=2.61,95%CI:1.81~3.64;晚期:HR:2.80,95%CI:1.40~5.60;极晚期:HR=4.15,95%CI:2.72~6.33)。不同时期的心肌梗死也均是死亡的预测因素,但与出血事件不同的是,心肌梗死对死亡的风险比随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早期:HR=5.07,95%CI 2.79~9.21;晚期:HR=2.25,95%CI:1.13~4.48;极晚期:HR=1.92,95%CI:1.15~3.20)。结论:PCI术1年后大出血事件仍不少见,且1年以后的大出血事件对远期死亡风险的影响较早期大出血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脂滴蛋白-5(perilipin-5)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变(STEMI)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STEMI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次晨空腹血清perilipin-5检测水平中位值将STEMI老年患者分成低表达组(60例)和高表达组(60例)。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随访1年内病死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1年内死亡患者血清perilipin-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存活患者(P0.001);与高表达组患者比较,低表达组患者的BMI、TG、TC表达水平偏高,HDL-C表达水平偏低,发病至入院时间更长,Killip心功能分级较高(P0.05,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心功能分级(OR=3.323,95%CI:1.370~8.060)、perilipin-5水平(OR=2.408,95%CI:1 376~4.880)、HDL-C水平(OR=2.773,95%CI:1.640~4.689)是影响STEMI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组患者接受PCI术比例以及PCI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表达组患者发生3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且低表达组患者发病后1周、1个月、半年及1年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5),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26.67%∶11.67%,P0.05),另外低表达组STEMI老年患者发病后1周、1个月、半年及1年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P0.05)。结论:血清perilipin-5水平与STEMI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近远期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低perilipin-5水平是STEMI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连续性纳入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909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n=703)和女性组(n=20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近期和远期的预后情况。近期终点事件为PCI后30天内全因死亡。远期终点事件包括PCI后30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结果:与男性组患者相比,女性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介入干预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组PCI后30天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组(5.3%vs 1.4%,P=0.001),但女性并非PCI后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95%CI:0.64~9.10,P=0.192)。多因素校正后,女性患者PCI后30个月内MACE (HR=0.91,95%CI:0.52~1.60,P=0.762)、全因死亡(HR=0.65,95%CI:0.29~1.45,P=0.300)、心原性死亡(HR=0.62,95%CI:0.27~1.45,P=0.27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R=0.48,95%CI:0.17~1.36,P=0.172)以及血运重建(HR=1.28,95%CI:0.51~3.22,P=0.598)的发生风险均与男性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STEMI患者在PCI后近期预后较差,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但远期预后与男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全因死亡风险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的住院及远期预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基于国内外人群有关CHD患者的NLR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和MACE的预后关系的研究。两例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汇总为优势比(OR_S),并显示相应的95%CI。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共计16 401例。与低NLR组相比,CHD患者入院时高NLR组总体死亡率高(OR=4.53,95%CI:3.19~6.43,P<0.001),院内死亡率高(OR=4.14,95%CI:3.20~5.37,P<0.001),远期死亡率高(OR=4.97,95%CI:3.25~7.61,P<0.001);高NLR组MACE风险增加(OR=3.52,95%CI:2.53~4.89,P<0.001),高NLR患者PCI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OR=3.49,95%CI:2.38~5.13,P<0.001)。结论:入院时高NLR是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和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NLR对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30d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STEMI行直接PCI的患者870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92例(≥80岁)和对照组778例(45~79岁),对比2组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药物治疗以及30d预后,分析30d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高龄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3dvs 10d,P=0.000),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55%vs59%,P=0.007),心源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30d全因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8.5%vs 6.0%,22.8%vs8.6%,19.6%vs 5.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是所有STEMI患者30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HR=1.898,95%CI:1.030~3.497,P=0.040);而女性(HR=4.894,95%CI:1.572~15.234,P=0.006)和急性肾损伤(HR=10.155,95%CI:3.140~32.837,P=0.000)是高龄组30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STEMI患者即使接受了直接PCI,其30d全因死亡率仍高于年龄<80岁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冠脉)侧支循环对PCI术后再狭窄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MB、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集有关冠脉侧支循环影响PCI术后再狭窄风险的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结合异质性大小采用不同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对其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1 6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冠脉侧支循环丰富组与不丰富组患者PCI术后再狭窄风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1.29,95%CI:0.99~1.68,P=0.06]。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再狭窄风险的RR值为1.23(95%CI:0.89~1.69);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再狭窄风险的RR值为1.37(95%CI:0.86~2.16);用可视性方法评估侧支循环患者PCI术后再狭窄风险的RR值为1.22(95%CI:0.84~1.76);用CFI评估侧支循环患者PCI术后再狭窄风险的RR值为1.40(95%CI:0.90~2.17)。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用可视性方法评估侧支循环及用CFI评估侧支循环的患者,在冠脉侧支循环丰富组与不丰富组的PCI术后再狭窄风险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冠脉侧支循环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风险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对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经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风险比(RR)比较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1 065例CAD患者。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基因指导组在PCI术后发生心肌梗死风险(RR=0.55,95%CI:0.42~0.72,P<0.0001)、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RR=0.62,95%CI:0.42~0.91,P=0.02)、心血管死亡风险(RR=0.67,95%CI:0.46~0.97,P=0.03)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R=0.60,95%CI:0.39~0.91,P=0.02)均更低。而两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风险(RR=0.90,95%CI:0.75~1.08,P=0.26)和大出血风险(RR=0.87,95%CI:0.73~1.03,P=0.1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基因分型为指导的抗血小板策略可以显著提高CAD患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连续就诊并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56例,采集主动脉窦动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LA,将患者分为PLA高值组与低值组。根据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肌灌注,随访患者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1)PLA高值组与PLA低值组相比,发病至介入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升高,射血分数及ST段回落率降低(P<0.05)。平均随访17.50个月,发生MACCE 36例(23.07%),PLA低值组MACCE 19例(17.8%),PLA高值组MACCE 17例(34.7%),PLA高值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PLA低值组(χ~2=5.43,P<0.0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LA高值组MACCE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PLA低值组(Log-rank检验P<0.01)。(3)Cox回归模型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RR:1.132,95%CI:1.002~1.280)与PLA升高(RR:1.101,95%CI:1.013~1.196)与MACCE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PLA可用于评价心肌灌注不良,并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MACCE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性别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793例发病后24h内至北京市19家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中位随访5.7年,根据性别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和院内预后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较大、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病史者较多,吸烟者少,入院时合并肾功能不全、Killip II级以上者比例增高,女性患者舒张压偏低,从症状发作到医院时间较长、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比例较低(P<0.05)。院内死亡(10.7%vs.4.1%,P=0.001)、恶性心律失常(14.9%vs.7.9%,P=0.007)、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31.8%vs.22.1%,P=0.01)和6年全因死亡(21.6%比13.8%,P=0.03)均显著增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性别不是STEMI患者院内死亡(OR=1.482,95%CI:0.716~3.070,P=0.289)和6年全因死亡(RR=0.948,95%CI:0.465~1.933,P=0.88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STEMI患者院内和长期随访病死率高与年龄大、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多、再灌注治疗比例低有关,性别不是影响STEMI患者院内和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的老年患者28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90例,女性组9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血压、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吸烟、血肌酐、血管病变支数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2组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3.4%vs 18.6%,P=0.639)。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1.954,95%CI:1.058~3.608,P=0.032)、Killip分级(HR=2.017,95%CI:1.454~2.798,P=0.000)、术后TIMI分级(HR=0.552,95%CI:0.422~0.723,P=0.000)及急诊PCI(HR=0.240,95%CI:0.112~0.513,P=0.000)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无性别差异,提示性别可能不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高血压、Killip分级、术后TIMI分级及急诊PCI能独立预测老年STEMI患者远期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7 d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136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64.58±11.72)岁。依据NLR水平分为高NLR组(2.43,69例)和低NLR组(≤2.43,67例)。根据整体风险分层(GRC)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41例)、中危组(67例)、高危组(28例)。收集所有患者病史、吸烟史、家族史等资料。入院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术后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并计算出NLR。PCI术后观察7 d,记录MACE及其发生时间。结果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糖尿病病史比例、NT-pro BNP、CRP、中性粒细胞、NLR、MACE发生率升高,淋巴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危组NLR为(1.52±0.48),中危组为(2.41±0.52),高危组为(4.28±0.87),MACE发生率分别9.76%、19.4%、53.57%,随着GRC风险分层的上升MACE发生率增加,NL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NLR、GRC评分、GRC评分+NLR对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95%CI:0.791~0.974)、0.907(95%CI:0.855~0.967)、0.938(95%CI:0.886~0.989)。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LR(OR=2.794,95%CI:1.655~5.404)、年龄(OR=1.451,95%CI:1.602~1.842)、NT-pro BNP(OR=1.326,95%CI:1.063~1.814)、糖尿病病史(OR=2.473,95%CI:1.571~3.679)、高血压病史(OR=1.305,95%CI:1.041~3.816)均是STEMI患者PCI术后7 d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年龄、NT-pro BNP、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是STEMI患者PCI术后7 d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联合GRC评分可高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7 d内MACE的发生,可辅助细化此类患者危险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