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宜的丰十区干预措施对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邯自评量表(SDS)”和自制问卷调查表。对老西门社区418名≥60岁独居老人作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什展“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经过干预。研究对象的SDS评分和情绪低落、抑郁及焦虑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全科医学综合干预刘改善独居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老西门社区独居老年人慢性病现患状况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社区独居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为开展有效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社区中418名≥60岁的独居老人作慢性病患病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独居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顺位靠前,92.82%的老人同时患有1至数种慢性疾病。结论要重视独居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以降低患病率,提高独居老年人生活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社区照顾对独居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中独居老人的全样本,基于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社区照顾内容对独居老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从性别和年龄两个角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起居照料对独居老人各维度的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日常购物能显著提升独居老人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上门看病和情感慰藉只是对健康保持的影响较为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起居照料和日常购物对高龄独居老人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上门看病和情感慰藉更利于男性独居老人提高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结论:建立独居老人档案,引入“日间照料中心”“跨代共居”等市场化手段,为独居老人打造居家与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健康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绵阳市涪城区城市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政府和社区制定独居老年人养老政策和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工具,2016年8—10月随机抽取绵阳市涪城区212名城市独居老人进行调查,并与非独居的220名城市老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12名城市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为42.41±7.62,城市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非独居老人(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子女看望频率和患病情况是独居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市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提高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需考虑文化程度、月收入和子女看望频率等多维因素。  相似文献   

5.
曹缨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6):324-326
<正>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上海地区老年人独居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解独居老人的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影响,我们于2011年对地处上海老城厢的黄浦区老西门社区中≥60岁的独居老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有效地开展社区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综合性社区康复干预对治疗慢性精神疾病的作用及效果,促进社区精神康复工作规范化。方法利用北京市政府2004年为市民办的56件实事之一——精神康复项目,对朝阳区240例慢性贫困精神疾病患者应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进行干预,采用精神病人简明精神病症状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缺损筛选表(SDS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采用综合性社区康复措施干预的病人,精神症状明显减轻,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康复效果明显,且康复治疗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直线正相关。结论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干预治疗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疗效肯定,效果明显,应早期进行康复干预。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制订社区老年人保健计划,完善社区老龄服务,我们对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卫生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独居老人的饮食现况,以找到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来改善独居老人日常饮食。方法从上海市华新镇整群随机选取30名独居老人,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个性化的食谱定制并配发不锈钢餐盘,指导食物搭配与分量参考,并监督实施;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结果两组干预前后体重、腰围和小腿围3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试验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改善明显,对照组有一定改善。结论在社区健康教育中,采用如食谱定制和餐盘配发等具体化的实践指导,较之单纯的口头宣教,更能有效地改变独居老人的饮食习惯,最终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迫切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期望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达到生理心理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由于具有贴近性、主动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受到了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内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等脆弱人群的欢迎。一方面,由于社会养老机构尚不完善以及家庭结构变化,需要社区护理的老人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妇女儿童占社区人口三分之二以上,妇幼保健日益被社区居民所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也已是社区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独居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本文阐述了独居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由于独居老人没有人照顾和陪伴,使得他们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发人群,并提出了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对提高脑卒中后社区康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间,随机抽取社区脑卒中后康复患者122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61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心理干预、生活方式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宣教.干预结束后,统计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一年后,观察组患者对生活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经检验,满意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可以纠正患者消极情绪,调动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对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运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社区家庭康复中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首发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即采用循证护理路径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方案。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疾病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DSI评分、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运动功 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增进护患间信任及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综合干预组97例,对照组9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精神分裂症知识培训,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包括训练患者手工技能、角色扮演和情景交流等,持续一季度,干预过程中特别强调亲属对患者的交流和帮助。干预措施对各组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不同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同一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定性资料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6个月、12个月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得分均为综合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后组内比较,综合干预组社交技能和认知功能改善良好(P<0.05),对照组没有改变。综合干预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 = 11.389,P = 0.001)。结论 社区综合技能干预模式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加强监护,提供主动性服务,如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危机干预、上门随访康复指导等。结果: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监护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提高,病情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下降。结论: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出院后入社区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指导及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社区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血压控制良好率81.2%、康复有效率89.6%,对照组分别为46.7%、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9、6.242,均P0.05);干预组残疾率45.8%、卒中复发率2.1%,对照组分别为70.0%、2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5.227,均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和康复有效率,降低其残疾率和卒中复发率,是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工业区家庭医生的康复服务能力情况以及“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满意度、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为后续精细化干预提供支持。 方法 通过自拟问卷于2016年8-10月和2017年8-10月调查金山工业区14名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及掌握康复服务技能种类等以及733名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残疾特征信息和机体功能改善情况、满意度情况和医疗支出情况等。 结果 14名家庭医生年龄集中在20~50岁,均具有多种康复服务技能,能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1+1+1”签约服务。733名残疾人男女性人数比为1.08:1,肢体残疾人数最多,为334人(45.57%),残疾等级中四级残疾人数最多,共342人(46.66%)。“1+1+1” 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人数和康复治疗人数较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分别增加130人和312人。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186名(25.38%)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47名(6.41%)残疾人机体功能恢复。签约残疾人满意度有一定提升,满意和非常满意人数总和由签约前的585人(79.81%)升至签约后的714人(97.41%)。签约残疾人医疗费用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2.82%。 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升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残疾人机体功能,降低残疾人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型护理干预对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UPPP的患者182例,分为对照组89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和观察组93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病人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综合型护理干预可提高UPPP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