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康复组42例,家庭康复组49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GMFM-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社区康复组治疗前GMFM-88总分38.4±16.2,治疗后54.8±16.8,(P<0.05);家庭康复组治疗前36.8±14.1,治疗后48.2±15.0(P< 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8,P<0.05),社区康复组疗效好于家庭康复组.两组各功能区评分比较显示,除了A区之外,其他各区评分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社区康复组评分高于家庭康复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粗大运动的改变情况显示,低年龄段的GMFM分值增长快于高年龄段,社区康复组分值增长大于家庭康复组分值的增长.结论:社区康复较家庭康复更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低年龄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瘫患儿分为强化康复训练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3个月内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差异不大(P>0.05),6个月后强化康复训练组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8例脑瘫患儿分为医院康复组和医院-家庭康复组,两组均接受医院康复治疗,医院-家庭康复组的家长接受康复培训,为患儿实施家庭康复,治疗师定期随访。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和治疗6个月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末评估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末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家庭康复组的评估结果优于医院康复组。连续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组评估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家庭康复组随治疗时间增加的上升变化更为明显。结论:医院结合家庭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刘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217-218
脑瘫患儿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常常需要使用一些康复器械。这些康复器械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楔形垫 (见封 3图 1)楔形垫最初的用途是作为头部控制能力、坐位平衡能力和体位变换能力差的脑瘫患儿坐位时的辅助物。随着康复训练的普及 ,楔形垫在脑瘫康复中的训练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大小的楔形垫有不同的训练效果。楔形垫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患儿的身长 ,一般应能容纳患儿俯卧位时的身体 ,最短也不应短于患儿胸骨到膝盖的长度。楔形垫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患儿所要开展的训练项目。使用楔形垫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头部… 相似文献
5.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脑瘫患儿(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49.5±21.5个月;痉挛型四肢瘫11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5例、徐动型2例、肌张力障碍型2例)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评估;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析不同GMFCS等级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表现,以及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儿的GMFCS等级越高,PEDI标准分越低;GMFM66与PEDI的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尺度化分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84),与社交能力尺度化分的相关系数为0.72。结论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应把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作为脑瘫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并依据不同GMFCS分级确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6.
家庭康复对脑瘫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家庭康复的方式及作用.方法 脑性瘫痪患儿60例分为医院康复组及医院一家庭康复组,2组分别给予医院康复及医院-家庭康复治疗1年.治疗前后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进行评定,对治疗前后智力发展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展指数(PDI)的平均值和平均增长值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年后,两组MDI及PDI均有增长(P《0.05),医院-家庭康复组平均增长值优于医院康复组(P《0.05).结论 家庭康复是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不可缺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关节活动范围(ROM)等功能的影响,以获得更可行的康复治疗程序,使脑瘫患者步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方法对1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给予下列综合康复治疗:①运动功能训练;②温泉水疗;③按摩治疗及牵引治疗;④心理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平衡评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结果 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过综合治疗,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定0级、Ⅰ级的例数均有大幅度提高,分别为15.62%和56.25%。而Ⅲ级、Ⅳ级的例数明显降低,各占12.50%和0;平衡能力及关节活动范围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疗效是确切的,应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配合粗大运动功能测评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102例,按照GMFCS系统随机分成2组各51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家长参与根据GMFCS联合粗大运动功能测评评定结果而设定的动作进行训练.于治疗前后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66)测评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得分以及家长坚持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训练5个月后,2组患儿GMFM-6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MFCS配合粗大运动功能测评结果而设定的训练动作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观察组继续坚持训练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03例脑瘫患儿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康复组实行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治疗,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患儿家长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放弃康复治疗或不规则治疗)。两组患儿分别在入组时、第3个月和第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88项(GMFM-88)评定量表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两组患儿入组时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组内比较,康复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月增长幅度、月相对增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时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个月时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和6个月后2组间各年龄段月增长幅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6个月~2岁、2~4岁、4~6岁各年龄段均P<0.01,6~12岁年龄段P<0.05。 结论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可以明显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脑瘫患儿应积极给予康复治疗,早干预早康复。 相似文献
10.
对脑性瘫痪患儿躯体形态功能康复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由于脑组织损伤变性留下的后遗症,病情是不可逆的,本主要对小儿脑瘫的躯体形功能康复作一讨论,尽量使患儿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将来独立生存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艾年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3):130-131
<正>大量临床研究[1]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紊乱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损伤、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引起。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病时间较短,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肾、眼及血管等并发症尚未出现,此时若采取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够迅速地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明显地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逆转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本科采用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 相似文献
12.
<正>《护理实践与研究》是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河北省儿童医院主办的护理学术综合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52/R,国标标准刊号:ISSN 1672-9676,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临床护理实践、护理科学研究、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的广大护理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护理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新技术、新理论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反映护理临床实践、护理科研工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