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及唾液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用唾液标本无创伤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同步检测122例住院患者,并与常用检测方法对照。结果:唾液中HP阳性者6例,其胃粘膜PCR法、Giemsa染色法及尿素酶试验均同时阳性。胃粘膜PCR法HP阳性率为62.3%,显著高于Giemsa染色法49.2%,但低于尿素酶法的75.0%(P<0.05)。胃粘膜PCR法及Giemsa法所见,组织学胃粘膜炎症程度与HP检出的级次间有双向序列关系(P<0.005)。各种疾病中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检出率最高。结论:唾液HP可能是口—口传播的传染源;唾液PCR法有望成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测HP的新方法;无条件进行HP检测的单位,可根据胃粘膜炎症程度先行决定是否予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幽门螺杆菌(HP)特异性的DNA片段,并与组织学、涂片法、尿素酶法同步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HP的PCR扩增产物经琼脂凝胶电泳,均为468bp的单一区带,与原设计一致;与组织学、涂片法和尿素酶法的同步检测,发现PCR法的敏感性为94.4%,明显高于组织学60.9%、涂片法77.8%和尿素酶法86.6%.提示PCR法能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临床标本中的HP,对探讨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导抗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秀 《河北医学》2002,8(9):854-854
现代流行病学发现胃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1 ,2 ] ;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临床研究 ,采用直接涂片法和脲素酶法检测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 (HP) ,同时测定病人体内的HP -IgM抗体。在被检测 356例标本中 ,直接涂片法阳性 2 0 3例 (57.0 % ) ,脲素酶法阳性 2 0 1例 (56.4 % ) ,HP -IgM法阳性 2 0 8例 (58.4 % )。提示直接涂片法与HP -IgM法二者联合检测HP ,具有简便、快速、检出率高的优点。1 材料与方法取临床上有胃病症状的病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二块 :一块置于福尔马林液中 ,一块置与生理盐水中 ,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改良的两步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胃幽门螺杆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PCR检测了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164次胃活俭粘膜幽门螺杆菌(HP)。结果: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粘膜涂片Gram’s染色镜检及培养3项检查结果比较。HP检出率分别是:PCR法63%,RUT62%,涂片镜检59%,培养55%。4种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若以培养法为标准,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5.7%和97.2%。阳性预计值为97.8%,阴性预计值为94.6%。对PCR法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较为可靠。结论:诊断HP感染或评价其根除疗效,应选择包括PCR法等多种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5.
胃幽门螺杆菌(HP)检测常用细菌培养、直接涂片染色、尿素酶试验以及血清HP抗体(ELISA)检测。细菌培养是一种可靠准确的诊断HP的方法,但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漏诊,直接涂片法快速、简便、敏感,但细菌形态不典型时,仍须靠培养证明其准确性。尿素酶试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标本来源需取胃活检组织。血清HP抗体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标本来源简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PCR) 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快速诊断的临床标准。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0例临床脑脊液标本中的新型隐球菌,同时用直接涂片墨汁复杂、真菌培养进行对比检测。结果 在50例患者临床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阳性11例;直接涂片墨汁复染阳性7例阳性;真菌培养阳性9例。结论 用PCR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从脑脊液标本中直接检测新型隐球菌,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对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oipA基因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AK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130例,应用PCR法检测HP阳性标本中oipA基因,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两组患者HP阳性标本中,oipA基因阳性率为66.3%(59/89),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标本oipA检出率56.5%(26/46);胃癌标本oipA基因检出率为76%(3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HP阴性、HP阳性oipA阴性、HP阳性oipA阳性三种情况FAK的表达均依次增高,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组χ2=6.703,P<0.05;胃癌组χ2=4.416,P<0.05)。oip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FAK表达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高(P<0.05)。结论 HPoipA可能上调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AK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获取34份快速尿素酶检测HP阳性组织标本,-80℃冻存,然后集中对标本进行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34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有3例出现端粒酶活性阳性。结论在良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低,但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HP的根治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了快速准确地给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作者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HP。在69例患有各种胃病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的胃液标本中,检出HP 41例,阳性率为59.4%。结果表明,PCR检测HP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直接镜检法在检测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上的可靠性。方法取女性宫颈分泌物直接涂片后置于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MMDI)镜下直接观察涂片,抽取MMDI支原体、衣原体阳性标本及阴性标本各132例,再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以PCR为"金标准"分析MMDI的检测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纳入实验的132例超高倍显微仪镜检阳性的标本中,PCR-荧光探针法显示CT阳性者12例,UU阳性者59例,36例为CT和UU均阳性,25例为PCR阴性;132例MDDI检测为阴性的样本其PCR-荧光探针法检出CT或UU阳性4例。结果判定改为支原体、衣原体是否阳性后,MMDI和PCR结果经成组卡方检验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以PCR作为金标准,264例结果分析MMDI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的方法学性能,得MMDI的灵敏度为96.40%,特异度为83.66%,阳性结果预期值为81.06%,阴性结果预期值为96.97%。总有效率为89.02%。结论超高倍多媒体显微仪直接镜检法(MMDI)在快速筛查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尤其是在支原体、衣原体的排除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MMDI技术能对分泌物的整体微生态状态进行评价,为疾病诊断提供全面的病理信息;MMDI技术在区分衣原体、支原体上尚存在不足,对于MDDI筛选出的支原体、衣原体阳性标本可通过PCR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1.
PCR检测胸水中结核分枝杆菌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雄  陈海泉 《浙江医学》1997,19(6):323-32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2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DNA检测,并与胸水涂片抗酸染色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82例胸水的MTB-DNA PCR总阳性率为48.8%,其中53例结核性胸水的PCR和涂片检测结果分别为75.5%和5.7%(P<0.01);29例非结核性胸水的涂片结果均为阴性,但2例(6.9%)出现PCR阳性结果。PCR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93.1%、95.2%和67.5%。结果表明,PCR检测胸水标本中的MTB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等优点。对影响PCR检测结果的某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痰中结核杆菌的不同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实验方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0份痰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罗氏培养法以及PCR方法检测,并对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PCR方法阳性率最高,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罗氏培养法为金标准,但周期较长;夹层杯离心涂片集菌法痰涂片阳性率为49.2%,直接涂片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幽门螺杆菌(HP),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用互补于HP16S rRNA基因片断的一对引物,通过PCR检测临床分离菌和胃活检标本内的HP,并将细菌培养,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三项检查作为检测HP的参照方法: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判为阳性,与PCR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根据尿素酶试验和改良Warthin stary银染是否阳性 ,选择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 2 3你。HP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标本 18例。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两组标本Fas/FasL的表达。结果HP阳性阳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粘膜细胞Fa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 (P <0 0 1) ,FasL的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胃粘膜细胞Fas蛋白过度表达可能是HP感染引起胃粘膜细胞调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MT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改良罗氏培养法及厚涂片法共同检测419例痰标本.结果419例痰标本,噬菌体法检测132例阳性,阳性率31.50%(132/419);厚涂片法检测64例阳性,阳性率15.27%(64/419);改良罗氏培养法126例阳性,阳性率30.07%(126/419),P<0.01,三种方法的检出率有差异,且噬菌体法检测率最高.64例痰涂片阳性改良罗氏培养阳性标本噬菌体法检测60例阳性,阳性率93.75%;62例痰涂片阴性罗氏培养阳性标本噬菌体法检测46例阳性,阳性率74.19%;293例痰涂片阴性罗氏培养阴性标本中噬菌体法检测26例阳性,阳性率8.87%.结论 Phab法检测测痰标本MTB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费用低廉,可作为MTB检测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密切,并有一定的传染性.HP的检测方法众多,但简单、价廉首推尿素酶试验,其敏感性可达90%~95%,特异性达98%.我们用该法结合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353例胃病患者,并对95例HP阳性患者的咽拭子进行检测,了解HP在咽部的寄生情况,现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研究噬菌体裂解法、涂片法、BACTALERT 3D培养法(以下简称培养法)对肺结核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新入院患者129例,应用噬菌体裂解法、涂片法、培养法对其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114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22例涂片阳性、培养阳性的标本中,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18例(81.8%);19例涂片阴性、培养阳性的标本中,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13例(68.4%);66例涂片阴性、培养阴性的标本中,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25例(37.9%);7例涂片阳性、培养阴性的标本中嘴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4例(57.1%).15例非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1例已证实为非结核分支杆菌菌株标本涂片和培养检测为阳性,噬菌体裂解法检测为阴性;其余14例标本涂片、培养均为阴性,而噬菌体裂解法检测出现4例阳性反应.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与涂片法,培养法相比,可以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有助于肺结核病的初步诊断,但因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oipA基因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AK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130例,应用PCR法检测HP阳性标本中oipA基因,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两组患者HP阳性标本中,oipA基因阳性率为66.3%(59/89),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标本oipA检出率56.5%(26/46);胃癌标本oipA基因检出率为76%(33/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HP阴性、HP阳性oipA阴性、HP阳性oipA阳性三种情况FAK的表达均依次增高,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组x^2=6.703,P〈0.05;胃癌组x^2=4.416,P〈0.05)。oipA阳性的胃癌标本中FAK表达比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高(P〈0.05)。结论HPoipA可能上调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A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梁仲惠  黄少雄 《医学文选》1995,16(6):540-541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常用检测HP的方法如细菌涂片、培养、尿素酶水解试验、血清学试验、C~(14)呼吸试验等均有所欠缺,我们用聚合酶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5例因上腹不适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活栓标本及粪便中的HP,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均为住院病人,行胃镜检查时于距幽门5cm  相似文献   

20.
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法 ,探讨该法对慢性胃病 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患者胃粘膜处理后分别检测 HP尿素酶活性 ,将定量分析法与定性方法 (粘膜涂片革蓝氏染色 ,1min尿素酶试验 ,PCR法和组织学切片 HE染色法 )进行比较。结果 :HP尿素酶比活性平均值在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 (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胃癌 (GC)组分别为 2 80 .2、389.5、342 .7、832 .0、347.5 (u/ dl) ,患者各组的比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9.1u/ dl,P<0 .0 0 1)。该法定量检测 HP:(1)敏感性为 94.0 % ,接近于 PCR法和尿素酶法 ,而高于涂片法和组织学法。(2 )特异法为 91.1% ,与尿素酶法、涂片法和组织学法相近 ,略高于 PCR法。结论 :本研究资料提示胃粘膜 HP尿素酶比活性定量分析有助 HP感染的诊断更适用于科研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