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住院精神病人猝死26例研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猝死系指病人死亡之前 2 4小时内无任何先兆的非预期性死亡[1 ] 。猝死既可以发生正常的健康人群 ,也可以发生于住院精神病人患者 ,一旦发生 ,后果严重 ,难以预防。本文就我院 1980年~ 2 0 0 2年 2 3年间共发生死亡病例 2 3 7例 ,对其中猝死病历 2 6例进行研究分析 ,以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发生猝死的各种相关因素。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6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7~ 68岁。平均 (4 5 5 6± 12 14 )岁 ,病程 9天 -2 7年 ,平均 (10 87± 8 78)年。住院次数 1~ 6次 ,平均 (2 6± 1 8)次。1 2 疾病分类 精…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致12例患者猝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所致猝死病例屡有发生 ,死者平素除精神疾病外 ,大多数无其它明显体征。为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的关系、发生规律和预防措施 ,现将我院 12年间猝死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据历年死亡病历登记表 ,抽取 1991年 1月 1日~ 2 0 0 2年底住院死亡病历档案 ,共 2 1份。根据病例记录符合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猝死者 ,共 12例 ,并按项目逐个填表登记 ,分析死亡原因 ,采用卡方分析发生率。2 结果2 1 一般情况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4~ 6 5岁。平均(4 7 7± 12 3)岁 ;病程 5~ 34年 ,平均 (16± 10 7)年 ;住院次数 :1…  相似文献   

3.
张允慈  张伟 《安徽医学》1992,13(2):38-38,40
<正> 我院1979~1988年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死亡20例,其中与抗精神剂治疗有关者11例;占病死数55%,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其中女6例,男5例;年龄19~47岁,平均31.7岁。原发病为精神分裂症9例,散发性脑炎和抑郁症各1例。死亡原因:猝死5例,中暑、恶性综合征和心血管系并发症各2例。接受抗精神药物治疗前均无躯体疾患。无药瘾及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猝死及其他遗传病史。讨论一、猝死猝死系指直至死前24小时仍无死亡之迹象  相似文献   

4.
35例精神科住院病人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猝死系指躯体健康的个体起病或病情稳定后突然变化至死亡 ,时间最长不超过 2 4小时 ,且为非人为性的死亡。精神科临床有关猝死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韩春美报告占精神科住院病人的 0 65 %~8% ,占死亡人数的 2 4 7%~ 5 0 % ,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率中的猝死率[1 ] 。因此 ,深入研究精神科病人猝死的原因 ,找出预防措施 ,降低猝死率尤为重要 ,作者就此问题对 3 5例猝死病人进行临床资料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象为我院建院来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猝死病人 ,共 3 5例 ,男 2 9例 ,女 6例 ;年龄 2 3~ 86岁 ,平均 ( 4 7 69± 1…  相似文献   

5.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与药物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8年1月诊断为AMI且年龄〉75岁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6个月随访。其中分为直接PCI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以及住院与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直接PCI治疗组62例患者住院死亡7例、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2例、平均住院12.4±5.2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9例、心肌梗死4例、猝死2例。药物治疗组70例患者住院死亡14例、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8例、平均住院20.1±7.4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20例、心肌梗死11例、猝死5例。结论:高龄AMI行介入治疗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2001年3月至12月对住院5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院内康复治疗,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随机选择三个精神病区符合下列条件者:1.符合CCMD-II-R精神分裂症及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2.住院5年以上为入组对象,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8~72岁,平均(47.87±7.69)岁,病程10~49年,平均病程23.8±8.41年,住院次数1~5次,平均(2.15±1.68)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住院猝死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发生率为2.47‰,占同期住院死亡病例的10.11%。与合并躯体疾病,服用氯丙嗪、氯氮平或联合用药,年龄50岁以上有关,易发生在午夜、凌晨及新入院治疗初期。结论:躯体疾病、服用抗精神药物、50岁以上和夜间为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高危因素,应予以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癫痫系指患者既往无癫痫发作史 ,无严重脑外伤 ,无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疾患 ,而是既往身体健康的精神病患者 ,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引起癫痫的发作[1 ] 。由于癫痫发作存在严重心律失常、脑水肿导致猝死的潜在危险[2 ] ,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 1985~1999年住院患者中 ,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癫痫发作的精神病患者 2 5例 ,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11例 ,女 14例 ,年龄 16~ 4 2岁 ,平均 2 4 6岁。精神分裂症 2 1例 ,情感性障碍 2例 ,神经症1例 ,分裂情感精神…  相似文献   

9.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永康 《广西医学》2003,25(12):2517-2517
在治疗精神病疾病方面 ,抗精神病药物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其副反应较多。白细胞减少即是较常见、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本文对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 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2 0 0 1~ 2 0 0 2年我院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 2 2 5 1例 ,治疗后白细胞减少 30例 ,占 1 .3% (30 /2 2 5 1 ) ,其中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1 5~ 81岁 ,平均 (35 .2 3±1 5 .92 )岁 ;病程 1 0天~ 30年 ,平均 (4 .4 5± 6 .5 3)年。病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前 ,病史和体格检查均未发现重要躯体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4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死亡原因由高至低为伴发躯体疾病、猝死、窒息、自杀。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应重视躯体疾病的预防、观察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率 ,笔者对我院 1990~ 2 0 0 0年间 32例住院病人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查阅我院 1990~ 2 0 0 0年间所有住院期间的死亡病人共32例。其中 :男 2 5例 (78.1% ) ,女 7例 (2 1.9% ) ;年龄 2 1~ 75岁 ,平均 4 6 .9岁 ,以 30~ 4 5岁组最高 (17例 ) ;已婚 2 0例 (6 2 .5 % ) ,未婚 12例 (37.5 % ) ;工人 15例 (4 6 .9% ) ,无职业者 10例 (31.2 % ) ,农民 5例 (15 .6 % ) ,干部 2例 (6 .3% ) ;文盲 18例 (5 6 .3% ) ,小学文化者 9例 (2 8.1% ) ,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精神病患者病死率及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5~2009年住院期间死亡的精神病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入院诊断、住院方式、住院时间、死亡前用药、死亡原因、阳性辅助检查结果、纠纷登记、死前情绪等.结果:总住院3 000例,死亡8例,病死率0.27%.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精神分裂症4例,合并躯体疾病3例;情感障碍1例;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例.死亡年龄19~62岁.住院时间10小时~18个月.死亡原因:躯体疾病死亡3例,多脏器衰竭2例,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感染1例,猝死1例,脑外伤合并精神障碍1例.发生医疗纠纷3例.结论: 我院15年来精神病患者病死率0.27%,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0.52%,其中躯体疾病致死是主要原因.建议患者住开放病房,这样更有利于降低精神病患者住院病死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病例有上升的趋势 ,由此带来的医疗纠纷也在增加。这个问题也逐渐受到了精神科医生的重视 ,为探讨猝死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躯体合并症以及年龄、病程的关系 ,本文对 2 6例猝死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 1975 - 0 8~ 1999- 0 6的住院精神病患者 ,死亡病例共 77例 ,其中符合WHO猝死诊断标准的 2 6例 ,占死亡人数的 33 77% ,占同期住院病人的 0 0 0 2 5 %。1 2 方法依据 2 6例猝死者的住院病历 ,对其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入院诊断…  相似文献   

15.
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猝死 ,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且近年来有增高趋势。为探讨支气管哮喘所致猝死的原因 ,笔者对本院近十年来由于支气管哮喘所致猝死的 1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14例病人诊断均符合 199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修订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1 ] ,而且全部病例既往均无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病史。死亡前均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死亡时间均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后 2 4h以内。1.2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9岁2例 ,30~ 39岁 3例 ,40~ 49岁 2例 ,5 0~ 5 9岁 2例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我院自1971年1月至1995年12月发生的66例院外、门诊、急诊、留观及住院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资料均符合198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猝死诊断标准。现将猝死的死亡原因,诱因、防治等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1例,男女之比为5:1。年龄最小11岁,最大82岁,平均为48.8±12.2岁,其中以41~60岁为最多,共41例占62.12%。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1991年6月~1992年2月应用三唑仑对4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选择15~62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经用多种镇静催眠药物疗效不佳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选者不伴有严重肝、肾疾患,治疗前一周停用其它抗精神病及镇静催眠药。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5~62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年,平均2.5年。病种:重精神病26例(精神分裂症10例,症状性精神病8例,癫痫性精神病2例,躁郁症6例),神经症14例。神经症者给予三唑仑0.25mg,极少数用0.5mg,每天睡前一次口服,一般10~15天为一疗程。重精神病者三唑仑0.25~0.5mg,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因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死亡发生。方法 对38例住院精神患者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用构成比分析。结果 年龄大于50岁,用药时间长于5年导致躯体疾病死亡和猝死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对老年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要加强观察,定期必要检查,及时处理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19.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报导 :国外为 3.2 % ,国内报导分别为 1.1% [1] 、0 .9% [2 ] 和 1.0 % [3 ] ,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 ,因精神病本身致死的较为少见 ,多数都是与躯体疾病共存导致死亡。因此做好躯体疾病护理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 临床资料本组 89例 ,其中男性 5 0例 ,女性 39例 ,年龄 19~ 86岁 ,平均 5 0 .9岁 ,其中 40岁以上发病率 6 8例占 76 .4%。所患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32例 ;2 )消化系统疾病 38例 ;3)循环系统疾病 13例 ;4)神经系统疾病 4例 ;5 )泌尿系统疾病 2例。2 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20.
陈远华 《医学文选》2005,24(3):387-388
我院内分泌科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使用康宁克通A局部浸润注射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9例,疗效甚佳,随访1~5年均未见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28~54岁,平均(41±5.8)岁;胫前黏液性水肿病程1年3个月至2年8个月,平均(1.7±2.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