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总甙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总甙(astragalosides,AST)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对痛反应进行评分。通过福尔马林试验前30min皮下注射吗啡和纳络酮或福尔马林试验前20min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和L-NAME以研究阿片肽和一氧化氮在此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并对AST的作用与吗啡和L-NAME进行比较。结果:AST20,40和80mg/kg可显著降低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后第二时相的疼痛反应(P<0.01)。AST 40mg/kg最大镇痛作用见于给药后4h(第二时相疼痛反应的抑制率为34.4%)。吗啡5mg/kg对两个时相的疼痛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抑制作用能被纳络酮2mg/kg拮抗(P<0.01),而AST的镇痛作用不受纳络酮影响。L-精氨酸(400或800mg/kg)可部分抑制AST的作用(P<0.01)。结论:AST所具有的镇痛作用不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介导,而可能与抑制NO等参与疼痛反应的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调节系统.神经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二者均有各自独特的对内外环境变化的信号进行识别、传送、反应和记忆的结构基础.许多间接证据提示,个体的精神状况与其对疾病的敏感性及对疾病的康复过程密切有关.尽管还没有证据表明,神经与免疫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但越来越多的迹象提示,在神经与免疫间至少存在两条通路:即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而发挥作用的神经联系及通过内分泌激素而发挥作用的体液联系.下丘脑视前区及海马区损伤可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相反的反应;同样,分别损伤左、右侧大脑新皮  相似文献   

3.
木瓜苷的镇痛作用(英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木瓜苷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小鼠乙酸扭体反应,甲醛实验及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屈伸关节实验等疼痛模型,观察木瓜苷的镇痛作用并检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E2 (PGE2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木瓜苷(小鼠6 0 ,12 0和2 4 0mg·kg- 1,ig ,大鼠30 ,6 0和12 0mg·kg- 1,ig)可以抑制小鼠的乙酸扭体反应和甲醛第二相反应。木瓜苷(6 0 ,12 0mg·kg- 1)可使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致炎d 2 8关节滑膜细胞升高的PGE2 和TNF 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木瓜苷具有镇痛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其抑制外周炎症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河豚毒素的高活性和高特异性的生物特征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医药开发价值,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河豚毒素的镇痛作用,将为病痛者和吸毒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5.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1],由于疼痛的病因、病机、部位、性质及耐受等的不同而反应各异.疼痛往往伴有恐惧、紧张、烦躁不安,导致失眠甚至休克,从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金丝桃甙镇痛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小鼠光热辐射甩尾模型证明,低钙和高钙分别能增强和拮抗Hyp的镇痛作用。在痛介质诱发传入神经放电的模型上,同样证明低钙或高钙能显著加强或拮抗Hyp对组胺和氯化钾诱发神经放电的抑制作用。促进Ca2+内流的A23187几乎完全拮抗Hyp的末梢镇痛作用,并且在蛙坐骨神经标本上,Hyp可抑制KCl诱发的Ca2+内流。提示Hyp的镇痛作用与减少感觉神经末梢Ca2+内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河豚毒素的高活性和高特异性的生物特征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医药开发价值,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河豚毒素的镇痛作用,将为病痛者和吸毒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抗抑郁药物也可用来镇痛,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神经痛等慢性疼痛,但目前有关上述抗抑郁药物如何产生镇痛作用的确切作用机制仍不清楚.临床常观察到抗抑郁药物发挥镇痛作用的起效时间常早于其抗抑郁作用,提示两种药效的作用机制不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发现近...  相似文献   

9.
从几种南美蛙皮所提取的蛙皮啡肽(Dermor-phin,H-酪-D-丙-苯丙-甘-酪-脯-丝-NH_2)显示高效的吗啡样活性。其构-效关系表明,N-端四肽-H-酪-D-丙-苯丙-甘-NH_2(1)是活性所需的最小片段,而(1)在体内外试验中比蛙皮啡肽活性低和作用时间短,这可能由于被羧肽酶迅速酶解所致。为了获得更稳定而强效的衍生物,作者合成16个C端带有不同酰胺的四肽,希望在末端胺酰部分用大体积的疏水基团取代后有利于透过血脑屏障而增强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10.
11.
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近年来有关非甾体镇痛消炎药(NSAIDs)作用机理的研究状况。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药学文揣。结果:NSAIDs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环素合成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来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发挥镇痛、消炎和解热作用。Cox有两个亚型:Cox-1,Cox-2。结论:NSAIDs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阿片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片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自林可胜教授创建狗脾交叉循环模型证明了阿片和阿斯匹林镇痛作用部位分别在中枢和外周后,阿片类是中枢镇痛药,阿斯匹林类是外周镇痛药的概念似乎是非常明确的,然而今天的情形又有些不一样了,两者之间清晰的界限又开始模糊了。近年来,动物和临...  相似文献   

13.
酮洛芬的脊髓镇痛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酮洛芬的脊髓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温浴法、热板法观察动物痛阈变化。结果鞘内注射(ith)酮洛芬1.6~3.2mg·kg-1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全身用药需16mg·kg-1才具有同等镇痛效应。ith与ip药物有效剂量比为1∶10。ith用药,作用可被ip利血平、sc哌唑嗪、育亨宾阻滞。结论酮洛芬具有脊髓镇痛作用,其机制与NE-α受体系统介导的内源性镇痛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黄芪总苷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总甙(astragalosides,AST)的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对痛反应进行评分。通过福尔马林试验前30min皮下注射吗啡和纳络酮或福尔马林试验前20min腹腔内注射L-精氨酸和L-NAME以研究阿片肽和一氧化氮在此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并对AST的作用与吗啡和L-NAME进行比较。结果:AST 20,40和80mg/kg可显著降低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后第二时相的疼痛反应(P<0.01)。AST 40mg/kg最大镇痛作用见于给药后4h(第二时相疼痛反应的抑制率为34.4%),吗啡5mg/kg对两个时相的疼痛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抑制作用能被纳络酮2mg/kg拮抗(P<0.01),而AST的镇痛作用不受纳络酮影响。L-精氨酸(400或800mg/kg)可部分抑制AST的作用(P<0.01)。结论:AST所具有的镇痛作用不是通过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介导,而可能与抑制NO等参与疼痛反应的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蜂胶总黄酮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波  王东风王爽 《中国药房》2005,16(19):1458-1460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TFP)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镇痛实验采用甲醛法、热板法、温浴法、扭体法。随机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吗啡阳性对照组及不同剂量TFP组,各组灌胃给药后分别测定各实验条件下各项疼痛指标。结果:与NS对照组比较,TFP组用药后疼痛评分降低(15min后),扭体反应数减少(50、100mg/kg),舔足潜伏期延长(50、100mg/kg),缩尾反应潜伏期延长(50mg/kg),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前列腺素-2合成及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FP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2和脂质过氧化及减少脑组织一氧化氮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野花椒系芸香科植物(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其根皮有止痛及局麻作用。其水溶性生物碱有肌松作用,曾用于外科手术作为中麻辅助用药。常志青从中分离到加钖果宁[(—)edulinine,简称加钖碱,下同],并发现有镇痛及中枢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证明其镇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荠宁艹含有1,8-桉叶油素、β-石竹烯、香荆芥酚、百里香酚、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为充分利用该植物资源,为石荠宁艹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对其镇痛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1材料1.1动物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8~22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受体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镇痛作用是全身麻醉药最重要的药理作用。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GABAA受体、NMDA受体、甘氨酸受体、阿片受体和神经元烟碱受体等有关,此外还可能涉及其它机制,包括非特异性机制。现就全身麻醉药镇痛作用与受体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超前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抑制环氧合酶,降低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弱有害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使有害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这些性质似乎使NSAID成为超前形式给药的理想药物,即在有害刺激作用前给予,预期可降低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从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凝胶过滤及离子交换层析法从东亚钳蝎毒中分离纯化出一种蝎毒镇痛活性肽(ScorpionAnalgesicPeptide简称SAP).SAP经PAGE得单一条带,HPLC层析为单一峰;以SDS-pAGE法测定其分子量为9120,等电聚焦法测定SAP的等电点为7.85,SAP对热比较稳定.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等3种动物实验模型测定SAP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均有较强的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