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共有711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双黄连(冻干),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发生不良反应的19例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呕吐、胸闷等过敏反应,甚有1例过敏性休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较快,多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在15~64岁年龄层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点,应据此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36例患者应用双黄连注射液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萍 《安徽医药》2009,13(8):989-99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安徽省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程度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严重的也可引起死亡。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并开展生产工艺和质量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双黄连注射液的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调查某院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超说明书现状,分析其临床使用合理性。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础依据。方法:调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的老年住院患者住院医嘱。采取随机抽样方法,筛选部分患者医嘱,依据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用药疗程、适用溶媒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调取使用注射用益气复脉的老年住院患者1 433人,住院医嘱总数1 516例,超说明书用药医嘱1 505例,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99.27%。其中超说明书医嘱中超适应证(10.17%),超用法用量(10.83%),超疗程(99.40%),配伍禁忌(4.85%),超溶媒量(0.80%)。其中4个科室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100%,主要原因是超疗程和超用法用量。在此期间发生过5次不良反应事件,有3例属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结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我院老年住院患者中使用率相对较高,被广泛应用于我院多个科室。一方面希望超说明书合理用药情况能够被证实,相关负责人能够根据现状参考相关数据,使得说明书更加精细化。另一方面,面对药品的超说明书不合理使用情况,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医院应该对其制定相应措施,使得老年患者的用药问题得以合理化管理,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4.
王丽  李强 《中国药物警戒》2015,(1):45-48,52
目的通过分析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4年7月10日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国内2个厂家的药品说明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14岁以下儿童(88.02%)居多,但说明书中却无儿童用药信息;联合用药215例,联用品种以抗生素为主(68.38%);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6.55%)为主,表现为皮疹(44.40%)和瘙痒(5.69%)等,但说明书中却无相关风险提示。结论重视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引发的不良反应,完善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133例涉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儿童不良反应的年龄、原患疾病、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导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多发生在用药1 d内,低钙血症的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新生儿患者,多为早产儿。结论临床应关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儿童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儿童用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178例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露苗  赵胜利 《中国药物警戒》2006,3(6):353-355,364
目的了解香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探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湖南省2003年12月1日-2006年7月19日使用香丹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及多器官多系统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涉及药品本身和临床使用两个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企业应规范生产工艺,完善药品说明书;医生、患者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上研究使用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以后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220例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中包括全身心损害以及累及皮肤损害,包括皮疹、血压升高、寒战、瘙痒、腹泻、恶心、胸闷、心悸、全身麻木、呼吸困难、排尿困难、口唇发青等不良反应,其中5例未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用药。结论临床使用注射用复方三维B(Ⅱ)中应该严格遵照药品规定来进行溶媒以及选择使用剂量,着重关注说明书中未标明的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可以显著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大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到的42例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说明书中未记载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 注射用酒石酸吉他霉素应在用药前试敏,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发生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报告数据库中2009年-2014年注射用七叶皂苷钠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用药部位损害404例次(28.5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74例次(26.43%),全身性损害296例次(20.92%);ADR/ADE 表现较多的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静脉炎等。结论 重视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发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完善药品说明书,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9):1193-1196
目的:为促进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法,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5年8月7日-10月6日每日新增使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病历,由临床药师跟踪及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药品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追踪1 014份病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主要用于骨折、脑梗死、冠心病、白内障等疾病;在骨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眼科等22个临床科室使用,占全院临床科室总数的56.41%;患者平均年龄为63.12岁,平均使用天数为11 d,剂量为100~500 mg/次,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每日给药1次,主要以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占93.29%);联用品种平均为10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均集中于同一批次药品(批号:15040211),主要表现为皮疹、红斑、瘙痒、寒战等;不合理用药情况方面,疗程过长发生率为17.85%,溶剂量不足发生率为13.71%,滴注速度过快发生率为7.59%,溶剂选择不当发生率为0.69%,无适应证用药发生率为0.39%。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在临床上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广泛使用,联用品种多,且部分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其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疗程、溶剂、滴注速度、产品质量等因素相关。临床药师需做好对患者的用药监测,提升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剂静脉给药对猫的急性降压作用,为该注射剂设立降压物质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降压物质检查法”,对不同企业生产的不同双黄连注射剂剂型按不同剂量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降压作用。结果:双黄连注射液1mL·kg^-1(与临床人用量相当)、双黄连静脉输液1mL·kg^-1(1/10临床人用量)、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和粉针)12mg·kg^-1(1/5临床人用量)对麻醉猫静脉注射给药,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同时表明注射速度和浓度直接影响双黄连注射剂的降压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2.
郑水莲  俞佳 《中国药业》2012,21(14):90-92
目的分析医院血栓通冻干粉所致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至2010年收集的48例与血栓通冻干粉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6.25%),用药1~7 d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43.75%)。药品不良反应常以皮疹、瘙痒为主的过敏反应,其次为发热、寒颤、多汗的全身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药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情况;制药企业应加强研发,生产合格有效产品,并重视上市后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提高其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析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到的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与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涉及药物本身成分、配伍不当等因素。结论:应规范生产工艺,对儿童及老年患者应注意剂量,并注意在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4.
双黄连制剂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黄连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ADR)及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3006例应用双黄连制剂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式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06例患者中静脉滴注给药1353例,口服1295例,外用358例。双黄连注射剂型致ADR27例(2.00%),且ADR发生情况相对复杂、严重,性别、年龄、用药剂量与时间、联合用药为主要影响因素;口服剂型致ADR2例(0.15%),外用剂型致ADR3例(0.84%),ADR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轻微。结论建议大力推广双黄连非静脉用药剂型,对双黄连注射剂型的ADR要提高警惕,注意ADR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来源于生脉散,经现代工艺提取而制成的无菌冻干粉针,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心肌重塑、减轻心肌细胞炎性反应等,临床上主要用于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在抗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调节血压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粉针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双黄连粉针与其它八种药物在两种输液中的澄明度、PH值、紫外图谱、微粒变化、溶血现象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双黄连粉针与青霉素等七种药物可以配伍使用,不宜与乳酸环丙沙星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12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深圳市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收到的311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1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259例发生在给药过程中,39例发生在给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董朱 《中国药业》2012,21(5):45-46
目的 了解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年至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有关骨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79例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在用药半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师与药师应了解骨肽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番石榴叶冻干粉针的合理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选用适宜赋形剂,对处方进行筛选,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冻干粉针,并对冻干粉针与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结果以甘露醇(8mg/mL)为支架剂、药液质量浓度为6mg/mL的处方较好,制成的冻干粉针质量比注射液更稳定。结论番石榴叶冻干粉针处方和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