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调查笔者所在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12月骨科、普外科择期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20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超使用级用药占68.93%,超类别用药占34.85%;单一用药占80.30%,二联用药占11.33%,手术前后更换药物占8.37%;术前2 h内给药占25.62%,术前未给药占13.30%,术前>2 h给药占35.96%,术后持续给药时间≤24 h占25.62%,给药时间>24 h占74.38%. 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药物使用率高、药物选择和用药时机不规范等问题,需制定相应措施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6):1131-1133
目的:分析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HIS系统中抽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间普外科手术病例1 846份病历,统计和分析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因素。结果:统计的1 846份病历中,1 797例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97.35%,其中Ⅰ类手术切口患者192例,使用抗菌药物143例占74.48%;Ⅱ、Ⅲ类手术切口患者分别为1 416例和238例,其使用率均为100.00%;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各类手术切口均以二联用药为主;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患者二联用药分别为98例、1 143例和227例,其使用率分别为68.53%、80.72%和95.38%;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 h的不规范操作107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 h的不规范操作203例、术后持续用药到拆线的不规范操作155例;Ⅲ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用药时间超过2 h的不规范操作238例、术后持续用药到拆线的不规范操作186例;在1 846份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占32.65%,其次是第2代头孢菌素类占26.34%;在选用抗菌药物时,根据用药经验选药占84.59%,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选药占15.41%。结论:普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尚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科学性使用的教育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8月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160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60例骨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30min-2h使用抗菌药物仅为87例,占54.4%,手术开始后使用抗药菌物为30例,占18.8%。术中无追加用药,术后用药时间1-2d仅占42.5%,其余均超过3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频率最高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我院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医院外科小儿腹外疝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外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558例腹外疝手术患儿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558例患儿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采用术前0.5~2 h给药者558例次,占100%,其中累计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最短者为24 h,最长者达7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3类7种,种类最多的为青霉素类(67.20%),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2.07%)。结论医院小儿腹外疝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使用率高、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等问题,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欣 《安徽医药》2018,22(10):2022-2025
目的 调查分析某三线城市三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方法 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系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3—2016年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汇总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评价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结果 948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共计220例,使用率为23.21%;其中不合理用药共计80例,合理率为91.56%。预防用药存在问题以给药时机不适宜为显著,在不合理病例中占比47.50%,其中尤以术后给药居多。 结论 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较合理,但仍存在少数给药时机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等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加强用药干预,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小儿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外科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577例清洁手术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577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采用术前0.5~2h给药者577例次,占100%,其中累计应用抗菌药物时间最短者为24h,最长者达7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3类7种,其中青霉素类350例次(60.66%),头孢菌素类222例次(38.48%).结论:我院小儿清洁手术围术期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使用率高、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选择档次偏高等问题,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7.
张勇 《抗感染药学》2020,17(4):517-520
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2018年1月—12月间医院骨科收治的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31例资料,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预防使用率、药物品种的选择、用药的时机以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结果:531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21例(占79.28%);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较为合理,但仍有4.28%品种选择不合理(如指征性不强);预防性给药时间术前1 h内有394例(占93.59%),仍有6.41%预防性给药时间不合理;有17例患者术后追加使用抗菌药物;84.47%患者抗菌药物预防给药时间不超过24 h;单一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5.72%,二联用药者占3.33%,三联用药占0.71%。结论:医院2018年骨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等问题,尚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度全院择期手术前7位的手术种类170份,统计分析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 其中I类切口手术83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7.35%;II类切口手术87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00%.I类切口手术药物联合用药占9.64%;II类切口手术药物联合用药35.63%.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药品大多数为β内酰胺类药物.I类切口手术有52例没有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19例采用术中开始给药,使用率61.29%;II类切口手术100%预防用药,采用术中开始给药,使用率48.28%.术后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1 d~30 d不等,其中术后用药不超过2 d的手术占3.33 %,用药2 d~7 d的手术占50.00 %;结论综合评价结果,I类切口手预防用药术基本合理以上的占93.98%;II类切口手预防用药术基本合理以上的占65.52%,儿童医院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在预防用药选择时存在针对性不强,用药时机把握有欠缺,预防用药的疗程普遍偏长.  相似文献   

9.
各级医院460例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姚宏 《安徽医药》2011,15(12):1585-1587
目的了解各级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从5家三级医院、3家二甲医院、5家二乙医院、3家一级医院(社区卫生院)中,回顾性、随机抽查46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对比分析预防用药适应证、用药品种、联合用药、给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结果 460例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品规数为568种,人均使用1.23种。用药不合理222例,占48.26%。其中,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不合理198例次,占43.04%);选药不当150例次,占32.61%;联合用药无指征112例次,占24.35%。结论不同级别医院中,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出院的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历2 579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是否有指征、预防用药品种、时机和疗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2015年医院Ⅰ类切口手术2 579例,其中预防用药822例,占31.87%;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和白内障手术)824例,预防用药92例,占11.16%;预防用抗菌药物以头孢唑林为主,占95.01%。预防用药不合理220例,其中预防用药超疗程占43.63%,无指征预防用药占32.73%。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合理,但仍然有无指征预防用药、用药品种不适宜、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继续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46例,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适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56.2%;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占78.1%;给药时机选择不合理的占15.8%;术后继续使用疗程不合理的占38.3%;无术中用药及联合用药病例。结论:我院普通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给药时机情况较好,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适应证、品种选择及使用疗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10月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病例112份,统计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112份手术病例抗药物应用预防性应用率达100%用药时间2~13d,平均用药时间5.3d。抗菌药物带入手术室使用8例患者,使用率为7.14%,82.86患者均为术后开始预防用药,100%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单一给药的57例,占50.98%,联合给药55例,占49.11%。结论我院围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黄婷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12-113
目的 调查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状况,促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调阅我院2006年下半年至20010年上半年单一剖宫产无其他病发症的病例200份,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200例剖宫产病例在围手术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硝咪唑三大类共12个品种.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为主,术前2 h、麻醉时、术中预防性用药共占98.5%,术后连续用药占100%,术后用药6d者占97.5%.结论 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品种选择和首次应用时间、剂量、输液体积、输注速度等方面较为合理.但预防厌氧菌感染方面用药档次偏高;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4.
卵巢囊肿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妇科卵巢囊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6月某院卵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74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硝基类、二代头孢、青霉素类;预防性抗菌药物二联使用率为81.03%;预防性用药多在术前>2 h和术后使用;术后持续用药时间>48 h的患者占82.76%;手术持续时间<2 h术后仍用药的患者占87.93%。结论:某院妇科卵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妇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指征控制不严;用药品种掌握不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联用现象频繁;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选择不当;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术后不宜给药;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卵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2%,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的669病例中,术前0.5~2 h给药的146例(21.82%),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2 d的230例(34.38%),联合用药比例达21.15%。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合适、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手术病例321份,以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评价标准,对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13%(315/321),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占68.78%,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术前0.5~2h使用的占80.35%,I、II及III类手术术后平均使用抗生素时间为3.5、4.3及6.8d。其中I、II手术病例以预防性用药为主,III类手术以治疗用药为主;I、II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性分别占35.31%与40.52%,III类手术抗菌用药不合理性占24.12%。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用药选择不够严格、时机选择不当、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及联合用药不当等。医院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有效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和耐药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医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I类切口手术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92%,使用最多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抗菌药物的669病例中,术前0.5~2 h给药的146例(21.82%),术后用药时间不大于2 d的230例(34.38%),联合用药比例达21.15%.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药物选择不合适、给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 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茵药物存在不合理,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医院围手术期为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监控重点,分析评价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广泛展开,医院Ⅰ类手术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开始下降,选药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提高。结论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是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525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3~4月本院外科手术病例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525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为92.00%,选用的药物以氟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主;预防用药时间平均为4.5天/人,术前给药103例(占21.32%),其中术前 2 h 以上给药占94.2%,术后给药380例(占78.67%).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种类选择、用药时机和持续时间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6月间泌尿外科手术出院病例30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300例患者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06例占68.6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150例占72.82%;用药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选药错误、用药疗程过长、无指征用药等。结论:该院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高、药物选择不合理、疗程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