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小结胸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42) 本条主要阐述小结胸证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胃脘部,其发病范围比较局限,仅表现胃脘部硬满。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说明邪浅热轻。这同大结胸证的发病范围较广,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是明显的对照。脉见浮滑,浮指有力的脉象,滑为痰热。脉证合参,小结胸证主要为痰热互结,治用清热涤痰开结之法,方用小陷胸汤。病因;素有痰饮,内陷之邪热与痰饮相结于  相似文献   

2.
正小陷胸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心下包括胸、胸胁、胃脘及肺心等部位,小陷胸汤由黄连、半夏、栝楼实三味药组成,治疗痰热互结于心下所致的太阳病小结胸证。方简效精,临证运用广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查阅了近3年来小陷胸汤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馥南 《新中医》2000,32(3):50-50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 ,由黄连、半夏、瓜蒌子组成 ,具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原为小结胸证而设。笔者用以治疗因痰热互阻所致的肺痹、胸痹、悬饮等病 ,疗效显著。兹举验案如下。1 肺痹肺痹 ,是指外邪侵犯肺脏后 ,致肺气痹塞不通利之病证。若肺有蓄热 ,或阴虚火旺 ,或饮食厚味积热 ,皆能蒸炼津液为痰 ,痰热阻闭肺络 ,则肺气宣降失常。《素问·痹论》曰 :“肺痹者 ,烦满喘而呕” ,论述简而精辟。《张氏医通》曰 :“凡咳嗽面赤 ,胸腹胁常热 ,惟手足有凉时 ,其脉洪者 ,热痰在膈上也 ,小陷胸汤主之”。笔者治肺胃痰热 ,予小陷胸汤加薤白、…  相似文献   

4.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笔者对已公开发表的小陷胸汤临床研究类论文进  相似文献   

5.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证。吾师用该经方加减治疗辨证属痰热互结的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小结胸病的一首方子,原文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结胸是与大结胸相对而言,部位仅在心下,而不是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的大结胸,亦非心下按之石硬而痛的大结胸,因此小结胸病的特点是:部位仅在心下,按之则痛,不按则不痛,按之并不石硬,脉象浮滑。脉浮为在上,滑则主痰。浮滑又主热盛,如《伤寒论》白虎汤证的脉浮滑,是表里俱热的表现可知;滑亦主热,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有:“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以浮脉主风,风  相似文献   

7.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112方之一,出自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近年来.有关小陷胸汤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针对小陷胸汤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九、陷胸诸汤方意及用法病发于阳而反下.下之太早成结胸.热入因结(热入,因成结胸也)按之痛.硬痛难近症尤凶.轻则按之痛,重则不按亦痛,所谓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也.大小陷胸轻重判.小陷胸治轻症,大陷胸治重症.陷胸汤丸缓急从.胸中水热相并结.结胸症是水热并结于胸中阳位也.三焦为水气流行之道,水行则为气,气结则停水,二而一,一而二者也.故轻者但热气聚于胸中,重者水热并结,结愈甚,病愈剧也.结甚结微别异同.结甚结微之分,首重辨证.小结胸病脉浮滑.按之则痛在心下.小陷胸汤三物佳,蒌实芩连与半夏.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蒌实大者一枚.连、夏苦泄辛开,蒌实化痰热、开结闭.观原方之先煑蒌实,后纳诸药,可知是以括蒌为主,而以连、夏为臣佐也.热入因结,  相似文献   

9.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篇,临床可用于治疗痰热互结的结胸证,亦可用于胃脘痞满、胸闷、两胁胀痛、梅核气、腹胀等属于痰热互结于心下胃脘者.  相似文献   

10.
1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方(黄连6克、半夏9克、打碎先煎半小时、全瓜蒌30克),见《伤寒论》太阳病篇138条。小陷胸汤,原文颇简略:“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心下,言其病位;浮滑脉主痰热,言其性质。按之痛,则痰热结滞,陷于胸脘,气机不得升降宣通之故。考《伤寒论》、《金匮》二书中,均无“痰”字,《内经》亦然,然则仲景时代,岂无痰热之病乎?有之,此方即典型的痰热方。半夏,痰饮之常用药,体滑性降,而不免于辛温,合黄连、瓜蒌,则辛以开结,寒以泄热,能通能降,药虽寥寥三味,郄至精至当,后世方几无与匹敌者也。小陷胸汤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  相似文献   

11.
沈邗 《新中医》1997,29(3):50-50
小陷胸汤治验3则沈邗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医方集解》云:“原治伤寒误下,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及痰热塞胸。……黄连苦寒以清热,瓜蒌性寒润以涤垢,半夏性辛温以散结,结胸多由痰热结聚。故用三物以除痰去热也。”笔者临证症见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相似文献   

12.
《新中医》1983,(12)
伤寒部分第五节太阳变证(续)(2)小结胸证:即小陷胸汤证。其病机为邪热与痰相搏结,又称痰热结胸。其性质属热属实。主要表现为心下硬满,按之疼痛,脉浮滑。由于邪浅热轻,故其证仅心下硬满,按之疼痛,不按则不痛,其脉浮滑为痰热之候。本证与大结胸证虽然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大结胸病位范围可较大;小结胸病局限于心下。大结胸硬满疼痛拒按;小结胸硬满按之则疼。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38条,原文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该方用药仅黄连、半夏、瓜蒌3味,但配伍精当,充分体现了辛开苦降之法度,主要用于痰热互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老年病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医学界普遍重视,而痰热互结又是常见老年病中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故笔者在临床中喜欢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多种常见老年病,现举验案4则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507-507
小陷胸汤系张仲景《伤寒论》方,“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病机为痰热相结,治以清热、涤痰、开结,此方由瓜蒌实、黄连、半夏三味药物组成。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此方加减治疗胸痹、咳嗽等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小结肠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由黄连、瓜壳、半夏组成。主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痰热互结”症。瓜壳开胸散结、清热涤痰为君药;黄连助瓜壳清热;半夏助瓜壳祛痰。辛温的半夏与苦寒的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药仅三味,配伍严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玲燕 《山西中医》2011,27(5):8-8,10
小陷胸汤乃张仲景《伤寒论》方,原文为"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组成仅栝楼实、黄连、半夏3味药,用以治疗失治误治后痰热互结于心下之小结胸证。吾师路广晁从事临床3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均有效验,现举隅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7.
小陷胸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士章 《新中医》2005,37(5):82-8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法半夏、瓜蒌仁组成。具有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效。原用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主症为胸脘痞满,按之则痛。笔者临证,每遇痰热互结者,则用小陷胸汤治之,亦多收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太阳病篇》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药用“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方中黄连清泄心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栝楼(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化痰散结,三药同用消散互结于心下之痰热,全方药简力专,传用至今。然时至今日,小陷胸汤所主痰热之病位早已超越“心下”,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循环、呼吸、代谢及泌尿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1]。  相似文献   

19.
顾雨芳  傅强 《环球中医药》2010,3(2):136-137
1小陷胸汤证治概要小陷胸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38条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由黄连、半夏及栝楼实组成,其中黄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瓜蒌实甘寒滑润,既能助黄连清热泻火,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还能润便导下。三药合用则具辛开苦降,清热涤痰开结之功。  相似文献   

20.
小陷胸汤系《伤寒论》中之名方,主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结胸病的成因,多是表邪入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心下痰饮相结而成,本方具有清热涤痰,豁胸开结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