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发生率、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法能有效降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发生率,调解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59-5560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在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3.4%)大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LVEF、LVESD、LVEDD等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下降程度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治疗后试验组6min步行实验行走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构式家庭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实施结构式家庭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康复知识、自护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康复知识、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疗法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康复知识及自护能力,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冠心病患者64例,依据年龄分为观察组(年龄≥70岁)32例和对照组(年龄60~69岁)32例,2组均行PCI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观察2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前LVEF[(40.23±1.21)%]、LVEDD[(6.83±0.58)cm]与对照组[(40.17±1.01)%、(6.15±0.8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LVEF[(54.69±3.55)%]低于对照组[(59.74±2.59)%],LVEDD[(5.45±0.38)cm]高于对照组[(5.08±0.52)cm](P0.05);2组术后LVEF高于术前,LVEDD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1.88%)高于对照组(6.25%)(P0.05),PCI术后6个月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率(12.75%)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 PCI对改善高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有一定作用,但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收缩和舒张的影响,并分析1年内再住院率情况。方法:选择2003-01/2004-01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6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并自愿参加研究,男86例,女82例,平均年龄(59±13)岁,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为Ⅱ~Ⅳ级。曲美他溱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超声于治疗前、后4周、1年测定两组的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峰和A峰流速比值(E/A),等容舒张时间,随访1年内两组再住院例次。结果:治疗后4周曲美他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无脱落。治疗后1年曲美他嗪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因死亡各脱落3,15例,进入结果分析例数分别为83,67例。治疗后4周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峰与A峰流速比值[(58.6±10.2)mL,(4.4±0.6)L/(min.m2),(38.6±10.8)%,(0.82±0.2)cm/s]明显高于治疗前[(52.3±11.4)mL,(3.1±0.7)L/(min.m2),(34.8±7.6)%,(0.69±0.1)cm/s,t=2.48~2.98,P<0.05]。等容舒张时间[(122.5±21.6)ms]明显短于治疗前[(158.3±29.2)ms,(t=2.56,P<0.05)]。治疗后1年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心搏出量、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峰与A峰流速比值[(76.9±16.8)mL,(5.6±1.1)L/(min.m2),(54.2±14.2)%,(1.38±0.6)cm/s]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60.4±11.8)mL,(3.5±0.8)L/(min.m2),(36.1±8.2)%,(0.70±0.4)cm/s,t=2.36~2.78,P<0.05],等容舒张时间[(88.4±24.5)ms]明显短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155.8±30.2)ms,t=2.56,2.89,P<0.05]。曲美他嗪治疗组1年内再住院10例次,再住院率12%(10/86),常规治疗组31例次,再住院率38%(31/82),两组差异明显(χ2=114.21,112.86,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中长期使用曲美他嗪可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功能而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术前左心功能对二尖瓣修复术(MVR)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20例MVR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其分为:①心功能减退组34例,术前LVEF<60%;②心功能正常组86例,术前LVEF≥60%。比较两组术后二尖瓣反流(MR)程度、左房室的大小、左室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R程度及左房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心功能减退组中合并心肌梗死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较多(52.94%对1.16%,P<0.01),且术前左室扩张更明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7.29±7.88)mm对(59.20±9.14)mm,P<0.01]。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减退组术后左室内径较大[(57.26±8.64)mm对(48.56±5.73)mm,P<0.01];术后MR程度较重(1.57±0.88对1.23±0.80,P<0.05),MR的改善程度较差(1.79±0.86对2.24±0.81,P<0.01),MR复发较多(14.71%对2.33%,P<0.05);术后LVEF较低[(53.00±13.25)%对(65.26±7.81)%,P<0.01],且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比例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29.41%对9.30%,P<0.01)。结论术前左室功能对MVR的中晚期疗效有显著影响。术前超声心动图不仅可以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理机制作出准确诊断,还可以对左室功能进行评价,对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以及外周血管超声预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测定132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0.87±0.16)mmvs(0.72±0.13)mm,P<0.01]。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多支病变组mIMTc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厚[(0.99±0.17)mmvs(0.85±0.15)mm,P<0.01],其斑块积分也较单支病变组高。在93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有47例阳性的冠心病患者以mIMTc≥0.85mm预测冠心病的有无,其敏感性为72.3%,特异性为76.1%,总符合率74.2%(69/93)。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6.21±1.92)%vs(9.04±3.03)%,P<0.01],132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而在冠心病患者中两者无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冠心病患者存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受损和颈动脉內中膜厚度的增厚。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庆伟  刘永海  沈霞 《临床荟萃》2005,20(13):734-736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了解其减轻炎症的意义。方法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入院后立即给予巴曲酶10BU溶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1.5小时滴完;第3天、第5天各给予巴曲酶5BU,其他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每日静脉滴注三七总苷(商品名:血塞通)注射液0.6g/d;应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梗死后第7天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第14天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hsCRP水平[(8.73±3.15)mg/L]低于对照组[(10.78±3.26)mg/L](P<0.05);但第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11.38±5.08)与对照组(15.91±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胰岛素抵抗与术后6~8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明确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9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的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清晨空腹测定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PCI术后6~8个月或有心肌缺血复发证据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对比观察胰岛素抵抗与PCI术后再狭窄之间的关系。结果胰岛素抵抗组和非胰岛素抵抗组患者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别(P>0.05),空腹胰岛素(FS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抵抗组的病变血管最小直径(MLD)小于胰岛素敏感组[(2.2±0.2)mm比(2.4±0.3)mm],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胰岛素敏感指数(RR=2.763,CI=1.897~4.229,P<0.01)和支架长度(RR=1.295CI=1.112~1.867,P<0.05)是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收住的ACS患者196例,分为两组:药物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随访6个月,评价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药物支架组糖尿病患者比例(22.4%)较普通支架组(10.2%)高,药物支架内径[(2.6±0.3)mm]小于普通支架[(3.1±0.2)mm],药物支架长度[(23.6±10.6)mm]长于普通支架[(17.1±9.5)mm](P<0.01).PCI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药物支架组的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2.1%)及再狭窄率(2.1%)均较普通支架组低(11.2%,12.3%)(P<0.01).结论:有选择地应用CypherTM支架是安全和有效的,其可以使MACE的发生率及再狭窄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已接受常规治疗,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从小剂量(6.25 m g,2次/d)逐渐加至靶剂量(50 m g,2次/d),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血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3±7)mm vs(59±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3±8)vs(47±4)mm)]和左室质量指数[(160±24)g/m2vs(135±18)g/m2)]显著下降(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38±11)%vs(47±9)%](P<0.05),血浆BNP[(121±54)ng/L vs(70±9)ng/L)]显著降低(P<0.05);另外,美托洛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降低值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8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79)和左室质量指数(r=0.71)减少呈正相关(均P<0.01),而与LVEF的增加呈负相关(r=-0.86,P<0.01)。结论:美托洛尔能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阻断CHF的发展进程,改善心功能,血浆BNP可作为评价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疗效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金海君  魏芳  宋冬梅  文淑峰 《现代护理》2006,12(28):2658-265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对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18例病人,随机分为经皮血管缝合器组(观察组)及人工压迫止血组(对照组),观察2组病人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血管缝合器组平均止血时间为(4.0±2.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4.0±1.0)h。人工压迫止血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6.0±5.5)min,卧床制动时间为(24.0±4.0)h。观察组止血时间及卧床制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4 h后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缝合器组如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少于人工压迫止血组(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用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后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50例患者给予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0.0%,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0%,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和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F和NT-proBN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处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LVEF和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