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症根据体脂分布可分为具有不同临床和内分泌特征的身体上部和下部肥胖两种类型。前者最常见的表现是雄激素过多、高胰岛素血症和月经紊乱,某些病例尚有排卵障碍。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变化与月经周期中血液性激素水平有关。然而,关于肥胖妇女体脂分布与子宫内膜胞浆ER和PR含量的报道很少。为此,将肥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在临床上具有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周期性症状。给予各种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及danazol(一种合成的雄激素)等对许多病人有一定治疗作用。所以异位症很可能对激素是敏感的,并具有类固醇激素受体,这是激素要起作用所必需的。事实上已有报告异位症的组织含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雄激素受体。为了探索是否异位症的含量与正常内膜相似呈周期性改变,作者在多量的异位症组织中测定了细胞液中ER及PR的含量。此外对一部分病人在测定  相似文献   

3.
异位妊娠输卵管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于使用米非司酮成功治疗异位妊娠的病例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异位妊娠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以正常早孕子宫蜕膜的ER、PR含量进行对照,以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子宫肌瘤中雌、孕激素受体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对雌、孕激素受体 (ER、PR)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 ,并且通过大量的临床对照研究 ,指出EP、PR各亚型在子宫肌瘤、正常子宫肌层和内膜中的表达不同 ,并随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 (E、P)水平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为子宫肌瘤的病因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途径。现对ER、PR各个亚型的分子结构、功能区、组织学分布以及与子宫肌瘤的关系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2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1×10-6mol/L和1×10-4mol/L)作用后的变化,并以13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ER、PR含量呈明显周期性变化,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化学评分(下同)为2.77±0.32与2.20±0.26,P<0.05]。内异症的异位内膜,增殖期ER(腺体0.65~2.17,间质0.45~1.03)、PR含量(腺体0.55~1.77,间质0.40~1.27)显著低于在位内膜(ER腺体1.50~3.23,间质0.80~1.96;PR腺体1.55~3.34,间质0.98~2.50,P<0.05~0.01);分泌早期无差异;分泌晚期腺体ER含量(3.27±0.31)、PR含量(3.33±0.23)与间质ER含量(1.87±0.31)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分别为0.28±0.11、0.36±0.23和0.26±0.15,P<0.01),而间质PR含量无差异。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P<0.01),且米非司酮浓度越高,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 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明显不同,米非司酮可下调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β受体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受体β(ER β)、雌激素受体α(ER α)和孕激素受体(PR)在不孕妇女和相同年龄段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探讨 ER β与不孕的关系以及 PR 对其表达的调控.方法宫腔镜直视下钳取35例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同时取25例相同年龄段的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R β、ER α、PR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ER β在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腺体中明显表达,在正常育龄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表达下降或不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在同组标本中, ER β含量与 PR 含量成直线负相关.结论 ER β在不孕妇女增生期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 ER β的过度表达可能与不孕有一定关系,且 PR 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细胞核DNA含量及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DNA含量,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DNA含量,ER、PR分别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DNA含量明显高于(P<0.01)、ER、PR阳性率则低于(P<0.05)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随着子宫内膜癌由高分化到低分化,其DNA含量逐渐增加,ER、PR阳性率逐渐减少(P<0.05);二倍体的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率高,预后较好,异倍体则反之(P<0.01).结论子宫内膜癌细胞核DNA含量与ER、PR具有相关性.DNA含量、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异常子宫出血与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异常子宫出血时雌、孕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组织中相应受体的量化关系。方法 使用宫腔镜技术对 13 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定位取材 ,运用葡聚糖活性炭饱和分析法 (DCC法 )对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 (PR)定量检测。用放免法同步测定雌激素 (E2 )孕激素 (P)水平 ,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 3 0例月经正常、输卵管阻塞妇女对照。结果 ①无排卵型功能血 :E2 水平及ER、PR含量与子宫内膜增生程度呈正相关。②黄体功能不全 :E2 水平和ER、P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B) (P <0 0 5 )。③黄体功能萎缩不全 :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B) (P <0 0 5 )。ER、P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B) (P <0 0 5 )。④子宫内膜息肉 :E2 水平和ER、P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A) (P <0 0 1,P <0 0 5 )。⑤子宫肌瘤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E2 和P水平和ER、P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A) ( P <0 0 1,P <0 0 5 )。⑥药流术后出血 (除外妊娠物残留 ) :E2 水平和E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A) (P <0 0 1)。P水平和PR含量低于对照组 (A) (P <0 0 5 )。结论 从激素受体角度探讨激素水平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关系 ,为诊治异常子宫出血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116例妇科手术患者子宫内膜细胞溶质的ER和PR含量,经临床病史和组织学检查,对象的月经周期均属正常。对所得结果分为增殖早、中、晚期和分泌早、中、晚期6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R在增殖晚期含量最高,分泌晚期含量最低;ER除分泌晚期的均值最低以外,其余各组均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增殖期的ER和PR均值分别高于分泌期的相应值,且PR值在两期中又明显高于EB值,以上结果与文献报告趋向一致。若按年龄分成育龄组(<45岁)和更年组(≥45岁),则发现更年组增殖期的ER,PR均值都高于育龄组,分泌期无明显差异。本文对部分标本还测定了血清和内膜的E_2、Pg水平。PR与血清Pg、组织Pg之间呈负相关,与组织E_2之间呈正相关。本文初步总结的有关中国妇女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细胞溶质ER和PR的含量以及体内激素的关系,有可能为妇科和计划生育领域中进一步开展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及米索对人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血清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正常早孕、服用米非司酮及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后各20例的蜕膜,应用单克隆抗体链霉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 (S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 ER、PR 的表达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使蜕膜组织中 ER、PR 表达下调,正常早孕组、服米非司酮组及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雌二醇(E_2)、睾酮(T)、泌乳素(PRL)含量上升,孕酮(P)下降;而对 FSH、hCG 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大剂量RU_(486)能竞争地结合蜕膜组织孕激素受体,使早孕期高浓度的内源性孕酮与其受体的正常结合受到干扰,从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准确估计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状态是了解原因不明不育症机理的关键。广泛采用的组织学确定周期日的方法既不敏感又不准确。常用的类固醇激素结合技术测定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方法显示黄体不足妇女增殖期内膜孕酮核受体低于正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及绒毛中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及绒毛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影响。方法 取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口服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 (米索 )后各 15例患者的蜕膜及绒毛 ,应用单克隆抗体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CHAMPION系列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观察ER、PR的变化。结果 人工流产组蜕膜ER阳性细胞百分比为 (6 1 13± 4 75 ) % ,PR为 (6 1 33± 5 45 ) % ;米非司酮并米索组蜕膜ER为(33 40± 2 6 4) % ,PR为 (33 78± 4 12 )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人工流产组绒毛ER阳性细胞百分比为 (38 81± 4 31) % ,PR为 (31 13± 4 78) % ,而米非司酮并米索组绒毛ER、PR均无表达。结论 米非司酮可使早孕蜕膜及绒毛中ER、PR下降 ,可能与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细胞间隙连接基因connexin (cx) 43及其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 ,从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cx4 3基因及其蛋白、ER、PR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 ,研究 37份子宫平滑肌瘤、2 0份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cx4 3mRNA及其蛋白、ER、PR的表达规律。结果 :子宫平滑肌瘤中cx4 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水平 (P <0 0 5)。ER、PR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与在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cx4 3mRNA及其蛋白在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过度表达 ,提示对ER、PR有较强的反应性 ,对子宫平滑肌瘤分子机制和早期标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甾体激素受体(Steroid Hormone Receptor)包括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甾体激素受体主要存在于女性生殖器官(如阴道、卵巢、子宫)及乳腺。近年来,关于ER及PR与女性生殖器肿瘤的关系有不少研究,本文综述如下问题。一、甾体激素受体的生理激素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的结构与某种激素的特定部位相符,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探讨其与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中重度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的ER、PR表达;患者均行宫腔镜下IUA分离术,术后给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随访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结合宫腔镜复查结果,分析PR、ER受体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ER、PR在腺体及间质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727,P=0.453);PR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3.64%和54.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503);ER低表达组、高表达组患者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70.2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8)。结论:患者子宫内膜PR的表达不能预测预后;ER表达水平与疗效呈正相关,其可能成为IUA术后雌孕激素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抑癌基因(p53)、抗原Ki-67(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ER、PR、p53、Ki-67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79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ER、PR、p53、Ki-67阳性表达率:87.3%、88.6%、84.8%、79.7%;ER的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R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组织分化有关;p53与组织分化有关;Ki-67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ER与PR的表达、p53与Ki-67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R、PR、p53、Ki-67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临床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及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妇科癌肿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研究已有报道。对子宫内膜和卵巢中受体的研究较下生殖道为多,因为子宫颈、阴道和外阴的转移病灶对化疗效果差,所以用激素治疗也是值得探索的。本研究调查42例宫颈、阴道和外阴癌者的ER和PR浓度与组织类型和分级的相互关系,并阐明ER和PR在这些组织中可能的治疗作用。作ER和PR测定的病人手术前均未曾放疗过。标本切下后即置入冰盐水送到实验室,除去坏死和脂肪组织,供研究的标本快速冻结,储存于液氮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发生机制,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法(SP)测定30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子宫肌层组织的3种受体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ER阳性率为60.00%,PR阳性率为70.00%,相应子宫肌层组织ER、PR阳性率为40.00%、43.33%,两组ER和PR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及VEGFR1、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无论在增殖期或分泌期,高于相应子宫肌层组织(P<0.01);VEGFR2表达水平高于VEGFR1(P<0.05).结论:ER、PR、VEGF均是反映子宫肌瘤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研制ER、PR、VEGF及其受体蛋白的拮抗剂,使子宫肌瘤萎缩或凋亡,有望成为治疗子宫肌瘤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OXA-9基因在人输卵管中的表达及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34例正常输卵管和38例妊娠输卵管黏膜中ER、PR和HOXA-9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R、PR在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率较高;在妊娠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HOXA-9基因在正常增生期输卵管中的表达率较高,分泌期输卵管中表达降低,而在妊娠输卵管中表达率又有所增高(高于分泌期输卵管的表达率,P<0.05)。结论:ER、PR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下降和HOXA-9基因表达增强与输卵管妊娠密切相关;在正常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ER、PR表达水平上调和HOXA-9基因表达下调可能起着屏障作用,防止输卵管着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IUD对兔子宫胞液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家兔子宫内放置两种IUD(不锈钢丝和铜丝制成)后子宫胞液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ER,PR)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殖期ER和对PR无明显变化,而分泌期ER和PR在放置IUD以后则明显减少。以上结果提示,IUD的抗生育作用与分泌期,特别是着床前子宫胞液ER和PR的功能受到干扰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