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高度近视后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SI对216例40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中角膜床厚度分为三组,分析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结果:屈光回退程度与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中角膜床厚度是影响术后屈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展LASIK至今已十余年,其可矫正近视的屈光度范围为-100~2000D,术后视力恢复快、疼痛轻,但也存在术后屈光度数欠矫和回退问题,对于这些患者也可采用再次行LASIK手术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在行首次LASIK术后角膜基质床厚度已接近250μm,剩余的角膜基质床不足以进行二次手术。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12月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及回退,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角膜伤口愈合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广大的眼科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等各种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技术日趋提高,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屈光度数回退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手术。手术原理是利用角膜板层刀在角膜上切割一平整的角膜瓣,角膜瓣掀开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上照射,达到治疗屈光不正的效果。LASIK保持了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及整个角膜的正常解剖状态,因此术后无明显的上皮增生和上皮下混浊,可缩短术后局部滴用激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眼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屈光手术方式多种多样,虽然目前仍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为主导方式角膜屈光手术为主,但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的生物力学形态[1].增加了术后角膜病变的危险性,并有矫治屈光度数范围小、易回退、术后视觉质量差等[2]问题.  相似文献   

8.
LASIK手术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燕一 《微创医学》2007,2(3):190-191
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385例(761眼)LASIK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记录、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术中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边缘出血、角膜瓣偏中心、角膜瓣下异物残留;术后并发症为角膜瓣皱褶、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屈光过矫、欠矫、屈光回退、眩光和干眼症。结论LASIK手术治疗近视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并发症应予以重视。提高手术技巧、完善手术方案、熟练掌握机器性能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手术矫治近视最有效的方法。成功的LASIK手术依赖于一个完美的角膜瓣和准确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层的切削。角膜瓣制作是否成功与显微板层刀的先进性与手术医师操作的热练程度有关。我院最近应用Moria M2自动微型角膜刀联合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行LASIK手术912例(1785眼),观察术中术后角膜瓣的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屈光状况,探讨该手术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是目前屈光手术中倍受关注的方法,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的优点,但仍有部分术后屈光回退现象发生.本文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05年9月-2010年9月间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发生屈光回退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a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理想手术方法,其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但仍有极少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屈光回退,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而影响疗效^[1]。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LASIK术后视力回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 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并行二次手术的有69眼,按屈光度分为A组(-3.0 D以下)、B组(-3.0~-6.0 D)、C组(-6.0~-9.0 D)、D组(-9.0以上)4组,将4组患者两次治疗前后的屈光度、间隔时间、激光切削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等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A、B、C、D各组回退发生率分别为0.21%、0.61%、1.47%、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屈光回退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屈光不正度数越大,术后屈光回退程度就越高.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屈光度回退与术前屈光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再次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35例(60眼).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为(-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01 5,P<0.05;F=3.086,P=0.043 3,P<0.05),术后3个月时15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采用掀开角膜瓣后进行再次激光切削的方式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和欠矫的患者,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惠霞  王秋芳  景晓慧 《吉林医学》2010,31(16):2481-2482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发生屈光回退再次手术矫治方式的选择。方法:眼科中心行再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瓣下切削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屈光回退患者32例,观察其术后屈光度稳定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严密观察病历3~24个月屈光回退2例,平均(2.00±0.25)D,其余均获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稳定,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导致RK术后屈光回退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愈合的瘢痕合并散光,个体反应差别。LASEK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准确性均较为理想,应尽量避免行LASIK以减少严重角膜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再治疗矫治残余近视度数的患者23例(41只眼),按首次手术方式分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组4例(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8例(15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11例(18只眼),观察各组LASIK再治疗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结果三组患者LASIK再治疗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稳定,各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行LASIK再治疗的41只眼中,术后3、6、12个月裸眼视力1〉0.5者分别占总眼数的92.7%、92.7%和90.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者40只眼(97.6%)。各组患眼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结论对于RK、PRK或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患者LASIK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正确选择再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Pallikaris等(1990)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起来用于近视的矫治,即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d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而其中lasik手术又因设计合理,对角膜组织解剖结构破坏少,手术效果更加准确,视力恢复更加迅速等优点很快成为屈光手术的主流。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对lasik手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就LASIK手术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之一,有疗效好、恢复快、可预测性强等优点。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瓣皱褶和移位、角膜上皮内生、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干眼、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此外还有较少见的丝状角膜炎。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对476例病人(931眼)行LASIK手术.术后出现丝状角膜炎2例(3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龙曙光 《华夏医学》2008,21(1):189-190
准分子激光技术的发展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开辟了新途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已成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的主导手术。该手术需要做一个厚度130~160μm的角膜瓣,由于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的愈合反应轻微,即使经过数年时间,两者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并发症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手术质量,获得更佳视觉效果。方法:对2159例4318眼行LASIK常规手术。采用德国视明公司生产的Esiris爱丽丝第八代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视力矫正系,统联合法国MORIA旋转式自动角膜板层切削刀进行LASIK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泰利必妥眼液,氟美瞳眼液、泪然眼液2—4周。结果:2159例手术,其中角膜血管翳出血有56例,1例发生游离瓣,2例不完全瓣,2例角膜上皮内生,2例严重偏中央岛中心切削。术后并发症分早期及晚期,早期并发症多有过矫及欠矫,超过2D者362例,术后干眼症1月内182例,1月后103例,晚期并发症最常见为屈光回退,大于2D者80例,2例DLK。结论:LASIK术因其手术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稳定、无痛等优点,仍然是角膜屈光手术主流。术前严格筛选病例、术中操作技术精湛,设备精良,术后严密观察,可将LASIK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